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社工专业社区实习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5992字

  从2013年第5期《社会工作》中徐迎春的《本土处境与现实策略--近十年来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看,"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缺少足够的认同和投入;缺少专业性的机构;缺乏胜任的专业性督导;服务对象及其专业需求隐性化;社会工作实习制度本身不健全、不规范."本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实习的基本处境与应对实践为研究对象,回观历史,辨识处境,进一步具体而深入地探讨首都社区建设新形势下的专业实习教育问题.

  1 社工专业社区实习的历史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于1999年秋季正式招生,从2002年春季正式开始社区实习,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没有集中安排社区实习外,已经有12年的社区实习历史.随着北京市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演变,社工专业学生的社区实习经历了由街道统一接收安排实习到不同社会服务机构分别接收安排实习的过程,学生的实习处境与遇到的问题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实习机构安排和主要实习内容,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习探索期.这一时期,社工专业学生主要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即大三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社区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地点全部为北京市朝阳区下属街道.学生实习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是:熟悉街道办事处的基本机构和每个机构的工作流程,协助街道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文件建档,陪同工作人员下社区进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检查,以及其他行政性事情.这种行政助理岗位的实习,培养了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但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和技能提升无从谈起.这一时期,教师的督导主要是协助学生与街道的沟通和处理特殊问题.

  第二阶段:逐渐规范期(2006-2009年).因为学生临近毕业急于找工作,实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社工专业将实习时间调整为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共计8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学生的实习地点从街道调整为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站.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整理社区档案资料、把管辖范围内的住户资料通过电话访问或上门访问做调查及数据录入;策划组织居民的知识竞赛和新年联欢会;向社区居民宣传计划生育等社会政策和养生保健常识,以及安全巡逻、更新宣传栏内容等.在此阶段,学生对社区工作者、居民和社区的需求及其处境有较深切的了解和感同身受的体会,教师督导除了行政支持和情感支持以外,开始提供少许的关系建立和服务技巧的引导.

  第三阶段,专业规范期(从2010年至今).这一阶段,实习时间虽然依然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但总时间从8周延长为11周,实习地点从社区居委会转变为社会服务机构的社区服务项目基地.借助北京市社会服务机构的蓬勃发展,以社会工作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机构都将社区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在社会服务机构介入社区的过程中,社区不同权力主体之间、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社区组织与居民之间存在相互冲突与合作的关系,使得社工学生可以在机构社工和督导的指导下,采用不同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中小学生、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对象、贫困家庭和普通居民提供专业性服务.在社会服务机构社工和督导的协助下,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实施或评估,他们的专业认同和专业督导问题逐步获得改善.

  2 社区实习处境变迁对社工实习的挑战

  随着社会改革与治理的逐步推进,北京市社区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社工专业的社区实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2.1 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建立与推行 居民参与度提升

  北京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社区试点建设和大规模的社区体制调整,将计生、民政、调解、精神文明建设、楼宇环境建设、绿化等等十几项工作都放在社区.伴随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居委会社会管理和服务任务不断加重.居民们从医保到计生,从独生子女证到低保,样样都离不开社区.在此背景下,社区服务站应运而生.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平台,承担从政府转换出来的服务职能和居委会剥离出来的职能.据统计,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6 244 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04个,社区服务站点6 040个.社区服务站在街道政府的大力改革、学校专业服务督导的知识支持以及社区服务站自身的努力下,成功在社区扎根,获得一席之地.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政府管理型向社会自治和服务管理型转变,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不断增加、参与度显着提升.北京市逐渐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自治组织、以社区服务站为服务平台"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2.2 社区多元主体介入 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服务显着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细化且专业化,这就要求必须有专业的社会服务组织申报和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长期以来,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主体都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间或有个别社会组织在社区提供服务.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强调、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以社区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北京市主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模式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模式向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模式即政府向社会服务机构发布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竞标信息,由中标的社会服务机构派驻社会工作者到岗位工作."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是政府收集社会服务项目信息,组织竞标,由中标的社会服务机构执行项目.根据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围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建设决策研究信息咨询服务5大类37个方向,北京市自2010年以来,连续五年累计购买2 252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总计投入3.5亿元.在已结项的1 544个项目中,参与的社会组织达34 900个次,服务对象合计1 120万人次,开展活动有27万场次,累计提供专业服务约680万小时,撬动配套资金达到6亿多元.

  2.3 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 服务专业性亟待提升

  上文已提,过去几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北京市多个社区均有社工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而北京市社工委连续3年评选"最美社工"等活动的宣传、推进,使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的认知有了显着提升.因此,北京市城乡社区居民已经能够区分出"社工"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其对一线社工提供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3 社区发展新形势下社工实习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政治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社区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是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面貌出现的.在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框架下,我们可以看到价值取向和工作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的社区建设与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方面,基层政府和专业社会工作有着许多不谋而合的共同诉求:服务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二者的合作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借助与高校及政府的合作关系,专业社会工作得以实现对社区工作的介入,实现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和社区服务体制的改革及社区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为高校提供了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品质实习和教育场所,为学生在基层社区进行全面的专业实践创造了条件.我们顺应时势发展呈现的共同诉求,做出如下应对.

  3.1 以"专业认同""能力导向"为实习核心

  "价值观界定社会工作本身,还同时影响着社会工作的技巧方法,机构和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态度,贯穿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始终."但是,在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符合专业理念的实务工作者实非易事.面对这一问题,社工专业定期将一线社会工作者请进课堂,为社工学生进行系列讲座,使其通过与一线工作者的近距离交流而感受到"社工的特质".此外,除了第三学年为期11周的大实习,在教学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必须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其对专业的认同感;第二学期则必须进入专业服务机构进行支援服务,通过专业价值和专业理念的,培养其爱心和奉献精神.第二学年,学生需要根据"4+1"(学生每周4天在校内上课,1天在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模式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到社会机构和社区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见习专业技能和专业方法的运用以及协助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开展进行社会服务.通过"一般志愿者--专业机构志愿者--实习生--实习社工"这一渠道,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实习教育的核心.因为当学生的能力被建立之后,不管他们将来是否从事社会工作实务,他们同样能够去建立服务对象或社区民众的能力;也同样在这过程中,他们自己的能力再度被社区民众所建立和更新.在实习中,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强调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解读生活世界的能力,学习倾听社会上弱势边缘群体的声音和觉察他们的需要,继而愿意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并致力于社会发展及改造的事业当中.我们通过实践性的社区实习教学,在社区内部孕育社会工作对生活世界的知觉,推动占据教育者位置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社区工作者落地深耕.通过融入社区,学生和教师的行动主体在鲜活的生活世界中被召唤.他们与社区民众走在一起,从而推动社区民众的主体意识觉醒,成为社区工作的主体,一起探索社会变革的可行道路.

  3.2 规范实习流程 增强实习内容专业性、针对性

  最初学生在社区实习中实习内容主要是熟悉政府基层机关的基本机构、每个工作机构的基本工作流程,完成居委会安排的社区资料统计、整理、文件建档以及陪同工作人员下社区做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检查等工作,专业性事务所占比例非常小.根据北京市社区发展的特点,社工专业逐渐增加实习内容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在11周的实习期间,必须使用个案、小组、社区大型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开展实务服务,其中小组工作至少要设计4节活动,社区大型活动至少要设计、实施2次活动.

  为保障服务质量和专业性,社工专业通过五个步骤对实习过程进行规范:第一步,实习开始前,全面、细致评估学生的兴趣、专业特长,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要实习的服务机构.第二步,学生和学校督导一起讨论、制定实习目标.在目标设定上,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真实地进行一次专业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实习验证其是否适合从事某人群/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第三步,正式进入实习机构后,学生在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协助下确定服务对象,并采用多种方法评估服务对象需要,在需求评估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机构、社区和服务对象所拥有的资源,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第四部,服务计划得到学校督导、机构督导同意后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具体实施服务计划,在服务实施期间,学校督导要到服务现场进行全程观察.第五,服务结束后,学生根据评估结果和督导的意见对此次服务的理念、过程、方式、意义等进行反思,并向服务对象、实习机构、项目所在社区、学校进行汇报和分享.

  3.3 明确"实习社工"的身份 调整实习合作方 增强实习生参与专业服务的概率

  基于北京市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提升,许多社会工作事务所都承担了许多服务,其中有一半比例的服务是要求为社区提供,比如培育社区志愿者、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将实习合作方进行调整,不再是与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委会合作,而是与有社区服务项目的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使学生以"机构实习社工"的身份进入社区,在社区开展专项服务.考虑到社工事务所素质层次不一,社工专业对社工事务所进行考核、评估,筛选出那些坚持社工专业理念、能够给实习学生提供更多服务机会的机构,将学生分组派去实习.另外,为了激发事务所的合作热情,社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从自身经验和研究领域出发,关注和参与机构工作,注重与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对话和交流,合作开展实务教育和行动取向的研究,合作中实现"双赢",共同成长.具体说来,利用实习教学的契机,教师带领学主动融入实际社会服务中,把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放在实际社会工作中的具体位置,提升现有的社会服务水平.同时,教师在社会服务机构兼职,共同总结服务经验,并将实践中的社会服务建构出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理论,用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

  3.4 通过"购买服务" 强化实习督导队伍

  社会工作实习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督导者,没有督导的实习不会带来专业的成长(樊富珉,2003).然而,国内社工教育发展的一大致命缺陷就是缺乏胜任的专业性督导,这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高校社工专业面临的基本处境.针对这一困境,除了强化专业教师自身实务能力外,社工专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北京市一家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由该社工事务所聘请多名香港资深社工对每位实习同学进行现场督导和技术示范、每周对学生进行小组集体督导的方式对实务中的重要理念与核心技能进行重点训练.

  4 结束语

  受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的影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长期在课程传授的过程中也过分强调教师的专业和专家的角色,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及能力,缺乏双向的对话.根据社区建设需求变迁的要求,社工专业逐渐要求专业教师注重与机构工作人员的对话和交流,注重"本土性"工作方法的凝练、提升,注重在合作中开展实务教育和行动取向的研究.

  社会工作实习课程设计也开始重视本土的实际社会脉络、价值理念和实践,不偏重于技术理性和专家知识系统.在这种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的权威,学生也不被养成被动的接收者.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得学生发挥社会改变的想象力,也勇于挑战专业权威.因此,我们认为务必密切结合社会服务和社区现实的需要,教师首先主动地走入社区实践,与实务工作者共同建构中国社会工作的知识和理论,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专业认同感强、专业能力突出、能够充分理解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教育才能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风,王霞.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实习效果的路径 :以济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65-69.
  [2] 刘慧,杨晓云,尉真.试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介入式实习:以S医院医务社工实习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4(5):146-148.
  [3] 余冰.回到基础: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基本问题再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3):85-91+101-102.
  [4] 卢守亭.高校社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工作,2012(1):49-51.
  [5] 顾江霞.社工专业实习生与实习机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某校社工专业实习生经历的性质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77-80.
  [6] 张文华 .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基于对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反思[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6):20-22.
  [7] 孙唐水.选择专业性机构开展社工实习的成果探讨:基于N学院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6):23-25.
  [8] 孙唐水.社工专业实习中的超能与超权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12):21-24.
  [9] 古学斌.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转型[J].思想战线,2011(4):44-45.
  [10] 姜振华.专业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介入及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服务站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38-143.
  [11] 高连云.社区工作实践教学行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154-156.
  [12] 高连云.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33-1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