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基于痔病中药用药规律探讨其辨治经验(3)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作者:贺春菊;梁劲军;李洋;
发布于:2017-06-22 共5020字
  2.6 功效 为便于统计分析,将21大类中药归为10类。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多为补虚、清热、收敛、理气、止血、活血化瘀类。见表7.
  
  【17】  
  3 讨论。
  
  痔病发作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明显不适。采用中医药治疗缓解相应症状,秉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要旨,可获良效。岭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地多湿热,患者多有脾虚、湿热的表现。我们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参考本地的天文地理及风土人情,用哲学思维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药物的”四气“亦称”四性“.《本经》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我们门诊的痔病患者多为脾虚证或湿热证,治宜补虚健脾或清利湿热。而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的药物性多属温,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药物性多属寒,故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为寒药和温药。孙浩铭[1]亦认为应随证、随人、随时辨证,产后敢用寒药而每获奇效。临床上频繁地运用一些辛温之药,特别是在湿热病的治疗上这一特点更为突出[2].
  
  药物的”味“必须同药物的”性“合参,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本草从新》记载:”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此五味之用也“,”调以甘药“是中医治疗虚损病症的基本原则[3],甘味药顾护胃气,以免苦寒药伤中、败胃[4];苦味与其他味相配伍后,更能展现其独特的治疗作用[5].脾虚型或湿热型的痔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以便血、脱出、疼痛、便秘为主,故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为甘味药和苦味药。
  
  归经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症为依据。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6].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在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运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其经脉病候均以脾胃病症及经脉循行的其他病症为主。肾司前后二阴,为先天之本,脾胃同属中焦,为后天之本。人体发病总的病机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痔病作为一种疾病,其发生与发展,必逃不出其藩篱,亦与脾胃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的关系失常有关联,由此可理解为何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大多归脾经和胃经。
  
  枳壳行气宽肠,为脾胃气分药。《本草纲目》谓:”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诸方治下血痢疾,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应用枳壳也可用治胸部因外伤引起的伤痛等[7].槐花善清大肠之火热而凉血止血,擅治痔血、便血,即《日华子本草》所云:”治五痔,……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可治疗痔疮及其并发症,免除患者手术之苦[8].白术可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为治脾虚诸证之要药。《本草汇言》指出:”白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白术具有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9].我们治疗痔病,取效槐花散、枳术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枳壳、槐花、白术。
  
  中医理论认为,胃肠的生理特点是”以通顺下行为顺,以滞塞不通为逆“.若阴阳失衡,气血壅滞,胃肠功能失调,则出现病理状态,表现在肛门局部,可出现便血、疼痛、脱出、肛门潮湿瘙痒等症状体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补之“,补虚药可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痔疮生于谷道肛门之边,乃五脏七腑受湿热之毒而生者也“.清热类药物可有效缓解湿热下注肛门直肠引起的便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涩肠固脱、涩肠止泻、酸敛止血等收敛药,可对症治疗,缓解脱出、便血、泄泻等症状。”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丹溪心法·六郁》亦有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我们认为,几乎所有的疾病,均可从气血论治。肛门局部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从而出现相应病症。理气药可调场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的病机。止血药均入血分,可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实则泻之“,活血化瘀药可通畅血行,消散瘀血,去瘀生新,通则不痛。故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多为补虚、清热、收敛、理气、止血、活血化瘀类。诸药按君、臣、佐、使,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缓解肛门局部或全身不适症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