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31 共2403字
论文摘要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Skin 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是一种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体表疾病,如血管性溃疡、感染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及放射性溃疡等。该病具有创面难以愈合、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现代医学常用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口服维生素类和锌等措施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疗效,但缺乏能加速创面愈合的有效措施。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健脾化瘀中药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显著的疗效,采用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可明显促进与加速溃疡面愈合和腐祛,提高愈合质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CS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21~68岁,平均(47±4.3)岁,病程2个月至5年。其中静脉曲张小腿溃疡25例,病程1~5年;烧伤20例,病程1个月至3年;褥疮58例,病程2个月至3年;糖尿病足部溃疡11例,病程1~8个月;其它类型的体表溃疡46例,病程4个月至6年;溃疡面最大12.5cm×5.0cm,最小3.2cm×1.5cm。将16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溃疡分类构成、溃疡面积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清创术、静脉注射或口服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喹喏酮类)、口服维生素C进行治疗。清创术:先采用0.9%生理盐水和碘伏清除坏死组织、痂皮,清洗疮面,然后根据溃疡面的深度、大小,在溃疡面上覆盖长皮膏纱布进行包扎,每天换药1次,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酌情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1.2.2 研究组 给予清创术,同时口服健脾化瘀汤治疗。

  健脾化瘀汤方药组成:生黄芪30g,太子参、白术、茯苓、丹参、生地、山楂各15g,水蛭、川芎、红花、当归、桃仁、陈皮各9g。每日1剂,煎煮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服用200mL,早晚饭后30min服用。疗程为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溃疡面愈合率=(原始溃疡面面积-未愈合溃疡面面积)/原始溃疡面面积×100%,试验开始和结束各测1次;溃疡面愈合时间:溃疡面从治疗起到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试验开始和结束各测1次;溃疡面愈合速度:溃疡面愈合速度=(前次溃疡面面积-本次溃疡面面积)/前次到本次间隔时间,试验开始和结束各测1次;溃疡面腐祛时间:溃疡面从治疗起到腐肉脱尽所需时间。试验开始和腐尽各测1次;溃疡面腐祛速度=(前次溃疡面面积-本次溃疡面面积)/前次到本次间隔时间,试验开始和腐尽时各测1次。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痊愈:皮肤功能恢复,干燥无渗出,溃疡面修复完好;有效:皮肤功能基本恢复,溃疡面缩小或基本无明显渗出;无效:症状同前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率、溃疡面愈合时间和速度、溃疡面腐祛时间和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和表2。

  论文摘要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1.25%和43.75%;对照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47.50%和17.50%,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3。

 论文摘要

  3、讨论

  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生有多种诱因,其是一个慢性病变的过程,可造成皮肤感染、炎症、坏死、溃烂或缺损等。人体在自生修复功能的作用下产生纤维组织增生(疤痕组织),但常伴有动脉内膜增生,造成供血不足,再加上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变性坏死,影响表层肉芽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溃疡面愈合更加缓慢,同时易受细菌等病原菌感染,形成脓液、脓苔和坏死组织。慢性皮肤溃疡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现代西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多集中在防止创面感染、对创面进行保护,使伤口自愈,如采用外科清创术、抗感染、植皮术、多种敷料和创面覆盖物、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和锌制剂等治疗或采用外生长因子以促进创面愈合等,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学一般将慢性皮肤溃疡的病因归结于“腐”和“瘀”,如《薛己医案》中写到:“夫腐者,恶肉也,大凡痈疽疮肿溃后,若有腐肉凝滞者必取之,乃推陈出新之意……设或留而不去,则有烂筋腐肉之患”。而《素问·生气通天伦》则认为:“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唐汉钧教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祛瘀生肌”“补虚生新”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局部之“腐”并非单纯病在局部、病在浅表,而与人体五脏气血功能密切相关。局部的“腐”是疾病之标,而全身五脏气血的“疲”和“虚”才是疾病之本。慢性皮肤溃疡久病不愈,易发展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因此一定要在祛腐的基础上,祛瘀、补虚才能生肌。“虚”往往决定了“瘀”“腐”的发展程度,同时又是该病后期的必然结果和主要矛盾,而“瘀”则往往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因此,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祛腐只是缓急之计,“健脾补虚”“祛瘀生肌”才是治疗之本。当归、川芎、桃仁、水蛭、红花等可活血祛腐、解除瘀滞,生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楂、陈皮等健脾益气、补虚扶正,使气血充足,瘀毒移深就浅。本研究重用生黄芪,因其有益气升阳、托毒生肌之功效,能通畅血脉,流行经络,有效促进久不收口的创面愈合。诸药合用,可调节机体各系统机能并改善溃疡局部生长环境,从而在溃疡形成的诸多环节上阻断其恶化与发展。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率、溃疡面愈合时间和速度、溃疡面腐祛时间和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脾化瘀药物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可快速祛腐,促进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秀丽,张海岩,茅闻婧,等.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1):1509-15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