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活血化瘀汤与穴位埋线治疗颅脑外伤术后康复的疗效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3352字
摘要

  随着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颅脑外伤的创伤发生率也逐年的升高,且该病由于涉及到人体重要的器官组织,因此病情危急,受伤后易引发各种不良后果,部分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但是由于颅脑外伤的病情较严重和复杂,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脑挫伤、脑血肿和水肿等因素,会引起患者各种肢体功能的神经运动障碍,心理性创伤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副反应低的康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2].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科室自拟内服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的外治疗法在本病的康复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6.25±10.23岁。对照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2.48±9.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康复干预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①符合颅脑外科手术指征,有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和颅内病灶,手术方式均采用去颅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②年龄20~70岁;③病情稳定,患者意识清晰;④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

  1.3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或>70岁的患者;②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患者;③意识不清、存在术前的精神病史;④不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4康复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症支持,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静滴胞二磷胆碱(0.5~1.0g/d)促进脑代谢,神经节苷脂注射液(40~100mg/d)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

  1.4.1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法,采用多关节和肌群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进行干预,通过进行干结的被动活动进行肌肉功能的联系,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进行,痉挛的肌肉群采用反射抑制进行锻炼。手术完成后每日对患者问题、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处理,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1.4.2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干预方法。活血化瘀汤:生地10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赤芍10g,香附10g,红花5g,茯苓20g,三七5g.水煎服,分2次服,日1剂,2周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穴位埋线:三阴交、膈俞、足三里。采用7号的注射针头为管套,用28好的毫针作为针芯,使用1.5cm的羊肠线进行酒精浸泡备用,乙醇消毒穴位之后,取注射器刺入穴位中,当患者出现针感的时候,将羊肠线注入到所在穴位的皮下肌肉组织当中,退针,用消毒的干棉球进行穴位的按压,1周进行1次治疗,共治疗3个月。

  1.5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满意度调查。

  1.6评价标准四肢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方法[3],小于53分为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53~71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72~89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0~107轻度运动功能障碍。总分为126分。入场的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方法进行[4],小于25分为生活不能自理,25~45分为严重的功能缺陷,46~75为中度的功能缺陷,76~90为轻度的功能缺陷,共计100分。认知功能评定采用精神状态检查MMSE检查表进行评定[5],其中小于15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16~22为认知障碍,共计30分。满意度采用采用自设的问卷调查表,包括病情的观察、生活的照顾、操作水平、指导情况等,满分为100分。

  1.7统计学方法收集纳入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遵循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性,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类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干预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干预3个月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PSQI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干预前SAS、SDS评分、VAS评分和PSQ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VAS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颅脑外伤是由于外力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导致的脑部头皮挫裂伤或撕裂伤或是皮下、颅内的血肿或脓肿、颅脑骨折等一系列复杂的创伤过程。原发性的颅脑外伤在创伤后立刻产生,基本上不可逆转,伤者会出现一系列的颅内诱发病变,如颅脑的血肿、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继发性病症,进一步加重病情,为了减轻患者的颅脑损伤造成的危害,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的手术治疗能够快速的缓解病情、减轻颅脑损伤的伤害,保护受损的神经,挽救伤者的生命[6].手术治疗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进行救治,但是伤后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发现,高达50%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身体残疾,因此制定合理的有效康复计划对于患者的预后及长期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尤为关键[7].研究发现,颅脑外伤的康复治疗应该尽量在术后的早期进行,康复涉及到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运动功能等的恢复,各大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都不断在提高颅脑外伤康复治疗的恢复中进行了不同探索[8].

  各种方法的康复治疗均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其中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康复治疗的趋势,其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中医康复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颅脑外伤在中医中属"金创""跌仆"等范畴,其中医病机医家们普遍认为血瘀内阻,其病机复杂,病症多变。中医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近年来疗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科室自拟内服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的外治疗法在本病的康复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疼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活血化瘀汤,当归补血活血,活血不伤血,为血中之圣药;白芍养阴柔肝、平抑肝阳,生地凉血,滋阴润燥;赤芍、红花化瘀凉血,川芎行气止痛,香附疏肝解郁,茯苓健脾利湿。方中诸药以活血祛瘀为主,兼顾养血,活血而不伤阴,共凑活血化瘀之功效。穴位埋线疗法是羊肠线加强针刺的功效,产生强而持久的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治病。选用膈俞,有去瘀活血的作用;三阴交是治血要穴,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功效;足三里胃下合穴,功善健脾和胃、理气降逆。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中医内服加外治疗法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的康复患者,通过综合中医疗法可见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康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该疗法突出了中医治疗的特色,有助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贾敬俊,孙建,韩建兰,等。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22~24.
  [2]韦相兰,黄李平,李凯,等。颅脑损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06~108.
  [3]缪鸿石,卓大宏,南登昆,等。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8~94.
  [4]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社,1999:177~1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