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社区工作对老人的精神和日常照料状况的改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7 共2076字
论文摘要

  在子女未流动阶段,农村老人获得的经济支持较低,而日常照料、劳动帮扶和精神慰藉较高,因此就政府方面而言,在相关的家庭养老政策上,国家应当采取财政支持或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子女和老年人共同生活,承担家庭养老责任。增设针对老年人的各项福利政策,而不是像目前只是流于宣传和提倡,而缺乏任何政策方面的实际支持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当大力完善养老机构,安排那些真正无家可归的老人入住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老年养老保险、老年医疗等制度,从社会层面上解决农村老人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终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对有经济需求的老年人进行分类,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现金、代用劵或各种照顾服务。居家养老从经济方面看目前是一种最经济、最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养老方式。因此,应当在注重加大政府投入养老事业的同时,积极地鼓励利用养老资源。可以发展社区经济,走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吸收、安置尚有劳动能力、身体状况良好、经济支持能力不高的低龄老人的再就业,使他们在为社区提供服务、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日后自己能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这既是对生活费用的一种补充,同时又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对消除失落感意义重大。而且这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区支持网路,使个人在有时间和能力的情况下照顾他们的同时为自己进入老年生活提前作了准备,使老年人产生价值和尊严感。

  在子女外出打工后,农村老人普遍存在的是照料资源的缺失,因此政府和社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改善老人的精神和日常照料状况:

  第一,建立农村老人信息库。通过与当地政府机构进行合作,统计空巢老人的数据,建立农村老人档案,提供切实为农村老人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第二,对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做出评估,以此为基础并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为空巢老人做出社区照顾服务计划。具体包括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上门服务、陪同聊天、陪同就医、生活照顾、保健康复等内容。

  第三,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许多住在家里的人需要机构提供的某些服务。护理院昂贵的开支和个人及家人希望留在社区中养老的愿望,使日间照顾中心得到了发展。

  第四,协助农村老人加强家庭内部成员的支持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家庭照顾的功能。成立一个社区家居照顾支持中心,提供家庭照顾的各种咨询服务。

  第五,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设立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卡片,设置家庭病床并提供上门服务等。在医疗护理照顾方面,社工可以协助当地医疗组织在社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开设社区医疗服务站。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逐步开展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物理康复训练,维持其各项基本的生理机能。加强对老年病预防的知识宣传和普及健康保健知识,组织当地医疗机构的志愿者进社区实行义诊,上门送医送药,减轻社区农村老人看病麻烦的现状,以维持他们最高程度的自我照顾能力。

  在精神慰藉方面,农村老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孤独感,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开展各种专业性的介入活动和非专业的娱乐活动。包括组织老人开展团体活动,针对部分老人的个案活动和心理治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以及与老人的接触交流,鼓励老人们扩展社会交往领域,积极加入户外社会活动,减轻或消除由于子女不在家而产生的孤独感,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如开展一些团体活动来讨论有关空巢方面的话题,帮助空巢老人转变认知观念。在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服务活动方面,可以在社区内因地制宜地增设各种老人活动场所及设施,根据空巢老人的特点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应老年人的再就业机会,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还有很容易被忽略的老年人问题是老人的独立与尊严问题,上了年纪的人需要保持高度的独立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样才会有自尊和尊严。随着渐渐老迈,人们需要在这世上有一个安全的港湾,让自己身有所系,感到安心。还需要感到自己对这个社会是重要的,不是负担。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是农村老人所迫切需要的。

  在回流以后,相比在其生命的前两个阶段,子女在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两方面给老人的供给差异逐渐缩小。因此,作为子女,除了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外,还要在精神上关系父母,常回家看望,多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居住方式上,应该大力提倡老少两代人“一碗汤式”的就近居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以方便照顾彼此。作为配偶,要关心老伴,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更要在心理、精神健康方面给予关心和安慰。

  参考文献:

  [1]G.H.Norman Ryder 着,田禾,马春华译。大萧条的孩子们[M].南京:南京译林出社,2002.
  [2]李强等。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郭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4]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