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民国时期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5 共1717字
论文摘要

  1、晚晴“体操”、“体育”概念的传入和发展
  
  “体操”一词是在十九世纪 60-90 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开始应用的。 至“五四”运动以前“,体操”实际上是体育的代名词。 洋务运动前期,虽然在军队中也广泛使用“洋操”一词,但是他的含义是西洋兵操。

  要说体育一词,先从 physicalleducation 一词说起,该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在法国 18 世纪 60 年代有关儿童教育的著作当中,已经有法语“体育”(Culturelphysique)一词了。 我国“体育”一词直接来源于日本。 明治九年(1883 年),近藤镇三把最初传入日本的 Physi-calEducation 简化为“体育”一词,并于 1897 年,“戊戌变法”前夕传入中国。

  从上世纪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体育”这个概念虽然传入我国并在一部分学者中使用,但是它还远不如“体操”一词为人所知晓。

  2、民国时期人们对其体育概念的认识
  
  2.1、体育之身体教育
  民国著名的体育学家吴蕴瑞、袁敦礼在其著作《体育原理》当中说到“:体育”二字本为身体教育之简称。盖由所谓智德体三育等名称而来。故体育意义之第一点即系教育之一方面。但以教育分为智德体三部分,实兴近代教育以个人整体为中心之原则相违,故吾人不敢苟同,故仅谓之为教育之一方面。

  体育学者陈咏声也在《体育概论》当中则指出:现代教育的原则是以个人全部为中心, 决不可以将一整个的机体硬切开做德智体三部分,所以体育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切不可与德育智育分立的。 于是体育这个名词应当解释为以身体活动为方式的整个机体之教育。

  2.2、体育之身心健康
  学者赵汝功在其《国民体育常识》一书中写道:什么叫体育?简单地说,就是用身体活动做工具的一种教育。 这种教育的功能,是关系身心两方面的,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可以从此同时获得。一个人在身心两方面,有一方面不健全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完好的人。

  由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发行的《体育行政》一书中认为:体育乃是一种利用大肌肉活动,以达到国民身心健康的教育,他不但一方面可以保持国民原有健康,进而增进国民未来健康,发展国民自卫、卫国的本能;一方面可以培养国民服从、守法、仁侠、互助、合作、创造、勇敢、奋斗、坚苦、果毅、自信、自治等等良好品德,奠定国民自立立人的根基,并且还可以从种种攻守竞技运动中(如各种球戏之类)启发国民的智慧。

  2.3、其他学者体育观
  另外还有蔡元培在 1915 年向万国教育会议起草的文件《192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说:“体育者,循生理上自然发达之趋势,而以有规则的人工补助之,使不致有所偏倚。又恐体操之使人拘苦也,乃采取种种游戏之方法,以无违于体育之本义为准”,又说“唯求各以本身为标准,使不致过惰而不及其格,过激而转损其躯,此体育之本义也。 ” 1915 年出版的《辞源》说:“体育:教育学名词。 所以辅助身体成长发达者,主要为体操运动,l在教育学上与德育、 智育并重。”毛泽东在 1917 年的《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划次序之可言者也。”“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划之可言者曰体育。 ”“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罗东一在 1924 年出版的《体育学》里说:“体育云者,乃身体教育也。 所以体育亦为教育之一端,故西学名为:physicalleducation. ”方万邦在 1925 年出版的教科书《体育》里讲:“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为工具的一种教育”等。

  民国时期,体育概念虽然不少,但由于时代性的限制造就了体育概念只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当然这对新中国成立至今体育概念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其重大的意义。

  3、结语
  
  体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释义。 从晚清、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可以看出,当时体育概念的特点是明确了体育是一种养生健体的方术或学理,尚未明确体育是一种社会机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因此,我们在看待“体育”这个概念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方面,而是要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剖析问题。“体育”这个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变化, 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 赋予体育不同的含义,尽量使“体育”在每个阶段都能清楚地体现出它本来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资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42.
  [2]吴蕴瑞,袁敦礼。体育原理[M].上海勤奋书局。民国 22 年 9 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