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疗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3 共3161字
论文摘要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无自主排气等症状,严重阻碍脏器功能的恢复,增加了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一直以来,中医在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改善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我院遵循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本着通里攻下、理气活血的原则,采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连续收集2008年4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150例相关资料,均为开腹手术。剔除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手术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0~81岁;其中经腹阑尾切除53例,经腹胆囊切除术56例,经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1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93例,硬膜外麻醉57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论文摘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全部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及时补液。阑尾切除患者禁食;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患者禁水、静脉营养、胃肠道减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通腹汤治疗,组方:大黄6g,厚朴12g,枳壳12g,丹参6g,当归10g,陈皮6g,半夏5g。200mL水煎熬成200mL药液。术后每8h服用1次,每次200mL。阑尾切除患者口服,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患者胃管注入,注入后夹管1h再开放,直至排气。1剂/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自主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论文摘要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RBC、HGB变化

  组内相比,治疗后WBC、RBC、HGB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6.932,P=0.001;t=11.438,P=0.000;t=51.245,P=0.000。t=1.477,P=0.098;t=7.110,P=0.001;t=30.476,P=0.000)。组间相比,治疗前WBC、RBC、HGB水平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0.925,P=0.283;t=0.117,P=0.856;t=-1.326,P=1.732)。治疗后,对照组WBC、RBC、HGB计数显著低于观察组(t=7.046,P=0.001;t=8.471,P=0.016;t=5.357,P=0.001)。见表3。

 论文摘要

  3、讨论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胃肠道、胆道系统的外科手术。但有关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晰。一般认为,胃肠紊乱系腹部手术过程会对体神经、内脏神经产生强烈的机械刺激引起。手术中脏器正常解剖位置或多或少发生改变,神经支配受阻或离断,致使胃肠动力下降,胃肠功能障碍。麻药和术后腹腔内炎症的出现也极有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诱发因子,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本身胃肠功能低下,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进而延长患者正常进食时间,营养补给不足,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临床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48~72h内多会出现胃肠功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自主排气、排便等,消化道分泌增加,排出受阻,因此肠管不断扩张,严重阻碍机体的恢复。严重时,会引起肠道粘连,发生肠梗阻。一直以来,西医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中医在该病证的治疗中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医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气滞证”的范畴。腹部外科疾病涉及肝、胆、脾、胃、肠等脏器,脏及腹,腹传脏,互为表里。而开腹手术的创伤及麻醉会引起气机运化失调,传化功能失职,进而导致瘀滞不畅、运行阻滞、气虚血瘀等。遵照中医六腑理论,胃者乃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受于胃,五脏六腑皆享气于胃。脾主升发,促进水谷精气上归于肺,运行于全身,维持五脏六腑的功能。胃主下降,使水谷经口下行入胃,于小肠转化清泌浊后继续下行大肠,直至糟粕排出,协调脏腑九窍相通。即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胃气、脾气的支持。腹部手术创伤、麻醉、灌肠、禁食等均会使患者元气受损,气机升降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瘀浊滞留于肠间,脏腑功能失调。患者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由此可见,其病机在于气机阻滞,瘀血停留,脏气不通。故而,治疗应当以理气通腑为主,活血化瘀为辅。“上逆使之下行,中结使之旁达,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本方中,大黄为君药,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枳壳破气宽中、除胀消气,厚朴行气燥湿、降浊运脾。枳壳、厚朴二者为臣药,且相互协同,共奏行气导滞之功。佐以丹参活血化瘀,益气安神,补血活血。当归养血荣心,活血行瘀。陈皮、半夏,起健脾胃、调中气之效。诸味药合用,腹气得通。

  现代药理学证实,大黄被机体代谢后,其有效成分番泻叶苷和蒽醌类衍生物,可随着血运转致大肠,刺激大肠、黏膜下神经丛,甚至影响深部肌肉神经丛,促进肠管收缩,增强胃肠排空运动能力。此外,游离的大黄能够抑制肠平滑肌细胞Na+-K+-ATP酶,减缓水分吸收,促进排便。枳壳能够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小肠痉挛。厚朴化学成分为棕榈酮、花生酸等,小剂量的厚朴能够兴奋肠管平滑肌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胃肠道黏膜的血流量,增强胃肠道节律性蠕动。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往往极度不适,部分会出现膈肌上升,运动受限,甚至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厚朴的应用可增加组织灌流,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实验研究证实,当归的有效成分——当归多糖可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其中,血浆蛋白水平与腹部手术后炎症介质浓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创口恢复密切相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腹汤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促进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利于患者尽早康复。以上诸药对于肠道内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和抵抗作用,促进腹部炎症吸收,保护肠道障。此外,半夏能够抑制呕吐中枢,起到镇吐作用,能够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腹胀、呕吐的症状。

  肠鸣音恢复预示着患者胃肠道生理功能正常,临床上常将其作为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监测的指标。本研究中,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58±7.46)h,观察组恢复时间为(13.97±8.01)h,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提示,通腹汤能够有效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不断促进胃肠蠕动,尽早恢复胃肠道的运动功能。自主排气是肠麻痹消失、紊乱的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的重要提示,临床上通常将其作为是否允许患者进食的判断标准。本资料显示,观察组加用通腹汤后,自主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由此可见,通腹汤能够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涛,黄新红,林荣繁,等.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机制与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3,13(26):17-18.
  [2]张丹丹.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7):68-69.
  [3]贺会刚,李小芬.大黄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5):45-46.
  [4]杨战军,董雅洁.大黄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机临床应用概况[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188-189.
  [5]龙飞,卫莹芳,刘永,等.厚朴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4):387-388.
  [6]张慧力,尚大可,高满仓.厚朴排气合剂保留灌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91-92.
  [7]王平江,张晓宇,腾正杰,等.当归补血汤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概况[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7):173-174.
  [8]李树民,徐鹏远,岑云云,等.腹部手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及炎症介质变化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12):1002-1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