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探由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7 共44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探析 
【绪论  第一章】对苏联时期中亚文学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再认识 
【2.1】对民间疾苦的思考 
【2.2】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2.3】对人情人性的书写 
【第三章】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探由 
【结语/参考文献】中亚小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探由

  3.1 个人经历的磨砺

  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或是贫农或是工人等家庭出身,他们在成人以后又有着各自迥异的人生体验,但这些不同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以及于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的重视和关怀。他们童年时代在父辈口中听说的神话和歌谣、旧时代那些骇人听闻的事情以及后来于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人道主义创作的方向,这使得他们最终从一个“潜在的人道主义者”蜕变成为“职业的爱人者和人道主义的生产者”.

  3.1.1 童年的耳濡目染

  每个人都有童年,有自己的父母、故乡和难以忘怀的童年体验。而作家们都极为珍视童年的听闻和经历,因为那些最初的生活对他们产生了极为深刻和久远的影响。正如童庆炳所言:“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把自己的童年经验看成是巨大而珍贵的馈赠,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的源泉。”①塞迪克别科夫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文学创作的开始便是在童年经历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他的母亲是一位极有才能的女人,她知道许多故事还自己写挽歌,在当时就负有盛名。塞迪克别科夫最初就是从他母亲的口中,领略到吉尔吉斯民族诗歌的全部美处,以及咏诵武士英勇事迹的民间童话和故事的全部风韵,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十月革命前吉尔吉斯人生活得多么愚昧和困苦。在曾经艰苦黑暗的生活中,沙皇政权下充当爪牙的那些乡长胡作非为,大地主和封建主横行不法的去抢穷苦人最后的一些家具,这些都让作者难以忘怀。当然,在作者的记忆中,也留下了众多善良美好的形象,他们包括人民的最优秀的代表,里面有老头儿,也有妇人。在塞迪克别科夫的作品里,记叙了那些人性的善与恶,他也用特殊的温情表现出对老一代人道主义的关怀。同样地,艾特玛托夫出生于吉尔吉斯一个游牧村落,童年时代便听着奶奶的故事长大,在他眼里奶奶如一座童话宝库满足了他幼小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好奇。在他的文学生涯里,借助儿时听到的神话传说来传达自己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比比皆是,长角鹿妈妈的故事、渔女的故事、奴隶曼库特的故事等等。在中亚作家里,艾特玛托夫将儿时听到的故事在文学创作中发挥到了极致,这也促使艾特玛托夫成长为与中亚其他作家明显区分开来的具有鲜明创作特色的大家。艾特玛托夫从小热爱读书,而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艰苦生活的童年时代,他与民间乡亲们朝夕相处,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善良与朴实让他终身难忘。他的作品里蕴藏着对人的关怀,也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挥之不去的人道主义精神就这样贯穿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以上是基于作家童年经历来分析的对他们人道主义创作的影响,过往的那些传说故事、流血的仇恨、邪恶与美好的人性等等都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以最早的人道主义的启蒙。

  3.1.2 人生的独特体验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不存在人生经历完全重合的两个人。苏联时期中亚作家们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对他们文学创作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学作品又总是在反映着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感情,中亚作家的小说创作某种程度上便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艺术复述。艾尼出生于塔吉克一个农民家庭,他起初在清真寺所属的乡村小学里读书,在十二岁的时候迁居到布哈拉继续求学。他在布哈拉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并开始从事文化启蒙的工作。艾尼在屡次遭到反动势力迫害的时候,他坚决不屈服,不断地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所以,个人的经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激发了艾尼的人道主义创作,他在诗歌和小说里发泄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的许多作品在当时就已经被翻译成了俄文。他不但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科学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艾尼积极的参加了社会活动和塔吉克的建设,他被选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代表。由此观之,艾尼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其人道主义的创作,都是使他成为塔吉克苏维埃文学光荣典范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作家上过抗战的前线,他们于战壕中形成了对战争更加真切的认识,在作品中自然也透露出他们更为深刻的人道主义的思想。萨雷哈诺夫生于无地的农民家庭里,他父亲在 1925 年土改以后才得到土地,从这一年起,萨雷哈诺夫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进了阿什哈巴德的中等技术学校,同时在报社做编辑工作。四年后,萨雷哈诺夫参加了红军,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停止写作,而是开始写军事题材的短篇小说。到复员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了。后来卫国战争爆发,他作为预备役军官又上了前线,在发表了最后的前线特写《母亲》后,萨雷哈诺夫在反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战争在萨雷哈诺夫并不长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有过战火青春的人生体验才让他对现实生活有更清醒的认识,在创作中才有更多的关于人道主义的思考。中亚作家多经历了卫国战争的洗礼,也在战斗中成长,他们对战争的批判数不胜数,而其中充斥着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体现了他们对人的关怀。在观及更多的中亚作家时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着独特的人生体验,而正是那些难忘的亲身经历磨砺出了他们人道主义的眼光。

  3.2 作家们的文学视界

  “一个作家的文学素养、文学观念、人生信仰的形成是与他对文学的浸濡与吸取密切相关的”①诚如此言,苏联时期中亚作家人道主义情怀的来源也可以从他们的文学视界里去探寻。苏联时期中亚作家人道主义的创作先是受到古老传统的侵染,后来又在俄苏文学里与人道主义邂逅,这些传统与现实的因素一起发生作用,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3.2.1 中亚传统的侵染

  中亚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学传统也源远流长。在书面文学正式确立之前,中亚文学更多的是以民间文学为主,口头文学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老年人为幼年孩子讲述的民间故事、婚庆典礼上的史诗演唱和阿肯对唱等等都融汇了中亚地区最传统的古老文化。中亚各国的民间文学蕴藏巨大,其传说、民歌、史诗等在中亚文学里都占据重要地位。像《玛纳斯》《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等史诗都是蕴含深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它们在中亚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而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们在有这种底蕴的背景里出生和成长,民间文学中人道主义精神对他们的浸染便不言而喻。此外,在中亚历史的长河里还可以找到像纳瓦伊、马赫图姆库里、阿拜等这样的享誉世界的大师,他们用一生的行为在践行对人的关怀,而其文学创作也始终与人道主义相关。纳瓦伊出生于格拉特城,他在家乡任首席大臣的时候体察民情、降低赋税,修建宫殿、清真寺、医院和学校等,他用最实际的行为践行着对祖国人民的关怀。在创作上,纳瓦伊还是一位着述宏富的作家,他在用本民族语言创作的诗集中,反对封建领主的争权夺利,谴责暴政和不义,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其人道主义的精神更是对乌兹别克文学和中亚其他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乌兹别克作家阿伊别克的《纳瓦伊》就是从纳瓦伊非凡一生中汲取到营养而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被誉为“土库曼人的喉舌”的马赫图姆库里也是一位深受中亚人民爱戴的人道主义大师。马赫图姆库里生长在十八世纪土库曼人民遭外族入侵、部族大迁移的动荡年代,他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忧,其创作也彰显着人道主义的精神。马赫图姆库里的诗篇反映了人民受剥削压迫、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他号召人民团结起来、走独立之路,歌颂了土库曼人民勇敢不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土库曼人敬仰马赫图姆库里,也珍爱他的文学作品,在萨雷哈诺夫的《书》中就记录了土库曼人民何等珍视马赫图姆库里创作的诗歌的故事。在哈萨克民族步入近代历史时期的转变发展过程中,阿拜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哈萨克民族被沙俄吞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不朽着作《箴言》启迪了不止一代的哈萨克人。阿拜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充满了对苦难民族的同情和对社会丑陋的鞭挞,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阿乌埃佐夫的《阿拜之路》正是在受到阿拜经历的启发下创作出来的经典之作。由此看来,人道主义思想已然成为中亚传统里一种植根大地、深入血液的东西,这种传统自然而然地为中亚作家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他们人道主义创作的重要源泉。

  3.2.2 俄苏文学的影响

  中亚各族人民在十月革命前过着中世纪式的脱离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在相继加入了苏联后,鉴于“愚昧无知是苏维埃政权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亚文化发展的政策,旨在提高中亚各国人民的文化素质。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得中亚人民在最短时期内吸收到现代文明,而中亚真正现代的文学艺术便从此开始发展起来。在文学创作上,俄苏文学对中亚作家的影响不可小觑。中亚作家多是精通俄语和本民族语言的,所以除了文学创作之外,翻译工作也在中亚作家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他们最初接触到俄苏文学就是始于对俄苏作品的翻译。许多优秀作品在这个时期被中亚各民族翻译成了自己的语言,这为中亚架设了通向世界文学的桥梁。中亚作家正是在接触到相关作品时,受到了俄苏文学里厚重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断地蓄积着并最终以饱含人道主义思想创作的形式呈现出来。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阿·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和法捷耶夫等的作品都是中亚作家翻译的对象,后来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中亚文学创作的榜样。

  赛迪克别科夫在读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时,就产生了写一部类似作品的灵感,他后来的《我们时代的人》就是受到莱蒙托夫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作者在小说里讲到他那个时代的英雄,通过对那个时代人的关怀,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得到了彰显。高尔基及其创作在苏联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把人的问题置于自己的注意的中心,在一生的创作中坚持着人道主义的方向。他曾不止一次的强调新时期的人道主义应该倡导对苦难与压迫的积极反抗,而不是消极忍耐。乌兹别克作家古里雅姆创作的自传体裁的中篇小说《淘气的孩子》就是在高尔基创作的影响下写成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乌兹别克幼童所受到的苦难,但苦难并没有击倒他,就如高尔基文学世界里的阿廖沙一样,他们都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更好的成长。此外,以高尔基为首的苏联文坛对人道主义创作的倡导也在政策上为中亚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方向,从 1934 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人道主义问题第一次受到重视并引起了公开讨论到 1962 年“人道主义问题与现代文学”大规模讨论会展开引起的“人道主义热潮”,人道主义创作一路走来曲折无数。在整个苏联时期,人道主义虽然也有过无人敢问津的时候,但它最终还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赢得了更多作家的青睐。苏联时代的文化背景带动了中亚各民族文学的巨大飞跃,其倡导的人道主义的创作方向也引领着中亚作家朝这个方向前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