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宁夏隆德县化学知识普及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来源:大学化学 作者:施忠浩;康玮;葛文慧;
发布于:2020-05-09 共3418字

  摘    要: 2019年7月20日至7月28日,厦门大学“化在宁夏”实践队前往宁夏隆德县进行以教育为主旨的暑期社会实践,其中包含三个具体的实践方向:科普化学知识、帮扶学生学业、增长爱国情怀。

  关键词: 暑期实践; 宁夏隆德; 科普教育; 帮扶学业; 爱国情怀;

  Abstract: From July 20th 2019 to July 28th 2019, “Chemistry in Ningxia province” summer social practice of Xiamen University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in Longde County, Ningxia province.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have the following major education purpose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chemical knowledge, helping students to study, and increasing patriotism.

  Keyword: Summer practice; Longde coun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Help studies; Patriotism;

  1、 引言

  教育是改变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往往贫困的地区,与之对应的是相对薄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努力下,宁夏隆德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但教育水平偏低、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有待解决[1,2]。厦门大学“化在宁夏”社会实践队本科生实践队员们在隆德这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土地上,通过化学科普夏令营,让参与的中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通过考察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业帮扶;通过参观当地禁毒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在了解当地禁毒成效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3] (图1)。
 

宁夏隆德县化学知识普及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2、 化学科普

  2.1 、水果电池

  2.1.1、 理论传授

  在隆德县第二中学,备受期待的化学科普夏令营正式开营,实践队员站上讲台成为了老师。在“水果电池”课堂上,老师先介绍了生活中的电现象,成功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借此引出电化学的基本概念。随后,老师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讲解,让学生们对电化学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普通的水果能够作为原电池发电吗?看着学生们眼中迟疑的神色,老师让学生们亲手做实验来探究结果,让他们懂得实践出真知。

  图1 厦门大学“化在宁夏”暑期社会实践行动框架  
图1 厦门大学“化在宁夏”暑期社会实践行动框架

  2.1.2、 实验操作

  学生们分组领取柠檬、铜片、锌片、导线和二极管后,开始实验:先捏一捏柠檬,增加汁水即电解液的含量;然后剪开开口,让电极充分插入柠檬;最后用导线连接电路……突然间眼前一亮,二极管神奇地发光了!二极管的光虽十分微弱,学生眼中的光却分外明亮(图2)。

  实验成功了,学生们仍觉得意犹未尽。在老师的启发和建议之下,学生们对实验进行了拓展:试着让需要更大功率的蜂鸣器鸣响。用一颗柠檬失败了;多个柠檬串联起来依旧没有取得成功。这时候,学生们再次接上二极管,二极管重新亮起了光芒,比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给学生们清晰明了的启示:简单的水果电池提供的电压不足以支持大功率电器的运转。

  图2 水果电池课程  
图2 水果电池课程

  (a) 实践队员讲解电化学原理;(b) 学生们串联电池点亮二极管

  2.2 、时钟反应

  2.2.1、 理论传授

  “时钟反应”能在确定的时间突然观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大多数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老师让同学们举例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并加以辨析。“燃烧”“铁锈”“铜绿”……学生们的踊跃回答表现了他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认识。

  为给实验做铺垫,老师介绍了“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色的亚甲基蓝碱性溶液受葡萄糖还原,得到无色的还原态亚甲基蓝。而震荡使溶液与氧气充分接触,无色的溶液被氧化重新呈现蓝色(图3) [4]。

  图3 “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图3 “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2.2、 实验操作

  “蓝瓶子”实验使用到了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氢氧化钠。为防止意外,老师为同学们提前配制好了溶液,并提供了手套。听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看完了视频,同学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拿起锥形瓶,按照剂量加入试剂,晃动、观察:溶液从一开始的蓝色变为无色,震荡后又变成了蓝色,静置后又转为无色……看着手中颜色变幻的锥形瓶,同学们的脸上显现出惊奇的神色,仿佛在欣赏着魔术表演(图4)。

  在教师讲解下,学生加深了对时钟反应氧化还原的化学本质的理解。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了基础的实验动手能力,感受到化学的趣味。

  图4 时钟反应课程  
图4 时钟反应课程

  (a) 实践队员讲解“蓝瓶子”实验的步骤;(b) 学生动手操作“蓝瓶子”实验

  3 、学业帮扶

  3.1、 现状剖析

  实践队员们相继来到几位贫困学生的家中,分别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学习上一对一的帮助。实践队员们发现:他们学习成绩不太优秀,搭建起的知识框架也很破碎。尽管如此,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取得进步。对于我们的来访、帮扶,他们均表示非常感谢。

  3.2、 解决问题

  队员们决定先从学生刚学的知识点入手,解决他课程学习的困惑,并以习题为出发点进行重点突破。首先,和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客观分析,明确了解题的思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重温了解题方法,并将方法的原理彻底剖析清楚;最后,让他独立地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解题步骤,从而掌握知识点。队员们的方法取得了成效,虽然学生们的解题速度不快,但是最终还是成功地解题(图5)。

  时间有限,实践队员们告诉学生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勤加练习,加强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将解题思路与方法熟稔于心。若能学会触类旁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鼓励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则未来可期。

  图5 实践队员辅导贫困学生  
图5 实践队员辅导贫困学生

  (a) 学生在思考、解题;(b) 实践队员在辅导

  4 、爱国教育

  4.1 、禁毒教育

  在隆德县文化馆一楼,实践队员们探访了隆德县的禁毒现状(图6a)。系列宣传片展示了中华民族饱受毒品祸害的历史;高科技设备模拟了吸毒前后人容貌的巨大变化;仿真毒品的形状、颜色,给学化学的实践队员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禁毒主题书画谆谆告诫着世人;禁毒知识答题加深了队员们对禁毒政策必要性的认识。

  图6 实践队员走览隆德  
图6 实践队员走览隆德

  (a) 禁毒作品展;(b) 雕塑“回汉兄弟亲如一家”

  4.2、 红色教育

  实践队员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图6b),感受峥嵘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长征精神。在旧社会,回族人和汉族人之间的隔阂严重。红军途经回民众多的宁夏,正确对待、处理民族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团结了回族人民。回汉一家的群众基础,客观促进了长征的胜利。

  5、 总结与感悟

  本次社会实践发挥厦门大学化学学科优势,提高了贫困地区科学普及程度,体现了化学科普教育与国家扶贫政策的结合,为隆德县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而我们开展多元的科普宣传,密切联系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感受隆德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增强了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强化了爱国热情。

  科普教育中,我们与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课堂上,学生们学到了电化学的基本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了团队合作的价值和力量;我们学会了临危不乱,妥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课堂下,学生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也很乐意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一起畅谈。在短暂的时光中,我们播撒下的化学种子,悄然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学业辅导中,我们对贫困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有着一颗向上的心,对知识有无比强烈的渴求、希望走出隆德,拥抱外面的世界。我们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培育科学精神,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5]。

  走近隆德,我们感受到了隆德的历史文化底蕴。早上起来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晨光熹微,静谧的隆德仿佛还在睡梦中一般。走进禁毒教育馆,我们感受到了禁毒教育的必要性;翻越巍峨的六盘山,参观壮丽的长征纪念馆,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战争的艰苦卓绝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仍要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国家在发展,民族在复兴,隆德在腾飞。时代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人的手中传递,最终要传递到这些孩子们的手中。愿孩子们牢牢攥住历史的接力棒,建设出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隆德脱贫摘帽记. [2019-5-25]. https://www.nxnews.net/sz/nxdj/201905/t20190525_6302270.html.
  [2] 这些年, 厦大在宁夏隆德一直做着这样一件事. [2018-7-26]. http://www.sohu.com/a/243545138_404525.
  [3] 刘文皓, 李雪丽, 张玥, 张雯, 杜泽朔, 奎晓晅, 李丽萍. 大学化学, 2020, in press. DOI: 10.3866/PKU.DXHX201910050.
  [4] 许文皓, 罗明标. 化学教与学, 2016, No. 10, 84.
  [5] ***回信勉励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 [2016-12-2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8/c_1120207095.htm.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原文出处:施忠浩,康玮,葛文慧,李德聪,刘恩恩.化学教育,情暖隆德——厦门大学“化在宁夏”暑期社会实践[J/OL].大学化学:1-5[2020-05-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00302.1612.003.html.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