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的有效路径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07 共4671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专家学者们在经济、社会、文化上都提出了改革的方针政策。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一时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鲁迅先生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在保持生态发展的前提下把自己推销出去,成为摆在它面前的难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是苗族、土家族人民聚居的地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已有多个项目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湘西苗鼓、摆手舞等等。由此说明,我国已关注到了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面临困境。在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初,我国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开发方式,把发掘、利用、保护,笼统地糅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微系统,故此,在信息、能量的传输过程中势必就要依赖于物质、文化、制度等外在的因素,这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保护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然、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概念的界定

  关于生态化的问题,离不开对生态学的论述。论及生态学规律及原理笔者认为美国科学家归纳的较为合理、全面。他将生态学的一般定律总结为三个方面。生态学第一定律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第二定律相互联系原理:任何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第三定律勿干扰原理: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1]

  生态学原理的应用思路为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相互传替,进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是体育生态化的一部分,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动态描述,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追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之间的平衡、和谐。

  3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3.1 物质因素

  物质包括实物和物化了的思想产物。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物质条件,不言而喻,物质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质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例如高脚原来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现如今成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一个项目,这是高脚这个项目的体育物质条件发生改变的结果。

  3.2 文化因素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这里笔者主要谈及关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湘西这块土地哺育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而他们也同样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创造出了苗鼓文化,让鼓韵奏响千年,传承至今。现如今,湘西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古老的民风民俗,如婚俗里面的哭嫁,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等等。

  3.3 制度因素

  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过程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制度的好坏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保护的成效。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包括有开发、整理、利用等三个环节,各个环节都相互联系,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某个或某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因此,就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来规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使其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

  4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存在的问题

  4.1 美人迟暮,难觅传人

  近年来,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正持续的增加,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得到它应得的关怀。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中青年人都在外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孩童和老人,其中老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上起着主体的作用,但由于他们年事已高,已没有更多的体力、精力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而孩童在学校自小接受的都是现代的体育教育,可以猜想的是,他们对本民族的体育运动兴趣就会有所降低,故此就形成了难寻传承人的局面。

  4.2 文化与环境的脱节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体育文化,其依托于传统经济而诞生、发展,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西部计划”战略的实施,湘西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而文化在一定的地域和时期内又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环境造成了脱节。长此以往,会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断层、失传的危险。

  4.3 传承主体散杂的居住条件

  理论上来说,独立、封闭的地区,更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迁出了最初的居住环境,没有了在一起讨论、戏耍的环境,呈现出了散杂居住的格局。我们常说环境影响人,在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的情况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难度将会增加。湘西是汉民和少数民族族民聚居的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族民专门移居到了汉民居住的地区,致使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原有居住格局的打破,会冲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致使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4.4 多元文化的冲击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为西方新型文化的传入提供了前提,随着西方新型文化传播,社会物质、信息、能量传替的加快,湘西原来的农业文化受到了多样新型文化的冲击。人们不再囿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文化更加开放,文化选择更加多样。特别是西方体育思想在湘西已经大行其道,在校园、社区等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西方体育的影子,相对而言原本占优势传统体育思想受到了冷落,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非生态化的池沼,导致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断层、失传的困境。

  5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的意义

  5.1 促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境的优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时,我们可以借助建构主义的思想进行阐释,即结构—解构—建构[4],对原有结构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解构,并以合理的形式进行建构,如此在否定之否定中使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境趋于完美。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化,是对自身的一种审视和一种优化,由于其包涵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之中,因此对其的优化即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的优化。

  5.2 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走向了异化,在项目的表现形式上,没有了最初的味道,这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境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局部的优化调整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保护,是为营造原来的生态境或利于传承的生态境进行的一种保护形式,其追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部和外部相联系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化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5.3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其中又以苗族、土家族的人民居多。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共同生活生产而形成的,是构成民族的一个重要因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的人民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独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既有利于湘西地区的民族认同,又有利于和谐体育氛围的营造;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又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和谐。其注重内部文化内涵保护,旨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和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的复兴就是很好的佐证。

  6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保护模式

  在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可分区域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开发、利用、保护,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开发是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发掘;利用是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并运用于实际,创造效益;保护是指保持原有的传统体育生态,使其得以延绵、发展。这是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整体宏观的保护模式,具体可细分为家族传承、社团、企事业单位保护、政府机关的保护等四种保护模式。

  6.1 家族传承保护模式

  家族传承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古老的一种传承方式,是一种由长辈把手艺传授给晚辈的一种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早期的家族传承存在着男女之分、身份之别、门第之见、种姓之见等芥蒂。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境的改变,这种传承的弊端日渐凸显,如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再不与时俱进,消除传承中的种种偏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长足发展将愈加困难。家族传承的生态化要求打破原有的传承制度,增加传承的信息渠道,加快物质、能量、信息的传替,广开言路、有教无类地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如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班级授课的实施等等。

  6.2 体育俱乐部、社团保护模式

  体育俱乐部、社团是一群对体育有共同兴趣、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有很多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健身性好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体育俱乐部、社团的需要。尤其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俱乐部、社团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作用的发挥需要采纳贴近人们生活、新奇的项目,如陀螺、秋千等就是很好的佐证。体育俱乐部、社团保护模式的建立需要领头人看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引进人才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使其在群众中传承与发展。

  6.3 企事业单位保护模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民族性、历史性、多方面文化融和的特点,因此在文化的开发利用上有着很大的前景。在这一方面刚好可以迎合企事业单位谋利的特点,企事业单位可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多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可以利用企事业单位这个平台进行自身的保护和传承,进而营造双赢的局面。企事业单位应研究现可开发的项目和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并建立项目开发博物馆,这样既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尊重,也是企事业单位自身一个经验的储存。

  6.4 政府保护模式

  当前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它应有的关照。政府机关作为我国的权利机关,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责无旁贷,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抢救、整理、推广等。众所周知,制度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府保护模式,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民族自觉性,其次在保护上应该强调“主角意识”[5],了解本区域的具体特色项目,最后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长效机制。

  7 结论与建议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受到物质、文化、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着缺乏传承人、受外来文化冲击等问题,在其的保护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透彻把握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家族、企事业单位、社团、政府为依托,趋利避害、统筹规划是实现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忠宝.体育生态化探析[D].吉林: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黄淑萍.福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传承路径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4(3):12.

  [4]杨 文,谢 琴.建构主义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危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3(2):195.

  [5]刘学军.创建体育生态学的动因[J].体育学刊,2009(9):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