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

时间:2018-10-08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作者:朱婧婧,袁晓英 本文字数:4509字

  摘要:乳腺增生 (HDBA) 为女性常见病, 缠绵难愈, 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 严重影响当代女性身心健康。西医多使用三苯氧胺调节患者内分泌, 但是该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治疗HDBA方法多样, 疗效理想。从病因病机、西医治疗、中医辨证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概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提出一些展望, 为HDBA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乳腺增生; 中医药; 综述;

中医外科学

  乳腺增生 (HDBA) 又称“乳腺结构不良”, 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肿块, 多以一侧为主, 可累及双侧。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月经周期关系密切, 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良性疾病, 具有一定的癌变率, 癌变率约10%~20%[1]。因此, 及时有效地治疗HDBA并减缓其病程进展, 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途径。乳腺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多由肝郁痰凝、冲任失调引起[2], 各医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 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手段,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且中医药治疗安全有效, 无副作用, 易于被患者接受。现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西医认为内分泌失调是引起HDBA的重要原因, 由于血浆中雌二醇及泌乳素的分泌过度, 或雌二醇与孕酮的比值异常升高, 导致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过度引起腺体增生。有学者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病与女性月经周期、哺乳时间长短、滥用性激素药物、情绪等均有密切关系[3]。也有研究发现患处可以在乳腺的不同部位, 部分患者的血液激素水平不高, 乳腺组织中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可能是部分腺体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所致[4]。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病因是肝郁痰凝、冲任失调, 病机多为因肝气郁结或肝病犯脾导致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于乳房而形成肿块或疼痛。《诸病源候论》云:“妇人以冲任为本, 若失于将理, 冲任不和……结聚乳间, 或硬或肿, 疼痛有核。”就已经认识到冲任失调可以导致本病的发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有言:“忧怒郁闷, 朝夕积累, 脾气消阻, 肝气横逆, 遂成隐核……以其疮形嵌凹以岩穴也, 不可治矣。”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乳癖的重要原因。古代医家在治疗该病时注重疏肝健脾, 余听鸿在《外证医案汇编》云:“鄙见治乳症, 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脾胃土气, 壅则为痈, 肝胆木气, 郁则为疽;正气虚则为岩;气虚不摄为漏, 气散不收为悬, 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提出了乳癖的治疗重在理气, 为后人加强对乳腺增生病机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2 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

  2.1 西医对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

  三苯氧胺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它能有效减少体内雌激素分泌, 从而抑制乳腺细胞过度生长, 达到治疗目的。李靖若[5]使用三苯氧胺治疗1 500例乳腺小叶增生, 总有效率为98.2%。陈美琴[6]使用甲睾酮治疗乳腺增生, 配合5%碘化钾溶液及维生素E, 有效率为54.8%。甲睾酮是一种雄激素, 通过与雌激素抗衡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与小剂量的碘化剂合用可减少雌激素, 使卵巢功能恢复, 起到软坚散结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2.2 中医对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

  2.2.1 辨证论治

  班秀文[7]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冲任不足, 治疗以疏解和温化为原则, 疏肝理气的同时兼以柔肝, 健脾化湿的同时兼以祛痰, 调补肝肾之时配合软坚, 并根据对病因的分析及对辨证分型的把握综合诊疗。夏桂成[8]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制定了4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经前期为阴消阳长, 是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 此时乳房肿块极易增大变硬, 疼痛最为明显, 治疗上以助阳软坚为法, 方取毓麟珠合越鞠二陈汤;经期用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理气;经后期应滋阴养血, 以归芍地黄汤为主;排卵期拟补肾促排卵汤, 药用当归、赤芍滋阴养血, 红花、丹皮活血祛瘀, 茯苓、淮山健脾祛湿, 川断、菟丝子补益肝肾, 疗效显著。高智[9]根据乳房的形态及功能, 将其纳入“奇恒之腑”的范畴, 并在逍遥散的基础上拟乳癖方。其中陈皮健脾燥湿为君;取柴胡、夏枯草、白芍、当归为臣;延胡索、丹参活血止痛;牡蛎、莪术、王不留行通络散结;茯苓、白术健脾燥湿为佐;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并根据不同兼证随证加减, 不仅有疏肝理气之功, 亦有柔肝健脾之效, 取得了良好疗效。周玉朱[10]主张乳癖的治疗以疏肝解郁法为主, 且气郁之初用量宜轻, 避免疏泻太过损伤肝阴, 久病气郁痰凝者用药宜重, 如丹参化瘀汤和白芥祛痰汤, 并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林毅[11]发现乳癖患者多伴有便秘, 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通便往往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根据便秘的辨证分型, 以乳腺增生方为基础方, 热秘以泄热通腑为法, 加麻子仁丸;气虚秘加通乳汤顺气行滞, 便秘气虚证以黄芪汤益气润肠通便;血虚便秘以润肠丸养血润燥通便;阳虚便秘加济川煎温阳通便。王国斌[12]认为理气活血是治疗乳癖的关键, 并注重配合滋补肝肾的药物, 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酌加调补之剂, 攻补并用。白祯祥[13]认为乳腺增生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疾病, 将其治法归纳为疏肝解郁法、化痰祛瘀法、调节冲任法;疏肝解郁法多见于青春期及病程较短者, 以柴胡、橘叶、青皮、郁金、香附、赤白芍、川芎、丹参、莪术、王不留行、川楝子为主;化痰祛瘀法多见于青壮年妇女, 基本方:柴胡、橘叶、青皮、半夏、浙贝母、白芥子、瓜蒌、赤芍、白芍、丹参、莪术、山慈菇、夏枯草、白术、茯苓、王不留行;调节冲任法多用于绝经期女性, 以柴胡、当归、白芍、鹿角霜、仙茅、仙灵脾、巴戟肉、菟丝子为主。

  2.2.2 针灸治疗

  张藜萍[14]取增生局部穴位及阿是穴, 采用围刺法, 均向增生方向水平进针, 使针尖达到增生部位, 平补平泻, 配合电针选择按摩波, 刺激30min;每日针刺1次, 10次为1个疗程, 休息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经4个疗程后, 总有效率96.92%。雷振萍等[15]将415例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法, 治疗组使用屋翳、膻中、期门、足三里以及肩井、天宗、肝俞、曲池两组腧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法导入消癖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 对照组82.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吕晖等[16]在心理疏导及口服中成药乳癖消的同时, 应用腹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结果对中度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 并能显著改善主证疼痛模拟量表 (VAS) 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QOL-100BREF) 评分 (P<0.05) 。

  2.2.3 其他疗法

  牙廷艺教授[17]应用壮医理论治疗乳腺增生, 他认为该病是由于人体“三道两路不通”及“毒虚”所致, 取背部督脉、膀胱经刮痧20~30次, 再从任脉刮至腋中线, 再分别刮上下肢内外侧, 均以出痧为度;然后挑刺取背腧穴、膻中、曲池、足三里、天枢、阿是穴、痧点等, 最后以闪火法留罐。研究表明, 刮痧针治法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体内激素的分泌, 达到治疗目的[18]。王国才[19]运用推拿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首先揉按胸大肌的起止点, 重点按压局部压痛点, 再揉按冈下肌, 对于伴有胸闷易怒、乳房胀痛明显者, 配合开四关, 针刺行间穴疏肝, 每周治疗1次, 4周后乳腺局部肿块可基本消失。李润霞[20]分别选择膻中、天宗、期门和屋翳、肩井、肝俞两组腧穴为主穴交替进行埋线, 2周治疗1次, 2次为1个疗程, 3个疗程结束后, 总有效率95.3%。朱国香等[21]采用常规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 耳穴选择一侧的胸、乳腺、内分泌、脑垂体、肝、卵巢、三焦及胃穴, 并发现耳穴的贴压时间为5d时, 既可以降低复发率, 也能保证疗效。曾金贵等[22]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针刺组, 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 发现热敏灸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显著低于针刺组 (P<0.05) ;且热敏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针刺组 (P<0.01) ;孕酮P水平的影响, 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方芳等[23]将78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期门穴刺络拔罐组、消癖口服液组和普通针刺组, 经过8周治疗后发现, 期门穴刺络拔罐可降低血清雌二醇 (E2) 的水平, 提高血清孕酮 (P) 水平, 改变激素代谢异常对乳腺组织的影响。

  3 结语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方法多样, 且易于为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 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选方用药, 亦或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譬如针刺、穴位埋线、灸法等, 体现了“同病异治”的诊疗思想, 取得显著的疗效。虽然中医药法副作用小, 疗效肯定,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对于乳癖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分型观点不统一; (2) 辨证选方种类繁多, 且大多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等, 结合对中药作用功效的斟酌而产生的经验方, 对于药物药理特点、药物化学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不足, 治疗机制尚不明确; (3) 针灸治疗缺乏明确的取穴原则及操作标准, 对于腧穴的选择与组合缺少机制探讨。在今后的探讨中应注意: (1) 确立统一可靠的诊疗标准; (2) 加强对乳癖病中医药疗法的课题探讨, 尽可能加强动物实验, 深入探索中医药作用机理, 必要时联合超声影像, 乃至病理组织学等现代医学知识, 完善对该病的机制探讨; (3)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加强整体观念的融入, 促进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丽艳, 易佳丽, 樊延宏, 等.中医药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 (16) :173-176.
  [2]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356.
  [3]徐开云.乳腺增生的病因及临床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8) :99-100.
  [4]吴在德.外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55.
  [5]李靖若.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8) :55-56.
  [6]陈美琴.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甲睾酮治疗乳腺增生症122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3) :175.
  [7]彭红华.班秀文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杂志, 2014, 55 (2) :103-105.
  [8]景彦林.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7) :7-8.
  [9]黄鑫, 柏江锋, 李桢, 等.高智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J].光明中医, 2013, 28 (12) :2638-2639.
  [10]易维真, 马卉, 李华刚, 等.周玉朱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 26 (2) :133-134.
  [11]官怀, 朱华宇, 林毅.应用通便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07, 26 (7) :489-490.
  [12]车志英, 霍丽霞, 巫鑫辉, 等.王国斌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研究, 2015, 28 (9) :40-42.
  [13]石岳.白祯祥治疗乳腺增生经验撷要[J].山西中医, 2014, 33 (1) :63-64.
  [14]张藜萍.电针围刺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 :58.
  [15]雷振萍, 罗文予, 范丽华.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415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 16 (3) :61-62.
  [16]吕晖, 周炜, 李然伟, 等.腹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3, 33 (9) :843-846.
  [17]程庆敏.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针挑排毒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8 (3) :33-34.
  [18]牙廷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9:12.
  [19]毛树文, 季远.王国才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浅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 (7) :1-2.
  [20]李润霞, 宋淑萍, 李世忠.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42例[J].中国针灸, 2011, 31 (4) :366-367.
  [21]朱国香, 吴晓萍, 高雅文, 等.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5, 7 (19) :2357-2360.
  [22]曾金贵, 喻国华.热敏灸和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 12 (30) :821-822.
  [23]方芳, 郭汝松, 刘云涛.期门穴刺络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16, 6 (1881-1883) .

    朱婧婧,袁晓英.乳腺增生中医药治疗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8):92-93.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