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vi设计论文

电影节品牌VI设计的创新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26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电影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第一章】 电影节品牌VI设计的创新研究导论
【第二章】国内外电影节VI设计案例解析
【3.1 3.2】电影节VI设计创新思维
【3.3 3.4】电影节VI设计与视觉传达载体表现形式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电影节品牌形象vi设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1.1 国内外电影节 VI 设计综述。

  1.1.1 电影节分类。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举办的各类大型国际电影节大约有 60 个,成为了电影展映营销活动的最集中有效的平台。各个电影公司、制作人带着主创人员和项目穿梭于电影节中寻求合作机会,对于电影人来说,这是一种高效便捷的途径。电影节为电影创作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电影公司的全球化商业提供了合作机会。电影节的类别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定位与推广策略,因此,将电影节分类是研究电影节品牌定位的前提,是电影节 VI 设计的基础。

  (1) 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按照电影节内容和主题可分为 A、B、C、D 四大类别。A 类电影节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目前有14 个 A 类国际电影节,最老牌的要数威尼斯、柏林、戛纳三大国际电影节,其品牌定位与操作模式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戛纳电影节设有"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六个活动,环节的多样性也成为了电影节竞争力的表现;B 类国际电影节是竞赛型专门类型电影节,与 A 类的区别就在于其设有专门类型的主题,代表性的有釜山国际电影节、悉尼国际电影节等,设有专门的评委会机制对参与影片进行评奖,并授予不同的奖项;C 类国际电影节为非竞赛型电影节,代表性的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D 类国际电影节是面向纪录片和短片的电影节。

  (2) 区域电影节。

  区域类的电影节主要以国家地区的区域分类,如中美地区的巴拿马国际电影节,以及近年来北美地区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是近年来崛起的电影节等,都是较为着名的区域类电影节。区域类电影节为区域电影市场的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其他电影节。

  电影节种类繁多,与国际电影节相伴的还有独立电影节、纪录片电影节、短片电影节等,丰富了国际电影业与电影市场的多样性。每年都为全球的电影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与寻求资助的平台。

  1.1.2 电影节 VI 设计。

  CIS 全称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中文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经营战略手段之一。这一概念在 60 年代由美国人提出,美国经济的复苏为 CIS 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作为企业的营销策略被广泛运用于企业之中,这一时期的 CIS包括了 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系统 、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系统。这一系统传到日本,CIS 又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出了 BI(Behave Identity)行为识别系统。

  VI 是 CIS 系统中最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一环,也是最为基础,运用最广泛的一环。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系统包括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其应用系统十分庞大,从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传播传媒中的应用,到企业办公用品的应用,根据不同公司的不同应用需求而定。

  电影节 CI 系统是商业 CIS 的分支,其理论依据也是从商业 CIS 理论发展而来。它是电影节品牌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起到凸显电影节品牌个性、提升品牌价值、达到与大众双向对等沟通的作用。电影节 CI 设计系统分为 VI、MI、BI,其中作用最为显着的是 VI 与 MI.电影节 VI 设计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定义:从电影节品牌建立的角度来看,电影节 VI 设计是区别于其他影视节庆活动、社会活动的视觉识别要素,是从视觉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电影节的理念与活动进行传达,可以说电影节通过视觉传达的设计手法突出品牌定位与个性,并展示其举办理念与内涵。良好的视觉形象对电影节品牌的宣传推广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电影节 VI 设计是电影节文化精神与内涵的可视化载体。

  电影节 VI 设计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基础系统也被视为核心部分,包括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吉祥物的设计、在宣传媒介中的应用、产品的应用、与城市文化结合的公共展示区域的应用等。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电影作为成为全球最重要、庞大的的文化产业之一,已成为各国文化输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世界各国产出的电影不计其数,而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电影节也孕育而生。电影节的质量与水准也成为检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判标准之一。作为国家文化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电影节在跨地区、跨文化的电影交流与交易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电影节品牌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效应是巨大的,而其视觉形象是品牌核心的承载体,因此,如何将设计电影节的视觉形象与如何将这视觉形象的影响力最大化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电影节自身特性及运作特征出发,结合 CI、VI 系统理论,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电影节品牌视觉形象的文化性与商业性,即与地域文化特征、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电影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第三,电影节品牌视觉形象的创新应用。

  电影节自身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包含了文化价值,也有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包括地域文化、电影艺术文化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等方面。电影节的举办也要符合举办地点的地域文化特征,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征与电影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电影节的的 VI 系统是树立电影节品牌的有效通道。其 VI 设计系统成为了电影节价值的外在表现,从 VI 设计中突显自身特色已成为区别其他同类型电影节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许多电影节的 VI 设计中都能找寻到当地文化的缩影。许多欧洲小城镇因为电影节而富有活力。一个有生命力的电影节不仅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也能为城市吸引世界的眼光,带动当地的文化与经济,提升城市的品牌,城市的进步反过来也影响着电影节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电影节的 VI 系统设计,探索电影节 VI 设计系统的规律与未来趋势,并研究 VI 系统设计的运用对城市产业文化的影响。

  1.3 课题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课题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整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了解以往学者对电影节视觉系统设计的研究程度,从而获得电影节视觉系统设计所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等总体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影节视觉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3.2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比国内外电影节视觉系统设计,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研究,总结我国电影节视觉系统设计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吸取和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1.3.3 案例分析法。

  分别选取国外的优秀设计案例,详细分析其设计的特征和优点,结合国内电影节的视觉系统设计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的借鉴和研究。

  1.3.4 符号研究法。

  从符号学的中找到理论支撑,分析图形创意的思维过程,获取更为理论性的思维创意方法,为电影节 VI 设计的创作从创意思维上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