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的治疗预防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22 共5504字
论文摘要

  肩周炎俗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2],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伤和风湿寒。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的患者。19世纪末新兴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同于传统的硬性击球方式,柔力球运动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以肩部运动为主[1]。理论上讲,它能够很好的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进而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然而由于该项目产生的时间短,练习者不是都能很好的掌握其精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锻炼效果。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分析,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与肩周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肩周炎的治疗和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盐城市区社区居民中 30 岁以上的柔力球运动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2011 年 3 月向盐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部分社区居民随机发放问卷 10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90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采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

论文摘要

  2.1.2 盐城市从事柔力球运动者肩周炎基本现状

论文摘要

  2.2 分析

  2.2.1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发生率的影响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盐城市被调查的 900 人当中,有 372 人患有肩周炎,占总人数的 41.3%,且多见于女性。柔力球运动者比非柔力球运动者患有肩周炎的比例稍大。在从事一段时间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后,24 人当中有 18人的肩周炎已好转,高达 75%,未好转的仅有 25%。而非柔力球运动者中,肩周炎已好转的与未好转的几乎各占一半。可见太极柔力球运动使肩周炎康复的效果较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第一,从事柔力球运动的锻炼者对该项目较了解,能够认识到该项运动对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的效果,这就导致从事柔力球运动者中肩周炎患者比例高于一般人群。

  第二,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毋庸置疑,但不同运动项目其保健效果各有所不同。我们要达到不同的保健目的,就要选择最佳的运动。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有氧运动,它大量吸取了太极拳中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其特点是弧形引化,动作形式主要是以肩关节为轴做各种弧形运动,如旋转、划圆,反复地缠、绕、粘转[3]。柔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其借力用力,顺其自然的特点正好符合老年人身体状况。肩周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该病的特征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如此一来,一些重的工作和硬性的击球运动项目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轻松自然、圆润、柔和、缓慢的动作,没有肌肉群的爆发性收缩,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始终都能保持对肌肉、关节的合理刺激及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和对关节的保护性,以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粘连。

  这就要求练习者在运动中全身肌肉协调、放松,动作幅度大,腿部有力量,相对在运动中比较省力。无论单手持拍还是双手持拍运球,其注意力都集中在控球上,肩肘下沉,手臂肌肉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左右挥摆,这样往返重复的动作会对肩臂起到化瘀通络、按摩牵引的作用,中医上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如此多次重复做相同的动作,对分解肌肉粘连,神经传导和供氧供血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将肩部的坏死组织通过血液循环带出身体。这可能是肩周炎得到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由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和关节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衰老,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失去弹性,已不适应进行大强度和爆发力大的运动项目,这就使得篮球、足球和网球等运动项目很难开展。而太极柔力球是刚柔相济,没有高强度的对抗练习,易学易练,使用的器材设备比较简单。它由运动者手持一种特制的拍子,该拍子是由一个拍柄和一个拍框组成,拍框内有一个能起缓冲作用,带网孔的橡胶软面,通过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将球抛来抛去。太极柔力球运动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不同,不是对抗性项目,它是一种可以灵活调节运动量的运动: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左突右奔,前后变换,运动时圆润轻活人拍合一。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和平过渡;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

  2.2.2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发生率影响的途径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的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锻炼时间、锻炼频度和是否有社会指导员指导等来体现的。

  2.2.2.1 合理锻炼时间可减轻肩周炎症状,提高肩周炎治疗效果。
 

论文摘要

  根据科学运动的基本原理,人体对急性适量的运动可产生良好的反应,人体各器官对长期良好的反应可产生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进而对治疗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一次急性运动中良好的反应是取得机体健康增加的前提条件。这种适量既有强度上的限制,也有时间上的要求。有研究表明,人体一次从事 30-40 分钟的适量运动,机体将会获得最佳的反应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频率在 3-5 次/周的锻炼,则器官机能及机体健康水平将会获得良好的增进。太极柔力球运动虽然包含了大量的肩部活动,但如果一次锻炼中时间不足,则运动对肩部肌肉、关节囊、韧带等器官的刺激偏小,这些器官的反应程度弱小,即便后来锻炼频率增高,也难以使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调查表明,柔力球运动者中,每次锻炼时间在 30 分钟以上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69.1%,结合前面论述中 75%的柔力球肩周炎患者主诉症状好转,可以认为一次急性锻炼的时间与肩周炎症状的改变有较大的关系。对比非柔力球运动者中一次锻炼时间为 30 分钟以上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65.8%,柔力球运动者可能在认识锻炼时间与健康效果关系方面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可能与太极柔力球运动本身肩部活动较多的特点有关。

  2.2.2.2 合理锻炼频度可改善肩部组织结构,降低肩周炎患病率。

论文摘要

  运动健身的效果取决于每次锻炼时间的叠加,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有要求,也要有适量的频度要求,因此每周锻炼的次数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的划定是以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 3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每次活动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为衡量标准。

  且有研究表明,一周的锻炼次数要大于 3 次才是科学合理的。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如果运动负荷达不到,就不能改善肩部的组织结构,达不到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太极柔力球运动中肩部运动非常多,其中旋转、划圆,反复的缠、绕、粘转等动作可以加速肩部血液循环,对分解肌肉粘连,神经传导和供氧供血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将肩部的坏死组织通过血液循环带出身体,最终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如果较长时期内保持科学的锻炼,肩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器官不会过早的出现软组织损伤和退变,也可以使肌肉变得更有弹性,肩关节活动幅度增大,减少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从而降低肩周炎的患病率。调查表明,每周锻炼频率大于 3次的柔力球运动者占绝大部分,占总人数的 83.6%。非太极柔力球运动者每周锻炼频度大于 3 次的占总人数的84.9%,几乎天天锻炼的以中老年人居多。结合表 3 可知,太极柔力球运动较其他运动项目治疗肩周炎效果更佳。原因可能是由于其他运动对肩关节的活动幅度较小,达不到锻炼肩关节的目的。

  2.2.2.3 科学指导对预防肩周炎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摘要

  指导员是影响太极柔力球运动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负责向大众传授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者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健身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后,进行的锻炼才是有效的锻炼。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指导员可以是聘请的一些专业的教师、教练,也可以是从体育教师中抽调的一些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体育骨干,但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调查表明(表 5),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人群中有 69%接受过专业的社会指导员的指导。但是从表 9 锻炼者对社会指导员的满意度来看,仅有少数人对社会指导员的技术指导的情况表示满意。这说明盐城市柔力球运动指导员这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盐城市要加强对指导员的培训,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主导作用,培养人们对柔力球运动的兴趣爱好,确保太极柔力球运动在盐城市中能够顺利的开展。

  对于无肩周炎病史的人来说,社会指导员主要通过讲解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内涵,规范他们的技术动作,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别人,不知道其内在的练意,这样就达不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然后就是合理的安排锻炼时间和频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指导员可以通过编排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成套动作给锻炼者练习,科学合理的运动可改善肩部的组织结构,达到预防肩周炎的目的,降低肩周炎的发病率。

  2.2.3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发生率影响的机制

  2.2.3.1 改善肩关节部位的组织结构,提高功能水平。

  正常人通过长期科学合理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肩部各组织器官的物质结构,保持和发展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物质和能量代谢水平,对预防肩周炎发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以肩部活动为主的运动,通过迎、纳、抛、接等系列动作,给予肩部肌肉、关节囊、韧带、关节面软骨等适当的负荷刺激,一方面可提高各个组织细胞的适应能力及活性水平,使细胞和细胞间质排列更加规律,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从而为组织的生长、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使各组织器官在肩部活动时的协同工作能力得以提高,且在反复练习中各组织的密度、弹性和韧性增加,组织抗疲劳能力增强,减少了肩部活动中肌肉、韧带等组织拉伤,降低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

  2.2.3.2 促进肩部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代谢产物清除。

  太极柔力球运动中肩关节的活动较多,其中起势绕环、跨步绕环、左右绕环、四方绕环、绕环抛接、水平绕环、侧旋绕环、绕环组合、绕环收势这十个方面的基本技术,都要有肩关节的参与,通过绕环运动可以加强肩部肌肉收缩,骨骼肌的收缩活动是淋巴流动的动力。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病变,淤血、粘连和渗出液等是疼痛的主要原因。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既可以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又可以清除因软组织损伤粘连而坏死的细胞,对组织起着保护作用。肩关节运动促进肩部血管扩张而改善肩部血液的循环,可以降低肩部肌肉的粘性,提高肩部肌肉的伸展性、协调性和弹性,同时还会增强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软骨等),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从而为组织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结构的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肩周炎患者来说,通过练习太极柔力球,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为肩部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足够养分,加速各组织的修复,同时能加速淋巴循环,加快肩部炎症代谢产物的清除,对促进肩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2.2.3.3 延缓肩部组织退变,降低肩周炎发病风险。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和粘连等现象。对从事柔力球运动的人来说,通过运动刺激可以使肩部相应的组织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进而可以延缓肩部各组织结构的退变。人体的结构是由有机细胞构成,而每个细胞都有相应的细胞生命周期,经常使用,细胞就会处于充分供血和充分供应养分的环境中,促进细胞的更新,使其更富有生命力,肌肉更富有弹性,进而防止组织结构变化、粘连,降低肩周炎发病率。而太极柔力球运动主要的活动部位是肩部,通过迎、纳、抛、接等系列动作,可以使肩部的肌肉、关节囊、韧带、关节面软骨等组织得到一定的刺激。通过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从入球到出球整个过程的组成部分都有旋转和摆动,经常性的旋转和摆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骨骼的营养物质,使组织结构优化,从而达到延缓肩部组织退变,降低肩周炎发病风险。太极柔力球运动中没有爆发性的肌肉收缩,整个过程是柔和缓慢的,这就增加了对关节的有效保护,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来说,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又可以降低肩周炎发病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肩周炎患者长期坚持从事适宜锻炼时间和锻炼频度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促进患者肩部血液循环,改善肩部组织细胞的营养,使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炎症代谢产物得到清理,进而促进肩周炎症状的好转,提高肩周炎治愈率,使肩周炎发病率下降。

  3.1.2 太极柔力球运动使肩部各肌群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既可以增强肌肉等组织的功能,又可以改善肩部各组织的基本结构,延缓肩部组织退变,对肩周炎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利于控制肩周炎发生率。

  3.2 建议

  3.2.1 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宣传科学健身的理念,指导柔力球运动者在实际锻炼中注重内外兼修,并保证运动技术的规范,扩大对肩周炎的医疗体育效果;引导锻炼者长期坚持从事适宜锻炼时间和锻炼频度的太极柔力球运动,使身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降低肩周炎的发生率3.2.2 加大培养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社会指导员力度,提高社会指导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社会指导员在柔力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大推广力度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提高人们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保证该运动在盐城市中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占锋.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54-55.

  [2] ]邱晓军,董天新.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肩周炎的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08,21(4) :46-48.

  [3] 孙明和.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武汉市中老年人中开展现状的 调 查 分 析 [J].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版),2009,(4):45-47.

  [4]郭雷祥,刘晋元.太极柔力球中老年爱好者身体机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4):33-35.

  [5]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2004,12(4):19.

  [6]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