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赤足跑运动文献综述

时间:2016-09-23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9919字
  引 言
  
  赤足跑是人类固有的技能,赤足奔跑来自人的天性。自从发明鞋子以来,人才开始将它遗忘。而现今有部分人在公共场合再次脱掉鞋袜,出现在公园、公路、山路甚至是马拉松的赛道上,以一种锻炼方式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线,成为了一些体育运动爱好人士在休闲锻炼时的重要选择。赤足跑、极简跑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运动界的一道风景线,赤足跑被许多高水平选手当做比赛、训练和恢复的必要的手段。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公共场合脱鞋和脱衣服一样难堪,但有那么一群人,不仅在公共场合脱掉鞋袜,而且也在尝试赤足跑。例如,中国就出现了“春平”赤足营这样的赤足跑团体。每种锻炼方式的出现、得到认可并逐渐在大众中间普及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对于一种锻炼方式来说,它能够给人带来身心愉悦,带来一定的锻炼效果,带来一定的社会效应,才能够更好地在民间乃至社会上得到认可并逐渐发展。
  
  赤足跑的锻炼队伍能够在社会上出现并迅速发展,而且成为不少人认可并亲自参与的锻炼方式,与其本身具有特殊魅力、明显锻炼效果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等特点有关系。只有把这项运动相关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赤足跑运动,从而有可能更好的提高这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和成绩。
  
  锻炼群体这个词语在国内外早就出现了。随着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在社会上电脑电视的普及和发展,大众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大发展大变革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社会表现出各种社会问题、时代病患。美国哈弗大学医学系教授本赛,认为美国社会各种压力增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心脏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在中国情况也不容乐观,“压力山大”这一时代名词从成年人的口中频繁奔出。尤其是成年人占社会的主体,由于其不同社会地位的差异、各异家庭观念的碰撞使得这部分人“鸭梨山大”,让其造成了身体上,心理上的健康问题。人们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而体重却逐年上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希望在体育运动中寻求健康状况改观和心理状态的提振。从各种运动项目中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以求得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积极与社会接轨,成了很多人的必要需求。根据锻炼项目的不同、锻炼的时间不同、锻炼的方法不同、场地的不同、目标不同等等出现了各种锻炼群体。赤足跑锻炼群体除了具备上述锻炼群体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组织特点。
  
  社会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社会世界中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而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索活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证性,一种是经验性。社会学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组织规律,分理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开展社会学研究对于人们认知自己、把握社会发展、组织规律非常重要。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框架、理论等已经非常完备,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从对文献的阅读中发现,赤足跑作为一种锻炼方式还没有完全普及,中国还罕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赤足跑中国还罕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有一小部分赤足跑关于运动生理上的研究,只是片面的从赤足跑的一部分有所研究,并没有详细的,成体系的对赤足跑的生理、心理、意志品质及社会学等方面综合的研究。至于在其社会学研究方面,更是鲜有着述。因此,本文结合体育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赤足跑独有的特性,并将一些体育锻炼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规划整理后,对赤足跑这项运动,以及其对从事赤足跑的社会群体的现状进行重新研究,以社会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特点归纳,希望通过研究社会因素发现其社会意义。了解其发展组织规律,期待为赤足跑的开展、壮大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运用这项运动,为以后的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当然,这对赤足跑这项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赤足跑这种简易可行的体育运动的研究却存在巨大的理论空白。这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是不相符的,因此有必要以社会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系统的解释和分析使其规律更加清晰。只有这样,赤足跑运动才能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体育事业二者有益。
  
  1 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赤足跑”、“锻炼群体”、“社会学分析”为篇名搜索中, 检索2001 年-2014 年篇名中包括的上述关键字的文章汇总图如下:
  
  通过图 1 可看出在社会学分析方面的研究很多,篇名搜索达 2933 条记录,且从 2001到 2007 年的一段时间里呈明显上升的状态。到今天为止的 7 年间还一直保持较多的研究比例。社会视角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研究方法,已逐渐普及到相当宽广的领域。
  
  但是,从图 2 可以看出,相比于社会学分析,对于各种锻炼群体的研究就少很多,只有 99 个,而对于赤足跑的研究近十几年几乎为零。锻炼群体作为社会松散群体,只是引起了个别研究人员者的关注,而赤足跑对我们来说更是“新事物”,在国内尚无人问津。
  
  1.1 国外研究现状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解剖学系医疗部的学者威廉·荣格斯(William.L.Jungers)说过:能利用两条腿直立行走,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人类用两只脚行走的时间需以百万年计,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我们是不穿鞋的。“从这种意义上,赤足跑真的具有如此漫长的历史。但在 1960 年,阿贝贝·比基拉在意大利罗马地十七届奥运会上,赤着脚创造出 2 小时 15 分 10 秒的马拉松世界纪录却引起了轰动。在之后相当时间内,赤足跑成为少量职业跑步者在训练和参赛时的可选策略。
  
  赤足跑的研究是从国外开始的。但是,长久以来,众多研究者都选择从诸多角度,诸如运动损伤、运动冲击、耗氧比值等,来对比穿鞋跑和赤足跑。所以,赤足跑在现代社会复又登上历史舞台,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医学博士罗宾和汉娜(Robinns andHanna)(1987)提出,发展中国家如海地赤足行走和奔跑的人有较低的运动损伤率。斯坦科夫(Stacoff)(1996)则发现脚踝扭伤有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即为韧带扭伤,跑鞋等跑鞋装备则增加了受伤的机率。巴克(Brukett)(1985)认为穿鞋奔跑会增加能量消耗。费海提(Flaherty)(1994)发现当穿着 700 克的跑鞋以十二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时,相比赤足跑要平均多消耗百分之四点七的氧气。
  
  一些国外慢跑达人喜欢上了这种运动,并提倡赤足跑应该更多地使用自身身体机能来运动。用前脚掌落地,脚触地的位置直接落在跑步者重心正下方,从而保持了重心的平衡、稳定,减少了地面和地面的冲击,从而给了脚更大的向前的推动力。较薄的鞋底跑步时对感官反馈更加直接,既改善了脚部的灵敏性和平衡性,又可以随时随地的灵活调整跑姿,还能刺激和强化脚部和小腿的肌肉。从而达到纠正跑姿和降低由跑姿和运动方法不对所带来的运动损伤。
  
  很多人开始喜欢上这种赤足跑运动。为降低磨损,提高足底与地面的触感,运动器材商甚至制作出”五趾鞋“来满足赤足跑爱好者的需求。这样既解决了有着类似于赤足的体验,又对脚底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使脚底不容易被扎伤。穿着五趾鞋进行锻炼身体,身体的各项数据与赤足是很接近的。当脚皮的厚度不够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时,就可以穿上类似于赤足的鞋子来保护我们的身体。赤足跑是人类的原始本能,慢慢地人们开始穿上了鞋子,谁能想到若干年后会成为一种时尚运动?爱上赤足跑的人甚至扬言以后不会再穿传统慢跑鞋跑步了。尽管如此,人们是否应该抛弃鞋子,赤足上阵,确实未有定论。近十年来,欧美学者对赤足跑从生物力学展开了研究,结论尚不明晰。美国中西部大学的戴维·金肯(David W. Jenkins)认为既没有证据证实或反驳赤足跑者会降低受伤可能性,亦无文献支持赤足跑有多少坏处,赤足跑对于长跑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应该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可以作为一项健身项目来进行推广。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锻炼群体的关注不少。例如,赵溢洋,刘一民(2006)对从事长春秧歌的锻炼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对长春秧歌这个锻炼群体的组成、活动既锻炼效果等进行了论述;秋实(2009)以各个晨晚练点锻炼群体为对象在西安市范围内针对群体的活动特征、成员的构成及锻炼的途径进行分析,找出了西安锻炼群体出现的一些问题。姚磊,田雨普,谭明义(2010)以安徽省的三个村落为样本,包括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尔岭,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揭示锻炼群体特征。他们都是从单一视角研究某一群体的现状或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文章都对赤足跑群体锻炼的概念和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目前有一些科学研究可以支持这种说法:赤足跑是一项有益的健身活动。例如赵焕彬,霍洪峰(2010)曾对走跑足底的压力特征进行研究,他们得出速度不同、运动方式不同导致足底压力不同的结论。张方同(2011)等在穿鞋与裸足自由纵跳动力参数影响的相关研究中提出,裸足运动能力并不弱于穿鞋。王然,程鹏(2011)在赤足与穿鞋、跑速对普通人跑步着地方式的影响研究中提出:喜欢赤足跑步并形成个人习惯的运动员,在赤足时比穿鞋时趋向于使用略微平移脚步的运动方式,这样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缓冲足部受到的冲击力,他们得出结论说跑步时跑步者脚的着地角度和速度都与是否穿鞋有关联。
  
  尽管赤足跑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是社会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方法是高效的、成熟的,为诸多研究者涉足提供了保证。如赵延涛(2008)通过对昆明市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理论围绕老年人体育锻炼对个1特殊视角分析了竞技体育近百年来在我国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起因、形成目前情况的社会因素,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都作了很好的说明。李树旺(2003)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内容、机制等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相关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1.3 赤足跑运动的起源与历史
  
  ”抬腿开跑,最原始也最直接。我们从生下来就会跑。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就是在荒野中不断地奔跑,才通过迁徙、移民、游牧、甚至流放的过程,种族才得以进化的。
  
  奔跑就是人类漫长岁月中的一篇不朽的史诗。“①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迁徙,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处,都是打着赤足实现的。双脚是人类这个物种能成功存活下来的原始工具。双脚,带我们能去探险,双脚引着我们去游历,双脚保证我们能填饱肚子并实践梦想。了解人双脚的基本状况与鞋的发展史,好像空泛遥远,但实际上是了解赤足跑运动的特征及其争议的第一课题。
  
  人从直立行走那个时刻起,就开始使用双腿双脚奔跑。一般来说,人的奔跑历史长达百万年或者更长。相比于此,人类有鞋穿,穿鞋生活的历史还不够久远。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知道用草带、麻绳编制成最初的简易鞋。
  
  唐朝的李白有一首《嘲鲁儒》,诗中写到:”足着远游履“,据张燕分析,诗中出现的”远游履“系唐代的一种便鞋,差不多类似今天的运动鞋了。大家都普遍认为,严格意义上现代运动鞋是一百多年前在美国诞生的:1968 年世界出现了第一双槌球鞋,鞋子由橡胶底加帆布帮通过鞋胶粘制而成的。
  
  从此之后,伴随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风潮,国际运动装备公司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公司将运动鞋制造推向了顶峰。现代运动鞋应用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把这些技术用在造鞋上的狂热让人震惊,如 NIKE 运用了 AIR-ZOOM 和 AIR-MAX 高压气垫技术;BEEBOX 采用了 DMX10 气囊减震技术等等。今天在运动场上驰骋时,运动鞋已经成为我们进行锻炼活动的基本配置。不仅如此,运动鞋的运动功能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正在消失:
  
  穿着某种品牌的运动鞋已经成为相当多人的穿着时尚,运动鞋旨在体现休闲气度,创造轻松的氛围,穿着者并不直接从事体育运动。当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双脚呢?
  
  在鞋子产生之前人类的双脚是什么样子?这好像很难考证。但一种观点是,大部分现代人把它们视为用途不大的附属的身体部位,觉得它们和现实的世界不搭调、软弱又容易受伤、需要辅助与保护、注定要吃苦。
  
  中医理论则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关联区。中医理论说人体脏腑的多条经脉都链接足部。甚至认为双脚上分布有很多穴位,按压这些穴位不同疼痛反应可以显示身体的健康状况。现代医学则把脚和人的心脏等同,把它比喻成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以足底按摩,药液洗泡等为特征的足疗保健之法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事实证明足疗的保健功能已在民间所盛行。
  
  这些观点似乎已经说明一个事实:脚应当也已经成为健康的根本,脚可以也必须当做人体精气的核心。因此,在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千方百计设计舒适的鞋子给予其保护,脚也呆在鞋子中变得越来越柔弱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实际上,像人类社会的诸多现象尚未得到完全的清楚的认识一样,人们穿鞋的历史的相关研究尚未成型,人们对鞋本身的功能和文化价值尚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本文在梳理赤足跑运动发展历史,理清参加赤足跑的参与者特征,研究赤足跑锻炼群体的锻炼现状的同时,仍旧无法避免面对这种争议。但我们希望努力给它一种独特的解读,进而提高大众对赤足跑运动的认识,加深大家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理解。
  
  1.3.1 赤足跑运动的历史
  
  人类赤足奔跑的历史是漫长的。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800 万年前,人类从动物大家庭脱离出来,向着一个叫做文明的地方前进。他们选择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停留驻足繁衍生息。古人类在这百万年的岁月里,他们都是赤足奔走的。
  
  人类文明史在面对人类赤足奔跑的历史时,显得短暂而稚嫩,就像初生的婴儿。人类社会抛开蒙昧,走入开化的文明状态,或者说从赤足奔跑到穿上鞋袜,宛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黑夜,刚迎来初升的太阳。人类古文明约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前。
  
  公元前 4000年前,早期的文明,如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为代表的”古两河文明“出现。在这期间,中华华夏文明也在黄河流域孕育发展,并在缥缈千年的风风雨雨中保持绵延不绝。这些古老文明经历了数以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然后是数以百年的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上个世纪进入到了全新的数字信息时代。
  
  进入文明时代后,鞋子登上了现代舞台,到目前为止也就是几千年的事。但就是在这几千年里,世界上除了极其少数的处于原始社会形态,居住在非常封闭地带的居民外,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穿上鞋子,走上了文明社会的”康庄大道“.随着赤足奔跑这种”古老记忆“的衰退,大部分人开始带着惊诧的眼光审视那些不穿鞋子的”异类“.
  
  1.3.1.1 赤足跑在国外的发展
  
  在近现代马拉松运动中赤足奔跑的第一位被关注者是阿比比·比基拉(AbebeBikila),他参加了 1960 年意大利罗马夏季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并赤足赢得了比赛的冠军,当时他年仅 28 岁。他能够选择赤足跑马,是因为他平时有习惯赤足训练的经营基础,再加上比赛前发现他的新运动鞋有点夹脚。赛后,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赤足参赛的。当然,在那个时代,赤足跑者参与国际大赛过于稀少,所以从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切。
  
  由于最初人类造鞋时大肆的渲染鞋的重要性,普遍的人们认为穿着跑鞋是为了避免运动伤害,人们理所当然的就认为跑鞋就是为了这些而设计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有几位研究者就特别有针对性的对运动伤害和跑鞋间的关联性做了研究,发现了与此相悖的一些趣事。马蒂博士于 1988 年发表了《探讨跑鞋价格和运动伤害关联性的研究报告》。令人惊讶研究结果显示,穿着高价鞋款的跑者受伤比例高于穿着低价鞋款者两倍。约瑟夫·哈密尔和贝瑞·贝茨于同年也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结论认为:跑步时穿旧鞋似乎更舒服。贝茨开玩笑得写到:就像葡萄酒,越陈也就香一样,鞋子穿的时间长了穿着也越舒服,当那些软垫和缓冲性能被消磨得差不多时,脚掌在鞋里才能运作得更自然,相应的也就越舒服。
  
  而早些时候,一些研究支持鞋子带来伤害的观点。塞缪尔·舒尔曼是鞋子研究的先驱。他发现在幼儿时期不穿鞋的小孩有足部缺陷的比例极低。石迪尔·斯图尔特(SteelStewart, 1972)的研究比较过穿鞋与不穿鞋的族群,再次证明了这项结果。史蒂文·罗宾斯(Steven Robbins)和他的同事在数年里(1987、1988、1990、1993、1995)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针对穿鞋跑步和赤足跑步之间的不同特性作实证研究。在研究结果中他发现穿鞋会减低跑者判别冲击的能力,穿鞋跑步时会产生较大冲击,而这是造成跑步运动伤害的主因。
  
  到本个世纪,赤足跑是逐渐在业余马拉松参赛者中间出现的。赤足跑者开始这种练习的初衷大多是为了摆脱跑马和参加超级马拉松训练中伤痛的困扰。当然也受到运动中的一种带有”极简理念“的体育时尚风潮的影响。体育器材制造者采纳了”极简跑鞋“的创意。如 2005 年美国跑鞋制造商 Vbram 推出了 VVF 跑鞋,即一种超薄的鞋套,也叫五指鞋。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McDougall)是为数不多的对赤足跑者带有欣赏和崇拜的人,是该种运动方式的推动者。他在 2011 年出版的《天生就会跑》一书从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中人的角度,带着近乎膜拜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塔拉乌马人的”赤足神话“.从这些隐居在墨西哥铜峡谷的原始部族善跑者那里,他好像找到了治愈长跑伤痛的秘诀和跑步的真谛。《天生就会跑》已经是美国的年度最畅销的书。还有,杰森·罗比拉得(Jason Robillard)在《赤足跑步法》一书中对赤足跑步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详尽的指导。这一切都极大的推动了这种运动方式的在马拉松爱好者中的发展。
  
  1.3.1.2 赤足跑在中国的发展
  
  在所有查阅材料中,徐霞客可能是中国有记载的赤足奔跑的第一人。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的也有记载:那是在 1628 年 3 月 19 日的清晨,正是开春的季节,当时闽中将乐县高滩铺刚下完大雪。当地老人在裹着棉袄,捂着火笼,乐陶陶享受日光浴时看见一位行李简单但却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他脱掉麻鞋,光着脚丫子,在雪地上狂奔起来。
  
  这段记载刨去其传记浪漫主义的成分,其中对当年 43 岁的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在今天可能就是带有专业色彩的休闲运动者和徒步爱好发烧友--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赤足跑作为一种独特的慢跑方式在我国的出现,同样是伴随近年来马拉松赛的蓬勃发展。马拉松长跑运动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就传入到中国。但是作为特别的体育赛事,真正成为普及程度高、群众参与人数多活动还是得追溯到 1981 年首届北京城市马拉松比赛。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城市马拉松。随后的三十多年,越来越多的城市相继开始举行不同级别的马拉松赛事。马拉松比赛逐渐在大众中发展起来,上到官方下到民间,已然成为了在我国普及程度最高、最受人们欢迎的田径赛事。近几年统计显示:2011 年,我国全年举办二十多场马拉松比赛,参赛总人数接近 40 万人次。2012 年 33 场,计算下来月均近 3 场,参赛人数达到历年新高,突破 40 万、接近 50 万人次。2013 年则突飞猛进,达到 40 余场。三年的数据显示:马拉松赛事再以年均近 10 场的速度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上世纪 80-90 年代为我国城市马拉松的初步发展阶段,21世纪的第 1 个十年为我国城市马拉松的稳步发展阶段,21 世纪第 2 个十年之初就迎来了我国城市办马的急速发展阶段。
  
  在政府积极承办,群众广泛参与的背景下,众多业余马拉松跑者间出现了赤足练习者。最早,2010 年北京马拉松赛道上,有一些位穿着 VFF 赤足运动跑鞋的跑步者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他们在风雨中奔跑,完成了第一次华丽亮相。2011 年 8 月 27 日,Vibram公司最早创立了赤足跑北马训练营,该公司是全球赤足跑运动装备的先驱者,也是推动者。最早由教练员吴少刚同志带领,并进行了针对北马赛事专门性训练,当年北马赛道上爱好者有 30 多人。但是反响和影响不大。随后的 2013 年,韩丽茹公开发起并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赤足跑锻炼群体--春平赤足习练营。在其本人不断的努力推广和其它爱好者的积极影响下,到目前,全国的营员和爱好者已经突破 2500 人。赤足跑马已经成为近几年马拉松赛道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1.3.2 赤足跑运动的特征
  
  慢跑这个词已经家喻户晓,无疑在近几年是最普遍,也是大家公认锻炼效果最好的健身方式。跑步不受年龄的限制,老少咸宜。同时,由于不受场地限制,不管是在家里附近的公园,或是郊区的森林小道,还是学校的田径跑道上,都可以毫无拘束尽情奔跑。跑步可以随时展开训练,不管是微光中的早晨、艳阳高照的正午、还是微风中的傍晚。而赤足跑则有其独特的特点。
  
  1.3.2.1 形式”怪异“:以赤足慢跑或者五指鞋慢跑为形式
  
  就像化妆舞会上带了奇异的面具一样,赤足奔跑或者穿着五指跑鞋本身就是极富戏剧色彩的运动方式。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有经济拮据买不起跑鞋,才会光着脚去大街上”丢人“.所以当你看到赤足跑步的跑者时,通常的反应是讶异和不解的。所以,当春平赤足习练营的营员在 2014 年深秋列队奔跑在北京马拉松赛道上时,围观者都非常震惊。他们对这种怪异的运动方式的好奇,不亚于看到最近更为风潮的”光猪跑“者时的反应。
  
  1.3.2.2 操作简单:以极简主义为运动理念
  
  极简主义,最初出现在建筑装饰设计领域,是一个标示设计艺术风格的名词。作为二战后,上世纪 1960 年左右刚兴起的一个艺术门派,它是强调以物质最本真的本身形式展示于大众面前的特征风格。现在生活里,极简主义已经成为主流的艺术风格之一,它风行于设计、建筑、到音和文学等等领域,其影响很大,几乎处处可见。现实中,极简主义已然幻化成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基本的思维理念。
  
  这种基本理念在跑步锻炼方面的关切在于:人体在承受了过度的商品束缚后,身体能否适应自然和简约生活模式呢?答案是当然可以,也必须这样。极简运动,要么穿薄薄的五指鞋,要么干脆就光脚,就是赤足跑者坚持践行的训练运动方式。
  
  1.3.2.3 追求高雅:以回归自然,发现自我,脱离束缚为目标
  
  的确,绿色的原野是人们永远的向往,尤其对于我们来说,大自然蕴含着神奇的魅力。置身山林、回归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的人们在经历过度的文明化生活后,内心必然渴望返璞归真。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来往穿梭的人们,自由活动的余地越来越小,所以,很多人渴望冲破水泥钢筋的包围,渴望到广阔的原野,滚滚的江河,茂密的丛林里抒发压抑的情怀。赤足跑就是带着这种情怀和追求,带着人满足了最基本的衣食需求之后更高层次追求超越的那种高雅的气质。他们认为,穿着高档缓冲气垫鞋在人工涂色塑胶跑道上的训练,与光着双脚踩在海滩沙地上慢跑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徐国丰,226 公里超铁的台湾记录保持者,说,”鞋子保护下的脚,就像我们放在手中的玉石,虽然看起来耀眼、晶莹剔透,但却脆不可击;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摆设,而是强健脚掌来对抗落地冲击力。“ 郭丰州,世界超级马拉松总会的成员,技术委员,说”我喜欢脱掉鞋子在雨后略湿软的草地上赤足跑,沁凉的土地唤醒了脚底的感觉神经,(让我)享受脚底与大地直接接触互动的喜悦,感觉上与大自然更亲近了“.所以,赤足跑是作为新时期的运动风尚而风行于我们的生活的。超越自我,本身就是赤足跑步者的精神追求。
  
  1.3.2.4 内涵独特:以”后现代“为文化标签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益,人们对物质条件越来越讲究甚至是苛求的现代社会,抛弃动辄上千元的高大上的”耐克“、”阿迪“高级跑鞋,赤足上阵,撒丫子开练。使得赤足跑运动带着对文明含义的重新审视和明显反叛。摈弃对物质条件的过度依赖,重拾对人”自我“的珍视,凸显人们对现有的价值观的批判性思索,这就是赤足跑者的独特的精神品格。而参与者的这种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的文化特征。
  
  1.3.2.5 饱受争议:到底是穿鞋,还是不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真正赤足跑步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些人却表现出无比深厚的热爱和发自肺腑的信仰。例如,麦克杜格尔为代表的倡导者坚持相信:赤足跑步为了避免运动伤害,跑者会用脚前部先着地,这样就不自觉利用上了身体的天然缓冲器--由足弓骨骼及相关肌肉组成,而不在是由穿鞋时的腿、膝盖和臀部来承受震动,这样能减少体重冲击和跑步中身体持续的压力,从而降低受伤几率。赤足跑者建议使用身体自身性能来运动。所以跑步中建议用前脚掌先落地,而接触的位置是放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这样就保证了身体重心的平衡和稳定,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和地面的冲击,从而获得地面所赋予脚的最大的推动力。脚摆脱了鞋的束缚,那么,跑步时脚的感官最直接,也就能随时来调整跑姿,以适应地面及外力的干扰。其次,赤足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使脚部的肌肉和小腿的肌肉力量增强,让脚游刃有余的发挥其自身本能:走、跑、跳,从而调整了跑姿、降低的由运动所带来的伤害。
  
  但是,上述赤足跑的益处好像还缺乏科学实验的论证和检验,很大程度上结论还停留在主观感受和人为猜测上。一般人不经过了解直接参与赤足长距离跑步,有一定的风险:脚底的耐受力很弱,磨起血泡,或者被玻璃渣扎伤。如果这样,此锻炼方式究竟有没有坚持的意义?另外,赤足跑步参加者在现实社会还面临一定怀疑甚至不屑,需要面对社会舆论的考量和批判,因此会有思想压力。
  
  因此,就像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一样,赤足跑面临着诸多的质疑、争议和挑战。
    相近分类:文献综述范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