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5-23 共60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鲜乳价格上下变动的机制探究
【【第一章】】生鲜牛奶价格升降的原因探析导论
【【第二章】】生鲜乳价格国内外文献研究及相关概念理论阐述
【【第三章】】我国乳制品市场行情简介
【【第四章】】 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生鲜牛奶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生鲜乳价格的关联因素与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
  

  4.1 内部价格波动分析 .
  
  4.1.1 生鲜乳生产资料供应市场 .
  
  我国生鲜乳价格的波动不单单展现出生鲜乳市场的供求关系,其实对奶农与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计划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生鲜乳收购价格对于饲养者来说,它直接与自己的收入挂钩。生鲜乳收购的价格关于于乳制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乳制品企业收购价格高则成本越高,而且利润降低,反之则利润增加,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关乎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资料供应市场其实为奶农提供了优质的饲料与奶牛等生产必需品,不过是建立在在服务费和人工成本平稳的条件下。生鲜乳价格的由生产成本和利润组成,所以生产成本对于生鲜乳价格影响非常大,而且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总成本的 75%.而对于散户来讲,饲料的主要来源自农地,所以没有办法准确计算成本。并且饲料价格数据容易获取,选择主要饲料价格构成-玉米与豆粕价格。
  
  4.1.1.1 玉米价格 .
  
  玉米的价格走向是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形势,在 2007 年 5 月到 2010 年 6 月,我国玉米价格从 1.51 元/千克上涨到 2.61 元/千克,玉米作为精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一直上涨的同时,主要因为在工业上的需求增加保证了玉米价格的稳定性;在 2011 年 8 月到 2016 年 7 月,玉米价格从 2.43 元/千克上升到 2.82 元/千克,我国玉米价格表现出平稳震荡走向,这个阶段价格波动的特点是季节性波动。后来随着玉米大丰收,玉米的供应量加大再加上对玉米需求量的减少,使得玉米价格的小幅度下降。
  
  4.1.1.2 豆粕价格 .
  
  从图 4-1 中可以看出,与我国玉米市场价格波动过程表现的截然不同,我国豆粕市场价格在 2006 年到 2016 年的 10 年间两次迅猛增长之后经平稳调控价格退回起点价格。第一个阶段是 2006 年到 2009 年,我国豆粕价格一直稳定在 4.2%波动范围内,随后市场价格开始猛涨,经 13 个月的时间从 2.81 元/千克上升至 4.59 元/千克,价格增加达 63%.此后豆粕价格通过 10 个月的简单调控后,价格稳定在 3.65 元/千克;2009 年到 2013 是豆粕价格波动的第二个阶段,平均价格从 3.69 元/千克经三个月猛涨至 4.63 元/千克,然后通过政策在短时间内对豆粕价格进行下调回落,豆粕价格稳定在 4.39 元/千克。2014 年至 2016 年是第三个阶段,市场经过动荡后价格稳定在 3.07 元/千克。
  
  4.1.2 生鲜乳生产主体的议价能力 .
  
  在我国家庭散养还是当前生鲜乳的主要生产方式,主要是因为我国养殖区域分布各个省市并且养殖户基数较大,所以散养在我国还是占有主体地位,虽然规模养殖区域的数量一直在上涨但还是不能与之相比。我国奶业年鉴上面详细记载了在 2012 年家庭散养奶牛头数在1 至 4 头养殖户占比 76.34%,而 5 至 9 头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 15.78%,50 头以上的存栏量的养殖户占比 1.52%.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养殖奶牛 1 至 9 头是主要的生鲜乳生产规模,不过因为生鲜乳生产规模以家庭散养为单位和其经营过于分散的特点导致养殖户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议价地位[55].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在市场价格竞争和缩减生产成本方面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只有通过降低生鲜乳市场价格才可以在包装与运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利润。每年在生鲜乳稀缺的时期,市场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会通过提升生鲜乳收购价格来进行竞争,在此期间养殖户会看中一定时间内的生鲜乳收购价格,所以出现价格增高的势头时,养殖户看好生鲜乳价格上升的趋势,这样会导致盲目扩张养殖规模;反之当生鲜乳产量过剩时,乳制品加工企业则会降低生鲜乳的收购价格,养殖户会因为对生鲜乳价格看跌而缩小养殖规模,减少产出从而降低亏损。
  
  虽然当前我国生鲜乳生产过程中家庭散养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因为养殖区域过于分散、奶农养殖技术落后等缺点,家庭散养潜移默化中被小区模式或者牧场模式所替代。其实家庭散养的生产方式随着生鲜乳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先进科技的引进,其生产量己经无法达到乳品企业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生鲜乳生产、乳制品企业加工、代理销售的融合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乳制品企业的主要发展方面,也吸取了众多乳制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4.1.3 生鲜乳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
  

  生鲜乳的生产资料主要内容就是生鲜乳的生产投入与产出,而养殖饲料是生产资料的重要因素,并且养殖饲料的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6%左右。精饲料中玉米、豆粕占比约 4:1,其价格成本大约占养殖总成本的三分之二[56].所以养殖成本跟农产品的价格紧密相关,当农产品价格产生波动时养殖成本也会随之波动,生鲜乳市场的供给曲线也会发生变化;当养殖饲料成本价格飞速增长时,会让生鲜乳交易价格受到价格传导滞后性的影响,事实上在收入平衡的情况下减少了奶农的实际收入。上述情形可能给生鲜乳整体市场供给带来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最终迫使生鲜乳价格周期性波动。
  
  从生鲜乳生产的成本利润来看的话,奶牛的大规模饲养展现出上升的势头,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变化没有出现规律性。家庭散户养殖与小规模饲养从养殖规模来说都属于低成本的养殖模式,相对来说大规模的养殖则属于高成本的养殖模式。目前把各个饲养场根据规模来区分的话,饲养规模的大小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因为散养与小规模养殖生产成本低的原因,不管哪种饲养模式所需要的人工费用与管理费用其实都非常少。所以发展大规模饲养模式的最大难点在于小规模养殖带来的高利润的回报率,所以当前小规模养殖比大规模养殖更具有优势性,其经济效益更高。不过想要提升生鲜乳的产量与保证生鲜乳的产品质量还是需要依靠大规模饲养所带来的的科技养殖技术,不管从质量还是安全方面来考虑大规模养殖都显得更具备优势性。
  
  提升奶农的收入不仅仅关乎于饲料、防疫等相关饲养方法的投入与产出方面,还与可以对生鲜乳质量产生影响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的奶牛种类有直接关系。当今我国生鲜乳产量较乳制品发达国家的奶牛单产奶量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国在乳制品发展中具备极大的潜力。虽然给奶牛使用精饲料可以提升生鲜乳的产奶量与乳脂率,不过会致使饲养成本的极大提升。并且不健康的喂养方式还会带来乳房炎、代谢疾病等疫病危害。
  
  4.1.4 我国消费者乳制品消费行为 .
  
  产品需求包含我国居民对乳类产品的需求,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乳制品加工企业必须先实现居民的需求,也就是说需要对生鲜乳的派生需求。大多数乳制品都是生鲜乳的最终消费商品,而我国乳制品商品的价格受到进口乳制商品的冲击,所以乳制品行业在定价问题上不可以仅仅依赖乳制品企业的市场权利来改造需求,对乳制品进行定价的是消费者[57].伴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上涨及个人需求的变化,因此大家对乳制品种类与口味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转变,于是奶业产品失去了对市场的占有量,再加上消费者购买实力持续加强,乳制品企业可能在产品创新方面失去优势;倘若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下降,乳制品企业可以利用技术与产品的创新,通过价格优势来使消费者的需求发生转变,推动乳制品企业成熟期延续下去。
  
  乳制品对我国居民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乳制品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生活必需品之一。我国乳制品市场拥有非常大的潜力,我国早期传统饮食中没有乳制品,在我国乳制品的消费水平低于世界上乳业发达国家[58].当前我国乳制品消费的消费现状有如下特点:(1)在同一地区内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在乳制品方面的投入。(2)相对经济发展更好的地区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更高。(3)乳制品市场的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发达国家乳业的多元化产品,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国城乡居民在乳制品方面的投入逐年上涨,不过乳制品消费从我国居民整个消费结构来说占比仍然很低,在乳制品方勉的消费投入远远低于 GDP 上升速率。有一点利好就是我国目前高收入居民群体己经养成了良好的乳制品消费习惯,帮助我国居民建立更加科学均衡的饮食营养结构。国内很多乳制品企业为迎合中高端收入居民群体的消费需求,研发出多元化的精加工乳制产品,从整个乳制品结构的需求上推进了对生鲜乳市场的需求上升。与此同时完善对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验证标准,全面提高幼儿奶粉的生产安全技术,并且严格要求生鲜乳的质量,这样可以在乳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养殖者的收入。
  
  4.2 外部价格波动分析 .
  
  4.2.1 规模养牛的成本 .
  
  根据《全国农产品的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我国在奶牛养殖中的主要费用由精饲料费、医疗防疫费及用工费用等,其中饲料成本费用在整个成本费用中占比最多,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分为在散养、小、中、大 4 种。
  
  随着一些有利于我国乳制品产业的政策发布,全国各地的乳制品企业加大了对奶源基地的建设,不过目前我国养殖业的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奶牛养殖这项工作干起来非常艰苦,因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目前我国奶源主要有 3 种:一是企业建设的规模化养殖牛场,具备先进的设备管理与人员管理,对生鲜乳的质量有很强的保障,但是这种规模的养殖牛场生鲜乳的生产量只占总量的 15%左右;二是各个地方奶站建设的奶牛养殖区域,奶源的质量安全受限于当地管理人员,此规模的养殖场大约占 25%的奶源供应;三是家庭散养模式的养殖户,这种模式生产的奶源完全没有办法保证质量与卫生,但是此模式占比却高达 60%.我国家庭散养奶源是生鲜乳供给的主要方式,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家庭散养依旧在我国生鲜乳奶生产占据重要位置。不过家庭散养户主要问题集中在养殖品种不一以及不规范的饲养技术等,这样无法保证生鲜乳的产出质量,这样就对乳制品企业的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乳制品加工企业一般情况下在各个地方的奶站收购牛奶,而我国因为地域差异造成了南方的生鲜乳收购价格高于北方的收购价,不过生鲜乳的收购定价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企业来掌控,因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鲜乳时还要去其质量进行检测,极易造成养殖户利益缺失的局面。我国为了稳定生鲜乳收购市场价格并且对它加以看管,早在 2009 年就发布了《生鲜乳收购合同》协议,此协议书针对乳制品企业对养殖户的压价与争夺生鲜乳资源而造成的市场的秩序紊乱做出了规范要求,并且表示禁止伤害养殖户的基本利益,构建一个稳定发展的生鲜乳收购市场,从而帮助我国奶业的健康成长。
  
  4.2.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近些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在稳固上涨,其实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单单影响其购买能力,消费水平的高低关乎于我国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行为。我国的城乡居民对乳制品消费数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为城镇居民具备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对乳制品的消费集中于城镇居民。伴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上涨,可以看出居民对于乳制品消费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而与其他生活用品相比来说,由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高加大了对乳制品的需求,这样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对乳制品供给的产生平衡。而且家庭散养户几乎都是农民,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当农户有一定资金累积之后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一些非农行业。就我国当前情况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由 2006 年 12719 元上涨至 2016 年的 33616元,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由 2006 年的 4485 元上升至 2016 年的 12363 元,增长率分别高达 164%与 175%,而且城市收入与农村收入比由 2.83 缩小至 2.71,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而且当我国居民收入提升的同时,我国乳制品的商品性质慢慢由最初的奢侈品转变成如今的必需品,这种商品属性的转变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全面提高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如果把乳制商品作为必需品的话,那么乳制品的收入价格弹性为正,表明了居民收入上升时务必带动乳制品市场的共同提升,然后促使乳制品价格也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市场经济的层层传导机制下,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生鲜乳也有非常大的需求。如果保持我国生鲜乳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如果想要促进乳制品价格的上涨需要将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我国一些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需要加大乳制品的生产,那么将需求更多的生鲜乳,这样会使生鲜乳价格上涨。
  
  4.2.3 乳制品进口 .
  
  国外在乳制品出口方面,主要集中在奶油、干酪、全脂或半脱脂奶粉、脱脂奶粉等。过去五年国外主产奶国除奶油的总出口量减少了 3.14%,别的乳制品出口量均有上涨。国外的主产奶国,如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承载着世界乳制品的主要输出。欧洲乳制品市场在过去几年主要依赖脱脂奶粉的输出,并且由 2007 年 9 万吨的出口逐年增加到 38 万吨,出口数量超过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总和,但未超过美国。而瑞士的脱脂奶粉出口量由 77 千吨减少到 34 千吨,下降比例高达 55.8%.而美国在奶油、干酪、以及脱脂奶粉的输出总量中占据领先的地位,上升比例分别高达 379.39%、157.37%、44.61%.通过上表可以发现,世界主要国家的乳制品出口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并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
  
  全世界乳制品进口主要的输入类为奶油、全脂或半脱脂奶粉等。俄罗斯、亚洲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如巴西、墨西哥,依然是世界重要的乳制品进口方。俄罗斯在过去的五年中,对于奶油、干酪、脱脂奶粉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干酪和脱脂奶粉在世界所占比重分别由2006 年的 14.73%、0.43%增加到 20.97%、8.01%.与俄罗斯相似,墨西哥的主要乳制品进口也为奶油、干酪、脱脂奶粉,而奶油进口量逐年减少,占世界奶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也逐年减少,由 5.83%下降到 2.99%;干酪进口量相对稳定,但世界占比逐年由 5.27%减少到 4.03%.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带动了欧洲以及大洋洲国家乳制品的出口。通过上表可以发现,世界主要国家的乳制品进口还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并总体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
  
  在世界乳制品贸易背景下,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的干粉出口量骤减,国内市场也因乳制品消费者信用危机的出现而占有率大幅下降。我国奶业因销量受阻从而导致大量积压乳制品、生鲜乳价格骤降的同时,许多产能过剩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纷纷面临倒闭,新一轮的国内奶业结构调整拉开帷幕,而进口乳制品开始强势占据国内市场。进口乳制品主要来自于新西兰、美国、法国以及澳大利亚,与国内的散户养殖相比,其原料乳生产通过规模化养殖技术以及优良饲料获得优良的质量保障,而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又为国内乳制品消费者提供了信用保障,因此与国内乳制品相比,以上乳制品出口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因为乳制品产业链过长与乳制品产业关联程度高的特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收入上升与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可以促使我国农村健康的发展。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奶业市场进口数量飞速增长,调节国内市场价格是重要因素之一。不过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所以相对来说我国乳制品行业相对世界乳业来说实力非常薄弱,奶业在进口上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我国乳制品的关税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 25%-50%下降到 10%-15%,不过世界其他国家的乳制品关税平均值几乎在 1 倍左右,欧洲甚至达到了 2 倍以上,所以看得出我国在本土乳制品的支持与保护政策还是远远不够,应该采取正确措施来维护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