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淘宝体“亲”与“亲爱的”的语义联系及其语用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03 共5624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也以其简洁新颖、生动活泼的特征丰富着现代汉语的内涵。网络中不断涌现出凡客体、咆哮体、银镯体、蜜糖体、淘宝体、hold 体、蓝精灵体、TVB 体、微博体等特殊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淘宝体是中国网民在购物网站交流使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说话方式,例如: 亲,这个产品做活动哦! 包邮哦! 记得给好评哦 !“亲”就是淘宝体中常见的称呼语,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来广泛渗透于其他领域。

  一 淘宝体“亲”的使用情况

  (一) 淘宝体“亲”举例

  (1) 亲好,去库房备货中,亲有需要请留言,我回来看到留言会第一时间给亲回复的。

  (2) 没有的亲,那是别的店自己配的。

  (3) 亲,给您催下仓库里负责发货的亲们哦。

  (4) 签收日期后 3 个工作日左右给亲办理好 ~ 我们尽快处理。希望亲可以理解。

  (5) 亲,祝贺你哦! 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 亲,9 月 2 号报到哦! 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 亲,全 5 分哦! 给好评哦!

  (6)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语交流顺溜不? 驾照有木有? 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 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裴勇俊李英爱宋慧乔李俊基金贤重 RAIN 的故乡韩国建立喔 ~ 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 6 名,有意咨询 65962175 ~ 不包邮。

  (7) 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

  (1) —(4) 是淘宝网卖家给买家发的消息; (5) 是 2011 年7 月南京理工大学发给录取学生的录取短信; (6) 是外交部官方微薄的招聘广告。(7) 是成都的交通安全提示牌。结合语料的语境我们可以猜测,称呼语“亲”应该是“亲爱的”的减缩形式,在句中位置比较灵活,一般置于句首,如(1) (3) —(7) ;也可以位于句末,如(2) ; 在这些情况下,“亲”是典型的称呼语,起着“指称对方,与对方打招呼”的作用。“亲”还可以放在句子中间,如(1) (4) 。如果把放在句子中间的“亲”换成“亲爱的”,语感上似乎没那么自然流畅,这与“亲”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有密切关系。因为从语音上来说,“亲”是单音节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你”,有“指代对方”的功能,所以“亲”放在句子中间的频率比“亲爱的”明显要高。“亲”还有复数形式“亲们”,可以表示淘宝购物时卖家对广大买家的“复称”(不熟悉) ,如: “亲们,欢迎光临! 全场特价包邮哦,快来抢购哦! ”

  也可用于对有着共同职业、相同喜好、目标一致的众多对象的“合称”(通常较熟悉) ,如例(3) 。

  网络贴吧中,“笔亲”“轩亲”比比皆是,这里的“亲”可释为“有共同特征或爱好的一类人”,类似于具体名词。由此可见,“亲”有从不自由语素向自由语素演变的趋势,“X 亲”结构槽的词语将会越来越丰富。如: 楼亲、网亲、球亲、宅亲……它有三种功能: 纯称呼功能,指代称呼功能,名词化功能。而“亲”作为称呼语在淘宝体中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

  以下我们将着重讨论称呼语“亲”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二) 称呼语“亲”的使用情况分析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指称某人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有泛称呼、职务职称性称呼、行业性称呼等几种类型。

  如: 小姐、先生、美女、帅哥、兄弟、朋友、科长、局长、处长、教授、老师、护士……叶姝以购物网站上的店铺为对象,通过对 80 份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女性使用特殊型称呼语的比例高于男性,44人中 15 人会用“亲”称呼对方,比例为 34% ,而 5 名男性中只有 1 人选择了“亲”,占 20% 。

  如果增加男性调查对象的数量,男女性使用称呼语“亲”的比例差距会更大。由此可见,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称呼语“亲”。

  为了显示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人“亲”的使用情况,邹贞论文引用“知己知彼”网站网友上传的一份问卷调查“网络购物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在参与作答的 87 人中,男性 13 人,女性 74 人; 82% 的人年龄在 20 岁 - 30 岁之间; 55% 的人拥有本科学历,33% 拥有硕士学历。

  可以看出,使用称呼语“亲”绝大多数是青年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占了半数以上,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和学历层次的人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多、触觉灵敏,判断把握新事物的能力强,同样对新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相对较强。

  通过对语料的搜集发现,人们在这些情况下会使用称呼语“亲”,如: 淘宝购物、微博发言、BBS 论坛、手机短信、考试作文、日常交流,甚至还有些官方网站、官方标语牌、广告牌等。

  “亲”的使用范围从媒体语言到生活语言,从非正式场合到较正式场合。

  二 称呼语“亲”与“亲爱的”的语义联系

  因语境对言语交际具有制约作用,所以语境不同使用的称呼语也不同。这些不同的称呼语因其语义内容不同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有不同的语用效果。

  (一) “亲爱的”的语义内容

  “亲”在《现代汉语词典》有十个义项: 父母; 亲生的; 血统最近的; 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 婚姻; 新妇; 关系近,感情好;亲自; 跟人亲近(多指国家) ; 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 ,表示亲热。这些义项中都包含一个共同的义素“熟悉”,“亲爱”意思也是“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我们试图探寻“亲爱的”的语义发展轨迹,以便明晰“亲爱的”和“亲”的渊源关系。

  “亲爱的”起初只在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恋爱关系的亲人、夫妻、情侣之间使用,也可以用于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

  例如:可了不得啦,我那亲爱的母亲悬梁自尽了! (清小说《三侠剑(中) 》)。

  从此两人常在一起,吃喝游逛,都不分离。真是新婚燕尔,自有一种亲爱的兴趣。(民国小说《顺治出家》)夫人道: “这是太尉相公最亲爱的客人,且是好个人物,我们在里头窥见他常自动火的。”(二刻拍案惊奇(下) )。

  后来,“亲爱的”引申至感情生疏的人或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意思相当于“同志、女士、先生”,这是语义泛化带来的结果。还能用来形容无生命的至高无上的集团或组织,甚至还可以在有敌对排斥关系的人中使用。例如:信上写着: “亲爱的游客们,我和达豪镇的全体市民向您深深地鞠躬……”(1993 年 5 月人民日报)。

  亲爱的读者,事情不是那么简单。(1994 年报刊精选)想到亲爱的祖国不但今天有了可靠的保证,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他便感到……(刘心武《班主任》)。

  海因斯知道这件事后,呵呵一笑,提笔写道: 我最亲爱的敌人———日本空军……(1994 年报刊精选)。

  由于口语语料的获得极其困难,以上语料均来源于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因其书面语的性质导致“亲爱的”在句中绝大多数作定语成分,并不是称呼语。我们搜索现代汉语北大语料库前 200 条语料,“亲爱的”是称呼语的只有 6 条,而且全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这说明称呼语“亲爱的”有语境限制,多在口语中才存在,也就是说,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亲爱的”做称呼语的情况。此外,我们发现,书面称呼语“亲爱的”通常只用于情侣和夫妻之间,有时也用于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但无论“亲爱的”做定语还是称呼语,他们的基本语义大致相同,因此并不妨碍我们寻找淘宝体称呼语“亲”的语义来源。

  (二) “亲”的语义来源

  称呼语“亲”的指称范围与语料库书面语“亲爱的”做定语修饰的对象基本相似,而称呼语“亲”却扩大了书面称呼语“亲爱的”的指称范围,由此看来称呼语“亲”与做定语的“亲爱的”有密切联系。首先,“亲爱的 X”的定中结构短语省略中心语成为称呼语“亲爱的”,减少了其指称对象,而后称呼语“亲爱的”由于经济原则减缩成“亲”,“亲”的语义再进一步泛化,这样称呼语“亲”便具有与定语“亲爱的”相似的语义内容。应该说,“亲爱的”做定语成分发展到称呼语“亲”需要经历一系列形式与语义的嬗变。

  需要说明的是,称呼语“亲爱的”以前只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如今“亲爱的”、“亲”的指称对象有所扩大,可用于亲人、熟人及陌生人之间,且称呼陌生人(如: 顾客、从未谋面的人等) 多见于新媒体,如: 掌上媒体、互联网媒体。而新媒体语境下出现的新的语言形式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或无意使用它们。“亲”和“亲爱的”称呼“陌生人”在购物小店新潮时尚的年轻人中比较流行,例如:“这件衣服款式比较适合你啊亲! ”“亲爱的,你说多少钱吧?”

  因此,称呼语“亲”这种语义与其原有语义相悖,但正是这种形式与语义的悖离,可以在网络购物的虚拟交易甚至是现实交易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三 称呼语“亲”的语用分析

  网络语言相对于其他媒体语言,表现出较强的口语化色彩。李宇明在 2007 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 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网络语言运用有比较多的口语化特点。淘宝购物网交易与实体店交易虽然被赋予了不同的语境,但它们都需依靠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而这种言语交流的口语特点很突出。在口语化色彩极浓的话语中,称呼语成了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和润滑剂,如: 大哥、大姐、同学、老板等。网络语境语体混杂且以新奇趣制胜,因此“掌柜、童鞋(同学) 、亲爱的、亲、MM、GG”等网络称呼语便应运而生。

  中国人思想传统守旧,对于昵称“亲爱的”和“亲”的使用慎之又慎。而网络的隐蔽性使言语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在身份被屏蔽的前提下,“亲爱的”、“亲”这些以前人们觉得肉麻暧昧的称呼语成为网络中常见的称呼语。这就好比夫妻之间,面对面称呼时常用姓名,很少用“亲爱的”,但在发短信或写邮件时经常称呼对方“亲爱的”。“亲”之所以成为淘宝体中的最典型的称呼语,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 满足人们“求新”和“从众”的心理

  “喜新厌旧”是人的普遍心理。心理学家对人的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注意神经元,它能对各种刺激物加以比较,从而对其中的新异刺激物发生反应。这样人们就可以对所有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过滤排除熟知陈旧的词语,关注选择新奇的词语。此外,人通常还有一种“从众”心理,它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它刚开始一般是在有学识又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中使用和流传,随后才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模仿。

  因此,如果一种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可以表达原有的语义内容,又能彰显说话人追求时尚的潮人气质,那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因为它不仅满足了自身求新心理,又向众人表明了自己是与时代入流的。

  “亲”正是在这些语言心理作用下诞生的新的称呼语。从淘宝购物网站一出现先得到小部分淘宝迷的认可,然后在大多数淘宝人群中流传,随即其他领域的人也争先恐后的模仿使用。总之,称呼语“亲”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生命力。除此之外,“亲”还能体现特殊的会话含义。

  (二) 符合会话“数量准则”

  美国着名哲学家 Grice 提出了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原则有四条准则,即“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既要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又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也就是说,在言语交流中要选用一个最简练的语言形式来传递最丰富的语义内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淘宝购物环境中,时间就是金钱,商家会选择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果“亲”和“亲爱的”两种语言形式在同一语境中都能实现原有的交际目的,语义内容和语用价值又相当,那么“亲”就符合 Grice 归纳的“数量准则”。另外,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也要求人们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

  (三) 符合会话“礼貌原则”

  英国着名语言学家 Leech 为了解释 Grice 合作原则中未能解决的某些现象,提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他认为,会话交际中要遵循策略准则,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徐盛桓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新构想,包括促进各方的关系和为此采取的礼貌策略两大方面。其中谈到了要尊重对方,尽量说适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顾曰国在 Leech 礼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汉语文化的礼貌特点也提出了汉语礼貌五准则,其中的称呼准则是指人们出自礼貌,在互相称呼时仍按“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淘宝体称呼语“亲”一方面是商家对顾客表示尊敬和客套的“敬称”,另一方面也是商家运用“套近乎”销售策略对顾客的“近称”,这样使彼此的关系“不温不火”,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失亲近。

  另外,从音节上看,单音节的称呼语比多音节的更显得亲切,这点从姓名称呼语中可以看出。如: “红、丹、娜、东、肖、陈、刘”等这些称呼就比全称姓名要亲昵,它们只能在非常熟悉、关系密切的人中使用。如果在陌生人之间称呼,显然是有特殊语用目的的,就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单音节的姓名称呼语既可以用“姓”,也可以直呼“名”中任一个字(通常是最后一个字) ,但“亲爱的”演变成淘宝体称呼语只能简称“亲”,而不能称呼“爱”。这是因为“爱”容易使人产生抗拒、逆反心理,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亲”的语义内容更丰富,既强化了特殊的“亲密”含义又减少了“暧昧”成分,使语言表现出得体性的一面。这也是称呼语“亲”被人们优先选择的原因之一。

  四 称呼语“亲”的发展趋势

  据王天鸽、陈幽群对短信中使用称呼语“亲爱的”和“亲”的调查,约 56% 的人会不考虑关系亲疏,将其应用在短信交际中⑥。而今,“亲”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语义逐渐泛化,随之出现的是“亲”的原有含义及“拉近彼此距离”等特殊的语用效果慢慢淡化。如同“美女”一词,随着语义的泛化,所有女人不管容貌美丑、年龄大小都可以叫“美女”,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表达效果,而且还会引起部分人的反感。

  此外,淘宝体称呼语“亲”一般适用于媒体语境,在特殊群体中流行,而媒体的快速传播使“亲”的使用频率逐步提高,必然导致其新鲜感和生命力降低。经过以上分析笔者预测,称呼语“亲”最终可能会因语用效果、新鲜感缺失逐渐冷却甚至退出称呼语的范畴。因此,使用称呼语“亲”必须慎重考虑其语境和对象,让它更长久地保持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年第 4 期。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任欢:《网络交易中称呼语的语用研究———以“亲”字为例》,《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 年第 2 期。
  [4]冉永平:《语用学: 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吴玲玲:《礼貌原则与英汉称呼语对比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9 年第 1 期。
  [6]文秋芳:《从社会语言学看汉语称呼语的使用规则》,《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1987 年第 4 期。
  [7]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1992 年第 2 期。
  [8]赵峰:《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在中英称谓语中应用的比较》,《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9]张雪燕:《浅析网络称呼语“亲”的泛化》,《大众文艺》2011 年第 3 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