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以社区为载体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7 共4539字
论文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但去“想”,而且要把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与群体、创造美好社会的理想付诸“行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层次上获得概念,而且能艺术化地将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于提供实际服务的工作过程中,也就是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把它“做”出来。因此。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国际社会工作学界一般认为,一个具有专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一般要求本科生要有 800 小时的专业实践。英国的社会工作文凭训练中,实践占全部课时的 50%,持续的实践过程是专业养成所必需的。对于国内的社会工作教育而言,实践学习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原因在于,有经验的机构社工和实践老师相当缺乏、专业实践的整体框架不完善、资源严重不足、对学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缺乏共识等。因此,切实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环节,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一、以社区为载体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优势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机构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增进专业自我,培养反思、批判精神和促进专业成长。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提升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它关系到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否得到锻炼和提高。目前在中国内地,无论是从需要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还是能够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机构,又或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其中进行服务的机构都相对较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以社区为载体,选择社区作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将社区与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

  社区是社区成员生活的共同体,针对社区中不同群体的需求,社会工作可通过各种专业方法予以解决。例如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等,这也为社会工作相关实务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场所。另外,在社区中不但可以以社区成员个人或家庭进行个案工作,也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与特点开展小组工作,还可以以社区为服务对象开展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三种直接的工作方法都可以在社区中有所作为。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工作可以获得实务工作应用的巨大空间。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社区实践了解社区和社区成员的需要,观察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试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方法为社区服务,有利于形成专业自我。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社区实践开展情境教学,把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认同。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通过学生社区实践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与意义,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帮助社区成员全面发展,培养社区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促进社区的永续发展,这与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将学生、教师、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成员的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既有利于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在社区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活动;又有利于了解社区问题,整合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生活品质,提高社区的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社区模式
  
  1、与社区建立互惠式的合作关系
  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既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能提升学校与专业的社会认同度和知名度,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以社区为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与学校、专业之间交流的平台,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科研和社会活动。

  学生进入居民实实在在生活的社区进行观察、走访、体验和服务,通过社区实践教育过程,社区以一幅真实的场景呈现,启发学生运用理论去理解、体会专业的魅力,增强专业认同感。对于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虽然他们从事的正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相关事务,但是当提到社会工作专业时,他们却感觉是一种新鲜事物,而通过这样的交流与互动让他们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并认识到他们工作中的很多实际做法其实就是和社会工作专业发生联系,也使得他们有机会把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升到一种专业层次。有利于扩大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因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基地应选择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较高、设备设施较完善的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并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规范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协调双方的利益。这样才利于社区在充分了解实践教学目的和方式的基础上,配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第二,建立社区督导机制督导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促成有效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转化到为案主提供的实际服务中去的过程。督导可以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社区督导老师来担任。高校老师大都接受过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控制实践教学的水平,使学校训练和实践教学保持一致性,但他们的实务经验相对欠缺;校外聘请的社区督导老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对督导的理论了解不多,这一现状影响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质量。鉴于此,可以建立一种“双督导”模式,即学校的督导老师与社区的督导老师相结合共同督导学生,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社区督导老师一般由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作为学校与社区之间稳定的实践联络者。社区督导老师应充分理解与支持学生的实践工作,愿意指导学生,并能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在学生进入社区之前,社区督导老师要向学生介绍社区的概况,帮助学生适应社区环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社区实践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在实践结束后,还要协助学校督导老师一起工作,对学生的社区实践情况给予评价。学校督导老师在进入社区进行实践教学之前要告知学生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分别与社区和学生沟通,进行需求评估,了解社区需要学生做什么、社区成员的需求是什么、学生能够提供怎样的专业服务。在实践期间,学校督导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实践情况,监督实践进程,给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实践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表现与实践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第三,严格实践教学的评估方式按照评估主体的不同,实践教学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评估。让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汇报和反思,可以使学生比较他们在实践前后价值观和实务技巧的变化,从中感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是教师对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一段时间以后,采用正式的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社区实践的表现资料,从而了解、掌握学生实践的进展情况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实践进行一半后进行中期评估,可以召开正式的评估会议,根据拟定的实践教学大纲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实践活动结束时可进行总结性评估,主要评估实践教学方案、实践督导过程、实践成果及学生的实践成绩,并作出书面报告。三是社区督导老师的评估。可以进行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实践的起点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指导,通常在实践开始以前和实践遇到困难时进行。另外,要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服务的效果、自我认识、专业成长和社区成员的反映等,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价。

  第四,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在社区中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与研究,结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等课程,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而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发展学生的专业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社区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让学生认识社区,在社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学生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充分了解社区状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发现社区成员的需要或潜在需求,对社区成员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是在社区中进行社会工作实务操作,即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于社区这个真实的助人场景中。学生了解社区成员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选择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制定服务计划,展开介入,并做好详细的服务记录,对每一次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目的是让学生内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常用的方法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第三阶段是进行实践总结。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反思能力,后续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提供了经验。

  三、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反思
  
  将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情境教学,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实践服务,动员社区成员参与民主管理和社区服务,使他们从中受益,增加了公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由于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社区资源与社区成员的需求常常处于脱离的状态。通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服务的过程,加强了社区的交流与互动,分享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向社区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品质,有利于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居民自治性的功能。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不高,有的学生只是把实践看成是纯粹的课程任务的延伸而内在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尽管参与社区实践,但是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参与,没有体现出参与的主体性;有的学生虽有较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督导老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再加上短暂的实践时间安排导致刚刚开展的服务被迫终止,都影响了学生在参与社区实践中的积极性。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在理论和实务保持同步的状况下,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出真正具有专业水准和较强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雪松。 英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学习:模式、运作与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高连云。社区工作实践教学行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4]杨旭。四位一体: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糜薇。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社区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 毛慧琼。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法研究 [J]. 河南教育,2011(8)。
  [7]王圣军,张绮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8]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5) .
  [9]刘小霞。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8)。
  [10]何晓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