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3000字范文参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23906字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本文提供几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补充:本文末尾附上陕西、山西、客家、潮汕等地的饮食文化论文

点击查看更多>> 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3000字范文一:

论文题目: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如风味多样, 在口味上会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讲究座次和宴饮方面的礼仪习惯, 对坐席的方向、餐具的摆放、菜品的象征意义、上菜的次序都有要求。对饮食文化具有崇高追求, 中国菜的制作对于刀工和火候的要求极为苛刻。讲究美感, 要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食医结合, 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原料做成各种菜品, 以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路径, 如对饮食结构进行改革,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动物性食物为辅,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膳食营养模式。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产业链, 树立“饮食素养”的观念, 强调饮食文化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打造经济全球化新菜单, 以美食为纽带, 以国际化为主题, 实现文化输出。形成饮食文化产业新形态, 制定合理的饮食产业发展政策, 打造全新的饮食产业结构。

  关键词:中国; 优秀传统饮食文化; 发展路径;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diet culture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iet culture, such as perse flavors, which can be pided into “sweet in the south, salty in the north, sour in the east and spicy in the wes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tiquette and habits of lectures and banquets, the direction of seating, the placement of tablewar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dishe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all have requirements. There is a lofty pursuit of dietary cultu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uisine is extremely demanding for knife work and fire. It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aesthetic feel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color, fragrance, taste, shape and beauty. Combination of food and medicine can make food materials with medicinal value into various dish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ome disea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ut forward, such as reforming the dietary structure, giving priority to vegetable food, supplemented by animal food, and creating a dietary nutrition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national dietary culture, build a food industry chai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dietary literacy ”, and emphasize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dietary culture. Create a new menu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ake delicacy as the link, take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the theme, and realize cultural export. Form a new form of catering culture industry, formulate a reaso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of catering industry, and create a new catering industry structure.

  Keyword: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atering culture; Development path;

  1 引言

  中国饮食文化分为生食、熟食、科学烹饪、自然烹饪4个发展阶段,共推出了6万多种传统菜点,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饮食文化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蒙古、朝鲜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同时,还对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产生了间接影响。中国的面食、药膳、茶文化、素食文化、酱醋、大豆、陶瓷餐具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深层次、多角度、广视野、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在食具研制、食源开发、食品调理、饮食审美、营养保健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2.1 风味多样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饮食风格差异较大,如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粉。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也会对人们的口味产生直接影响,如冬天热衷于味道浓厚,主要烹饪方式是炖、焖、蒸、煮,追求滋味醇香。夏天则追求清淡凉爽,主要烹饪方式是凉拌和拼盘。在口味上还会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2 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统饮食中的“酒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在出席各种场合时,应该讲究座次和宴饮方面的礼仪习惯,如坐席的方向、餐具的摆放、菜品的象征意义、上菜的次序。在进行饮茶时,应该讲究“茶文化”的礼仪习惯。在学习节日文化时,应了解传统节日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3 对饮食文化的崇高追求

  中国的烹饪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及其考究的,特别是对刀工的应用,中国菜的制作对于刀工和火候的要求极为苛刻。很多菜讲究细如发丝,指的就是对刀工的严格要求。菜品讲究火候分毫不差,把握不好火候会直接影响菜品的口感。

  2.4 讲究美感

  中国人对菜肴美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即使是红萝卜或白菜心也可以雕出各种造型,雕刻成龙凤呈祥就可以在婚宴上呈现,雕刻成寿桃形状就可以在寿宴上展示,以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

  2.5 独特的命名方式

  可以根据主料、辅料、调料及烹调方法对菜品进行命名,也可以根据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对菜品进行命名,如“龙凤呈祥”、“全家福”、“将军过桥”、“东坡肉”、“叫化鸡”、“狮子头”、“鸿门宴”。

  2.6 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药膳同功”和“医食同源”的说法,可以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原料做成各种菜品,以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
 

  3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路径

  3.1 对饮食结构进行改革

  平衡膳食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要大力发展食疗品种,倡导科学饮食,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理念对饮食结构进行改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让绿色食品大量走上餐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膳食营养模式。重视营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但现代人对“美食”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名厨大菜才是“美食文化”,很多名厨只在菜品的口味上下功夫,缺乏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所烹菜肴的营养成分,不知该如何合理安排食谱。很多人平时的饮食较为清淡,但在节假日就会暴饮暴食。为了防止“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的现象发生,在平时就要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保证菜品的冷热酸碱程度在合理范围内。

  3.2 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世代相传。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产业链,把中国饮食文化转化为全球性的商品。人们应自觉树立“饮食素养”的观念,不能仅停留在“吃”的层面,而是要强调饮食文化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要把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

  3.3 打造经济全球化新菜单

  美食产业已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名片,以美食为纽带,以国际化为主题,实现了文化输出,国际范儿十足,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中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中国美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也承载了更多的期待,美食打造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菜单。

  3.4 形成饮食文化产业新形态

  饮食产业是饮食文化的载体,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提升了饮食产业的地位,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制定合理的饮食产业发展政策,打造全新的饮食产业结构,让中国的饮食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形成饮食文化产业新形态。

  参考文献

  [1]邓天杰, 陈煦娟.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7) :66-68.
  [2]张林.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04) :97-98.
  [3]丁翔.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世界, 2018, (05) :71-72.
  [4]陈驰.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J].才智, 2019, (03) :83-85.
  [5]罗瑶第.中华传统文化对“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8, (04) :32-33.
  [6]陈娇芸.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170 (02) :87-90.
  [7]晏幼龄, 吴一露, 刘沁哲, 等.文化转向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现代交际, 2018, (04) :91-92.
  [8]张小茜.基于中式餐饮传统的现代餐具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
  [9]刘丽华, 胡晓筝, 李淑梅, 等.京津冀美食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577 (02) :14-16.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3000字范文二:

论文题目:浅析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性与功能的阐述,尤其是通过探讨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可能对大学成长成才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成电味道”所体现的特点及其包含的作用,探讨高校餐饮文化与其学校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一些有利于高校饮食文化发展和能够促进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实现。

  [关键字] 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意蕴丰富、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喜爱和追捧传统饮食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与科技创新平台,高校餐饮场所也应当被视为是高校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饮食文化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从而以传统饮食文化为契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饮食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物质方面,包括饮食结构、食材、饮食成品以及饮食器具。

  2.饮食文化精神,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两方面包含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3.由饮食文化产生的制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既具有保障人们温饱,提供多种营养,达到休养生息为代表的自然功能,又具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饮食,最初目的就是解决温饱,后来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逐渐衍生出了以保障人们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

  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饮食与养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饮食是为了养生,而养生则需以饮食为基础。中国有“医食同源”一说,饮食可防“未病”因为通过饮食来进行养生其实是利用饮食对身体的调理功能来达到稳固健康的作用,而并不可以直接通过饮食来治病,即饮食不可治“已病”。除了其果腹、食疗功能以外,饮食还有一些特定的文化功能,从而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承至今。饮食成礼、陶冶性情、饮食合欢。

  中国传统饮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代表着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礼仪。它突破了人处理与自然界关系的范围,上升到人处理与社会关系的境界,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二、饮食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建设,可以将于无形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变为显形,从而让大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如举办美食节,让同学们通过展示的菜品了解各个菜系地区的地理、民俗特色;了解菜品背后的文化典故、历史成因;了解菜品本身传递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美食体验的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形成健康饮食观念

  大学时代,是学习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学习一定的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餐饮观念,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保证身体健康,打好身体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饮食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念,在合理膳食上起到推动作用,从而规避喜好零食、爱吃垃圾食品、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如在餐厅内设立饮食知识宣传栏,通过微信等平台宣传各类饮食宜忌、健康常识、养生知识,真正对学生保持身体健康、形成健康饮食观念起到实际作用。

  3.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加强饮食文化建设,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能积极有效地纠正学生在餐饮中的不良行为,形成文明习惯,养成良好作风。饮食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举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勤工俭学,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品质。饮食员工优秀的行为能作为榜样,以身作则,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和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成电味道”精品文化的实践性探索

  高校饮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需要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对外则承担着“三服务、三育人”的重任,饮食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积极的餐饮条件所提供的独具特色,影响深刻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群体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让师生在这个氛围中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同时可以起到外塑形象、内聚力量的作用。因此,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提出了“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项目。

  2012 年,“成电味道”成功申报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精品文化项目。它包括“校园美食节”、“师傅教你做川菜”、“食堂包饺子联谊活动”、“走进食堂”、招募“扞胃者”以及一系列美食文化讲座等活动。

  1.“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培育路径

  (1)分析总结,明确目标

  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是“三服务,三育人”,这里面明确了后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服务于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同时还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所以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服务也需要遵循这一六字方针,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食粮,使饮食文化富有鲜明个性,又能践行“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

  (2)加强系统性建设,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体系

  采取总体设计、构建体系、部分实施的方式,组建“成电味道”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小组、编制《“成电味道”项目实施方案》,促使“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体系。

  (3)凝练、提高,适时发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有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的需要。后勤饮食定期梳理文化内涵,从“以人为本,以质为先,持续创新,顾客满意”到“用心服务,追求卓越”,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我们做什么,师生吃什么”到“师生想吃什么,我们做什么”,丰富了“成电味道”文化内涵,使新的后勤饮食文化充满活力。后勤饮食在服务管理过程中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重视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起来,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更广泛的外延。
 

  (4)渗透与融合

  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饮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既能从中体会乐趣,又能学到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能力的综合开发,对他们的独特个性进行发掘,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化人才。2012级通信抗干扰实验室第三党支部在活动纪实中这样写道:“食堂举办的包饺子联谊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购买食材,真正的接触了市场,接触了社会,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餐厅员工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包饺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后勤职工的热忱与敬业。”通过“成电味道”系列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和谐的后勤饮食服务关系。师生通过“成电味道”系列活动增进了对后勤饮食服务工作的了解与理解,对饮食服务工作意见少了,建议多了、理解多了。同学们也主动提出要为食堂做些事了,通过这些,又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为师生提供贴心的服务。

  2.“成电味道”文化效应初显

  (1)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

  全面推进“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实现了后勤育人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是提高食堂人员的服务质量,引导学生礼貌就餐,通过在食堂张贴文明标语,名人名言,利用电视媒介等宣传手段来实现,在餐厅所创造出的这种浓郁的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另一方面,帮助并引导学生参加食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在餐饮场所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学习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食堂参与各项活动,“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成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2)后勤饮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在长期的“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过程中,食堂员工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思想觉悟水平有所提高,员工的服务热情和服务积极性得到增强。在规范员工行为、增强队伍稳定性和凝聚力、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电味道”这一活动的作用还包括其形成了一种人人受重视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作用,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员工的心理需求,为其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文化建设在整个后勤形成了相互激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整个食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各项服务保障和重大活动中,体现了强大的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了师生的肯定和多项荣誉。

  (3)后勤形象的有效提升

  在不断改进提高过程中,后勤逐渐塑造了积极进取,文化独特,氛围浓厚,成果卓着的饮食新形象,使得饮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具魅力。同时也在高校中塑造了优秀的饮食形象,逐渐成为学校后勤一张面向外界的饮食文化名片,并且师生认可度逐年提高,后勤饮食多次获得四川省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后勤饮食形象由内而外传播的过程,这正是“成电味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后勤饮食发展更加科学稳健

  “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的确立为饮食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后勤饮食在“成电味道”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渐使食堂员工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萌发出来,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员工、服务明星,打造出了一批特色菜品、品牌餐厅。推动了饮食不断变革和创新,促进了饮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使后勤饮食发展更加科学稳健。

  四、加强饮食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融合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体系完整,蕴含着很多哲学理念、政治思想、风俗礼仪、养生之方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所以在高校文化教育中,后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三服务、三育人”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尊严。同时将传统饮食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一种资源,一种引向,丰富饮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整合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增强饮食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得饮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并认同传统的饮食文化,加强对于低俗文化、劣质文化的抵御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

  2.饮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饮食文化作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饮食文化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效虽慢,一旦在可塑性极高的大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其作用和魅力则是不可小觑的,扎根学生内心的文化萌芽更会影响其终生。开展大量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无穷的实践项目,使学生的道德境界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饮食文化和高校课程的有机结合

  开设烹饪技能课程,能够真正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丰富拓展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教授学生生活技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人才。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名为《知味》的选修课,以传统饮食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烹饪原料知识以及川菜制作工艺、四川风味小吃,涵盖有饮食营养与卫生、西餐礼仪知识,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通过课程开设,能够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课堂这一主要教育阵地得到广泛传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引向一个正确的道路,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议高校食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2]张丽娟,支保俊.我校餐饮中心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1(5).
  [3]俞月华.从文化兴起到文化强企——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3(6).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分页查看第3-6篇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