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我国吸毒者吸毒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1 共4403字
论文摘要

  吸毒作为一种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它产生之前,吸毒者必定经历了一个心理准备过程[1]。了解其心理成因将会为后续的戒毒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更多的戒毒方法。截止2011 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 179. 4 万人,其中滥 用 海 洛 因 成 员 有 115. 6 万 人,占64. 5% 。滥用合成毒品人员 58. 7 万人,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 32. 7%,同比上升35. 9% ,全国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 14. 6万人,同比上升 22%[2]。从中国大陆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吸毒现象迄今,由吸毒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日渐增多,也备受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 2000- 2013 年国内出版物( 包括相关期刊和高校博硕论文)的检索和分析,对国内吸毒原因的问题进行概略式梳理。从检索的研究成果来看,近十年内对吸毒原因的问题主要集中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
  
  1 吸毒原因的个性、人格研究概览

  对于吸毒原因的研究不同的学科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即便是同样的学科也有着侧重点的不同,但纵观近 10 年的文献资料,对于吸毒原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大体上多与吸毒者个性易感的心理基础、吸毒者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吸毒者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四个因素相关。由于吸食毒品后的快感能持续一段时间,当药效失效后,吸食者这种快感需求就变得强烈,这就是定期服毒的渴求,人们习惯又称为吸毒心理成瘾[3]。吸毒者的心理成瘾,可能与吸食者的个性有关[4]。人格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心理特征,很多研究者从人格方面入手对吸毒者的吸毒原因进行分析,谢久明等认为,吸毒者具有冲动、自私、自控能力差等精神综合症和人格分裂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对人和社会缺乏关注和热情,并借助毒品来逃避现实,以获得情感上的依赖并极易形成“依附性人格”[5]。周朝当认为,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吸毒者人格”,主要表现为固执、武断、热情、敏感、缺乏现实感等特质同时伴有认知功能的衰退[6]。尹利民对青少年吸毒成因调查时发现,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倾向,个体个性心理失衡是导致其吸毒的重要原因[7]。刘晖等人对我国女性吸毒者进行调查时发现我国女性吸毒具有被动性特点,常常依赖另一名男子吸毒或者卖淫,这可能与女性个性的弱点、心理特征、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有关[8]。吸毒行为的产生除了与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国际气候等客观因素有关外。

  吸毒者特有的个性、意、情感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其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9]。吸毒者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在吸毒者吸食毒品之后的变化而非在开始之前就从吸毒者人格个性方面给予关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格因素与吸毒行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 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吸毒者吸毒行为产生的研究概览

  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认为人们是在社会情境中发展自己的人格的,没有周围的人,人类就不会有人格。并把人类个体的成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分为了 7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极其深远的。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知识传承、亲情氛围以及家庭的生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个体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伴随终身的重要影响,正向积极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个体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温床,而不良的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会使青少年内向、孤僻、脆弱、固执、逆反、易焦虑[10]。有文献报道家庭因素是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家庭内的负性情感、低亲密度、高矛盾性、高控制性等家庭环境的缺陷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及障碍与吸毒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偏离社会常模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危险因子之一[11]。韩丹认为,“身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是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因素之一[12]。何志雄认为,家庭教育失败和家庭成员不良关系增加了吸毒的可能性[13]。蓝李焰认为,初次吸毒的社会原因从深层次上讲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14]。张婷等人对女性吸毒人员进行家庭调查时发现女性吸毒人员的父母在对其女儿的关心、理解、鼓励、信任和积极的引导方面及其匮乏,对女儿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忽视、冷漠、独裁、苛求和过分袒护1更多的体验了无助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15]。由于我国女性情感上固有的依附性以及我国历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婚姻和感情的问题是引发女性情感缺失、情绪悲观甚至冲动吸毒的重要因素[16]。缪丽珺等人在对男性吸毒家庭调查时发现男性吸毒者父母过度的偏爱和对其采取拒绝否认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导致其吸毒的原因[17]。刘玉梅在对海南省吸毒青少年家庭调查时发现,吸毒青少年家庭成员自尊、自信、自主程度低,成功期望值不高,并认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18]。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及发展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型定性的作用,众多学者均认为不管是初次吸毒还是复吸,家庭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从家庭教育着手去抵制毒品及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也是当今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3 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与吸毒行为发生的研究概览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对“客体及客体间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不断重视。客体关系理论的哲学出发点是:人性基本上是社会性的,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学者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对关系的需求是最原始的,自我是由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上的内在关系构成的[19]。基于此,众多研究者在对吸毒者吸毒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来自朋友、伙伴及其他客体的影响是很多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主要诱因。林丹华等人认为,同伴吸毒行为和态度可以直接预测个体吸毒行为,即吸毒者周围较为亲密的人,往往会对其表示较为积极的态度[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的扩散化传播,各式各样的毒品也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到各级各类的娱乐场所之中,随着毒品网络的铺开,对很多青少年群体、无业待业群体和其他各类群体都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冯承芸等人通过对 166例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发现,第一次吸毒时的思想动机依次为:追时髦、寻刺激和好奇者 占 47%,受 挫 折、情 绪 低 落 者 占28. 9%[21]。杨朝阳等人对福州地区的吸毒人群的调查发现,首次吸毒是出于好奇心理占的比例最大,男性为 62. 5%,女性为 55. 6%[22]。李冠军等人对 80 名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调查时发现,她们首次涉足毒品的原因有 51. 4% 是出于好奇心理[23]。张继平等人对青海男性吸毒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好奇心是吸毒的主要原因,占 据 77. 5%。

  [24]梅 传 强[25]、郑 涵予[26]、周小琳[27]也均认为好奇心的驱使是众多吸毒原因当中的首要因素。在这种好奇心理的趋势之下,群体当中的某个个体接触了毒品并无法自拔,而这个吸毒的个体又对其所在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产生了影响,这种群体行为的传染性,以及久在情境中的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使首次接触到毒品的群体成员很容易形成了一个吸毒圈,并不断的扩散开来。从青少年吸毒情况来看,许多是由于交友不慎,受到同伴的不良影响、引诱、拉拢、诱骗或者来自同伴群体的压力而吸食毒品的。

  [28]而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一个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即群吸群食。

  [29]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最富有好奇心的群体,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既可能因尝试与体验益于其发展的新鲜事物而获得向上的、积极的体验和品行,也可能因为尝试与体验碍于其发展的新鲜事物而获得倒退的、消极的体验和品行。这种好奇心理使青少年在自我成长时期不但形成了内在的易感性也与其所处的群体形成了外在的易感性,这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与当今青少年吸毒人数的增加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4 其他社会因素与吸毒行为的研究概览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0]随着毒品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增多,众多学者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吸毒问题的原因、现象及行为特征。在当下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价值观念的统治地位不再,新的价值理念还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过程中不断磨合。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偏激,判断是非能力弱的青少年可能把吸毒作为“时尚”来接受[31]。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 性、闭 锁 性 及 不 稳 定 性 的 特点[32],又极易被当今流行的新型毒品所吸引。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吸毒者之所以吸毒是与来自生活、工作或社会家庭的压力所引起,李冠军等人认为,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及群体性的特点,很多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毒品的原因都是为了刺 激,“缓 解 压 力”,甚 至 于 为 了 减肥[33]。韩美芳等人也认为吸毒可能是吸毒者难以承受生活、工作中高水平的精神压力所致[34]。李善共认为,来自学业上的压力也是促使学生产生吸毒行为的一个原因[35]。对于吸毒行为的产生,还有许多研究者从社会学视角、生物学视角等多方面进行了描述性说明,刘晖等人按照社会病理透视法的观点,对女性吸毒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女性在社会各方面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对待和弱势地位是她们被卷入新型毒品吸食漩涡的特质性“社会刺激因素”。

  [36]刘玉梅认为,按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许多吸毒者的最初动因是为了体验一下外界所宣扬的那种能获得虚无缥缈的感觉,并期望得到快感。

  [37]夏国美等人从社会学理论对吸毒人群吸毒行为进行解释性分析,认为吸毒者吸毒行为的产生可归纳在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寻求感官刺激理论之下,[38]社会控制理论中涉及的个人享乐也是众多研究者分析吸毒行为的出发点,吸毒人群初次追求性吸毒行为的原因是享乐主义亚文化这一观点也被众多研究者所认同。

  [39,40,41]也有学者认为青少年反毒、防毒意识薄弱、[42]毒品消费市场的存在、[43]不良的社会环境[44]等因素均是引起吸毒行为的社会因素。

  5 结论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近十年来吸毒者吸毒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发现,对吸毒原因的问题主要集中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各个因素之间并非单独孤立,而多是几个因素共同促使吸毒者走向吸毒道路。
  
  [参考文献]
  
  [1] 江熔霞,张灵聪,陈飞飞. 男性强制隔离戒毒者吸毒心理原因的质性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45 -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委员办公室. 2012年中国禁毒报告[Z].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委员办公室,2012.
  [3] 姚成高,刘黎明. 论心理戒毒[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10(5):58 -61.
  [4] 姜微微,李治民,张卫. 自愿戒毒者 MMPI个性调查及其因子分析结果[J]. 中国药物依赖性,2007,16(2):118 -123.
  [5] 谢久明,封蕴,李璟. 毒品滥用者 92 例心理及社会因素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2005,20(9):228.
  [6] 周朝当. 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2001,15(2):121 -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