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药物分析论文(名师推荐范文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3-23 共4539字

  药物分析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方面,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十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希望以下精选的范文对大家研究和写作此方面论文时有所帮助。

药物分析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一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的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7月本院未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时接诊的病患50例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5月本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时接诊的病患5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配药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配药时间为(2.19±0.37)min,比对照组的(4.28±0.56)min短,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比对照组的10.00%低,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比对照组的88.00%高,P<0.05.结论 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够有效缩短配药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工作; 配药时间;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应用价值;

  现阶段,静脉用药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给药途径,通常是由护士在开放环境当中完成相应的操作,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质量[1].有报道称,在医院中按要求建立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够对静脉药物进行集中式的配置以及管理,可将药品的配置从传统的半开放型抑或者是开放型转变成为全封闭的注射方式,不仅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还能有效缩短配药时间[2].此研究将着重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药物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7年7月本院未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时接诊的病患50例为对照组,包含男26例与女24例,年龄24~76岁,平均(51.32±9.45)岁。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时接诊的病患5 0例为研究组,包含男27例与女23例,年龄23~75岁,平均(54.97±9.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病历信息完整,自愿接受静脉给药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者;病历资料缺失者;过敏体质者[3].

  1.2 方法

  从2017年7月开始本院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安排药学人员对药品进行分类,同时根据药品的储藏条件,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并准确标注每种药品的剩余数量、使用期限和使用条件等。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本院各科室管理药品的数量明显减少,由于开展了药品集中式管理工作,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药品浪费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医院的开支;(2)对用药机制进行严格的规范,不仅加强了药物审核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在药物配置的前/后分别进行审核,以尽可能地避免药物配置错误问题的发生,并能有效降低药物滥用的发生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够集中式的管理各科中的静脉药物,可显著提高药品使用的效率,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3)在药学人员的领导下,由药学人员与护理人员共同完成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其中,工作人员需在上岗前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方可正式上岗。同时,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且熟练掌握了静脉药物的配制流程和用法等,能够有效缩短药物配置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配药时间,利用自制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包含不满意、一般满意和比较满意3个等级。统计两组中不良事件(药物配置错误,及药物滥用等)的发生情况,便于后期的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配药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配药时间为(2.19±0.37)min,对照组为(4.28±0.56)min,研究组的配药时间比对照组短(t=6.921,P<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比对照组的10.00%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对比[n(%)]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比对照组的88.00%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建立,能够由专业的药学人员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严格遵医嘱完成审方工作,根据用药原则对静脉药物进行规范化的配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配药错误等问题的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配药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另外,在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之后,药物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和有效,并能有效避免药物浪费,减少医院因药物浪费所花的开支。此研究中,研究组的配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建立,能够简化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章慧,刘菁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170+174.
  [2] 王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J].母婴世界,2018,18(20):229.

  文献来源:宋顺花。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的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6):81.

药物分析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二篇: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本次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丽江市人民医院使用上报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病例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不良反应分布情况。结果 10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案例中,涉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占比24.53%,第二代占比6.60%,第三代占比68.87%,且不良反应类型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慎重考虑,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 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经侧链改造获得半合成抗生素,具有特异性高、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率极高[1,2].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将试验结果做如下报告。

药物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丽江市人民医院使用上报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病例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为:男性54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77岁,其中0~6岁63例,占比59.43%,7~17岁18例,占比16.98%,18~40岁14例,占比13.21%;41~65岁6例,占比5.66%,65岁以后5例,占比4.72%,全部为静脉用药;病例来源于儿科用药81例、内科12例、外科5例、妇产科4例、口腔科2例、中医科1例、急诊科1例。

  1.2 方法

  此次试验中,治疗方案中涉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以下几类:(1)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唑林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等;(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西丁钠、头孢美唑钠等;(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匹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等。联合用药的药物有利尿剂、乙醇类药物、铝镁抗酸制剂、氢离子受体拮抗剂等。采集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应对方案及效果等。

  1.3 判定标准

  记录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为百分率(%)的形式,两组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说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案例中,涉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有26例(24.53%),其中注射用头孢唑林钠3例、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10例、注射用头孢硫脒13例;第二代7例(6.60%),其中注射用头孢西丁钠4例、注射用头孢美唑钠3例;第三代73例(68.87%),其中注射用头孢匹胺38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1例、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8例、注射用头孢他啶5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1例。此外,不良反应类型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各类病原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提升,影响到用药效果,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使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大,威胁到患者的安全[3,4].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抗生素,是现阶段临床合理用药管控的重点对象,迄今头孢菌素类药物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显著,抗菌谱窄,但效果显著;第二代头孢菌素分为酰胺型头孢烯、头霉素两类,前者相较于第一代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更强,后者则对于厌氧菌及需氧菌有着明显抑制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于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均有显著效果,且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使用范围广,且抗菌效果好;第四代头孢菌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第三代,但不如第一代及第二代[5,6].

  此次试验中,我们发现在10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案例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达68.87%,且不良反应类型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慎重考虑,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宝川。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40-141.
  [2] 于莹莹,李少辉,崔爱丽,等。头孢菌素类药物致白细胞降低原因探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3):474-476.
  [3] 刘雅红,张立军,王永超。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101-103.
  [4] 李伟华,张嘉。头孢曲松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98-998.
  [5] 宋洪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罕见不良反应[J].安徽医药,2005,9(5):389-390.

  [6] 高静。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J].饮食保健,2019,6(43):282.

  文献来源:张惠仙。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6):213.

药物分析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