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杜威与李普曼之争在自媒体时代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88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杜威与李普曼关于公众的论战探究 
【第一章】杜威参与式民主理论探析引言 
【第二章】杜威与李普曼新闻传播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杜威与李普曼公众之争的背景与经过 
【第四章】杜威与李普曼公共之争90年代再度引起关注 
【第五章】杜威与李普曼之争在自媒体时代的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杜威与李普曼对公众参与民主的思想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杜威与李普曼之争在自媒体时代的意义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杜威的参与式民主思想和建立民主共同体的思想无疑是非常理想的,但在今天,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也不是没有可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众参与新闻带来了机会,使得杜威的共同参与式民主思想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5.1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

  回顾人类的传播史,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其技术的表现形态有五种,不同阶段中的媒介技术各有特色。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对传播史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把握各个阶段媒介传播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分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杜威与李普曼的争论又有了新的看法。

  5.1.1 传播媒介的变迁

  (一)口语传播媒介。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其他一切媒介传播的基础,即使在媒介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口语传播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罗杰?菲德勒认为“从头盖骨化石上搜集到的解剖数据可以确认,距今 4 万到 9 万年前,现代人类获得了说话的能力。作为家族或部落群体内部人际沟通实际需要的自然发展结果,口头语言的基本形式也许出现在这个进化过程中相当早期的阶段……由于没有现存记录,关于口头语言的起源将永远是一种猜测”. 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口语传播是指传播者通过口腔发出声音并运用词语、语法结构、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交流活动。口语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简单快捷,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还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向不同的对象进行传播交流;必须由人亲自参与其中面对面进行交流,传播的范围较小;传播者可以一人向多人发布信息,具备了大众传播的性质;传播的信息依靠人的记忆力能得到一定的保存,但经过多人反复口述传播,信息难免扭曲失实,因此信息的准确性较低。

  (二)文字传播媒介。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文字传播媒介伴随的文字的产生而产生。文字传播是指借助物质手段作为文字的载体,用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和保存信息。文字传播的媒介形式经历了从石头、泥版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竹简和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文字传播的特点是:文字可以长久的保存信息,克服了语言的转瞬即逝的缺点;文字传播信息的准确性相对语言传播较高,不仅仅是依靠人类有限的记忆能力;文字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传播范围;文字传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文本的制作需要人工进行篆刻或书写。文字的传播促使新闻媒体的出现。我国现存最早关于古代报纸的记录是孙樵《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内容主要以报道朝廷政事为主。

  (三)印刷传播媒介。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纸张普遍使用,以及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类传播活动开启了新的篇章。元朝后期,我国的印刷术连同其它发明被蒙古军队带到西方。公元 1456 年,德国铁匠古登堡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并首次印制《圣经》。印刷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早期的手工印刷阶段,二是后期机器印刷阶段。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飞跃,许多珍贵的典藏着作被印刷流传千古,各类印刷品的复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机器印刷时代的到来,为大众传播提供的技术保障。印刷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较文字传播信息量大,效率高;信息借助机器可以大量的复制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具有便携性,可以随时阅读;许多印刷品,珍贵典籍得以永久保存。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印刷所的出现促使印刷传播业更加发达。到 19 世纪 30 年代中期,纽约出现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介--便士报。这种报纸比较廉价且内容简单通俗,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印刷传播的普及和发展,使人类由人际传播的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媒介。电子传播是利用电磁波或电子技术进行传播的方式。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并于 1844 年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标志着远距离传播的开始。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电话机可以直接传递声音并且可以双向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深受世人喜爱。1877 年,第一份用电话传收的新闻电讯稿就被送到波士顿《世界报》馆,推动了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10]随着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的诞生,1920 年世界上第一家领取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 KDKA 电台成立,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11]广播是以电波为载体传播信息,其时效性远远高于印刷传播,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电视的出现,真正的实现了传播的大众化。电视既有报纸的文字和图片,又有广播的语言和音响,实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步接收。电视以电子技术为依托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播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播类型的电视节目实现了即时互动性特点;直接传播减少信息传播的损耗和失真,使信息的真实性更高。

  (五)网络传播媒介。从 1946 年在美国费城诞生的第一台计算机开始至今的将近70 年的时间,计算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特点。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994 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网络得以迅速扩展,进入千家万户,自此信息的传播又有了一种新的更方便快捷的方式。1998 年 5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即网络媒体。

  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网络媒体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容量大,不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资料于一体,使信息更直观、形象;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可以瞬时将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网络传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双向交互性,它克服了其他传播媒介点到面的单向传播的弊端,实现了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公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由多数人向多数人传播新闻的形式开始出现。

  5.1.2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传播特点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以雅虎中国、网易中国、搜狐中国为代表的单向传播的门户网站阶段,公众被动接收编辑制作的信息。二是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阶段,公众可以通过自主搜索获取想要的信息。三是 Facebook、Twitter、博客、微博、论坛等开启的社交网络阶段,也就是自媒体时代,个人可以发布新闻和传播新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全世界人民共享了一个空间无限的信息平台,自媒体应运而生。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自媒体的出现就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媒介时代的开始,我们称之为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的载体主要有微博、博客、维基新闻、Twitter、Facebook、MSN、论坛、手机等媒体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终端来发布并获取消息,自媒体得到蓬勃发展。

  2003 年 7月,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 威尼斯两位联合提出 We Media(自媒体)的概念,并给自媒体下了一个严谨的定义:“We Media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①由此可看出自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传播主体是普通大众,二是借助数字科技技术,具有超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三是要提供与分享新闻。

  自媒体传播的特点首先,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是普通大众,任何掌握传播手段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传--受”结构,以前的受众处在信息链的最底端,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些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发布的新闻。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大受众创造了一个无限大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2010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就是由河北大学的学生将现场的图片发布到天涯上,公众纷纷转发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是一个普通公众作为传播的主体发挥出自媒体强大功能的案例。

  其次,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丰富,良莠不齐。由于传播主体的平民化、草根化以及传播途径多元化等特点使得自媒体传播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自媒体平台充斥着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信息,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心情日记、百科知识、名家访谈、自然风光、亲身见闻、新闻事件、调查报道等信息。但普通公众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不能像专业的媒体人那样捕捉、整合加工和处理信息,他们发表的信息大多都是代表个人意见的、平民化、非专业的观点,再加之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因此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还呈现良莠不齐的特点。

  最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自媒体以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依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尤其是手机上网的实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从一件事情的发生到网上传播仅需要几秒的时间,其信息传播的速度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5.2 自媒体时代,再谈杜威与李普曼之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技术不断进步,让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由于自媒体的便捷性、交互性、平等性、公开性等特点,为公众参与新闻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论坛、微博成为了主要的自媒体平台。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看来,杜威的大共同体式民主思想得以实现也不是没有可能。

  5.2.1 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打破了李普曼“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界限

  李普曼在《幻影公众》一书中提出了“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概念。前者是指少数的社会精英、学者,后者是指缺少理性判断能力一般的公众。李普曼认为普通公众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了解更多的新闻事实,而那些决策者、管理者才具有对外部世界进行分析评判的能力。事实上在网络出现以前,大多数的信息就是如李普曼所说的那样掌握在少数的那些“局内人”手中,这些极少数的人除了事件的亲身经历者、新闻的采编者还有就是具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他们相对于受众更能全面详尽的了解信息,受众能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层层把关和筛选才看到的,未经发布就被删除的信息更是不计其数。

  在大众传播发展史上,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网络出现以后,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传--受”结构,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终端实现上网,只要是互联网存在的地方通过微博、微信、QQ 等客户端,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的信息,还可以和网友实现互动。例如 2011 年的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发生四分钟后,第一条新闻消息就是作为“局外人”的普通公众@袁小芜通过自媒体平台微博发布的,那些接收到信息的作为“局外人”的公众纷纷将微博转发,一跃又成了信息的发布者,站在了“局内人”的位置上。

  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是指发布信息的公众个体身份的不确定。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是记者、名人、老师、学生、医生、律师、官员、农民等,年龄的跨越从懵懂的少年到暮夕之年的老者不定,1 亿网民就有 1 亿种声音。普通公众作为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媒体发布信息,随着事件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广泛关注的草根新闻就成了公共新闻。一人发布信息,多人看到后分享信息,这样更多的人又会继续分享信息,人人都成了事件的发布者。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交互传播的网状模式。山西疫苗、富士康连环跳、6?3 火灾爆炸事故、马航失联等事件都有微博的介入,新闻一经曝出后人们主动参与进来,纷纷转发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从前被动的受众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体,传者和受众的界限不再那样清晰,打破了李普曼的“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界限。

  5.2.2 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促使杜威“参与式民主”的实现

  纵观人类传播史,语言的出现、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子媒体的出现,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改变了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自媒体的发展更是对传统的传媒模式的重大改革。正如麦克卢汉说的:“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自媒体出现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不仅仅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微博、手机、QQ、微信及社交网站等自媒体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其传播模式结合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多种方式。

  李普曼提出,在社会事务中无知公众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见多识广的专家在处理社会事务上完全可以取代如幻影般存在的公众。公众的价值只有在领导者有了冲突,需要进行选择和投票进行选举时才存在。杜威不认同他的想法,他在其《公众及其问题》中提出解决民主的方案不是依靠精英,而是实现更加民主。他认为公众虽然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公众是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的,而且更了解自己的利益,实现民主的方法就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参与式民主。对于实现参与式民主的方法,杜威认为,“传播是人类生活唯一的手段和目的。作为手段,它把我们从各种事件的重压中解放出来,并能使我们生活在有意义的世界里;作为目的,它使人分享共同体所珍视的目标,分享在共同交流中加强、加深、加固的意义,传播值得人们当作手段,因为它是使人类生活丰富多采、意义广泛的唯一手段;它值得人们当作生活的目的,因为它能把人从孤独中解脱出来,分享共同交流的意义。”①按照杜威的说法,依靠传播才能实现公众的信息共享,信息的共享才能使公众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全民共同参与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民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民主。

  自媒体以其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让我们领略到科技的变革带来的惊艳。其代表类型主要有 Facebook、Twitter、博客、微博、维客、播客、论坛、MSN、QQ、微信、手机媒体等。微博是整合了即时聊天工具和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平台,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加简便和快捷的通道,具有书写形式简单、链式广泛传播、随时参与等优势,Twitter是最早的微博客;播客又被称为有声博客,通过数字广播技术用户可以随时上传和下载音频、视频文件;论坛为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网络平台;MSN、QQ、微信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兼具聊天、语音、视频、邮箱、传输文件等功能;手机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实现信息传送的目的,APP 的使用为公民上网提供了便利。这些多元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操作简单,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为公众参与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

  网络的发展,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人人都能平等的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这极大的鼓舞了公众参与新闻的热情。另外,网络克服了落后的交通、通讯手段对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的影响,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无形的连接到一起,形成了“地球村”,人们借助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手机通过连接网络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便捷性也为公众参与新闻创造了条件。自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在这里任何人都能发布信息,“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信息还是传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①依靠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公众与公众之间实现了平等、自由的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实现了杜威的参与式民主理想。

  5.2.3 网络促进了杜威“大共同体式民主”的实现

  杜威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小社会和小社区瓦解,大社会的到来使人们感到茫然失措和不可预知,拯救之道在于形成“大共同体”(the Great Community)。只有在“大共同体”中,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才有实现的可能。他认为,“作为人类联合体的标准和理想形式的”民主共同体“,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最高社会的希望,凡是在社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去,我们的标准就是要想怎样使共同生活发展,怎样使彼此得自由交换知识,怎样得互相帮助互相长进。”②在他的共同体中,社会成员是共同生活的参与者,彼此之间面对面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参与和分享民主,个人的社会属性在共同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杜威断言,要实现伟大的共同体,“最高层次、难度最大的探究以及一种微妙、敏锐、生动的交流艺术必须要控制传播和交流的物理机制,并为其注入生命。”31以网络为载体的自媒体传播,它不仅是对以往所有媒介技术的整合和发展,而且还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它结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为一体,既有专业的新闻机构作为大众媒介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模式,又有网民之间相互传播的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模式。虽然网络不能普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身上,但相对于网络出现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以及足够远,面积足够大了,而且网络发布信息的无门槛也让散布在各地的具有相同兴趣和利益公众聚集到一起,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论坛。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任何一个用户都能轻松的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它克服了传统媒体不能达到的传播主体与客体间自由、平等、快速、交互传播信息的缺陷,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信息平台。而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其参与其中的便捷性是成正比的,网络传播的这些特性也激发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以往被学术界很多学者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大共同体式民主”构想有了实现的可能。[12]网络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力量,也是新闻传播媒介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更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

  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在他的整个政治哲学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也是理想主义的。现实是因为杜威的民主思想确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是指实践起来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也不得不说杜威的民主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5.3 对杜威与李普曼之争的思考与启示

  5.3.1 杜威民主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性

  杜威的民主思想对美国人民的精神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美国社会改革事业的发起人,在美国民主化的进程上是美国人民的向导与导师。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影响了美国几代的当权人和民众。

  杜威不仅属于美国,更属于中国。杜威在中国讲学的两年多时间里,适逢五四文化运动发起,他围绕经济、社会、教育等问题展开了二百多场演讲,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社会改革和思想文化革新的需要。他在中国宣扬最多的就是他的民主政治和教育思想,胡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深受启发,宣扬“政治是社会用来谋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的工具”“人民要参政并监督政府”等民主思想。他给渴望救国救民的五四青年指出的奋斗目标就是追求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思想,建立相互尊重、彼此有爱的民主共同体生活。

  杜威的民主观念虽然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但影响了一大批活跃在政治、文化舞台的大人物。胡适、陈独秀、孙中山、毛泽东、梁启超等无不受其思想的影响并且都对杜威的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推进中国平民化教育进程中,普及反封建、反独裁、扞卫平等自由的民主精神,唤醒中国民众的民主权力认识,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只要深入的研究杜威的思想就不难发现,杜威对哲学、教育和社会学以及略沾笔墨的新闻学方面的论述都是朝着一个理想,那就是他以民主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他的民主思想影响了直到现在都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杜威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级思想大师。

  可以说杜威所追求的是一个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同体。他的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工业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在社会民主层面,他希望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友爱的生活共同体。①无疑,杜威的民主思想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他虽然满怀激情地憧憬着他的民主共同体,但他从未相信这样的民主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民主的事业有待于一代代人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地不断推进和创新。

  5.3.2 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百年之后,这场争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却仍没有最终的答案。不少评论者指出,今天的新闻工作过于受李普曼观点的主导。报道新闻的人每天都要做出许多决策,报道哪些新闻,给予哪些新闻更多篇幅,节目怎么做会受到欢迎,他们的决策决定了公民看到的是什么。把受众定位于那些社会精英类的小众人群,忽略了大部分的公民。正如詹姆斯 卡里所写的那样,我们的新闻工作“以公众的名义证明自己的正当性,但是另一方面公众除了充当看客外在其中起不到任何作用。”[13]

  随着网络的普及范围扩大网民数量快速增长,为传播新闻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虚假信息的泛滥蒙蔽了公众的视线,公众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致使网络暴力事件横行,网络监管不利不能保证良好的信息传播的环境。自媒体并不像一份报纸,一台电视节目那样可以通过公民个体制作并发布,它必须依赖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等公共平台进行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就目前看来,自媒体所依托的网络环境还不完善,距离实现杜威的大共同体式民主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为新闻工作者发展推进更和谐民主新闻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启示。首先,新闻传媒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发布渠道,保证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和能力表达自己的声音。其次,要完善和健全网络立法以及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平等和谐的信息共享平台。最后,加强公众的素质教育,提高公众的成熟度以便其更好的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

  自媒体自萌芽起至今短短十年间在世界各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尤为迅速。自媒体不再仅仅是以娱乐、情感宣泄为主的言论渠道,而是渐渐成为大众参与公共事务、实现民主权益的有力工具;随着网络的不断优化,相信自媒体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好的前景,未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