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羽毛球运动与竞赛规则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7 共65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研析
  【第一章】羽毛球比赛规则演进探析前言
  【第二章  第三章】羽毛球运动与竞赛规则文献综述
  【4.1】竞赛规则演变过程概述
  【4.2  4.3】竞赛规则修改遵循规律分析
  【4.4  4.5】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参考文献】羽毛球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2.1 羽毛球运动相关研究综述。

  2.1.1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在 14 至 15 世纪的日本,在那时候拍是木制的,球是樱桃核粘上羽毛,两人对立击打。但是由于球的载体太重,而且飞行速度快且飞行方向不好掌握,所以这种游戏没多久便消失了。

  在 18 世纪的印度一个浦那城市,涌现雷同今天的羽毛球运动比赛,由羊毛织成正球形,在其上面插上羽毛,2 人对立而站来回击打。据说,这种浦那游戏在驻扎印度基地的英国军官中开展尤为活跃。

  而现代的羽毛球运动诞生地为英国。1873 年,一个名叫 Bauft 公爵在其伯明顿庄园办派对,由于恶劣的天气,外面下着大雨,客人只能呆在房间里,原来的户外项目改在室内举行。而参加派对的人们当中有以前在印度驻军的军官,于是他们向在场的客人声情并茂的讲起印度的"浦那"游戏,在场的客人对这种游戏非常感兴趣,便玩了起来。因为这个游戏具有普遍的趣味性,在庄园开始这种游戏后,便迅速传遍全境,而"伯明顿"(Badminton),也成为了"羽毛球"的名字,并作为英文单词一直使用[3].

  2.1.2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1.2.1 国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欧洲国家英国、丹麦的羽毛球运动一直是国际领先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之后,亚洲国家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他们击败了英国团队,创造了国际羽毛球亚洲控制形势,羽毛球项目的重心转移到亚洲;20 世纪九十年代末,不平衡的格局更加突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欧洲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鼎盛阶段(1878-1939)在第十九世纪末至第二十世纪初,英国羽毛球运动在技术或战术方面都遥遥领先,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丹麦国家队的羽毛球实力已上升到快打破英国羽毛球运动的主导地位,但该项运动的优势仍在欧洲。

  第二阶段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称雄国际羽坛阶段(1940-197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于文化交流频繁,体坛方面也密切接触,致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在亚洲一些国家,探索出制胜新打法使其迅速提升了在国际羽坛的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交替称雄国际羽坛。

  第三阶段为亚洲各个国家争霸国际羽坛阶段(1980-1999)20 世纪 80 年代,快速、多变、全面等技战术弥漫在羽毛球运动竞赛中,主要以印尼队和韩国队为主,这一阶段亚洲各个国家在国际羽坛形成对抗模式。

  第四阶段为亚洲国家全面兴盛,欧洲国家全面衰落阶段(2000-至今)在第 30 届伦敦奥运会上亚洲国家再次夺得羽毛球运动各个项目比赛的 5 个冠军;羽毛球的整体大局下降在欧洲,则亚洲进入高峰期。

  2.1.2.2 国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大约在 1920 年,现代羽毛球运动传入中国,首先主要在沿海城市的基督教青年和各大学进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不稳定,参与的人数少,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党和政府比较注重体育活动,羽毛球运动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并已成为关注项目。羽毛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 5 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羽毛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国各沿海城市进行;虽然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很低,但它为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赶超阶段在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印尼第二批华侨归国,由于当时印尼羽毛球运动水平较高,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和战术,成为中国羽毛球的核心力量,使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也逐渐为世界所知。

  第三阶段为恢复阶段由于我国出现了近十年的革命动乱,体坛方面也受到波及,导致发展严重迟缓。为了恢复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1978 国家体育局、羽毛球协会重申羽毛球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使羽毛球运动训练及比赛又出现勃勃生机。

  第四阶段为鼎盛阶段根据这一目标,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刻苦努力,大量的优秀年轻球员出现。

  在八十年代末,中国羽毛球运动进入第二高峰阶段。

  第五阶段为辉煌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现在的运动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羽毛球运动比赛中,比赛双方为了能迅速控制对方,场上的节奏日益加快,比赛得分点更向着准确、快速的方向发展。在 21 世纪,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耀眼的成绩,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

  2.1.3 羽毛球运动研究综述。

  林传潮[5]在《羽毛球运动文化探源》中指出了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英国"霸主"、日本"东洋魔女"、印尼"国球"、马来"黑马"等一系列文化色彩。
  
  郑贺,沈连梅[6]的《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竞技特征与趋势研究》阐明了21 分制新规则的运动特征表现为"快速、全面、高空优势",比赛技战术策略要求多样,当今羽毛球运动比赛的发展趋势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等相关方向发展。

  何立夫[7]在《对美国羽毛球运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指出羽毛球运动发展在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够的,缺乏商业赞助以及媒体的宣传,而且缺乏有吸引力的羽毛球比赛,并得出结论:在美国大学多开展一些俱乐部,利用学生举办活动拉赞助的基础,带动羽毛球在本土的影响力。

  程勇民,罗建英[8]在《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中指出,由于世界羽坛不均衡格局越来越突出,羽毛球运动正面临被奥林匹克运动会除名、限制人数参与的窘境。并得出:当今羽毛球制胜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全面、突出特长"方面。

  郭允兵[9]在《奥运会羽坛格局看羽毛球运动发展危机及对策研究》指出奥运会羽毛球运动发展不平衡模式:"以亚洲为中心,中国为核心",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正面临一场危机。不同的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何彦辉[10]在《世界竞技羽毛球运动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中梳理了羽坛的竞争格局。欧洲局势已经下降,而亚洲正在上升,目前世界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已经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前辈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有:1)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2)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需要商业化和职业化的渗透;3)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格局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这些著名学术专家的论文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认识,为本文研究和分析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研究综述。

  国内理论界已经有一些学者对竞赛规则和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做了相关研究,并在一些学术期刊、报刊上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王斌、虞重干[11]在其论述的《竞赛规则与竞技运动之关系》中指出,认为"双方确保公正与平等"、"竞争激烈,吸引观众"是一项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固定法则。

  刘建[12]在《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中分析了外部因素在竞赛规则中的演变,"违反道德的行为"、"竞技性、观赏性、商业性三者之间的矛盾"是竞赛规则变化的外部原因;认为"缩短场上双方队员比赛时间,提高场上比赛激烈程度",更加注重"战术稳定性和对抗性"、"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是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

  王化兵[13]撰写的《影响运动竞赛规则的社会因素考察》指出各种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对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和调整的作用越明显,乃至成为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因。

  徐宜芬[14]撰写的《浅谈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揭示了竞赛规则的演变,认为竞赛规则变化和运动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宋爱玲、刘建在《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和特征研究》中,指出竞赛规则的变化经历了"约定俗成"、"区域化"、"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

  林传潮、刘国珍、任春晖[16]在《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2005、2007)中撰写了 15 分和 21 分竞赛规则,并对两种计分方法进行阐述。

  梁妮、樊林华、吴大成、[17]在《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演变双驱关系研究》中关注羽毛球的发展和演化博弈关系。研究发现:规则的演变和竞争共存;羽毛球竞赛规则的现有规定只是一时的。

  王子江[18]在《羽毛球"7"分制》中阐述了"7 分制"竞赛规则演变的背景及影响。指出 7 分制第一次在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采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高手之间的对抗使比赛时间缩短、精彩瞬间减少,导致观赏性大大下降。

  湖雨[19]在《羽毛球 7 分制"搅乱"人心》中指出每局 11 分制、15 分制演变为每局 7 分制的背景,而且规定新赛制在所有国际羽联举办的巡回赛中使用,但是由于 7 分制存在很多质疑,至于世界杯、世锦赛何日实行 7 分制,还尚需研讨。

  宋庆华[20]写的《对羽毛球实施新规则的尝试与认识》对 7 分制的竞赛规则进行了阐述,与以前规则相比,从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焦玉娥[21]在《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论述了竞赛规则已由原来发球得分制改为现在每球得分制,分析了规则演变的优点和缺点,但新规则的总体利大于弊,每球得分制规则使竞争加剧,运动员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相互战斗;然而,却缩小了强弱选手之间胜负的几率性。

  汪剑、陈文菁[22]在《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中阐述了 21 分制新规则的内容和影响。指出:强者若是遇到了对手,更具竞争力,决胜局将更加残酷;21 分羽毛球所规定的赛制,有利于促进羽毛球运动各个方面的发展。

  贾晓敏、郑欣[23]针对《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21 分制试行的意义》主要阐述了以前男子单打和双打每局 15 分、女单 11 分和现在每局 21 分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得出:21 分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有益于电视播出,便于羽毛球运动推广;同时,减少了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每位参赛队员增加了获胜的机会。

  朱建文[24]的《羽毛球新赛制实行后男子单打技战术的转变和趋势》阐述了21 分赛制的具体内容,新规则有利于对羽毛球男子单打的网前小球控制与反控制的研究。并指出羽毛球未来战略方向为"快速、全面和抢攻".

  于勇[25]在《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新规则对运动员和比赛结果的影响,对新赛制进行总结,认为:加快了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

  黄修年[26]在《21 分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指出 21 分制规则对羽毛球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出: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加强了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提高了对抗性、激烈性和观赏性,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拉动企业赞助和适合电视广播。

  李鹤洲[27]在《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中阐述了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指出了羽毛球运动改革的方向应为以下方面:1)加强竞争力水平,控制比赛时间,在电视上适应转播需求;2)采取更合理的发球方式,推进技术创新;3)推荐使用攻击技术,打破多回合、缓慢的进攻和防御,提升比赛的激烈程度。

  周雯[28]在《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现代羽毛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计分方法演变的研究,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揭示出竞赛规则演变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更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王荣[29]的《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主要阐述了 2006 年以前每局15 分和 2006 年以后每局 21 分的区别,指出了运动员在实行新规则(21 分制)之后对心理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新赛制有利于电视转播,促进其商业化。

  傅琪琪,李海[30]在其撰写的《基于商业视角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研究》中指出体育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商业因素对其相应的体育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以满足商业化运作系统各相关者的商品化需求;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进行一系列改革,目的是缩短时间,简化竞赛规则,增强竞赛观赏性为了观众和媒体的受众,以扩大电视收入,提高赞助商投资价值。

  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李秀林[31]在《探索我国羽毛球运动在新赛制下发展趋向研究》阐述了 21 分制竞赛规则内容、规则对运动员心理、体能、技战能的影响。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羽毛球运动的训练也必须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羽坛的竞争:"快速、灵巧、准确全面和特点突出"依然是现在羽坛的发展方向。

  黄莉芹[32]在《新规则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探讨了竞赛规则演变后呈现的特征,并对羽毛球运动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指出现在所用的 21 分与过去 15 分、11 分的计分方法相比,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提高了比赛抗争性,激烈性和观赏性。

  王海鹰[33]在《新规则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指出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21 分赛制的实施,使比赛时间缩短,对抗激烈程度升级。

  为了应对 21 分制带来的影响,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特点改变训练策略,在场上时刻掌握比赛节奏,快速处理关键球;加强假动作练习,把心理能力的控制训练提上日程。

  焦玉娥[34]《羽毛球 21 分制利弊分析》对新赛制和旧赛制进行阐述,指出新赛制与传统赛制相比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1)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提高了比赛胜利的几率性,为更多的球员赢得胜利机会;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有利于观看和转播。

  费瑛[35]在《浅析羽毛球 21 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中指出 21 分赛制:1)加快节奏,增加强度,使现场更具有观赏性;2)提高了比赛胜利的概率;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

  李元华、邓集钢[36]的《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对新旧规则进行对比,指出 2006 年的计分方法竞赛规则的和以往计分方法相比,就目前来看,其对技战术影响最大、最深远。2006 年以后的计分方法更适合进攻型运动员比赛,进一步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被提上议程。

  房巍[37]在《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中对新旧规则的比赛用时和比赛结果进行分析,指出:1)新赛制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等特点,要求运动员快速进入竞技状态,并在日常训练中因项目不同加强专项素质训练。

  葛忠强[38]在《羽毛球规则修改后比赛主要变化及对运动员影响的研究》中得出 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1)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2)比赛节奏明显加快;3)对运动员参赛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员体能、技战术训练、比赛结果方面。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相关研究主要有:1)竞赛规则演变的原因;2)羽毛球新竞赛规则和旧竞赛规则计分方法二者之间对比利弊关系分析;3)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产生影响等等。这些学者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变化的认识及规则演变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为本文深入了解和研究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提供了很好借鉴和理论依据。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 1939 年羽毛球正式成为竞技运动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对羽毛球运动及其竞赛规则相关书籍、文献、杂志等进行查阅、搜集和整理,获得大量研究内容,从而了解相关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进展。

  3.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羽毛球领域经常在重大赛事执裁的 6 名国家级裁判进行访问,主要就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及其演变的相关内容进行电话和实地访谈,获得理论依据。

  3.2.3 比较研究法比较在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各种版本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发现其异同,揭示规则演变遵循的规律;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规则修订的背景,总结出规则演变的影响因素;结合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整体状况,阐明规则变化对这项运动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3.2.4 观察法。

  对最近几届男单决赛的录像进行研究,着重观察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变化,针对大力跳杀、扑倒救球及发球方式等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

  3.2.5 案例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以某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论证,进而探究整体的发展。本文分别以董炯对阵拉尔森、林丹对阵李宗伟的两场比赛为代表,比较发球得分制和每球得分制下运动员处理关键球时的心理变化。

相关标签:文献综述范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