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污染的控制效果分析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袁丙兵
发布于:2020-07-29 共16035字

  摘 要

  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严重的雾霾污染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雾霾污染主要由 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这一"元凶"组成.2013 年,全国人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2017 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地方政府要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对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责任意识着重强调.虽然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 年全国 338 个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占比 64.3%,我国在大气污染方面的形势仍然严峻,地方政府作为中国雾霾污染治理主导者和核心参与者,其治理雾霾行为成效值得研究.

  在社会深入绿色发展观念、政府坚持攻克污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国内外对于雾霾治理的研究,国外学者更为注重雾霾形成的原因,国内学者则更为关注雾霾治理的研究,但是地方政府在雾霾治理的有效性有待进行全面研究.

  本文基于中国 2003-2016 年 30 个省区和 2007-2016 年 217 个城市数据,从渠道差异、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三个视角,对政府环境治理能否有效控制雾霾的三个理论假说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本地政府的环保立法和环保投资对雾霾控制效果显着,而环保执法却没有有效降低雾霾污染;临近地区环保立法通过环保政策的"逐底竞争"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而临近地区的环保投资通过雾霾治理的空间外溢降低了本地雾霾污染.同时发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本地区雾霾污染的治理存在显着的科技水平门槛和城镇化水平门槛效应,当地区科技水平或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能够显着推动治霾效果;反之则相反.因此本文对于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治理雾霾水平.

  关键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雾霾治理,空间关联,门槛效应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serious haze pollution ha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sectors of society. Haze pollut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PM2.5 (particulate matterwith 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 less than or equal to 2.5 microns), the "culprit".In 2013,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omulgated the 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2017, it was included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orkreport. A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CPC) in 2019, general secretary xi put forward that "localgovernments should implement a stric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ystem" and emphasized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ulletin on the state of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64.3 percent of 338 cities in China failed to meet the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standards in 2018. China's air pollution situation is still grim,and local governments, as the leaders and core participants in China's haze pollutioncontrol, have made their efforts worth study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deepening the concept of green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 persisting in tackling pollution, the environmentalgovernanc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and research inthe academic circl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haze governance at home and abroad,foreign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uses of haze, while domestic scholars pay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haze governance, 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localgovernments in haze governance needs to b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6 and217 cities from 2007 to 2016,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ree theoreticalhypotheses about whether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n effectivelycontrol haz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nel differenc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threshold effec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legislation and investmen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aze control, but the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has not effectively reduced haze pollution. Local haze pollution is aggravated by the "race to the botto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legisla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neighboring regions, while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neighboring regions reduces local haze pollution throughspatial overflow of haz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local governments'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haze pollution intheir own areas, such as the thresho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threshold of urbanization level. When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orurbanization level is high,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ehaviors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treatment of haze. The opposite is true. Therefore, thispaper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havior i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level ofhaz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y local governments; Haze control;Spatial correlation; Threshold effect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引 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选题意义 .............................................. 2

  1.2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3

  1.2.1 研究方法 .............................................. 3

  1.2.2 研究内容 .............................................. 4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5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6

  2 文献综述 ...................................................... 7

  2.1 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 7

  2.1.1 环保立法 .............................................. 7

  2.1.2 环保执法 .............................................. 8

  2.1.3 环保支出 .............................................. 8

  2.2 雾霾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 9

  2.2.1 经济因素 .............................................. 9

  2.2.2 社会因素 ............................................. 10

  2.2.3 政府因素 ............................................. 11

  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11

  3 理论机制 ..................................................... 13

  3.1 经典理论 ................................................. 13

  3.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13

  3.1.2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 ................................. 13

  3.1.3 波特效应 ............................................. 14

  3.2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 ..................... 14

  3.2.1 渠道差异 ............................................. 14

  3.2.3 空间关联 ............................................. 18

  3.3.3 门槛效应 ............................................. 19

  4 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雾霾污染现状分析 ....................... 23

  4.1 地方政府环境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 23

  4.1.1 全国层面分析 ......................................... 23

  4.1.2 地区层面分析 ......................................... 24

  4.1.3 地市层面分析 ......................................... 26

  4.2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分析 ..................................... 27

  4.2.1 全国层面分析 ......................................... 28

  4.2.2 地区层面分析 ......................................... 29

  4.2.3 地市层面分析 ......................................... 30

  5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影响的实证研究 ..................... 32

  5.1 模型设定 ................................................. 32

  5.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33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6

  5.3.1 渠道差异与空间关联结果分析 ........................... 36

  5.3.2 门槛效应结果与分析 ................................... 39

  5.3.3 城市层面的稳健性检验 ................................. 44

  6 结论与建议 ................................................... 46

  6.1 主要结论 ................................................. 46

  6.2 政策建议 ................................................. 46

  6.2.1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 47

  6.2.2 完善地区间联动防治机制 ............................... 47

  6.2.3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 48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48

  参考文献 ....................................................... 50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57

  致 谢 ....................................................... 58

  1 引 言

  本章主要对我国当代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行一一描述,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格性,完善资源高效利用的法律条例,构建全面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中指出"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突出"主要表现在污染物的数量多以及排放范围广.地方政府必须重视自身环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因为环境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有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持续增长,GDP 增占率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单位 GDP 能耗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根据《2017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可知 2017 年比 1978 年累计降低77.2%,年均下降 3.7%,比 2012 年累计降低 20.9%,年均下降 4.6%,比 1979-2012年的年均降幅高 1.0 个百分点,5 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 10.3 亿吨标准煤.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耗依然很高,环境污染在提高了企业成本同时也对人民健康产生危害.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就环境保护问题立法数量每年增至将近 1000 件,且 2013 年立法数量高达 1412 件,是 2003 年环境立法数量的 9.29 倍;同时对环保违法案件进行严格处理,由 2013 年每个环保执法人员处理 0.56 件环保违法案例到 2016 年的 0.73 件;自 2007 年我国财政部明确了公共环境支出这个科目,该支出从 2007 年的 995. 82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 的 5617.33 亿元,增长了 464.10%,远高于环境污染排放的增长幅度.2019 年 3 月 3 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中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环保问题,尽管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2019)》中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借助于 Donkelaar 等人的思路利用卫星搭载设备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测定得到了全球 PM2.5 年均值(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CIESIN ,2013),2018 年中国 PM2.5 年均浓度为39.5 3 ug/m ,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尤其近年来,中国环境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部分省市全年多次出现雾霾警告现象,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环保治理路径以及效果差异明显,严重阻碍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的突破与改进,并且环境污染阻碍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探索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我国的雾霾控制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充分发掘地方政府对雾霾治理的潜力,进而在地方政府环境决策方面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空间动态差异,本文基于门槛效应视角,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地区雾霾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基于国内外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大多围绕在地区经济水平以及环境污染两个方面,并得到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在发展初期,为了提高经济水平,导致环境质量逐渐变差;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愿意减少一定的社会福利来投资环保措施,提高环境质量.由于各国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度不同以及环境治理的外部性因素,国外学者对于政府在治理环境渠道差异方面研究较少.2020 年作为"蓝天保卫战"最后一年,社会各界在治理雾霾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雾霾治理的专项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本等进行雾霾防治,雾霾污染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在长期过程中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雾霾污染之间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不能达到较好的均衡,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多受到中央政策的影响,自身法治体系不够完善,尽管短期达到了降低雾霾浓度效果,长期内雾霾治理的成本未能得到重视.地方政府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保支出都对雾霾治理做出了努力,什么渠道的环境治理更有助于雾霾治理?由于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具有异质性和关联性,并且地方环境治理和雾霾污染具有空间关联性,周边地区环境治理行为又会对本地雾霾治理产生什么影响?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什么条件下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浓度的减少更有效?本文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省区 2003-2016 年以及地市 2007-2016 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与雾霾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地区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三个角度门槛效应视角,尝试从空间关联角度探讨不同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2)现实意义

  从我国环境质量层面出发,致力于整体降低我国 PM2.5 年均浓度,减少黄色预警以及严重雾霾天气出现频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全面优化我国环境质量,增强我国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吸引力,不断吸收绿色外商投资、国外人才以及游客,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利益.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来看,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责任能够促进不同区域联动制度的协调性,平衡地方政府在纵横级之间的利益,提高政府解决与企业和公众之间矛盾的效率,从而走最优化的环境治理路径,具体来说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有助于地方政府信用和法律效率的提高,完善本地环境保护法律监管体系,提出针对雾霾治理的专项措施.从不同区域自身治理情况出发,可以发现不同区域存在环境污染的根源,比如城镇化水平不平衡、社会环保意识较弱、政府监管部门存在盲区等方面,优化地方政府雾霾治理政策.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以及雾霾控制两者关系出发,给出相关建议政策,对于我国雾霾的高效治理以及完成"十三五"计划具有现实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整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梳理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具体行为措施,以及这些行为对雾霾治理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影响机制的假说.

  (2)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利用现有环境治理的 EKC(Environmental KuznetsCurve)模型、环境政策形成模型等理论模型框架,根据我国地市雾霾控制现状梳理总结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的空间关联影响和门槛效应的作用机理.

  (3)数据统计和模型构建:通过使用 EPS 数据库、北大法意网、《中国财政年鉴》、各省财政年鉴以及知网年度数据分析得到各个解释变量,在相关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地区环境治理行为与雾霾控制的现状分析,以中国2003-2016 年中国 30 个省区和 2003-2016 年 217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动态面板门槛估计等计量方法考察环保支出与雾霾治理的空间关联效应、门槛效应等影响机制.

  1.2.2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引言.首先对本文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控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其次介绍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并点名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和雾霾治理影响因素出发,对其进行文献梳理和解析.

  第三章,经典理论与理论机制.第一部分主要对环境治理领域的经典理论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对本文的整体理论机制进行构建,首先对政府不同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其次对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的空间影响机制深入讨论,给出雾霾空间关联的影响以及政府环境治理空间关联的影响;最后从地方政府雾霾治理门槛效应的角度出发,分别给出基于人均收入、城镇化以及科学水平带来的门槛效应.

  第四章,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与雾霾污染现状分析.这一部分从全国、地区以及地市三个层面分别整理了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现状及雾霾污染的现状,并试图从中发现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实证研究.这一部分选取2003-2016 年中国 30 个省区以及 2007-2016 年 217 个地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首先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效应模型,模拟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空间影响效果,分别得出不同渠道环境治理行为以及环境治理行为在空间上的影响.接着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与雾霾控制之间的门槛效应研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设置相关变量,模拟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门槛效应,从而得出实证结果.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第五章实证结果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雾霾污染控制的影响.随后根据我国现状分析以及政策环境,全面提出地方政府是如何对地区雾霾治理产生积极作用,这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支撑作用.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整体性分析以及对本文的不足和展望进行阐述.

  1.2.3 研究技术路线

  本文旨在探究地方政府环境立法、执法、支出对雾霾治理的影响机制以及雾霾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从解决雾霾污染的实际问题出发,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文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假说,随后用经典理论以及实证结果来支撑政府不同环境保护渠道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影响,同时对空间关联效应和三个门槛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相关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行为上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根据已有文献研究,学者们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研究较多集中研究单一渠道影响的方面,且研究范围多局限于省级,对于不同渠道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未能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研究的对象为中国 2003-2016 年30 个省区和 2007-2016 年 217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此外,本文以预算收支科目中"环境保护"科目相关支出为环境财政支出衡量政府环保支出,被解释变量选取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利用卫星搭载设备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测定得到的全球 PM2.5 年均值,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度量也更为准确和全面.

  (2)理论机制上的创新

  根据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总结以及现实情况的分析,本文考虑的角度更为全面,主要从渠道差异、地区关联和门槛效应三个视角出发来构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雾霾控制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全面的研究机制.

  (3)方法上的创新

  本文考察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影响效应时,不同于现有研究的"黑箱式"关系探讨,而是从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出发,考察了地方政府不同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作用机制;并且,利用较为先进的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动态面板门槛估计等方法,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在进行实证计量时,使用到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减少了时间滞后效应带来的误差以及空间关联存在的影响.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DSD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 2003-2016 年 30个省份和 2007-2016 年 217 个地市数据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首先,利用 DSDM 模型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渠道差异和空间关联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的环保立法和环保投资对雾霾控制效果显着,而环保执法却没有有效降低雾霾污染;临近地区环保立法通过环保政策的"逐底竞争"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而临近地区的环保投资通过雾霾治理的空间外溢降低了本地雾霾污染.

  其次,通过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和城镇化门槛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比较显着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科技水平或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雾霾污染,反之则会增加雾霾浓度.

  6.2 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使用动态空间计量估计和动态面板门槛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 30 个省区以及 217 个地市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发现,本地政府和周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加强都有助于的当地政府雾霾污染的控制,但是环保立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政府雾霾治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考虑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存在区域异质性,当科技水平和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地方政府通过环保立法对雾霾治理的负面影响显着;而当科技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通过环保立法和环保投资对雾霾治理的正面影响显着.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当地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存量以及人口密度与雾霾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6.2.1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对雾霾污染实施严格专项减排和治理法律制度,确保环保执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而为环境治理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治理整个阶段的执法信息透明化,加大约谈力度,从约谈、通报到问责为环保部门执法施加高强度压力,坚决抑制环保腐败现象的滋生;财政部门要按时公布环保财政支出的明细流向,调动各方力量,严格把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雾霾治理的投入,优化环保部门内部职能分工以及分权程度,完善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约束体制.

  提高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引导的创新激励作用.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我国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帕累托改进空间.因此地方政府要合理看待环境规制一定程度上制约自身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与其他地方政府间"逐低竞争"现象,而应该选择"逐优竞争"类激励性策略促进自身经济增长.但是,环境规制的改进空间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仅要与当地产业结构实际发展状况相协调,还应该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应努力改进自身环境规制标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不应该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自身的环境问题,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2.2 完善地区间联动防治机制

  地方政府不仅要明确自身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重点,还要协调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对各个地区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联动防治,严格控制环境规制最低标准.同时,由于雾霾污染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相关监督部门要严格抑制以经济利益为政绩考核标准的现象,预防"逐低竞争"现象的出现,坚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承载水平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模式,一方面可以规范地方政府之间法律制度,为政府间的竞争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地方政府间竞争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还可以逐渐消除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出现的"搭便车"现象,通过相邻地区环境改善的溢出效应影响自身环境规制.地方政府之间策略互动会造成不利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此从政策方面进行消除该负面影响十分有必要.此时,中央政府必须肩负起对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的监督权力,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状况划定"生态红线",并及时进行"约谈",加大对违法违规时间的惩罚力度.

  6.2.3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地方政府在改善城镇化发展模式时,要严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提高城市化紧凑度来加强区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城镇化发展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地方政府要注重绿色技术创新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利用严格的环境规制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环保的生产技术,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产品,使用市场化手段推广自身可持续发展生态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煤炭、石油等污染性能源的依赖.

  改善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内部尤其是京津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公共环保设施的完善,比如加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积,加强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推广垃圾分类理念等,从而提升自身的城镇化实力;同时,地区应该加快对新能源的引入与使用,完善绿色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推广新能源以及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城镇化的绿色模式发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治理成本,还能进一步提升当地绿色 GDP 发展.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本文在在分析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雾霾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 DSDM 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个省区以及地市的渠道差异、空间关联效应和门槛效应进行分析,但是作者能力有限,因此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首先,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目前,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与一致性,我国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变量数量和数据可得性方面的制约,也对地方政府对雾霾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其次,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控制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上存在不足.本文在对影响机制的挖掘上,目前作者通过对理论和现有文献的梳理,主要从渠道差异、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三个方面展开,但是,政府环境治理是否可以通过其他因素间接影响地区雾霾污染、或者是否存在其他门槛效应,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拓展.
  参考文献
  [1] Liu L , Zhang B , Bi J . Reforming China's multi-leve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Lessons from the 11th Five-Year Pla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2,21(none).
  [2] 于文超,高楠,龚强.公众诉求,官员激励与地区环境治理[J].浙江社会科学,2014(5):23-34.
  [3] 李子豪.公众参与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2003-2013 年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7,(8):102-108.
  [4] Samuelson, Paul A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 The Review 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36(4):387-389.
  [5] Skinner M W , Joseph A E , Kuhn R G .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rural China: Bringing the changing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to focus[J]. Geoforum,2003, 34(2):267-281.
  [6] 王唯惟,罗晓明.论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的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09(04):87-92.
  [7] 张凌云,齐晔.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J].中国行政管理,2010(03):93-97.
  [8] Kesidou, Effie, Demirel, Pelin. Motivations for Organisational Eco-Innovations: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by UK Companies[J]. Social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9] Konisky D M, Teodoro M P. Compared to private firms, government agencies aremore likely to violate regulations and less likely to be punished[J]. 2015.
  [10] 王红梅,王振杰.环境治理政策工具比较和选择--以北京 PM2.5 治理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6(08):126-131.
  [11] Wang H, Mamingi N, Laplante B,et al.Incomplete Enforcement of PollutionRegulation: Bargaining Power of Chinese Factories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Economics,2003,24(3):245-262.
  [12] 聂辉华,李金波.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7(01):75-90.
  [13] 李永友,沈坤荣.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07):7-17.
  [14] 蒋尉.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目标演进与制度因素[J].欧洲研究,2011,29(05):73-87+6-7.
  [15] 刘 超 . 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2):96-104.
  [16] 周全,汤书昆.媒介使用与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162-168.
  [17] Wang, H. and Di, W. 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townships [A].Policy ResearchWorking Paper[C].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02: 2973.
  [18] 张凌云,齐晔.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J].中国行政管理,2010(03):93-97.
  [19] 张玉,李齐云.财政分权、公众认知与地方环境治理效率[J].经济问题,2014(03):65-68.
  [20] 潘孝珍.中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的效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61-65.
  [21]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
  [22] 许和连,邓玉萍.经济增长、FDI 与环境污染--基于空间异质性模型研究[J].财经科学,2012(09):57-64.
  [23] Judith M. Dean, Mary E. Lovely, Hua Wang. Are foreign investors attracted towea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90(1):0-13.
  [24] 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NberWorking Papers, 1995, 110(2):353-377.
  [25] 刘华军,裴延峰.我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统计研究,2017,34(03):45-54.
  [26] 赵立祥,赵蓉.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9,33(06):60-66+78.
  [27] Han L, Zhou W, Li W, et al. Impact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urban air quality: Acase of fine particles (PM2.5) in Chinese citie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4, 194:163-170.
  [28] 童玉芬,王莹莹.中国城市人口与雾霾:相互作用机制路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05):4-10.
  [29] 刘伯龙,袁晓玲,张占军.城镇化推进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9):23-27+80.
  [30] 李力,唐登莉,孔英,刘东君,杨园华.FDI 对城市雾霾污染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06):11-24.
  [31] 东童童,李欣,刘乃全.空间视角下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理论与经验研究[J].经济管理,2015,37(09):29-41.
  [32] 冷艳丽 , 杜思正 .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 [J]. 中国科技论坛,2015(09):49-55.
  [33] Li G, Fang C, Wang S, et al.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andindustrialization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concentrations in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21): 11452-11459.
  [34] 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7):6-14.
  [35] 钱振华,刘家华.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3):76-86+113.
  [36] 石庆玲,郭峰,陈诗一.雾霾治理中的"政治性蓝天"--来自中国地方"两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6(05):40-56.
  [37] 彭本红,屠羽.双重社会资本嵌入视角的雾霾治理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7,31(05):75-79+89.
  [38] 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2-16.
  [39] 吕长明,李跃.雾霾舆论爆发下城市减排差异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J].经济地理,2017,37(01):148-154.
  [40] Chen Y, Schleicher N, Chen 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al mitigationmeasures on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in Beijing[J]. Science of theTotal Environment, 2014, 490: 647-658.
  [41] 李根生,韩民春.财政分权、空间外溢与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机理与证据[J].当代财经,2015(06):26-34.
  [42] 李永亮."新常态"视阈下府际协同治理雾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5(09):32-36.
  [43] 孙艳丽,岳树杰,刘承宪,刘永健,刘倩兮.环保 PPP 模式下的雾霾治理及投融资博弈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4):760-768.
  [44] 吴勋,白蕾.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雾霾污染--基于 73 个城市 PM2.5浓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9(03):23-31.
  [45] 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55,03:1-28.
  [46] 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M].2000.
  [47] Panayoutou 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NBER WorkingPapers,1993, 4.
  [48] Copeland B R, Taylor M S.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Theory and Evidence[J].Canadian Public Policy, 2003, 06(03):339-365.
  [49] 杨海生,陈少凌,周永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06):15-30.
  [50] 朱平芳,张征宇.FDI 竞争下的地方政府环境规制"逐底竞赛"存在么?--来自中国地级城市的空间计量实证[J].数量经济研究,2010,1(00):79-92.
  [51] 王孝松,李博,翟光宇.引资竞争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51-61.
  [52] Porter Michael E. America's green strategy. Scientific American . 1991,264(4),193-246.
  [53] 赵 红 . 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管理现代化,2008(03):4-6.
  [54] 沈能.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6):12-16.
  [55] Environmental Policy,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New Insights on the PorterHypothesis[J].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11, 20(3):803-842.
  [56] 黄锡生 , 史玉成 . 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 [J]. 当代法学,2014,28(01):120-128.
  [57] 王波,郜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创新研究--基于现代环境责任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5(03):1-8.
  [58] 王恰,郑世林."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9):51-62.
  [59] 孙坤鑫.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雾霾治理效果研究--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分析[J].软科学,2017,31(11):93-97.
  [60] 肖梦然.雾霾防治的环保执法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4):246+254.
  [61] 徐顺青,逯元堂,陈鹏,高军.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02):71-76
  [62] 原毅军,孔繁彬.中国地方财政环保支出、企业环保投资与工业技术升级[J].中 国 软 科 学,2015,(5):139-148.
  [63] 姜楠.环保财政支出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1):95-103.
  [64] 田淑英,董玮,许文立.环保财政支出、政府环境偏好与政策效应--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07):14-21.
  [65] 王美霞.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3):37-47.
  [66] Liu J , Zheng Y , Li Z ,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 radiative effects in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of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2, 117(D16):n/a-n/a.
  [67] 宋建军 . 京津冀雾霾防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J]. 宏观经济研究,2017(09):164-170.
  [68] Sigman H . Transboundary Spillovers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Polic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4,50(1):82-101.
  [69] 丁鹏程,孙玉栋,梅正午.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基于 30 个省份 SO2排放量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11):37-48.
  [70] Fredriksson P G , List J A , Millimet D L . Bureaucratic corruption,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inbound US FDI: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3, 87(7):1407-1430.
  [71] Kunce M , Shogren J F . Destructive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Firm, capitaland labor mobility in a model of direct emission control[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 60(3):543-549.
  [72] 邵帅,李欣,曹建华等.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J].党政视野,2016(12):53.
  [73] 黄寿峰.财政分权对中国雾霾影响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02):127-152.
  [73] Silva E C D , Caplan A J .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Control in FederalSystem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1997, 34(2):0-186.
  [74] 刘华军,彭莹.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逐底竞争"检验[J].资源科学,2019,41(01):185-195.
  [75] 李子豪,刘辉煌.FDI 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中国 220 个城市的检验[J].财贸经济,2012(09):101-108.
  [76] 辜胜阻,武兢.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求是,2011(05):27-29.
  [77] 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09):80-87.
  [78] Lange A , Quaas M F .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Pollution on Agglomeration[J]. 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 2007, 7(1):-.
  [79] 陆铭,冯皓.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4,37(07):86-114.
  [80] 刘晨跃,徐盈之.城镇化如何影响雾霾污染治理?--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7,39(08):6-23.
  [81] Lovely, Mary , and D. Popp . "Trade,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Doesaccess to technology promot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s & Management 61.1(2011):0-35.
  [82] 金乐琴 , 刘 瑞 .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经济问题探索,2009(01):84-87.
  [83] 孙宏芃 . 制度创新环境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1):251-257.
  [84] 李子豪,袁丙兵.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研究-基于廉洁度视角[J]. 中国软科学, 2019(10):61-69.
  [85] 田毕飞,陈紫若. FDI 对中国创业的空间外溢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2016(08):40-57.
  [86] 李子豪.地区差异、外资来源与 FDI 环境规制效应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8): 89-101.
  [87] 张华.地区间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研究-对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普遍性的解释[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7):74-90.
  [88] 王华星,石大千.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吗--来自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10):15-27.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原文出处:袁丙兵.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的影响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