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东华大学援疆团实践特色与成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13 共4138字
摘要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新疆地区缺乏实力强大的本土纺织企业。造成新疆纺织行业不能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是纺织行业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具备培养纺织专业人才的院校较少[1-2];同时新疆纺织产业链太短,大部分企业仅停留在产业链初级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口支援新疆的改革和发展,把支援新疆建设放到了优先重点的战略位置,对新疆的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3]。新疆纺织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跨越式提升产业规模,整合和完善纺织产业链[4]。行业发展靠技术,技术进步靠人才,在今后十年内新疆需要成千上万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我校(东华大学)积极投入到新疆的对口援建工作中,扎实推进教育部对口援疆工作的战略部署,用先进纺织技术推动新疆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本文以我校援疆暑期实践团(以下简称援疆团)为例,介绍实践活动的情况,反思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一、东华大学援疆团暑期实践项目内容

  1.队伍建设

  我校援疆团由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担任组长,全程带队指导。援疆团聘请了周翔、郁铭芳和孙晋良三位纺织界的工程院院士担任名誉顾问。援疆团的技术指导顾问由东华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徐纯中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汪军担任。带队教师还包括援疆青年教师及维族教师。我校援疆团成立三年来,每届成员包括纺织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40余人,其中包括了新疆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和塔里木大学联合培养生。团队按兵团编制,采用军事化管理。筹备阶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专业知识强化、民族政策教育和体能锻炼;学习检测技术,到国际着名纺织仪器制造公司乌斯特上海办事处培训、参观实验室;派先遣队员提前赴疆联系政府和企业;组建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2.调研工作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疆的石河子和南疆的阿克苏。石河子是新疆重要的棉花产区和工业基地,已有棉纺企业总规模近300万锭,有“中国棉纺织名城”之称。阿克苏盛产长绒棉,是中国着名的“长绒棉之乡”。

  新疆虽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三大劣势:一是新疆只有初加工的棉纱产品,对欧洲和西亚市场出口潜力不大。二是新疆纺织行业的技术力量极为薄弱,这也是造成新疆纺织行业迟迟不能自强起来的根本因素[5]。新疆具备培养纺织专业人才的院校很少,而且许多企业的员工是边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不高,学习专业知识困难。三是新疆纺织产业链太短,大部分企业仅停留在产业链的初级阶段。援疆团科学全面地设计了11份不同类型的调研问卷,内容包括轧棉工艺现状、综合产业现状、企业主营业务和特色版块等,所涉及信息涵盖了企业概况、产业链、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设备、销售和企业管理、品牌经营管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指导和需求等。团队分赴阿克苏、石河子、喀什等地区及乌鲁木齐市的44家纺织企业(含中小型和大型企业,类型包括纺纱、织造、第三方检验机构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新疆的纺织产业现状,共完成300余份调研问卷,并将其制作成电子数据库,方便数据分析和整理。

  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为兵团和有关部门制定新疆纺织产业升级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

  3.校企合作

  (1)开展校企技术合作。东华大学与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战略协议,为公司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先进纺纱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的相关课程,用先进纺织技术推动公司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的纺织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咨询。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鲁泰)、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联发)及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华孚)将为东华大学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支持学校援疆活动。校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2)为企业培训员工。科技培训分队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在鲁泰、联发和华孚公司开展为期10天的员工培训,培训内容有棉纺行业现状、新型纺纱技术、棉纤维及纱线在线和离线检测技术等。科技培训分队的每个队员都尽心尽力地备课,在寝室里一遍遍地练习,尽量做到讲课时深入浅出,课堂上与学员们互动交流,气氛活跃。学员们个个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专心学习。

  (3)下车间实习。当天没有讲课的队员都到工厂一线,熟悉纺织工人工作内容与纺织厂运作流程。队员们被分配到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及细纱各工序,跟着师傅学习解决机器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故障。实习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些生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互相讨论,查阅资料,提出解决方案。我们还运用SWOT分析法,提出了战略发展对策、技术创新对策及企业文化管理对策,提供了数份战略发展改进建议书,并预估了企业改进后的效益,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开展联合培养

  援疆团以援疆交流活动为契机,在塔里木大学和新疆大学(均为东华大学对口援建大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这不仅有利于西部高校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有明确的参照标准,也为东华大学学生实践活动开辟了新的平台。

  5.探寻民族文化

  援疆团艺术调研分队为了帮助南疆民族纺织品特色企业,民族文化调研和民族特色纺织品设计小分队到喀什、和田、库车等地考察了西域文化,访问民族服饰生产厂家,并帮助这些厂家进行产品设计,为南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纺织品发展提供支持。这一调研活动全程得到了《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纺织报》《上海青年报》及《新民晚报》特派记者的关注。

  6.开展屯垦精神感悟活动

  实践期间,学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南口农场体验农垦生活,参观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阿拉尔市武警八支队,并拜访了上海援疆老战士;在上海知青纪念林植树,并立碑“屯垦精神心永存,援疆伟业万代传———东华大学援疆实践团向上海老知青致敬”。队员们还参观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市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

  援疆团一系列的屯垦精神感悟活动,使队员们深刻了解到当年知青援疆的千秋伟业和历史功绩。这不仅可唤起青年大学生的援疆热情,更可以用当年知青支援边疆建设的革命激情和光辉事迹来教育大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东华大学援疆团实践特色与成效

  东华大学援疆暑期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激发支援西部建设热情、培养纺织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抓手,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援疆团的调研报告对新疆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在当地高校建立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引入东部高校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有助于加快西部高校的发展步伐;(3)深入企业,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促进企业员工学知识、练技术,抓住了产业升级以人为本的核心;(4)通过在兵团进行农垦实践,使队员们感受了当年解放军战士和知青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奉献精神;(5)援疆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扬青春激炫,显东华底蕴,展现了东华学子的风采。

  2011—2013年东华大学援疆团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暑期实践最佳项目奖”;学生进企业培训员工,给阿克苏鲁泰、联发等知名企业讲授汉语及维语课程24讲,培训基层干部224人,通过考核人数165人,并为他们颁发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结业证书。70余名学生进企业实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团队撰写的《中国新疆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调研报告》为兵团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参考;针对新疆棉花的轧花工艺进行深入调研,撰写了《中国新疆轧花工艺现状和发展调研报告》,并翻译成英文,对新疆轧花情况作了系统研究;团队编写了维语版《纺纱知识手册》,为企业提供了战略发展建议书;与当地政府、学校、企业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有助于加速新疆地区纺织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持续发展;团队携手塔里木大学和新疆大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其引入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促进纺织学科的建设。

  三、援疆实践体会

  援疆团队在赴新疆调研培训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需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培训课题应作充分准备

  培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当今大纺织的背景下,要加强原料性能、纺纱、织造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及优秀企业管理模式介绍,以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吸引企业员工,使他们增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且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与企业沟通好培训专项内容后,要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并进行试讲。学院要组织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初评,指出学生讲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使培训工作达到应有的目的。

  2.分层次培养企业员工

  针对企业领导层、技术层与基层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培养员工。对于基层员工,要注重培训专业方向的知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会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去重复工作内容。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培训管理方面的知识,收集国内外企业的优秀案例,帮助他们更妥善地处理好与基层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

  3.学生采用分层次多样化实践形式

  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动手能力、科研水平等进行分类,实现实践形式的多样化。根据综合考核与评定,将学生划分为下工厂第一线动手实践、利用专业知识培训员工、参与企业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对企业的文档分类整理、与企业各基层领导交流沟通等多类,不同学生的侧重点各有差异,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或沟通等能力。

  4.增强维语培训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纺织企业中,维族员工占总员工数的30%~50%。由于语言不通,导致他们与领导层之间存在交流障碍。虽然每个企业都有既懂汉语又懂维语的培训师,由他们专门来培训维族员工,但是仅靠培训师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学生的培训内容能够翻译成维语讲义,并且通过懂维语的教师来讲解,培训效果会更好。维语培训教材目前正在撰写修改中,如果能推广到整个新疆地区的纺织企业,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勇.高校对口援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2):61-62.
  [2]罗斌.当前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现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Z].教高〔2010〕1号,2010-01-22.
  [4]夏鑫.浅谈新疆高校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J].昌吉学院学报,2011(1):85-88.
  [5]曹雅青.新疆纺织业[J].中国产业,2010(6):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