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出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7 共49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探析 
【引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理论探究引言 
【1.1  1.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根源 
【1.3  1.4】经济危机的实质与出路 
【2.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挑战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实践挑战 
【3.1】经济危机理论意义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践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经济危机的实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阶级立场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实质有不同的见解。西方经济学家由于阶级和思想方法上的局限性不能也不愿揭示危机的本质。例如危机本质上是“有效需求不足”、“信用危机”、“信心危机”、“道德危机”等等。这些观点都只是看到经济危机的某一方面现象,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没有揭示危机的“庐山真面目”.

  1、生产相对过剩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经济危机的本质需要我们运用抽象思维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才能发现。危机期间成批产品积压被毁掉,似乎商品生产太多了,商品过剩了。实则不然,工人失业,穷困潦倒,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工厂停工,市场秩序崩溃。复杂矛盾的经济现象背后是贫困的工人阶级没有钱去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生产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即“作为按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的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剩”.①而这一切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企业、部门之间竞争激烈又盲目。一方面,无产阶级贫困化,没有购买力去消费丰富的产品。生产过剩不仅包括商品的生产过剩,也指资本的生产过剩。资本的生产过剩“就是危机中出现的产业资本过多的现象,即产业资本的过剩”.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和消费的失衡导致危机爆发。当生产扩大,消费不足时就会引起古典生产过剩型危机;当消费扩大,生产不足时就会产生现代消费过剩型危机。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日益萎缩,资本家为了实现商品的剩余价值,利用信贷体系,让消费者透支未来的购买力来消费当前的商品。这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不是社会消费需求太旺盛,而是与生产发展相适应,工人阶级本该的消费需求,只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太少,而不得不透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消费。

  2、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包括商品过剩、资本过剩等。危机是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后爆发的瘟疫,是在资本主义各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从本质上说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乏力,是制度危机。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隘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③在湍急向前的人类生产力长河中,正如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小舟被先进的资本生产方式大船所取代,历史的风吹雨打,资本生产方式大船必然被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方舟所代替。

  在历史发展中,生产工具简陋、经济单位孤立,生产力落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为战争、天灾等原因生活和生产物资常常处于短缺状态。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幼年时期,产品还没有大批量地工业化生产,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还未完全展开,不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伴随着工业革命进程,资本生产进入规模化、组织化的,以资本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大生产时期,生产社会化以及分工专业化,在基本经济规律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逐渐暴露展开,危机爆发。“生产过剩随着资本主义统治的产生而产生。”

  资产阶级通过销毁积压的产品、破坏机器设备,企图控制曾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又不听他们使唤的蓬勃发展的生产力,通过战争、殖民这些手段在全世界开辟市场。但所有的办法只是让危机越来越猛烈,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如初日一样冉冉升起。

  (四)经济危机的出路

  面对越来越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家们都曾抛出各种方案,炮制各种药方,妄想克服危机,解救资本主义的这种不治之症。比如资产阶级早期通过加大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提供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治理危机。进入私人垄断阶段后,又鼓吹实行卡特尔就能抵挡危机。1929 年的危机,宣告自由资本主义的破产。资本主义吞服凯恩斯主义这颗救命丸,用国家干预措施缓解矛盾,挽救了风雨飘摇的资本主义制度。好景不长,20 世纪 70 年代滞涨为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资本家转而采用新自由主义这颗“仙丹”,企图再次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搭乘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新自由主义被拉美国家和俄罗斯采用,俄罗斯“休克疗法”和拉美改革后的经济社会的恶果,以及发轫于美国进而席卷全球的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揭开了新自由主义的面纱,新自由主义的把戏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揭穿。资产阶级政府的治理措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小修小补”无法拔掉扎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颗种子,无法消除经济危机恶果,面对的将是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②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正在经历着危机,这种危机只能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现代社会的回复到‘古代'

  类型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生产的最高形式而结束。”③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

  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甚至束缚蓬勃发展的生产力时,人们就开始寻求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面对这种资本家用“魔术”唤出来却又不听其使唤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社会所有制这个魔术师才能控制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中提到的“现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个人所有”、“公有”、“财产共有”、“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这些表述实质指的都是社会所有。

  所有制是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资料由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劳作的劳动者不具有同一性,剥削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剥削占有无产者的劳动。当阶级消灭后,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生产成果归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者具有同一性。这就是社会所有制。社会所有制与小生产的所有制不同,虽然两者都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和使用者的同一性,但前者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了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全社会的劳动者作为无阶级差别的个人联合为“社会个人”,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①即实现“重建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劳动者具有同一性。而后者是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劳动者占有少量简陋的生产资料,生产自给自足,经济单位孤立。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法,社会所有制不是回归历史上小生产的所有制,而是其螺旋上升发展。对此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24 章第 7 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②正确认识社会所有制对走出经济危机瘟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拨开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路途中的迷雾。周一红在《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研究》一文中指出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即”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观点的种种争议。这些争议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性质的争议,有支持与反对马克思的阵营;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原着的不同解读。周一红总结得出要警惕”公有+私有“、”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劳动者人人持股“等理论误区,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滑向私有化的深渊。

  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社会所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者的统一,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劳动,劳动不再是压抑,反而帮助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失去存在的历史土壤,阶级和国家消亡。《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勾勒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的蓝图。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和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按需分配。”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

  2、商品经济转化为产品经济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②社会发展基本规律驱动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自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产生商品经济,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产品经济。由经济运行方式决定,人类历史可划分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对人的依赖性很大,人的生产能力受狭小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的制约,人们自给自足,产品交换关系和社会交往较少。

  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社会物质普遍交换,人们对物的依赖很大,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观念都是其反映。这一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孕育着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比如奠定发达的生产力基础、形成普遍的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物质交往网络、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马克思在1857-1858 年写的《经济学手稿》中说:”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物质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性,在辩证法思想的指引下超越商品货币关系勾勒产品经济的设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人们的劳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人们取得所需的消费资料不再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而是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个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做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②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和劳动者的统一性,个体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土壤消失。社会按生产需求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社会经济具有高度计划性、合理性以及组织性。恩格斯指出,”一个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③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漏洞的体现,是制度乏力的最好证明,走出危机瘟疫最彻底最深次的办法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彻底革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无力使唤它亲手唤出来的迅猛发展的生产力了,只有社会所有制与蓬勃发展的生产力相得益彰;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各生产组织成为密切联系的系统,社会将直接按照需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

  小结

  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瘟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土壤上的恶果。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赋予危机可能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这颗恶果的种子。在危机期间,商品生产过剩,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社会的信用体系崩溃,阶级矛盾尖锐化。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后,马克思认为实行社会的个人所有制和产品经济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危机的唯一药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