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灵肉一致观的确立对体育的影响

时间:2014-08-21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6486字
论文摘要

  宗教改革运动是近代欧洲精神解放的重大社会运动,也是 “新兴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对旧社会制度进行的又一场大规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宗教改革运动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滋养,继续强调了人本身的理性思想的自然合法性。文艺复兴所开拓的 “从人本身来理解人自己和人所生活的世界”的思路在宗教改革的历史浪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烈表现, “凡是十六世纪宗教革命获胜的地方,其效果不是使人的心灵获得全面自由,那也是带来了新的,大大增加的自由。”

  宗教改革这一 “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场冲击神学对科学和自由思想禁锢的运动”废除了精神霸权,实行心灵自主,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教育、体育诸多领域无一不受其影响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为基督宗教内部发动的思想改革,宗教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触及对神学的新阐释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新观念,灵肉关系是基督教神学中极为重要的主题,宗教改革家们也纷纷提出了对这一问题有别于教会陈旧教条的新认识,这一新的认识集中表现为 “灵肉一致观”的确立。从最广义的体育概念来说,它必然要涉及到人的身体,或曰强健身体,或曰娱乐身体,总之自然的身体是体育的承载者,作为统治思想的基督教神学意识形态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身体和体育的看法,不同的观念带来对体育的不同认识。因此,对西方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宗教改革对体育同样发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1 灵肉一致观的确立

  基于深厚长久的中世纪神学传统,面对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新潮,宗教改革时期的灵肉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世纪末期唯名论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

  1.1 对唯名论思想的继承
  中世纪末期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和威廉·奥卡姆是唯名论的典型代表,他们把信仰和理性区分成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这明显不同于中世纪长期以来信仰统领一切的理论。司各脱认为哲学和神学各有其不同的范畴,信仰不可干涉理性,理性也不能证明信仰。奥卡姆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信仰和知识是两个不相联系的世界,如果教会的权力局限于宗教世界,那么神学就只能在完全以 ‘天启’为基础的信仰问题上占统治地位。”

  这种把理性从信仰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思想奠定了路德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的理论基础,路德认为人只要有信仰,在上帝面前便被称为 “义人”,便可获救。“因信称义”则否定了基督教会连接上帝和尘世的中间作用,信仰被降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应由个人决定,这客观上造成了个人思想的自由。

  更为注重逻辑和理性,使得人们对诸多历史陈见进行了反思,对灵肉关系的反思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灵肉观上,司各脱的灵肉观代表了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最普遍的观点,司各脱认为: “身体有它自己的形态,但灵魂是人的形态,无论怎样,灵魂离开了身体,尽管还活着,但不真的是一个人。”

  也就是说人是身体和灵魂的统一整体。路德还在此基础上区分了属灵和属肉两种人,属灵的人叫内心的人或新人,属肉的人叫外表的人或旧人。这种区分固然体现了新教改革突出信仰地位的主张,但也为宗教改革确立灵肉一致的观念奠定了基础。

  新教进而将基督教会宣扬的源于 “偷吃禁果”而获得的“原罪”归因于对上帝的不信仰:“不信仰是真正的罪”。

  新教改革者认为 “罪”并非是出于肉体的欲望,而是属于精神的,属于灵魂的。这样,由于有了信仰,人的灵魂与肉体作战时,再不必判定肉体是有罪的了,肉体对灵魂也不再具有否定意义。曾经的作为罪恶之源的身体获得了 “平反”和正视,就为后来进一步认识身体对人的价值和对身体进行锻炼提供了理论的可能。由此,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灵魂与肉体相结合的观念以及减轻身体的罪性的认识就为宗教改革时期灵肉一致观的确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持。

  1.2 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确立的从人本身和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来理解人的思路以及对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双重强调,为宗教改革者对人和对现世生活进行理性思考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思想资源,从而奠定了灵肉一致的观念。

  人文主义通过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恢复了人在上帝面前的尊严和荣耀,恢复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宗教改革者们大多继承和宣扬了这一观念,人的世俗活动从而具有了神性的意义。新教一反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观念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的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

  新教这种强调此岸拯救和从现实的义务中获得解脱的观念影响了人们对待身体的态度。人的身体被视为是上帝的恩赐,“我确切相信我是被上帝创造的,就是说,我的身体、生命、灵魂、五官、四肢……都是上帝赐给我的。”

  上帝因我们的身体得荣耀,保持身体健康不仅不会阻碍灵魂进入天堂,反而是升入天堂的阶梯。宗教改革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灵肉一致观,这就在思想上解除了中世纪以来视“身体是灵魂的监狱”旧有观念的束缚,人们不再以鞭笞身体、苦行的方式转而以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的方式求得灵魂的获救。身体从通往天国之路的障碍一变而为灵魂得救不可或缺的要件,这一变化极为重要。

  宗教改革时期,人们一方面在逐渐摒弃天主教视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观念和对身体的极端贬斥,一方面尽力接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倡导的灵肉一致观和对身体正面价值的肯定,首先在思想上根除了肉体是负面存在之笃信,在信仰上帝的前提下,明确了身心并行、灵肉并完的事实,确立了灵肉一致的思想。

  2 灵肉一致观的确立对体育的影响

  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确立了灵肉的统一关系,在思想上肯定了身体的价值。这种思潮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基督教内部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有关人体的事情被视为是可以接受的。其中运动和体育就是其直接的受益者。没有对中世纪神学决定论的否定和对人、对身体的全面和积极的认识,体育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因为体育在本质上不承认人的命运由虚幻的神或上帝来主宰和决定,而坚信人自身的活动可以更新人,改变人的肉体和精神,并依靠人的活动不断地趋向完美。灵肉一致观念的确立为新教发展体育奠定了思想基础,“被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学者和领导者所思考的身体比中世纪更显重要。这一发展促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身体教育格外关注。”同时,在宗教改革普及学校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也 “为信徒追求生活幸福和体育活动的乐趣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现代体育正是在通过宗教改革所最终确立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萌芽并经过学校教育的实践由学校走上社会。近现代体育正是在宗教改革取得了胜利的德国、瑞典和英国等国家最先发展起来的。

  2.1 新教对体育的重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都将教育视为培养新人的重要手段。人文主义者希冀通过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 “完人”,宗教改革者则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真正的信仰以及具备世俗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督徒、世俗统治者和普通公民。宗教改革者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学校教育,人文主义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成为新教普及教育的依据。

  新教对体育的重视,突出地表现在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者的教育思想当中。路德在 《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和 《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两篇论文中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路德在文中不仅仅是强调教育为推进新教服务,也是适应当 时 民 族 国 家 兴 起 的 时 代 需要。他批判天主教教会学校的教育: “像我们所入的那样的学校已成为过去———我们在那地狱和炼狱受到体格和我们从小受的苦刑,受鞭挞,战兢,苦闷,痛苦而且所学的等于零。”

  在路德的教育思想中突出强调了身体和体育的正面价值,他认为: “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基督徒的天职之一……强健的身体是最宝贵的产业”,身体运动应与教育积极结合,体育是保持体格健全、防止参加 “卑鄙活动”的有效有段。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他主张 “人们应有高尚和有用的练习”,“击剑、摔跤等骑士运动项目,不仅能驱散人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在家庭教育上,马丁·路德认为父母必须注意给予子女以优良的体育和崇高的精神的教育,在 《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中,路德倡导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认为 “花费十倍的时间在射箭、玩球、跑步和摔跤活动。同这样的方式一样,女孩应该每天有一个小时去学校,……除了睡觉、跳舞和游戏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身体锻炼。”

  1523年以后,路德的这些主张在他号召创办的市民学校里得到了初步实施,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广泛的身体训练———角力、跑步、游泳、骑马、打猎、跳舞、射箭等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起来。16世纪末,德国许多地区都有了类似的教育体系,体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

  瑞士宗教改革者慈温利在 《论青年的基督教教育》中指出,体育的实施必须以增进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对青少年实施各种能够起到锻炼作用的、不粗野的游戏,并建议把跑、跳、投掷和摔跤等项目引入学校。英国宗教改革者马尔卡斯特 (Mulcaster,1530—1611)1581年写了 《培养儿童阅读技巧和锻炼身体的教育》一书,论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和选择锻炼的项目。他认为身体健康对人至关重要, “让身体的每一个器官,让心灵的所有力量都得到最好的锻炼,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马尔卡斯特指出,为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也应进行体育锻炼,体操、跑步、角力、击剑、游泳、骑马、狩猎等都是他推荐的项目。宗教改革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基础教育从贵族学校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当中。新教对体育的重视,在民众中形成一种广泛的注重身体健康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全新意识,这就为近现代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2 天主教会对体育态度的转变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罗马教廷势力渐行衰落。为挽回不利形势,对抗新教影响,天主教会亦积极变革,回应时代危机。为了争取信徒,天主教会也十分重视教育,教育改革问题则成为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相互攻讦争论的焦点。天主教会在积极兴办教育的过程中,对教会传统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并对灵肉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教会宣称:“灵魂和肉体一并是上帝创造的,因而上帝的信徒不得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对二者加以爱护是信徒应尽的义务。”天主教会灵肉观的转变及其对身体的关注,促使教会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和对体育的重视。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1534年成立的基督教耶稣会。耶稣会是宗教性的教育组织,十分重视教徒全方面的发展。

  耶稣会规定,凡是申请加入耶稣会者,都要接受包括知识、身体、性格和社会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审查,“越具有知识,越具 有 道 德 光 彩,越 具 有 长 期 从 事 研 究 的 健 康 体 魄 越好”。申请者通过审查后被编入学舍经受两年时间的严格精神训练和身体上的训练。耶稣会的精神训练指的是 “使心灵摆脱一切放纵的欲望,进而寻求并获得使灵魂得救的上帝意志的各种方法。”

  这种精神训练不同于以往教会通用的苦行、忏悔和贬斥肉体等方法,而是要求整个身心融入其中,就像散步、步行、跑步是对身体的训练一样。

  耶稣会学校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培养 “完人”的教育思想和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伊拉斯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在欧洲各地积极兴办学校争取青年一代。耶稣会在教育中强调道德、知识、身体的和谐发展,教会学校标榜实施平等教育,强调培养人健壮的体魄和虔诚的灵魂,学校通过制定 《教育章程》,对 “怎么样组织学生体育、骑马、游泳、射箭和文娱活动等都有具体安排”,与此同时采用学级、课间休息和卫生保健制度对学生实施教育。耶稣教会学校在欧洲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前来学习,16世纪中期,在意大利直接拥有100所学校和宗教团体,到17世纪初已经扩展到200所;随着耶稣会活动的扩大,耶稣会及其兴办的教会学校不仅活跃于天主教传统的势力范围,而且向新教流行的地区渗透,体育也便随之逐渐扩展到欧洲更广阔的范围。

  教会是中世纪的思想和教育意识形态的规定者和统治者,由于坚持身体是罪恶渊薮,向往彼岸永福的信仰必要超越俗世的身体,由此长期以来教会是体育的反对者;但在时代新潮的冲击下,天主教会不仅在认识上更新了身体观念,正视身体的价值,在实践上也积极推进对身体的观照和锻炼,尽管这都是在基督教信仰的框架下获得其合理性解释的,但也足以表明世界和体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3 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宗教改革主张个人因信仰而得救,这一观念把人的思想和行为从旧有的基督教教义中解放出来,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选择适当生活方式的权利,加之新教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该保持身体的健康。身体运动成为正当之事,体育活动也逐渐成为世俗生活的正当组成部分。

  16世纪,无论是在天主教地区还是在新教地区,西欧各地体育活动已经十分普遍了,公共的运动场所和球室已经出现,这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在德国,一个名叫Cotswold的村庄因为举行了一场运动会而变得非常有名,我们能够通过这场比赛的项目设置想象出当时比赛的盛况,这场比赛设有举重、投掷、跳跃、徒步赛跑、手球、长矛比武、足球,比赛还设有女性比赛项目———赛跑,类似的比赛在这一时期十分普遍;各类球赛和竞技比赛也比较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可算是足球比赛了,这一时期的足球比赛经常在村庄之间或者教区之间进行,比赛规则依据各地的风俗而定。除此之外,其他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源于中世纪城市防御演习的射击比赛在16世纪几乎每个城市每年都举行,这类比赛几乎不再是为了军事训练,而是成为整个城市的一项公共娱乐活动;而从16世纪起,一些大城市更是把它们的节日和射击比赛融合扩展为一个甚至连议员和贵族都参与的大众娱乐活动。

  当然,宗教改革者们对各种休闲体育活动也并非是完全支持的,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运动,在建构一个世俗化的基督教世界秩序中,普遍关注身体的健康,但对放纵性的娱乐活动却持否定态度。新教站在基督教伦理学的立场上,把娱乐和道德看做是彼此对立的,他们所容忍的文体活动是合乎道德的、有节制的,必须在基督教的道德范围内进行。这其实很好理解,基督教作为一种普世性的伟大宗教,无论其解说路径如何,它对道德的追求是永恒的,无论何种程度的宗教改革,只要它还是基督教,那么,任何对欲望的放纵和过度享乐都是基督信仰所防范乃至抨击的。但是尽管如此,鉴于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巨大影响,以及宗教改革的观念革新,身体总归受到了重视,对身体的照料便有了合理性解释,大众对身体的娱乐毋宁是对新教和教会教育身体的另一解读和表现形式。

  3 结论

  16世纪教廷政治统治腐朽,信仰普遍虚伪,以及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广泛传播,诸多因素的集合最终引发了源自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作为一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世纪神学思想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两股思潮的影响。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唯名论对逻辑和理性的重视导致了对灵肉关系的重新思考,身体被视为人所不可缺少之组成部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人的现世生活和自然身体。在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下,宗教改革者们一反中世纪的陈旧观念,认为身体并非罪性存在,而是上帝的恩赐,应该给予与灵魂同样的关照与培养,由此在信仰的领域确立了灵肉一致的全新观念。由于新教的巨大影响力,新观念的确立和传播就更新了人们对身体和人的存在的认识,从而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教认为身体应该被关照和教育,摔跤、游泳、击剑等等形式的体育活动逐渐在宗教学校与社会发展起来;天主教为应对新教和时代新思潮的挑战,亦积极求变,认为应该训练身体,在耶稣会中意图训练出精神纯洁与身体强健的信徒;宗教改革带来的思想解放和个人自由推动了大众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尽管新教基于基督徒的道德追求仍然反对娱乐性的身体活动,但在革新思潮下,身体已经获得正当性,个体也已经拥有了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由此大众的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便不可遏制。综上所述,宗教改革运动从信仰出发,确立的灵肉一致观念更新了人们的旧有认识,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思想,一批宗教改革者在实践上也积极推动了体育的开展和传播,由此促进了近现代体育的兴起。

  参考文献:

  [1]基佐.欧洲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21.
  [2]徐 新.西 方 文 化 史 [M].北 京: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2:218.
  [3]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184.
  [4]胡斯都·L·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第二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313.
  [5]马丁·路德着作翻译小组.马丁·路德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56-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