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汽车隐喻的三个现象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作者:姜瑜; 谢劲秋
发布于:2021-04-13 共5685字

  摘要: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反映在文学中,汽车则被作家们赋予了各种意义。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汽车隐喻财富与社会地位、社会总体道德和梦幻的破灭三个现象,对应着富有阶级的盛极一时、盛中隐忧以及盛极而衰这三个特征,在这三个现象和特征的背后,隐喻了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态:许多富有阶级在获得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成功之后,便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兹杰拉德; 隐喻; 汽车; 汽车隐喻;

  On the Metaphors of Automobiles in The Great Gatsby

  JIANG Yu XIE Jinq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As a means of transport, the automobil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eople's daily life.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automobiles in the novel The Great Gatsby are a metaphor for three phenomena or social states or social psychology, namely wealth and social status, social morality in general and the disillusionment of dream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of prosperity, the hidden worries in prosperity and the decline of prosperity. The various circumstances of an automobile reflect the myriad social conditions.

  自从人类发明了代步工具——汽车之后,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汽车也被作家们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的汽车,犹如人生舞台中的道具,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百态。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汽车常常伴随着人物出场,但汽车却隐喻了各种各样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从美国汽车产业起步阶段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去审视这部小说,则汽车有三个象征,对应了时代的三个隐喻。

  一、汽车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隐喻盛极一时

  在二十世纪20年代,虽然福特兄弟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汽车的产量大幅提升,汽车的价格也随之下降,这使得汽车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在美国,汽车仍旧是中上层阶级才能消费得起的一种商品,可对于下层阶级来说,汽车不仅是“迷惘一代”追求的新时尚;也是他们可望却难求的一件奢侈品。

  小说中的“我”,即卡罗威,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上班族,也只有一辆旧的道吉牌汽车,仅仅是作为上班的交通代步工具。修车行的老板乔治·威尔逊,迫切希望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但由于经济并不宽裕,只能把拥有汽车的梦想寄托于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富家子弟汤姆的二手座驾上。但为了吊乔治·威尔逊对汽车追逐的胃口,同时作为炫耀的工具和资本,汤姆总是找各种借口,一拖再拖,迟迟不把他那即便是废置不用的小汽车卖给威尔逊。在小说中至少三次提到了威尔逊向汤姆追问什么时候把小汽车卖给他。有一次,威尔逊甚至打电话到汤姆的家里,追问买卖汽车的具体日期,由此可见威尔逊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的心情之迫切。威尔逊修理汽车兼做二手车买卖的生意,可以说是跟汽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可是他到临死前都没有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作为蓝领阶层乔治·威尔逊的夫人——茉特尔,虽然没有自己的汽车,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对于外出乘坐的出租车总是精挑细选,选择能够显示自己华丽高贵身份的新车。“威尔逊夫人放过四辆出租汽车,才选中一辆新车,车身是淡紫色的,里面坐垫是灰色的。”[1](P29)紫色是古代欧洲皇室所钟爱的颜色,它代表着尊贵。茉特尔千挑万选才选中了一辆淡紫色的汽车。一部汽车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人物的心态:车身的颜色暴露了茉特尔强烈的虚荣心和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愿望;车子坐垫是灰色的,灰色经常让人联想到阴影、灰尘和乌云,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茉特尔和丈夫居住的灰谷,给人一种压抑、毫无生气的感觉。茉特尔最后死于车祸,灰色的坐垫也隐隐预示了她以后的命运,“隐喻着她对汽车表象的盲目崇拜最终会导致命丧黄泉的悲惨结局”[2]。

  与平民百姓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富人们在取得了物质的成功之后,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浮华逸乐的标志物就是豪华的轿车和犹如博览会般的晚会,而这两样标志物则隐喻着一时的盛极。

  能够拥有豪华的敞篷车,更是富有子弟才能实现的愿望。小说作者特意安排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场景,那就是富家千金黛西与贫穷的青年盖茨比相遇时,就是在黛西的白色敞篷车中。白色敞篷车是黛西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巨大财富的体现,这映衬出在爵士乐盛行的那个时代的美国,豪华轿车是普罗大众追逐的对象。故此,暴富之后的盖茨比,为了显示自己的“了不起”,不但拥有了高级的劳斯莱斯轿车,更是把汽车当成了炫耀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工具,以至于将自己的旅游车作为了供大众使用的公共班车。

  通过作者菲兹杰拉德对盖茨比举办晚会的盛大场面的描写,人们可以一瞥晚宴的奢华以及主人翁的荣光。在盖茨比的命令下,“每逢周末,他的劳斯莱斯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往来城里接送客人,同时他的旅行车也像一只轻捷的黄色甲壳虫那样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车”[1](P43)。劳斯莱斯这样高级的轿车,连同他的旅行车一道,变成了公共汽车。两辆车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接送客人,而且盖茨比晚宴的客人们并不是被主人邀请而来的,他们只是坐上了盖茨比派人等候在那里的汽车,“车子把他们送到长岛,后来也不知怎么的他们总是出现在盖茨比的门口”[1](P45)。在这里汽车就成了盖茨比向客人们炫耀自己私人财富和个人实力的工具。此外, 盖茨比还要到城里炫耀:闪耀着耀眼的金光的奶油色超长豪华轿车,带着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兴高采烈地向城里出发[1](PP70-71)。

  盖茨比每晚盛宴流觞、醉酒笙歌,极尽奢靡,尽显排场与豪华,盛极之时,从汽车数量上也能窥见一斑:“纽约来的轿车五辆一排停在车道上。”[1](P44)其气派豪华场面、繁盛荣光景象可见一斑。盖茨比则拥有一辆豪华的罗尔斯轿车。在这里,汽车成了盖茨比价值观和人生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成功赢得黛西芳心的重要砝码[3]。

  作为小说中的“我”,尼克晚上也应邀出席了盖茨比举办的晚宴。在宴会上,尼克注意到了不少英国人,他们借机混在赴宴的有钱客人中,低声下气地在和富有的美国人谈话。尼克虽然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的内容,但是他却一口断定这些英国人在推销债券、保险或者汽车,尼克形容如果推销成功的话,钱就“唾手可得”,这说明了债券、保险和汽车所蕴藏的巨大利润,也间接说明了能购买债券、保险和汽车的人基本上都是上层阶级的富人们。这从侧面反映出,汽车对于多数平民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而拥有汽车便成为普通人的一个梦想,因为,汽车是个人财富的象征,是个人炫耀财富的资本,它能够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

  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是东卵区(East Egg)传统贵族的典型代表,和盖茨比这种新贵不同,汤姆对于汽车,有着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作为传统贵族,他看不起那些暴发户整天使用汽车来炫耀自己的财力,在汤姆的眼中,马匹才是真正贵族的象征,也是通过马,才能使他们这些传统贵族和那些暴发户区分开来。汤姆在妻子黛西面前故意嘲讽盖茨比的汽车为“马戏团的花车”,以此来展示他高贵的贵族血统。汤姆仍然坚持旧贵族的传统,使用马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并以此为荣,他也向盖茨比炫耀过:“我听说过把马房改作车库,但是我是第一个把车库变成马房的人。”[1](P135)另一方面,作为富家子弟的汤姆,出门又不得不依赖于他的小汽车,而不会去骑马匹。

  总之,在当时的社会,汽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了,汽车成了他们炫耀自己摆脱过去那种经济窘迫的尴尬状态而跃升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工具。

  二、汽车是社会道德沦丧的风向标——隐喻盛中隐忧

  汽车也隐喻着盛中隐忧。小说中汽车既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也伴随着社会道德的沦丧。物质财富的发展并不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恰恰相反,人们的道德却逐渐沦丧。正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4](P2032)。小说中“汽车既是导致多位人物死亡的凶器,也是检验人们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2](P9)。汽车成了破坏道德准则的洪水猛兽。

  欺骗、不负责任与推卸责任是道德沦丧的最常见的表现,无论是一般贫民,还是富有人家,莫不如此。

  尼克亲眼看见乔丹·贝克把一辆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汽车不罩上雨篷就直接停在雨里,然后竭力撒谎,为自己的故意损毁找借口,这样不爱护别人财物也不诚实的乔丹,自然也能做出在高尔夫锦标赛上偷偷移动高尔夫球的丑行。还有一次乔丹开车经过几位工人身边,因为距离太近,乔丹车子的挡泥板擦到了其中一位工人的纽扣。尼克指出乔丹开车时的粗心大意,乔丹却不以为然,反驳道“不要紧,反正别人很小心”[1](P65),并为自己辩解:“他们会躲开我的,要双方不小心才能造成一次车祸嘛。”[1](P66)总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将自己的责任怪罪到对方头上,正如尼克对乔丹·贝克的评价一样,“她不诚实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1](P65)。除了乔丹·贝克,黛西也不诚实与推卸责任,黛西驾车撞死了威尔逊太太,但她却嫁祸于盖茨比,最终导致盖茨比的惨死。

  在尼克参加盖茨比晚宴的那天晚上,他目睹了一场车祸: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开进了路边的水沟里,并且撞掉了一只轮子。直到车子旁边聚集了大量的围观人群后,司机才后知后觉地下了车,并且认为自己的车开不走是因为没有汽油了,由此可见司机对开车几乎是一窍不通,并且讽刺十足的是,在明知自己车轮掉了一只的情况下,他还要坚持把车开到加油站去,“‘试试也无妨嘛’,他说”[1](P62)。在自己对车一窍不通且车轮掉了一只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开车上路,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行为的失范是道德沦丧的典型表现,小说的作者也是通过汽车来体现这一点的。汤姆婚后不久便寻欢作乐,勾引饭店女佣,常常乘坐出租车出去厮混,突发的车祸最终使丑闻暴露。同样是在火车上,茉特尔第一次遇见了汤姆,下车后茉特尔跟随汤姆上了一辆出租车,自此背叛了丈夫,与汤姆发展了一段婚外恋情。

  如果说汤姆和茉特尓是个例的话,那么纽约纵横交错的阴暗街巷挤满了五光十色的车辆,就是在这些车辆的狭窄空间里,“车里的人身子依偎在一起,说话的声音传了出来,听不见的笑话引起了欢笑”[1](P64),那就属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了。

  道德沦丧的最严重表现便是藐视法律与逍遥法外。在盖茨比开车载着尼克进城时,他所驾驶的汽车在高架铁路的支柱中间绕来绕去,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警察追上他们的车时,盖茨比只是在警察面前晃了一下警察局长给他寄的圣诞贺卡,警察不但不予处罚,而且听之任之。随意在车辆中穿行的盖茨比和随便向权贵低头而枉法的警察,其行为都是对交通法规的漠视和玩弄。为了赶上盖茨比的盛宴晚会,富人们全然不顾他人之死活。喝得烂醉的斯奈尔“躺在石子车道上,结果尤里西斯·斯威特太太的汽车从他的右手上开了过去”[1](P68)。无独有偶,黛西驾车撞死了茉特尔,却可以逍遥法外,不受任何法律的惩罚。

  三、汽车是毁灭的工具或征兆——隐喻盛极而衰

  “福兮,祸之所倚。”盛中隐忧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盛极而衰。汽车也隐喻着盛极而衰。汽车虽然能够满足富人的虚荣心,但也正是汽车把他们送进地狱的深渊。小说的第一章就已经为故事的结局做了暗示与铺垫:“全城都凄凄惨惨。所有的汽车都把左后轮漆上了黑漆当花圈,沿着城北的湖边整夜哀声不绝于耳。”[1](P11)

  “在路旁的小沟里,右边向上,躺着一辆新的小轿车,可是一只轮子撞掉了。”[1](P60)这辆掉了轮子的车子,也最终把乘车人送进沟里。汤姆所乘坐的汽车发生了车祸,和他同车的一位女佣被撞断了胳膊。茉特尔想要去追赶以为是汤姆驾驶的车子,结果被驾驶车子的黛西撞倒,当场毙命。

  汽车不仅可以致人死亡,它也被用来做送葬的工具,这使得它与死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在尼克第一次乘坐盖茨比的车进城时,一辆装着死人的灵车就从他们身边经过,后面跟着送葬的家属,尼克把他们描述为“凄惨的出丧车队”[1](P76)。在盖茨比凄凉的葬礼上,除了佣人、邮差和牧师,只有尼克和盖茨比的父亲出席了葬礼。与盖茨比生前浩浩荡荡的汽车队伍相比,死后仅仅只有“三辆车子组成的队伍开到墓地……第一辆是灵车,又黑又湿,怪难看的,后面是盖兹先生、牧师和我坐在大型轿车里,再后面一点的是四五个佣人和西卵镇(West Egg)的邮差坐在盖茨比的旅行车里”[1](P199)。人情冷暖可见一斑。在盖茨比死后,他的尸体也是由汽车运送去墓地下葬的,汽车在此刻又充当了亡者的运输工具。

  即使是在盖茨比葬礼开始前,小说中的“我”——尼克也是不停地了望着盖茨比豪宅的门前是否有汽车的来临。但很使他失望,昔日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场景已不再现,而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盛极而衰之下,暴露的是世态的炎凉。

  这场豪华盛宴的破坏者恰恰就是当事者们本人,而所有的掘墓工具也正是他们用以炫耀的资本——汽车。始于兹,又终于兹:十八岁时,美丽的黛西与英俊的盖茨比浪漫的约会始于一辆白色的汽车,自此开始向人生的巅峰攀越。他们虽同舟,但并不共济,他们变质的爱情终因一辆黄色的汽车所遭遇的车祸而走进低谷。随着威尔逊对盖茨比的报复,所有的人生鼎盛时期的财富与地位终究归于黄粱美梦。

  四、结语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5](P55-56)人们在追求到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之后,一切的繁华最终都将归于空虚,就像白茫茫的原野一样什么都没有留下。人物、辉煌繁华的生活、赫赫扬扬的家族荣耀最后都烟消云散了。这样的整天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最终落得家败人亡,最终导致精神的落寞与空虚。对物质的追求、满足和享受,却无法填补“迷惘一代”精神的空虚与孤独;也不能消除他们心灵中的痛苦与彷徨。“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5](P56)人,毕竟不同于低等动物,不是仅仅满足于灯红酒绿、风花雪月;也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的虚荣。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尚文明的精神境界,如此,人类才真正走进文明。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汽车隐喻正可以给我们诸多这样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2] 邹慧芳.从汽车隐喻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精神困境: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1-7.

  [3]张瑞嵘.论象征艺术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2):63-64.

  [4]范晔.后汉书·黄琼传[M].上海:中华书局,1965.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姜瑜,谢劲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汽车隐喻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06):84-8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