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提升中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杨静;杨佳佳
发布于:2020-02-28 共5549字

学校社工论文第七篇: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提升中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风险”是主要的社会特征。频频见诸媒体报道的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更是现代风险社会的真实写照。文章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基础和实务方法, 探讨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的问题, 探索增强女大学生群体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 构建多维度安全教育及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 女大学生; 自我保护;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elf-protection Intervened With School Social Work

  YANG Jing YANG Jia-jia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University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middle of social transition.The main social character is “risk”.The case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eing murdered are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 risky society.With professional ideas of social work,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methodology, college students' self-protection intervened with social work is discussed.The methods that may enhance their competence of protecting themselves are studied.It is also suggested to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 of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etwork of social support.

  目前, 有关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但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意外事件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因此, 进一步对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分析

  (一) 弥补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积累,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断壮大,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断发展, 学生工作领域不断扩展, 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诸多领域, 不断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第一, 学生工作主力仍然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 家庭和社会教育缺位, 三方力量没能有效衔接。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结构变迁剧烈, 社会中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念, 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极易受到误导, 仅靠学校教育无法确保教育效果。第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工作脱节, 教育与管理没有有效结合, 导致理论教学与现实管理成为“两张皮”。

  高校是教育场所, 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因此, 高校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素质培养。学校社会工作有其特殊的价值理念、目标和功能, 与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既有交叉, 也有区别。高校学生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在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 但在基本观点、工作取向、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异, 学校社会工作更关注先进的理念和专业化、人性化的方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新时期, 青年大学生个性较强, 价值观念、理想目标多元化, 学生工作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 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服务对象、工作视角、工作目标和方法上能够弥补其不足, 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二) 引入“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它承认并尊重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独特性及成长向上的能力和动力, 并强调个人对自己及社会的责任。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女大学生自我保护, 引入“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 一方面致力于挖掘女大学生群体的潜在资源和能力, 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增强女大学生群体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女大学生的风险感知和风险应对能力, 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 回归到学生群体的社会生态系统中, 探寻原生家庭、学校和社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深度挖掘问题产生背后存在的根本原因, 从内、外两个层面“对症下药”。

  (三) 建立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模式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既有学生个体的因素, 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具有复杂性特征。此外, 青年大学生个性较强, 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都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传统的单一的学生工作方法往往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助人过程的把握、专业活动的设计以及服务效果的评估可以建立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模式, 更好地解决学生工作的新问题。一方面, 学校社会工作具有促进学生学业的建设、学生基本权益的保护、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学生身心障碍的治疗、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学生支持资源的链接、学生成长的发展功能。另一方面, 通过社会工作者对学生的介入, 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环境;通过与学生原生家庭的接触, 增强家庭对子女的教养功能;通过协调社区多方力量,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打造核心幸福社区,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的社会工作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成长过程中生活条件和环境相对优越、宽松, 原生家庭教育弱化甚至缺位, 学校教育由于受升学等压力影响不断压缩, 大学生群体, 特别是女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近来, 不断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问题。因此, 建立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对女大学生群体进行自我保护干预与介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 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机制

  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经历了起步阶段、多元化学生工作阶段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层面的需要:一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实习的需要;二是社会转型中学龄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新的发展时期, 政府、社会工作协会以及高校成为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发挥政府政策制定的主导作用,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运用社会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鼓励并规范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

  政府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政府通过行政与法律手段确立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专业地位, 鼓励高校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工作机制, 并且制定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明确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和运作模式。

  2. 高校建立学校社会工作机制

  高校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 同样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支持, 具体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场所与经费建设等方面。

  (1) 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校内机构和制度建设。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必须加强学校社会工作的机构和制度建设。[1]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校内社会工作专业机构, 如“社会工作工作坊”“社会工作服务站”等, 一方面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校园活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辅导, 防患于未然。学校社会工作因致力于提高学校所有学生的发展问题, 强调整体性、系统化和“人在情境中”的综合服务理念, 因此应该被逐渐纳入学生工作体系中。学校社会工作机构的设立并不代表其取代其他的学生管理部门, 而是充实了原有的学生管理方法, 符合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还有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规范化的制度建设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学校社会工作机构职责、内容等。

  (2) 加强学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 也需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目前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员一般为留校青年教师和部分社会工作的任课教师、兼职人员和部分学生志愿者。[2]这些人员或是缺乏专业知识, 或是缺乏实践能力与经验, 因此, 构建一支既掌握理论知识, 又精于实践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成为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充分吸纳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留校, 引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 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不断加强队伍的培训与学习, 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经验知识, 提升人才队伍的水平和层次。

  (3) 落实学校社会工作场所与经费。当前, 国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方面建设较好, 场所、设备、经费等都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同样, 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既需要一定的场所, 也需要充实的经费保障。高校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 重视学校社会工作的建设, 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中, 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提供必要场所, 完善配套设施, 落实经费保障, 以确保学校社会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 充分运用优势视角发掘、发展女大学生自身优势

  优势视角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 应用范围小, 学校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3]高校学生社会工作的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 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生理与心理发展并不平衡, 存在着生理发展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现象。除此之外, 新时期大学生个性较强, 价值观和理想目标多元化, 因此, 运用优势视角服务和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具实效性。本文研究的是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 对象是高校在校女大学生,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女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具有优势, 具有天然的性别劣势, 但这并不代表女大学生没有优势, 优势视角通过对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深入分析, 充分挖掘女大学生自身的优势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运用优势视角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发掘优势原则, 即挖掘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对于自我保护有帮助的优势;其次是综合分析原则, 女大学生自我保护问题涉及到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风险感知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在介入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最后是具体分析的原则, 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在充分发掘女大学生自身优势之后, 应该将这种优势得以发挥和发展, 将其切实运用到自我保护的实际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发散思维, 提高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调查结果显示, 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普遍不强, 对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认识程度不高, 一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不会遇到那么多的风险和隐患;还有一部分学生盲目自信, 认为这些风险和隐患不足以影响自己。那么, 如何发挥女大学生自身的优势,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还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或通过情景模拟、社区实践等, 让女大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去发现、探索,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

  其次, 培养女大学生的抗逆能力, 增强其自我保护的自主性。调查发现, 新时期, 高校女大学生群体在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 即一方面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薄弱, 心理发展不成熟, 社会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 在行动上表现出我行我素、不管不顾、追求自我、盲目自信的特点, 一旦出现问题, 则束手无策。因此, 在这一阶段, 要将女大学生自身优势融入到行为实践中, 实现心理与行为的平衡与协调, 构建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内在与外在优势。

  (三) 综合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多维安全保障网络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要求建构“学生—学校—家庭—社区”体系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型。[4]根据生态系统论的观点, 学生个体处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学校社会工作者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 除了关注女大学生自身外, 还要考虑原生家庭、学校、社区等对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影响。因此,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介入原生家庭、学校和社区等, 构建包含女大学生个体在内的多维度的安全防线和安全网络, 对于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发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同时还要注重其综合素质。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 提高孩子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警惕性,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使其遇到危险时, 有应对危机的能力。

  其次, 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在做好“教书”的同时, 还要肩负起“育人”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从幼儿园开始, 小学、中学到大学, 系统地对女性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5]学校方面应当合理利用体育课时间, 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体质, 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防身技巧, 提高学生防御危险的能力。学校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塑造女大学生自立、自爱的品行, 增强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适当开展安全讲座, 对于社会上经常出现的骗局等不法行径进行宣传, 让学生增长辨别危险的经验, 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再次, 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国家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立法, 完善立法制度, 加强对危害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增强普法宣传,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几率。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 强化对重点区域部位的巡逻管控, 尤其是对校园周边、车站附近、繁华街区等开展日常巡逻检查, 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黑车、游商、黑旅馆等行为, 整肃社会风气, 消除阴暗滋生土壤, 为维护女大学生等弱势人员的人身安全创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鹭.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李梦媛.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4]包福存.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2) .
  [5]薛在兴.女性青少年失联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 (1) .

点击查看>>学校社工论文(推荐论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
原文出处:杨静,杨佳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女大学生自我保护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38(09):141-1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