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新疆基层民运会举办的特点与民族团结“正能量”传递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07 共5133字
论文摘要

  随着新疆第八届民运会的闭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再一次被世人所关注。新疆民运会作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运动项目,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疆的复杂形势下,新疆民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民族团结的又一次见证。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众多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对促进文化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新疆民运会作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最高级别运动会对基层运动会的开展和未来走向起着引领和风向的作用。基层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少数民族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民运会文化的发源地。

  从查阅资料及实地调研中发现,无论是乌鲁木齐市,还是北疆小镇,南疆乡村,民族运动会都这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基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庆祝收获,期寄希望的重要表达方式。新疆地区对民运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全国级、自治区级民运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所设项目及项目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对基层少数民运会的文化传承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探讨新疆基层少数民族运动会在促进各民族情感交流、精神寄托、民族团结等正能量方面的作用,来阐述新疆基层民运会的重要性。

  1 基层民运会举办的特点

  1.1 项目民族化、生活化

  新疆共有 47 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其中世居民族有 13 个,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自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来,精河县、和静县、温泉县、和布克赛尔县、和静县巩乃斯镇,尼勒克县、库尔勒、额敏县、木垒县、巴里坤县等地区已将农牧民运动会作为年度比赛,在丰富农牧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各市、县、乡镇农民运动会或旅游节中,开展的运动项目通常有: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马上角力、飞马拾银、射箭、高空走绳,而蒙古族搏克、锡伯族射箭、维吾尔族的达瓦孜等,凸显民族特色。这些项目的开展,既继承了古老的运动习俗,又传承了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调研中发现,各县、镇自行组织的民运会中,比赛项目主要以速度赛马、赛走马、叼羊、姑娘追、摔跤、马上角力、飞马拾银等为主,这些项目源自于他们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比赛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由于参赛地点通常选在水草丰盛的草原平坦区域,参赛的人员也为当地的农牧民,参赛工具也是被农牧民视为亲人的马匹。农牧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这原本就是他们的生活,比赛更为这份生活增添了希望,因而,对于基层的少数民族而言,比赛既是生活,生活也是比赛。

  1.2 形式传统化、娱乐化

  比赛内容的生活化,比赛结果的简单化及比赛过程的易操作化,成为了民族体育运动会的重要优势,不论性别、年龄,只要参与,均可完成整个比赛过程,享受比赛的乐趣,如射箭、赛马等。同时,比赛还具备较强的竞技化,比赛过程扣人心弦又充满乐趣。在调研哈密市民运会和 2014 年的博乐“那达慕运动会”发现,各项目的比赛规则简单易行,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娱乐性、观赏性极强。如:叼羊,主持人把一只割去头的羊放在指定处。枪响后,甲乙两队共同向羊飞驰而去,先抢到羊的同队队员互相掩护,极力向终点奔驰,双方骑手们施展各种技巧,围追堵截,拼命抢夺。叼着羊先到达终点的为胜方。获胜者按照当地的习俗,将羊当场烤熟,请众骑手共享,称为“幸福肉”。激情运动后,分享美味的“幸福肉”,弱化了比赛的竞技性,强化了比赛的娱乐性,又凸显了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气氛。

  1.3 参赛人员全民化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全民参与,基层民运会更是如此。不论是巴州“东归那达慕”,还是伊犁州“西迁节”,参与比赛的人员都是来自比赛地附近的农牧民,他们带着自己的马匹、斗狗、斗羊不辞辛苦来参赛,参赛运动员的家属也放下手中的事情,一起来观赛,与家人共同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民族式摔跤,赛马、赛骆驼等项目,有老人也有小孩。比赛中,场地周围搭起帐篷,人们席地而坐,观看比赛,男人比赛,女人观赏,真正做到了全民运动会。

  1.4 民运会发展规范化、丰富化

  新疆民运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体育盛会,民运会设置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速度赛马、赛走马、赛骆驼等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表演项目沙哈尔地是新疆阿克苏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间很受欢迎。2007 年,它被选入新疆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首届民运会于 1985 年在乌鲁木齐举行时,只设置了民族式摔跤、叼羊、速度赛马等 5 个比赛项目,历经 7 届之后,今年的竞赛大项已达到 12 个,此外还设置了 8 个表演项目。这些数字也佐证了新疆各族传统体育得到充分发展。

  2 基层民运会的作用

  2.1 丰富基层各民族人们业余生活

  新疆地区的农牧民主要生活在天然草原、丘陵地带,在平时主要以放牧为主,骑着自己喜爱的骏马,在草原上放养牲畜便是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夜幕降临时,看完电视节目后便休息了。周围环境中,并没有电影院、娱乐场、健身馆等性质的娱乐场所。基层民运会的举办,为农牧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可以与其他人较量摔跤技术,赛马、赛骆驼技能,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又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2.2 促进基层各民族人们情感交流、民族团结

  新疆农牧民广阔的居住环境决定了他们与人交流的局限性,每户与每户之间,间隔几公里。平常生活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只希望能舒服的休息,与邻居之间的交流自然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基层民运会的举办,十几公里、几十公里外的人们欢聚在比赛场地周围,带着自家的美食,边观看比赛,边品尝美食,边畅聊生活,各族人们在一起,其乐融融,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

  2.3 利于各项目的原生态传承和保护

  基层民运会中的各个项目,仍以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项目为主,经过时代变迁,融入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比赛中各项目的表现形式,正是各族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体现,原滋原味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场景,比赛既是生活,生活既是比赛,各项目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才能更长久地传承和保护各项目的发展,促进各项目在传承中创新,继续履行它们所具备的历史使命。

  2.4 促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有好的载体。民族地区有很多具有个性的资源,也正是民族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转型、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需要载体。民运会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繁荣进步;倡导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检阅民族体育成就,展求新疆省民族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透过民运会这扇窗口,人们会发现,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已呈现出不少亮丽“风景”,第八届民运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其中一个缩影。

  3 基层民运会“正能量”的新传递方式

  基层民运会在丰富各族人们业余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及原生态传承和保护各项目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得民族团结正能量得以发扬光大。如何继续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信息数字化进程

  基层民运会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活载体,在举办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着自然、科学的一面。通过对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评估、筛选、分类,建立传统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传统体育的健身机理与锻炼价值;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护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各项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使这些项目通过网络生动活泼地展示给世人,让世人更多地了解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

  3.2 对部分项目进行改造与雅化

  基层民运会中部分项目仍保留着最为原始的运动方式,竞争激烈又带有野性,为了让其在传承方式上更接近当今社会人们的运动理念,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统一场地、器材,完善规则等工作,使其被广泛接受,逐步推向世界。大量采用人类学的野外考察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向“田野”开展工作,实地调查,抢救性地收集原始素材,再进行综合分析、整理,为各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研究和传统体育的发展作好前期准备。

  3.3 通过运用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强宣传

  基层民运会中的运动项目是各少数民族先辈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明创造的,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挑战自然又融于自然的表达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宣传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激发人类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人们改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生活内容,并通过从事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遗产保护的伟大事业中来。

  3.4 建立各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使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走上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

  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对各项目从场地、器材到规则的完善规范,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使训练基地能科学化使用,使各民族传统体育在竞赛杠杆的作用下,建立起完善、规范的训练体制,为其走向国际体育舞台,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打下基础;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研究会,以普及、提高为基本,使大多数人从感兴趣到愿意从事常规锻炼,进而为各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在这方面,新疆已建立了 6 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初期效果。

  3.5 借助旅游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

  新疆各民族马背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借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东归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选取一些娱乐性、观赏性、民族性较强的项目,在旅游区进行开展;结合实际向游客展现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邀请游客参加赛马等马背体育活动,让世人全面了解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结合运动会还向当地农牧民发放了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宣传材料。用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去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基层各族群众文化需求,从而激发各民族同胞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

  4 结论

  办好民运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现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辉煌成就的重要途径,对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快推动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各族运动员在拼搏中相互切磋技艺,在交流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沟通中升华彼此友谊,既可以集中展示新疆各族群众团结向上、奋发进取、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又深刻诠释了新疆精神,全面彰显了新疆形象。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中深受欢迎,基层民运会为各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展示当代少数民族精神风貌的平台,人们在享受节日庆典带来的喜悦心情之余,可以一展矫健的身姿,还促进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与保护应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信息数字化进程,通过对传统体育进行评估、筛选、分类,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机理与锻炼价值。(2)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伟大事业中来。(3)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可使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4)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及旅游文化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1):3-7.

  [2]庞 辉.从新疆民运会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之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63-66,75.

  [3]熊 飞,朱梅新.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8(9):41-46.

  [4]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体育学刊,2009(5):91-94.

  [5]李险峰,朱梅新,熊 飞.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新疆体育的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44-47.

  [6]沈 林,宋楚欢.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91-95.

  [7]张志新,庞 辉,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18-121.

  [8]张守平,王天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

  [9]李晓通,周山彦,高志才,祝建甫.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7):36-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