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北京市“三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01 共45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探析
【第一章】 北京市“三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研究引言
【第二章】国内“三社联动”的模式分析
【3.1 3.2】顺义区“三社联动”的基础
【3.3】“三社联动”机制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
【第四章】“三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不足及对策探究
【结论/参考文献】“三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变化,传统"单位制"的解体、基层社会生活变革的结果是"社区制"的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打破原有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还需要一整套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运行机制。这些都需要社区作为平台,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社区治理体系。在构建新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社区居委会不再是唯一一个管理社区的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社区治理主体,包括社区内部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社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供社区服务、参与社区建设从而推动社区进步,满足了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从而推动"三社联动"机制的建立。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中的基础元素。北京市"三社联动"是政府带头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平台,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社工作为专业支撑,最终满足居民需求,在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之后,社工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北京市顺义区的实践覆盖顺义区 10 个街乡的十个社区(村),社工机构深入社区(村),以地区发展模式为理论基础,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项目运行机制以及社区教育模式和社区照顾体系,为之后社区治理提供可持续的运行模式,达到社区治理可持续和螺旋式上升的效果,以便将模式推广到其他的社区治理中。

  笔者纵观学者们对于"三社联动"的研究都集中在"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上,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并不相同,如何根据地区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才是关键;在实务工作中,学者更多的是将"三社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是创新民政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的一种新举措。从经验来看,各地区的"三社联动"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实施区域也有局限性,各地区如何在实践中找到"三社联动"的路径关乎每个地区的社区治理成效,本文以北京市顺义区"三社联动"的实践经验作为参考,将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看成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总结"三社联动"的各方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改善系统功效,完善"三社联动"运行模式,更好地促进社区治理。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三社联动

  社会组织、社区、社工是"三社联动"的主体。"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社区提供实践平台,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支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最终服务目标,由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之后,社工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其实质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充分合作,在政府的监督下由社会组织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根据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二)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民政部给城市社区治理下的定义是"通过党和政府的领导,强化社区自身力量,发挥现有社区资源优势,共同化解社区问题和矛盾,增强社区功能,使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改善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过程".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MatthewF. Filner (2001)指出"社区资源丰富,社区居民参与政治权利的热情就会提高,反之则会降低。社会组织为政府与民众搭建了互动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降低了之前在政府主导局面下的社会不平等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比较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二者之间的概念及本质特征,之后得出结论:认为社区和社会并没有任何关系。社会的变迁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变化,"社区"和"社会"是社会结构中的两种理想形式".英国社会学家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将重点放在在研究和分析社区的功能,认为"社区"是由很多部分构成的,紧密联系,社区各部分发挥各自功能和作用来影响社区功能的发挥。

  此外,他们认为社区的各项制度规范对社区生活具有协调性".

  Mal1kR. Watkins (2001)在对社区事务参与者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参与者参与活动的目的与项目的活动目标的一致程度是社区参与程度的决定因素,同时指出,当地社区组织承接项目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最佳途径,社区居民个人目标和活动目标容易达成一致,从而提高公众参与性,这一结论为在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率上提供了有效建议".

  2.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我国学者潘小娟认为"在社区建设中非常主要的是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需要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从而将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的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避免造成制度性缺陷和矛盾".

  向德平,申可君在研究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一文中,认为社区治理模式的重构可以提升基层社会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也是"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创造参与条件、完善参与制度的必要手段。他们认为社区治理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治理主体由单一转为多元,治理手段由简单转为复合,自治目标由行政管理转向民主自治。

  我国学者冯玲、李志远注重于研究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他们认为"资源配置是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提倡要多元主体参与资源配置,提倡多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全方面参与社区服务".学者魏娜对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有深入的研究,她认为社区治理是通过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三个层面的转变,即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将促进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研究综述。

  学者们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有学者提出由社会组织承接项目来为社区服务的方式是提高居民参与率的有效途径,肯定社会组织的作用并指出社区资源会影响社区发展,在配置资源方面,也要注重多主体参与,而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和发展"三社联动"机制是分不开的。

  (二)关于"三社联动"的文献研究

  在"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方面,叶南客、陈金城从界定"三社联动"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三社联动"的发展背景,对"三社联动"的不同模式和策略进行分析概括,提出"三社联动"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在三个理论支撑和启示下,构建出组织化、多元化、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等五项战略。

  叶海波在"三社联动"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上,以泰州市"三社联动"的实践为例指出健全"三社联动"机制,搭建四位一体社区社会组织平台、探索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在"双工"联动基础上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最后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在"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研究。研究的重点大多是从"三社联动"在不同地区的实践中得出"三社联动"的运作模式、组织架构以及如何在政府的推动下改变社区原有的治理模式,并从"三社联动"治理社区的现状出发,找到社区治理途径优化的措施。

  陈跃在研究了美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运作机制后,提出了如何创新张家港市社会服务的建议。他认为,发挥社区自治,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关注介入社会问题,是创新开发社会服务领域的总体方向。

  (三)文献述评

  学者们关于"三社联动"的研究或者是在探索"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或者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机制对改善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说明,大多数改善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培养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很少有学者研究"三社联动"机制在改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同时,为社区居民具体带来了哪些实际效益,可以为社区带来哪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

  "三社联动"为社区治理开创了新模式,但是社区是否能够在模式框架下开展工作这是个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社联动"机制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以及取得的成效,重点是为社区提供可供复制和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这才是支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保证。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三社联动"社区服务全覆盖体系项目"的实践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多种方式搜集研究所需的实务资料与理论基础,采取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参与观察法等方式开展研究。

  (一)文献法

  深入探索"三社联动"机制与社区治理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国内外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经验,探究"三社联动"机制如何在社区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是建立在对国内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

  (二)案例分析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经验,增加研究的真实性,否则整篇研究就只是纸上谈兵。本文提供介绍国内四大城市,即上海、南京、昆明、北京四地的社区治理情况,将为探索"三社联动"机制在顺义区社区治理提供丰富的经验支撑。本文第二章将会详细地讲述以上各个地区社区治理的经验。

  (三)归纳与演绎

  本文选取国内几个典型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尤其是针对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政府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探析,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研究他们的运行机制。在此经验基础上,结合顺义区"三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将运行机制推广到其他社区。

  (四)参与式观察

  笔者通过参与北京市顺义区""三社联动"社区服务全覆盖体系项目"的实践,作为项目社工,接触社区居民,链接社区资源,进行社区教育,作为实践者的同时作为观察者,观察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项目带给居民以及社区的变化,拥有第一手和第二手的资料。

  五、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三社联动"机制在社区治理中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和归纳,试图找到一种适合整个顺义区甚至是通用的"三社联动"运行机制,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式。具体来说,一是整理其他地区"三社联动"的模式和经验,总结其中的共性。二是通过整理顺义区"三社联动"机制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为之后的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三是通过发现"三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在之后的社区实践中逐步完善机制。

  六、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时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参与项目实施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实践性和经验性。除了自身经历之外,还总结了国内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模式,这些模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国内"三社联动"机制的探索者,对于本地"三社联动"模式都有了最直观的把握。北京市"三社联动"虽然已经开始探索,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北京市"三社联动"在顺义区十个街乡的实践,总结"三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的成效。

  其理论意义在于"三社联动"机制的建立是对于社区工作中的地区发展模式的具体应用,在建立"三社联动"机制的过程中同时开展了社区教育,建立了社区照顾体系,丰富了地区发展模式的内容,也将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的社会系统理论,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也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其现实意义在于归纳和总结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发挥作用的空间,找到社会工作专业发挥专业的空间以及在社区中如何调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来促进社区发展,期待这一社区治理的模式能够运用到其他社区的治理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