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vi设计论文

国内外电影节VI设计案例解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39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电影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第一章】电影节品牌VI设计的创新研究导论
【第二章】 国内外电影节VI设计案例解析
【3.1 3.2】电影节VI设计创新思维
【3.3 3.4】电影节VI设计与视觉传达载体表现形式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电影节品牌形象vi设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内外电影节 VI 设计案例解析

  2.1 国外电影节 VI 设计。

  2.1.1 VI 图形设计分析。

  纵观国际电影节的标识设计,从图形类型上,可分为具象类图形、具象与抽象结合类图形;从题材上,可分为动、植物、建筑、人、物品,这些题材源于神话传说、地方文化、国家象征等。

  (1)具象类图形的 VI 设计。

  具象类图形的标志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思维,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表现手段,使图形符号具有某种具象形态特征的造型形态[1].A 类电影节中具象类的标志设计占有 8 个。而其中吉祥图案所占的比例达到 50%,威尼斯的飞狮、柏林熊、戛纳的棕榈以及东京电影节的樱花都是当地城市乃至民族文化的象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视为当地文化的吉祥物,并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2)抽象类图形的 VI 设计。

  所谓抽象就是与具象相反的概念,抽象的图形并不具体指向某一事物,而是通过抽象的元素表现企业核心的思想,其抽象元素的组合形式也是核心精神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抽象图形的设计从取材上看,大致有两方面的来源:第一,从具象图像中提取图形规律,再将规律化的东西重组,成为具有新的意义的图形;第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纯粹的抽象图形,如几何图形类的通过具有形式美感与意义的组合方式重新设计,产生新意义的图形。例如,国际电影节的标志运用渐变的方形表现运动与时间的概念。

  (3)具象与抽象图形结合的 VI 设计。

  从表格中可见,无论是具象图形或是与抽象图形结合,电影节的标志设计都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以文化为创作背景。大部分电影节均采用城市象征或是代表电影节宗旨的文化象征作为标志和奖杯的图形设计,动物类象征占多数,并且集中在欧洲国家。熊是柏林的城市象征,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在柏林大街小巷的都能见到以熊为元素的艺术创作,许多雕塑也以熊为对象,柏林熊举起双手憨厚可鞠站立的写实形象被人们所熟悉、所喜爱,成为城市形象标志及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标志同样采用熊作为创作素材,抬起的左手是为了区分柏林熊,侧面外轮廓的剪影依然带有写实感。

  (4)文字、数字符号类型的 VI 设计。

  文字与数组作为标志图形早已有之,文字类的标志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有着比图形类标志更加直观的优势。但也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语言与文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电影节的分类采用的文字选择策略也是不同的。带有区域倾向的电影节可以采用本土的语言文字作为标志图形,例如而面向世界范围的电影节,则将英文作为文字类标志的主要内容,通常以缩写的形式出现。在文字为主的标志设计中,字体的选择是关键,电影节的理念与"气质"通过字体的笔画与艺术结构体现。

  通常文字与数字类的 VI 设计大致分为两种处理手法:第一种,将文字与数字图形化处理,文字内容即标识内容;第二种,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标识以图形为主。

  第一种处理手法,图像化的文字 VI 设计与数字 VI 设计,是将文字符号或数字符号变形为具有某种形象的图形,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到标识最后的识别性。另一种图像化的文字标识与数字标识,是将文字的结构比划以具有形式美感的形式设计出来,最为经典的案例要数可口可乐,其飘逸的比划与字形具有极高的识别度。如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标识即以韩文为主要视觉形象,作为只针对亚洲地区开放的影展,釜山国际电影节的 VI 设计直观的表现出它的地域性特征及影展性质的特征。但以纯文字为主的标识设计在电影节的 VI 设计中很少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字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取的后天知识,其传播只在一定文化范围内有效,或针对特定文化人群,因此作为国际化的交流活动,大部分的电影节都不会选择纯文字类的标识。

  第二种处理手法,以图形标识为主,文字或数字符号作为必不可少的说明文字出现,并且缺少文字的情况下,标识无法识别。如 2013 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视觉系统,标识图形的元素由纯抽象形式的箭头组合而成,文字是此标识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了文字的说明,图形符号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数字常指作举办届数或周年纪念,阿拉伯数字作为全球通用的符号,具有比文字还要广泛的辨识度,但以数字为主的标志设计在国外的电影节标识设计中并不多见,却常见于国内电影节的标识设计中。

  2.2 大陆地区电影节 VI 设计。

  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珠海电影节是国内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电影节,其奖项、发展规模在业界也最具有权威性。金鸡百花电影节设有金鸡奖、百花奖两个重要奖项,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 1981 年创办的,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着的电影工作者;百花奖创办于 1962 年,中国群众性的电影奖。1992 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原《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年年举办。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奖项有: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爵奖。除去以上几个国内老牌电影节外,北京电影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影交易平台。以上这些电影节的主办方为政府、电影家协会等官方机构。对电影节的定位与功能上不同于带有商业性质的主办方所举办的电影节,除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外,以上的国内电影节学术性较强,商业气息较弱,因此在 VI 设计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上与其余的电影节有很大的不同。

  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历史悠久,与其它四大影展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举办城市的变动性,类似于奥运会的举办模式。这种巡回式的电影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也成为它的特色之一。但举办城市的设计与承办水准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电影节的水准。这也成为它被人诟病的因素之一。金鸡百花电影节除了电影节节徽以外,每届还有一个用于宣传的标志设计,由举办地提出设计方案。当地政府深知电影节的品牌效应对地方文化与经济的影响力,因此标志中不仅需要表现电影文化,还需要展示地方文化,两者结合从而达到既能凸显电影节独特性又能宣传地方特色,为城市文化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标志成为了展示地方文化的手段。因此当地政府都希望电影节的标志能够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与往届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区分。金鸡电影节标志设计常使用金鸡、花卉与数字等元素,较有代表性的是 17-20 届以及 23 届。

  同样是数字与金鸡图形的结合,17 届与 18 届在构思与图形处理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图形表现上,第十七届采用金鸡头部特写并将其变形与数字"17"结合,在视觉上更为抽象化。而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标志在视觉上更易于解读,展翅的金鸡与数字"8"组成"18"的字样,点名了主题。在标志的内容上更为丰富,第 18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恰逢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设计者在标志中加入"60"元素用以庆祝,在图形"8"的处理上,将其拆分为"6"与"0",细节中包含的内容信息丰富。整体设计既有美感,又有丰富的内涵。第 19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标志由胶片组成的花卉与隐藏的"19"组成,使用了图形正负形的手法,具有形式美感。而即将要举行的第 24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 2015 年 3 月公布了新一届的标志,在设计手法和表现上与之前介绍的几届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战略上看,金鸡百花电影节的 VI 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形象,在公众视野中没有形成连续性,每届的 VI 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且主题不明,电影节的举办变成了城市宣传工具,大众的焦点并没有在电影节上。

  作为国内唯一的 A 类国际电影节,也是所有 A 类电影节中最为年轻的一个,上海国际电影节从 1993 年起至今为止已举办 17 届年,即将迎来第十八届,其标志设计也经历两次更改。早期的标志由几何形状组合成变形的英文字母"f",象征电影节 Flim,并将胶片融于其中。直到第九届,才将原有的标志改为现在的"金爵".而政府也将原有企业的主办权收回,变为政府主办,因此在品牌定位上,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内涵在国际上的传播。就设计美感与应用而言,标志文字与图形的编排有失妥当,在海报的设计中,无论是视觉效果或是设计内涵上,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第 12、13 届,其中"爵"的内涵与今日社会环境有了碰撞,产生了新的内涵,在海报中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饮酒容器的物体,而且代表了一种具有包容性的载体,这种包容性也正是上海电影节所希望传达出来的。其余几届海报太过拘泥于"爵"的形象,内容上显得空洞。

  2.3 港台地区电影节 VI 设计。

  台湾金马影展虽然不是电影节,但金马奖在华语圈中历史最为悠久,创建于1962 年[2],至今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对中国电影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金马取金门、马祖两个岛屿之名,在冷战背景下,这两地曾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事对峙的最前线,"金马"之名旨在鼓励"中华民国"电影节能效仿前线的战士一般勇往直前。金马影展的的标志是一个由中国古典纹样回纹组合而成的马头形象,既古典又现代,第 50 届金马影展时,为了纪念 50 周年,金马执委会公布了"金马 50"的主视觉海报,立即获得业界一致好评,数笔之中包含电影放映机与 50 周年的信息,精致的线条与空间的留白产生了意境留给观众想象空间,用极简现代的设计手法表达怀旧经典的情愫。这个图形用于当届海报与宣传广告中。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 1982 年开始举行,并于 1993 年 12 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它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电影颁奖礼活动。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随着香港电影业颓势渐成,金像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个亚洲电影界关注的盛事,它曾经有过的盛极风光更是印证着香港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辉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