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雕塑作品中的“虚”与“实”应用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 作者:孙宇宽
发布于:2020-08-19 共5198字
    摘要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语言之一。在艺术作品中,虚拟与现实的对比会产生如音乐般的节奏,使观众产生审美快感。雕塑的“虚”与“实”贯穿于雕塑的瞬间动态之中,使雕塑产生丰富的艺术变化。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造型表现得清晰和严谨,真实性强的相对为“实”,在于“实”的状态下,并且打破其通过“实”的状态而对其“虚”的处理来提高艺术地表现层次。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艺术语言的虚实理解和不同雕塑类型的形体和空间虚实处理,结合自己的创作来讲述虚实对雕塑艺术创作的特殊价值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虚实,形体,负空间,意象
   
    Abstract
   
    "Virtual" and "real" are one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languages including sculpture. In art works, the contrast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makes it produce a music-likerhythm, which makes the audience have an aesthetic pleasure. The"virtual" and "real" of the sculpture run through the momentarydynamics of the sculptur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causality. Sculpture is just like other arts. The reason whyoutstanding works of art are clear and rigorous is preciselybecause it exists in the background of "real" and improves thelevel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virtual".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aesthetic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shapes and spaces ofdifferent sculpture types, and combines their own creations totell the special value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sculpturesin artistic creation.
   
    Keywords: false and real ,shape negative, space image.
   
    目录

    摘要----------------------------------------------------------------1
    Abstract------------------------------------------------------------ 1
    引 言-------------------------------------------------------------2
    第一章 艺术语言中的“虚”与“实”-----------------------------------4
    第一节 东方艺术语言的虚实表达----------------------------------4
    第二节 西方艺术语言的虚实表达----------------------------------5
    第二章 雕塑作品中的“虚”与“实”-----------------------------------6
    第一节 雕塑肌理的虚与实----------------------------------------7
    第二节 抽象雕塑里的虚实关系------------------------------------9
    第三节 意象化的虚实处理---------------------------------------11
    第四节 镜面材料的虚实转换-------------------------------------13
    第五节 雕塑作品中的“负空间”---------------------------------15
    第三章 虚实空间在我作品中的表现------------------------------------16
    结语---------------------------------------------------------------18
    图表说明-----------------------------------------------------------19
    注释---------------------------------------------------------------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作品参展获奖情况---------------------------21
    作品附录-----------------------------------------------------------22
   
    第一章 艺术语言中的“虚”与“实”
   
    “虚”与“实”是艺术表现语言中常用的表现方法。所谓“虚”,虚是指艺术创作中相对非直接、非具象表达的形式,“虚”而并非“无”,它可以通过艺术语言来开拓审美想象空间。虚,可以是模糊的亦可以通过幻想而存在。所谓“实”,实是指艺术作品中客观存在的实形、实事、实境是明确、直观、直接的表现形式。虚与实两者相辅相成,“实”需要通过“虚”来加工烘托,“虚”离不开“实”的思维引导,虚实结合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艺术作品对空间的表现是各不相同,完整的造型艺术作品中时常会呈现出两种空间表现形式,即“虚空间”和“实空间”。其中实空间是对于世界上客观存在事物的直接表现,虚空间是对客观世界中虚拟存在的非直接性表达。
   
    第一节 东方艺术语言的虚实表达
   
    以虚写实是中国艺术家普遍使用的创作形式。中国人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如同孔子《易传》中写得那样,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互摄,虚实相生,它是中国艺术语言的风格,也是中国美学的风格。中国文化道家的阴阳理论中既有虚实与柔刚之说,虚与实的交互融合表达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美学也受道教思想影响,注重于感性思维的表达,因此更为讲究以虚写实。
   
    中国绘画中唐代的金碧山水画偏注重于富丽的色彩,到宋元时期逐渐转入水墨的意境表达,这也是绘画由“实”到“虚”的转化。表现形式由实到虚;色彩深浅由浓到淡;笔墨挥洒由多到少。画面中主要表现为“计白当黑”,墨色淋漓在实物外,整个画面通过大片空白来体现空灵虚旷。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常见亭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建构位置乘高居险,可以环顾天地之悠然。在中国的戏曲当中,舞台上几面锦旗舞动,却使观众联想到气势磅礴的万马千军;悠悠江水只不过是艄公一桨在手中前后虚晃摇摆,却可以让观众神游于辽阔江景之中。作品中的“虚”会激发欣赏者的联想,让欣赏者与作品产生精神交流,从而强化欣赏者的审美感受。
   
    中国画的空间是一种特有的空间形式,它的空间关系侧重于运用层次变化来强化物象,利用不同层次的蚁合效果,突出物象在二维平面的立体视觉感。诗词作品通过语言呈现的空间表达形式属于思维空间,它存在于观众的感受和思维想象中。中国画的虚实空间感具体可以体现在画面当中。其中,山水画通过运用平远、高远和深远的画面空间转换与传统技法中的笔墨有实有虚,抑扬顿挫或留白写意,将空间虚实关系诗意化。
   
    诗词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词的“虚”,是指无法用感官感受,但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东坡志林》中“味魔诘之诗,诗中有画,观魔诘之画,画中有诗。 ”是北宋诗人苏轼对王维诗词作品的评价。王维的《使至塞上》中那些广阔的自然景色与自由的抒情,很难为绘画所表现。其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这个意境构想引发出无限的想象力,这便是诗歌和绘画的空白艺术。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包含复杂且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其意境表达借助于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这便是抟虚成实。
   
    雕塑作为三维艺术的一种形式,也具有实体形式的“虚拟”和“真实”。它的虚实处理是通过“雕”或“塑”改变作品的形体结构,运用不同的制作材料改变作品的观念属性。这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许多中国传统文化都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无论宗教、哲学、书法还是传统雕塑都有阴阳理论的影子。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这道出了阴阳是一种统一而对立的关系。
   
    第二节 西方艺术语言的虚实表达
   
    西方的艺术语言注重于理性思维的表达,对作品的透视和结构尺寸把控非常精确。西方造型艺术的模板从古希腊开始被设定为模仿自然,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人体的美丽也取决于不同数字之间的比例。从希腊神话到希腊雕塑,大量的作品也证明了艺术是对真实物体的模仿和美化。通过对比中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审美理解主要集中在美学的“心理”方面,注重“虚空间”的表达。西方多以关注对象的外在形式,注重“美”和“实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将艺术的审美创造和欣赏过程被看作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甚至追求神。
   
    西方艺术的虚实相生是从实入虚,以实写虚,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多在实的空间里展开。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通过透视学来处理画面当中的虚实关系,他的“薄雾法”,让任何景物乃至人物都产生一种朦胧感、神秘感,这使画作产生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在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和圣安妮》中画面的前部人物被清晰精致的刻画,背后景色则相对模糊和黯淡。与此同时,人物模糊的边缘凸显出人物的视觉中心,细节处理也是如此。
   
    荷兰画家伦勃朗擅长通过画面的色彩明度控制虚实变化。相比中国画是以虚写实,其作品主要表现为“计白当黑”,他的作品当中则经常有衬托明亮形体的黑色背景。伦勃朗是在黑暗中画光,他善于对明暗处理,这种表现手法正是虚实相生的范例。他的代表作《圣家族》画面中光线通过小窗户照在耶稣身上的光最亮,照在其他人物上的光逐步减弱,这种适当处理的明暗对比,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刺激人们丰富的联想。在许多情况下,会产生特定的神秘之感,这就是虚实相生的妙用。
   
    19 世纪 60 年代印象主义形成,西方艺术家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开始注重表现画面当中的“虚”,画面加强了对光、影、色的运用。后印象主义则是加强了画面中虚空间的主观情感表达。无论现实和虚拟如何共存,西方绘画在印象主义之前多以写实为主,其中最具想象力且模糊的场景也是造型、颜色、光、影子所呈现的结构空间,这与中国绘画的空间变化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和西方艺术语言之间最基本的差异也在于此。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第三章 虚实空间在我作品中的表现
   
    雕塑的各种形态,它的“虚实”空间感和观众在视觉、触觉、感觉和精神的联系是互相对立统一的。在我看来作品的空间“独立自主”是相对的,观众介入作品虚空间的确定性也不是无限的,例如景育民的作品则强调了这一点。造型艺术中的空间感是通过作品本身的表达和语言产生的,但其空间感的存在或缺失,还有待于观赏者来判断。
   
    在我的雕塑创作中虚实结合的运用是重要的表现语言。受传统具象雕塑的影响,我前期的作品注重于“实空间”的表达。研究生期间我慢慢开始探索“虚空间”在作品上作用,并加入创作当中。2018 年有幸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3D 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对数字技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了解,通过这次学习,我也将数字技术充分运用到我后期的创作研究中。在雕塑创作中,数字技术本质上和泥塑刀一样,是一件雕塑家的创作工具。不同点在于,一个应用于虚拟空间中,一个运用在客观现实中。通过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再次改变了我对雕塑形体的理解。

美术硕士论文
   
    意象作品的生成往往是快速而自由的。另一方面,更多地关注“神”的写意表达,它体现在即时表达的捕捉上,并将这些表达理想化、夸张化、诗意化。《有序与无极系列一》(见图 19,20)是一组“以形求神”的雕塑作品,我将写意中国画的醉意和对形体塑造上似与不似之间的模糊感以及亨利摩尔的“孔洞之说”融入作品当中。它从具象出发,既不脱离于具象又不拘泥于具象,类似于草图意象化。我运用数字雕塑技术,通过对人物形体结构的变形、舍弃、夸张、强调,将作品化繁为简,强调通过形,把握和传达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特质。

美术硕士论文
   
    《有序与无极系列二》(见图 21)则是对“虚空间”更彻底的表达。
   
    作品对“实”的部分大幅度削弱,轮廓通过简洁明了的“线条”组成,形体内有大大小小的孔洞。四周环境穿过雕塑类似透明的形体,从不同角度介入观众的视觉,观众看它的同时,也从它的轮廓里在看客观环境。什么是它的实体?环境与它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它的存在取决于作品自身还是客观环境?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随着四周的一切而变,变化的同时它存在的本身又变得虚无,这件作品让我对“虚”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结语
   
    雕塑是空间的造型艺术,它包含了暗喻、抽象、装置、概念等,也包含了现实和虚幻的变化,给观众无限的空间去想象和回味。雕塑作品的感性特征是形体,在雕塑的创作中,需要表现形体,将形体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雕塑的虚拟现实存在于观众的客观世界和精神生活中,“虚拟空间”并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而是具有虚幻和不稳定的性质。
   
    追求画意和诗意的写意雕塑,突破了传统具象雕塑的形式感,形式的突破提高了观众的审美。“虚拟空间”和精神环境是促进艺术家与观众精神交流的推动力。雕塑与其他艺术一样,正是由于“实”的影响而得以清晰展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即“虚”的精神概念,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为山雕塑的诗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吴为山雕琢者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建群,易鹰,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陈少丰中国雕塑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6.沈琪译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7.秦牧。艺海拾贝·酷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8.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9. 尼尔森·古德曼。艺术语言[MJ 褚朔维译北京: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10.唐·白居易。琵琶行[M]全唐诗。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4

    注释

    [1]孔子:《易传》
    [2] 苏轼:《东坡志林》
    [3]邓安生:《王维诗选译》[M].成都 :巴蜀书社,1990;132-133
    [4]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琵琶引》
    [5] 孔子:《易传》
    [6] .孙振华:《写意雕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7] 吴为山:《雕塑的诗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 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年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原文出处:孙宇宽. 浅析雕塑作品中虚实的运用[D].山东艺术学院,2020.
相关标签:美术硕士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