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残疾人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综合互动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20 共2797字

  随着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办学质量,残障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倍受关注。社会工作介入能有效整合资源,激发残障学生潜能,有效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系统进行互动。笔者基于现有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介入模式,以某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PY学校)为研究对象,探索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综合互动模式。2011年,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注重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助人活动,达到助人自助目的。社会工作的宗旨与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政策不谋而合。

  整体上看,学者们对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侧重于学校的发展状况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对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甚少。如也曾(2010)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途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杨晶(2007)以在特殊学校开展“光之翼”社会小组工作为例,探讨残疾人小组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服务模式。笔者以PY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介入模式,运用文献检索及访谈法,探索适合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互动模式,对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和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介入模式

  目前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介入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社工机构”模式、“高校—非政府组织”模式和“社工机构—非政府组织”模式。

  (一)“政府—社工机构”模式

  “政府—社工机构”模式目前最为普遍,该模式中,由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由社工机构向学校提供服务,包括“一校一社工”和“机构项目介入学校”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服务购买方式,前者是购买“岗位”,后者则是购买“项目”,社会工作者分别以岗位社工和项目社工的身份提供服务,各有优势与不足。

  1“.一校一社工”。优势:一是第三方评估具有客观性。评估主体独立于政府(民政局)和社工机构具客观性,社工机构能自觉的按照指标完成服务任务。二是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密切。岗位社工对固定学校中的学生开展服务,经常与服务对象接触,了解加深,服务效率和质量相应提高。三是督导及时跟进。社工机构都设有督导制度,及时对社工服务过程出现的问题或疑惑进行评估和解疑,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不足:行政色彩浓,社工开展服务同时要完成大量行政工作,容易产生倦怠感,影响服务质量;其实是评估方式主要是检查文书资料,重视完成总量,实地评估较少,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

  2.“机构项目介入学校”。优势:一是注重团队合作。项目成员为督导+社工,以团队形式开展,各团队成员归属感较强,服务质量比较高。二是具有针对性。项目的开展通常针对某一群体问题,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或青少年危机问题。三是具有可复制性。一个成熟的项目可介入同质性强的另一群体继续开展。不足:服务提供者不稳定。项目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员调动,新加入的社工要面临境况熟悉和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问题,影响到服务进度与效率。

  (二)“高校—非政府组织”模式

  该模式是某些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与高校开展合作,在特定的学校开展社工项目,非政府组织主要提供资金和专家技术支持,高校提供人力支持。它具备“机构项目介入学校”优势:非政府组织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源丰富;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需要,服务开展自由度大,能整合双方优势,改善服务种类、技巧和方式。但同样也有不足:一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输出的教师和学生一线服务技巧和能力难以保证质量;二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服务开展有赖非政府组织,必须保持和提高组织的名誉度与社会支持度。

  (三)“社工机构—非政府组织”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前者提供专业服务,由后者提供资金支持。服务的专业性得到保证,但社工机构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依赖性大,可能出现资金风险。综上所述,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多样,各有优势和不足。笔者整合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规避现有介入方法的不足,提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综合互动模式

  “社工机构—残联—学校”互动是综合互动模式的基本架构,以残联为中心,链接社工机构和学校,形成合作关系。残联为社工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承担监督角色。社工机构为服务提供者,学校为服务载体。在基本构架外,学校与企业,残联与学术组织、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社工机构与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子系统形成庞大紧密的社会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所有子系统作为资源,通过社工机构和学校输入项目中,服务学生、教职工、学校和社会。社工在项目介入中扮演着资源链接者、引导者、辅导者、倡导者等角色,重视服务对象与系统互动,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与潜能,重视残障学生的社会融合。具体运作如下。

  (一)以残联为中心,社工机构与学校合作

  残联系统有丰富学校资源,同时与许多社工机构联系密切,对项目设立与实施起到促进作用。如在PY学校,残联鼓励学校设立社工项目,支持社工机构开展工作。这种情况下社工机构和学校之间是平等合作关系,学校为社工机构提供场地和物资支持,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与学生、教职工相处融洽,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以系统理论和社会互动模式为指导框架

  社工服务过程中,注重残障学生周围的系统、与社会的互动情况。周围的系统包括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社会系统。社会工作理论认为,当事人遇到的问题主要源于他自身与自身、自身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失衡。社工会运用方法,通过评估出现问题的互动关系,介入学生及系统之间使之平衡。

  (三)以优势视角和社会融合理念为内容支持

  社工从优势视角出发,为残障学生提供适合的资源和平台,通过互助小组、兴趣小组、工作坊或才艺比赛等形式,引导他们积极挖掘、培养课堂学习以外的其他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主动展示才能,促进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如在PY学校开展的“魔术课堂计划”(省略),运用了优势视角与社会融合理念,很受学生欢迎。在服务中,社工发现部分学生的魔术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鼓励他们自学,并在课堂上展示,提升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此外,还将志愿者安插到学习难度大的学生中,让学生锻炼与校外社会人士沟通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加强他们的社会参与。

  (四)以社会组织和人士为资源提供者

  仅依靠社工机构或学校的力量是无法满足残障学生或教职工的需求的,因此,社会组织和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支持更为重要。社会组织和人士可通过捐赠图书、提供就业岗位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在这里,对社工而言,链接相关社会资源成为工作重点之一。

  三、结语

  以PY学校为背景,通过分析各类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模式,建构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互动模式。该模式以“社工机构—残联—学校”

  互动为基本构架,在介入过程中社工灵活运用各类社会资源,注重本土化发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模式的运用需要各方鼎力支持与合作,激发学生潜能,掌握技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