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D社区社区学堂单亲留守儿童状态评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7 共20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单亲家庭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第一章】提高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研究绪论 
【第二章】D社区社区学堂单亲留守儿童状态评估 
【第三章  第四章】单亲儿童问题分析与专业介入 
【结论/参考文献】加强儿童保护性社会工作服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D 社区社区学堂单亲留守儿童状态评估

  一、单亲儿童家庭功能紊乱无序

  如果说社会是个整体,那么每个人的家庭则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呱呱坠地到初涉人世,完整健全的家庭对孩子有着依托、教育、引导、协同互动等重要功能。每个人儿童时期对家庭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依恋感,父母是孩子的思想言行的启蒙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将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无法代替的。然而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功能上的缺失或缺位直接导致孩子出现适应不良的严重后果。比如当父母感情破裂离婚后,不论是有其中一方抚养或隔代抚养,长辈们、亲友们都会由于心理上存在对孩子的亏欠感,所以往往处于补偿孩子的目的,给予孩子过度疼爱甚至溺爱,这种情况使得孩子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的自理能力,以至于使得他们的意志力变得的薄弱,心灵上变得脆弱;有的会变成孩子中的“小霸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不懂尊重;还有的变得沉默寡言不会主动与任何人交往等。一言以蔽之,父母的离异或缺失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巨大的阴影。

  二、单亲家庭儿童角色不清

  青少年时期儿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与家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从懵懂到效仿并且逐渐增进对自我的认同感。可是当父母离异后,儿童极其容易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可非议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可是由于父亲或母亲功能上的缺位,致使儿童在年少时缺少了性别上的效仿的对象,性别意识便会开始模糊,没有对性别意识的把握。比如,当一个孩子父母离异,由母亲呆着儿子,那么在这个男孩的童年时期一些相应的男性角色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气概以及性格特点则是缺失的,所以这个由母亲抚养的孩子则很有可能表现出细腻的一面。此外,家庭的破裂给孩子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带来的巨大阴影将容易使孩子发育出非常消极的、不乐观的人生观,和片面偏激的价值观。童年时期的角色不清导致对未来的把握和认识不足,从而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三、单亲家庭儿童社会资本的损失

  家庭社会成本是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崭新领域和议题,是青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指“家庭成员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的被动员的、嵌入在家庭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既包括家庭内部的亲子互动、也包括家庭与社区、邻里之间的交往。”19父母的离异造成的不单纯是法律意义上两个人感情的解体,而是原生家庭所能给予其子女的安全感、归属感、责任感、依恋感也会随着家庭的支离破碎而大大削减甚至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亲子之间的互动也势必大不如前,很可能其影响就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并且缺乏一定的生存经验。此外,家庭经济来源由离异前父亲母亲两个人赚钱养家变成离异后只有一人为主情况,使其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上也会大大削减,在现实社会中,经济水平、物质水平的下降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喜好虚荣攀比的内心得不到应有满足而导致失落、自卑。综上所述,父母的离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本的巨大的损失。

  四、单亲家庭儿童抑郁程度评估

  通过社区学堂项目实习与调研,发现在每天常来的 35 个儿童中,约有 20人来自单亲家庭并且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即单亲留守儿童。有的孩子父母双方均已经再婚,有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块生活。不难发现这些单亲留守儿童在双重压力下在日常行为上大部分表现出的是胆小、忧郁、不积极、不善于人际交往等等。在这里我们通过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的一份关于儿童抑郁风格测试的问卷对社区学堂的单亲留守儿心理状态童进行量化评估。(问卷详见附录)评分细则:“一点都不会”计为 0 分,“有一点”计为 1 分,“很多时候”计为 2 分,“非常多的时候”计为 3 分。把全部的分数加起来,假如孩子选了两项,取分数较高的那一项。假如孩子的分数在 0-9 之间,那么他不是抑郁的;假如他的分数在 10-15之间,那么他有轻微程度的抑郁;假如他的分数在 15 分以上,他有相当程度的抑郁感;假如他的分数在 16-24 之间,他是中度抑郁;而 24 分以上则是严重抑郁。(该问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会刻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有的孩子虽然得了高分但非抑郁,还有的孩子可能当天情绪有波动前一天和后一天都不会有相同的感受,因此在做问卷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并且相隔一星期后再做一次。)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在社区学堂常来的 35 名儿童中约 20 人的分数超过15 分,这 20 人中基本全都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其心理状况令人堪忧,因此针对这些弱势儿童制定有效的提高抗逆力的方式,使其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面对生活敞开心扉的与人沟通将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