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80例颈椎病患者运动康复研究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8 共22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体位姿势训练对颈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引言  第一章】颈椎病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第二章】80例颈椎病患者运动康复研究方法 
【第三章】运动训练对颈椎康复的作用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体位姿势训练对颈椎病的改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4 年 7 月至 12 月来石家庄颈椎病研究所就诊的患者 80 例,平均年龄 47.9 岁,最大 55 岁,最小 41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观察组进行体位姿势修正和功能训练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及必要的健康教育等。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年版)除脊髓型颈椎病外其他类型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除颈性眩晕外其他原因所致眩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题录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 期刊全文库、NCBI 期刊全文库,分别以“颈椎病”、“颈椎运动疗法”、 “体位姿势”等为检索词,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 200 余篇,并从网络和相关书籍中搜集资料,同时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为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2 实验法

  2.2.2.1 体位姿势训练

  根据患者的职业,工作年限等个人病史结合颈椎影像学检查,分析其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动作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修正意见,并指导其正确的基本动作模式,包括坐、卧、站、行走、跳跃等及相应的辅助工具,如枕头、椅子的选择和使用等(附录1)。

  综合以往研究,在现有条件和遵循《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运动处方,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性动作,涉及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协调性,肌力等的训练,体现了基本的坐、站、蹲等动作和坐-站转换等(附录 2)。

  静态对称动作:

  ①分腿坐: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两髋关节角度 60?~120?,腰背部自然挺直有舒展放松感;两手张开掌心向下平放在两侧大腿上,手指顺着大腿方向,掌根抵在大腿根部,胸背部自然挺直、肩臂部放松、深呼吸舒畅轻快感。维持 30秒以上时间。

  ②叉腰站:两脚平行分开站立,两脚距离大于肩宽,有不偏不倚的感觉,重心在两脚后跟上;收腹挺腰,双手拇指在后叉腰。体验肩髋的对称、身体的中正、脊椎的支柱作用。

  ③屈膝半蹲: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一脚宽,屈膝微蹲时脚尖与膝盖在一个垂直面上,有意放松身体。体验颈项、胸背、腰腹核心力量,提高脊椎的动态稳定。

  动态协调动作:④叉手抱头,⑤两臂上举,⑥前推后拉,动作保持 3~5 秒钟,重复3~5 次,并脚站立、分腿坐位均可以,呼吸配合动作。体验动作的中正、对称,呼吸与动作协调,有气顺、眼亮感觉。

  肌力锻炼动作:⑦颈项肌,⑧胸背肌,⑨上肢肌。通过屈肘状态下耸肩、摆臂,侧面上举下拉。重复 5~10 次。体验握拳聚力、反向对抗、呼吸配合、整体发力的感觉。每天做 8 次左右,动作强度以不产生疲劳为宜。治疗周期为三个月。

  2.2.2.2 疗效评定

  对患者进行颈椎张口位、侧位和双斜位 X 光检查。观察是否存在颈椎曲度异常,侧弯,寰枢椎不稳、棘突偏斜或椎体排列不稳等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③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2.2.3 身体成分测试

  运用便携式 HBF-306 型体成分测试仪测量体成分相关指标,包括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率(附录 3)。测量时间为早晨后 2 小时以上至午餐前,被测定者身穿薄衣,测试前 24 小时内不吃荤。测试前输入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

  测试方法:患者两脚稍分开站立,双手握住电极把手,双臂平举并伸直。测量前仪器可自动感知两手是否握紧,并开始测量。测量时避免手臂弯曲、身体移动、手臂过高或过低及卧姿和坐姿测量。

  2.2.2.4 电生理检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32]检测作为一种电生理检测手段对各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性。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是通过外周给声刺激后在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周围听神经及脑干听通路的功能状况。主要评价颈椎病的血供情况及脑干水肿情况。本研究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常体位、颈前屈和上肢前屈状态下指标的变化情况。

  测试方法[33]:在安静室内,20-25℃恒定室温下,受试者取坐位,采用丹麦 CANTATA型诱发电位仪,记录电极置于头顶正中,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地线电极置于前额。听觉刺激为短声刺激,刺激强度为 90db,频率为 10Hz.测量 I、II、III、V 各波的潜伏期。

  2.2.2.5 步态分析

  颈椎病变及颈椎结构力学失衡,刺激、压迫到脊髓、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均可影响患者下肢感觉和力量,本体觉和平衡能力,相应的步态表现为:痉挛步态、拖拉步态、外八字步态、内八字步态、慌张步态等。

  测试方法:所有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自然行走[34].将 Footscan 测力平板放在地板上,测力平板两边铺上延长跑道。受试者脱鞋袜,以自然行经过测力平板,测试进行 3 次。测试指标包括步长、步频、步速等。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 SPSS11.8 统计软件包对所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运用 T 检验的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 P<0.05 为有显着性差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