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作者:王国杰
发布于:2020-03-23 共4448字

药物分析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八篇: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并统计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汝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50例MDR-PTB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8例(36.0%),其中轻度10例(55.6%),中度5例(27.8%),重度3例(16.7%)。18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68人次,其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36.8%(25/68)],肝脏毒性次之[20.5%(14/68)];不同性别、年龄、耐药类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人次出现不良反应后维持初治疗方案45人次,更换或调用药物15人次,调整给药剂量5人次,终止治疗3人次。结论 MDR-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肺结核; 抗药性,多药; 抗结核药/副作用; 回顾性研究

  结核病是一类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已成为临床结核病控制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MDR-PTB具有治疗时间漫长、治疗难度大、用药类型繁多、给药剂量大、不良反应多等特征。有研究表明,不良反应是决定结核病防治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1].MDR-PTB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常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发现与处理不良反应是MDR-PTB临床治疗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选取在汝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治疗的50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药物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汝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MDR-PTB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4~59岁,平均(42.6±2.4)岁。

  1.1.2 纳入标准

  (1)经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诊断为MDR-PTB;(2)既往无MDR-PTB治疗史;(3)对本研究知情参与。

  1.1.3 排除标准

  (1)严重过敏体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儿童、老年、妊娠及哺乳期者;(3)治疗期间应用免疫抑制剂;(3)有精神病家族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接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离子,以及听力、视力等相关检查。选择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项目(第七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1.2.2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编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评价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依照《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诊疗手册》[3]的相关标准评价不良反应严重程度:(1)轻度,即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无进展,通常无需治疗;(2)中度,症状显著,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中度损害;(3)重度,因使用药品出现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致癌、致畸等,造成明显或终生性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造成住院或住院时间延迟。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其中轻度10例(55.6%),中度5例(27.8%),重度3例(16.7%)。118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68人次,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及构成比

  2.2 不同性别、年龄、耐药类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耐药类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耐药类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不良反应的治疗情况

  68人次出现不良反应后维持初治疗方案45人次(66.2%),更换或调用药物15人次(22.1%),调整给药剂量5人次(7.4%),终止治疗3人次(4.3%)。

  3 讨论

  结核病即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慢性传染病,可发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以肺结核发病率最高。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抗结核药物层出不穷,在结核病治疗领域得到广泛性应用,尽管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优化其生活质量,但也出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上附有大量的脂类物质,其对各类水溶性强的抗结核药物进入细菌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也是结核病治疗周期明显长于普通细菌感染的缘故。据文献报道,通常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周期为6个月,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周期延长至8~12个月,MDR-PTB患者的治疗周期长达24个月[4].

  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因为不合理、无规律化疗方案长期没有被纠正,以致结核菌耐药株数目与类型不断增多,耐药性肺结核愈发常见,MDR-PTB具有抗结核药物使用类型繁多、治疗周期漫长等特征,由此可间接推测其药物不良反应程度较结核菌非耐药株更加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DR-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报道不断增加,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景下,探讨并明确MDR-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临床合理用药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5].

  3.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本研究选取MDR-PTB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苏伟等[6]研究表明,MDR-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JOSEPH等[7]研究表明,MDR-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可见本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年龄以小于18岁者居多。68人次出现不良反应后维持初治疗方案45人次(66.2%),更换或调用药物15人次(22.1%),调整给药剂量5人次(7.4%),终止治疗3人次(4.3%)。故作者认为,尽管MDR-PTB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只要医护人员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对症处理,扎实掌握调整给药剂量或更换药物的标准与指征,可明显减少或避免终止治疗事件的发生,进而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MDR-PTB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期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因为MDR-PTB患者多接受联合用药,以致给药剂量较大,对胃肠道产生明显刺激致,且以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PTO)药物为主。由于肝脏是代谢抗结核药物产物的主要器官,大部分抗结核药物可造成肝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转氨酶水平上升,也可出现黄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中毒,多由药物代谢产物诱发的;给药剂量多少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8].肾功能异常以尿酸升高最为常见,多因为吡嗪酰胺代谢产物---吡嗪酸明显抑制尿酸的排出,以致高尿酸血症的出现。部分患者可产生痛风样关节痛,出现蛋白尿极为罕见。出现头晕、耳鸣等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PTO、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皮疹主要是由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过敏反应,以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PTO、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为主。

  3.2 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症状通常较轻,无需停药,但需对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与他类药物设置一定服药间隔期,并给予适量胃药(胃复安、谷氨酰胺等)以增强胃动力,进而实现对胃黏膜的有效维护,同时,嘱患者继续坚持服物。若出现腹泻应加服用蒙脱石,保护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引导患者饮用适量运动型饮料,以有效补充电解质的。经以上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由胃肠道反应诱发的症状会在一定时间内减轻,甚至消失[9].若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产生肾功能异常,以尿酸水平上升为主,同时,部分患者伴关节痛可给予嘌呤醇或丙磺舒,通过明显抑制作用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出体外。关节疼痛感强烈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以减轻疼痛感。对尿素氮指标升高及尿蛋白降低者应及时终止给药,以卡那霉素与卷曲霉素为主,并重视液体量,合理补充蛋白质。若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肝功能损伤现象,应加强保肝、解毒降酶的治疗,服用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正常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应定期检查患者肝功能,当转氨酶高于正常值或3倍以上时应停止服用对肝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并严格观察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治疗[10].患者若产生头晕、耳鸣等症状时应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治疗,进而营养神经。

  总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由于给予多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每天均给药,这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不确定性,部分患者难以耐受[11].参与本研究的50例患者中在服药治疗中产生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18例,但不能由于产生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12].应重视与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将治疗患者视为伙伴,为其提供全面的用药信息。治疗前耐心阐述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意义及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的药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3].治疗期间严格监测抗结核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发现、正确鉴别诊断、快速处理,将不良反应对疗效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争取获得最后的治愈良机。

  参考文献
  [1] 罗鹏云,付素珍。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4):587-589.
  [2] 梁静,袁应鑫,魏萍。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2):221-224.
  [3]刘幸,欧阳兵,冷艳朵,等。结核丸与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药物联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3):511-514.
  [4]王红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处理原则[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8):9548.
  [5]曹兆兰,李铁成,赵丽。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0):104-106.
  [6]苏伟,阮云洲,赵津,等。9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7):570-575.
  [7]JOSEPH P,DESAI VB,MOHAN NS,et al.Outcome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MDR-TB from Tamil Nadu,India[J].Indian J Med Res,2011,133:529-534.
  [8]刘群群,苗艳芳。耐多药肺结核88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5):730-732.
  [9]姜君。合并糖尿病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及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3):420-422.
  [10]何贵清,施伎蝉,吴联朋,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线菌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84-87.
  [11]罗鹏云,付素珍。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4):587-589.
  [12]梁静,袁应鑫,魏萍。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2):221-224.
  [13]孙辉,陈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4):57-59.

点击查看>>药物分析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汝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原文出处:王国杰.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4):3821-382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