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竞争力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22 共2339字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利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这一观点是在1990年由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两位学者提出的。按照他们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距离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的提出仅仅过去了 20 几年,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却贯穿了近代管理学的发展。

  早在 1764 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分工论",并在 1776 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在那个年代,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亚当斯密提出"分工论"之后,后人又据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它认为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需要进行重新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会不断产生新的专门职能。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差异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有关,而这些知识技能构成了企业的能力。1959 年,艾迪斯·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企业成长论》,书中不仅更加详细的讲解了企业成长的主要问题而且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更好的传承下来。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企业资源和能力被视作一个"黑箱",而潘罗斯认为这正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企业不单是一个管理单元,而是一个个具有不同功效、且随环境变化和时间推移由战略决策主导的生产性资源综合体。1972 年,理查德森(Richardson,G.B.)从企业与市场的协调入手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知识基础论".理查德森首次提出企业能力这一概念,即补充了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与企业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同时又发展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公司内部资源,这一观点是由伯格·沃纳菲尔特 (Birger Wernerfelt)在 1984 年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一文中提出的,他的观点对之后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2 企业竞争优势

  自 1980 年起,迈克尔·波特(Porter M.E.)陆续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竞争三部曲"可谓创世佳作是后人进行战略管理研究的基石。在《竞争战略》(1980)中,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以及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的三种竞争战略。在《竞争优势》(1985)中,波特又提出如何从价值链的各部分活动中获取竞争优势。最后,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的钻石模型得以问世。

  开始人们认为竞争优势的存在是静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竞争优势从静态趋势转变为动态趋势。静态观点研究的假设前提是环境处于一种稳态或者环境因素的变化时可以预期的。因此,静态视角认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指在长时间内存在或能够长时间维持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和企业相互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对的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很难采用一层不变的战略来保持永久的竞争优势。所以动态视角应运而生,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持对动态观点的更关注行业环境的变化或不确定因素以及企业间的互相竞争态势,处在动态竞争优势观点的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为:快速扩张、复制增长与选择性发展三种战略模式.

  2.3 竞争优势的三个流派

  (1)市场结构学派

  市场结构论起源于 1970 年之后,是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美国的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是其创立者。以迈克尔·波特教授为代表的市场结构论的支持者更偏好于研究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构成,认为对企业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的是外部市场构成。他们的观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产业的选择。产业结构分析研究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离不开产业结构分析。

  (2)资源基础学派

  早在 1980 年,伯格·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 B.)就发表了经典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此后大量的研究学者拥护"企业资源基础论",当时被认为是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主流观点。后来者巴尼(Barney J.B.)深层分析研究了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他认为实际上一个企业拥有的资源也可以算作能力的一部分.蒙哥马利(Montgomery)、莱贝尔曼(Lieberman)和科利斯(Collis D.J.)三位学者提出了机遇资源竞争的理论,认为企业的优势是有企业所拥有的战略资源决定的,但是研究者认为机遇资源竞争的理论深受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影响。

  (3)企业能力学派

  企业能力学派在 1990 年之后渐渐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是以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为代表的"核心能力观",强调独特优势;另一种是以斯多克等三位学者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持产业链的综合优势。

  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与作用有关的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与诚信有关的能力是他们认为的三种核心能力.但是赫尔曼和斯托克等人认为成功的公司企业非常注重行为方式,即增强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每个企业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业务规范流程化、流程表格化来维持每日的经营活动,各流程的协调配合能为企业创造大量价值。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关系与区别
  
  企业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追求什么核心竞争力,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与竞争对手的较量和博弈的过程中占据主动位置,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核心竞争力只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和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在发展过程中由企业自身各方面努力奋斗所取得的具备的特有资源,是企业内部全部能力的体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