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探讨未成年人吸毒行为的心理及预防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9 共4105字
摘要

  《中国禁毒报告》公布数据显示,近 5 年内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增长近 1 倍,涉毒人群呈现明显的低龄化的趋势,未成年人吸毒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担忧。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未成年人正逐渐成为合成毒品泛滥的最大的受害者。截至 2014 年底,在中国的登记吸毒人员为 295.5 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 1400 万,35 岁以下青少年超过登记吸毒人员总数的一半。2004 年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针对毒品犯罪开始趋于低龄化这一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斗争,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就查获了大量毒品,并且抓获了 70 多名吸毒人员,在被抓获的吸毒人员当中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已经占到了 70%.

  一、吸毒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

  吸毒是药物滥用的俗称,是指非医疗途径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以强迫性、持续性并不断加大剂量为特征的自行药物摄取的行为。是一种慢性中毒的成瘾过程。长期吸食毒品会造成吸毒者机体功能的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未成年人还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一旦染上毒品,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家庭造成破坏,对社会造成危害。

  (一)吸毒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

  未成年人由于好奇心、叛逆或者被人教唆而去接触和吸食毒品,一旦接触毒品,就会像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一样,源源不断的伤害随之而来,吸毒对人的伤害不仅有身体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人吸食毒品后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弱不禁风,眼光呆滞发直,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说话模糊不清,精神颓废、意志涣散,行为懒散,长期吸食后对记忆力、智力造成的伤害会出现幻觉、妄想、精神障碍等,在宁波市戒毒所的入所戒毒人员中有 20%-30%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种类多数为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对人体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中枢神经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原因是吸食毒品高度兴奋后,中枢神经就会形成一个水肿,水肿消失后会结疤痕且不可恢复,疤痕结的多,中枢神经会受损,受损后吸食者就会精神异常,出现幻觉、妄想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精神障碍症状会长期存在,82%的苯丙胺滥用者即使停止滥用8 年至12年,仍然有一些精神障碍的症状,一遇刺激便会发作。

  (二)吸毒后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未成年人是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希望,吸食毒品后全家人的希望就破灭了,可能会变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局面,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如果孩子吸食毒品的话,幸福的生活不会再有,剩下的只有贫穷和为孩子操碎心,相互埋怨没有照顾好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未成年人在吸毒后会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自身免疫力降低,吸食毒品后发生的性冲动,容易感染传染病,如:乙肝,丙肝,尤其是艾滋病的感染。截至 2005 年 9 月底,在国家累计报告的 135630 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 40.8%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 80%患有各种传染病。所以未成年人吸毒行为危害的不仅仅是个体,还有整个家庭。

  (三)吸毒后会诱发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

  人在吸食毒品后精神异常亢奋、敏感、好斗,对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就会觉得针对自己,容易引发行为失控、暴力攻击的行为。极易诱发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秩序,据统计,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27 件34人,分别占毒品犯罪案件 436 件 479 人的 6. 2%、7. 1%,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247件 281 人的 10. 94%、12. 1% .由于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收入,不能满足自己对毒品的需求,就会去盗窃,抢劫、诈骗、卖淫来获取毒资,甚至是帮别人运输毒品来满足自身瘾癖,形成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骗养吸的现象。据调查,福建省吸毒人员 70%的毒资来自非法所得,一些地方的“两抢一盗”案件 60%到 80%为吸毒人员所为。

  二、未成年人的吸毒心理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是一类特殊的吸毒人群,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对社会了解的不深,对事物认识和分辨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从犯罪行为的产生来讲,未成年人的吸毒问题是各类外部因素作用于其特有心理机制而产生的,其主要的心理原因有:

  (一)认知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未成年人这个年龄阶段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显着发展,期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认识、评价事物。但因为知识、经验积累和理性思维的缺乏,他们对于毒品危害性、社会复杂性和对交友选择性的理性认识都还不成熟。对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缺乏辨别,易产生炫耀财富、精神空虚和奢靡追求等问题。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时,未成年人更容易走上吸毒的道路。而影响未成年人吸毒的认知因素也是多样的。有些未成年人是因无知轻信、被诱骗、被诱惑,误认为吸毒好玩、不上瘾、不违法,毒品能消除个人压力、减轻身心困苦、减肥;有的虽然意识到毒品有一定危害,但轻信吸一次不会上瘾而吸毒的。也有些未成年人则因猎奇、爱慕虚荣、追求刺激而吸毒;或者因逆反、自暴自弃主动接触毒品。尤其是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形式多样的新型毒品以各种虚假面孔,钻营认识误区,突破心理防线,渗透各种场所,严重侵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情感意志的高应激性和不稳定性特征。

  未成年人情绪反应强、意志力薄弱,做事容易冲动、情绪自控能力差、行为稳定性差。他们敢说敢干、无所畏惧,越是危险刺激的事物反而容易引起他们兴趣。许多未成年人在吸毒时很少有罪恶感,却会有兴奋感和满足感。且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诱导,对一些错误行为盲目崇拜,进而模仿、追随,不能理性的认识和进行自我控制。很多吸毒的未成年人就是被不良的人际交往关系影响的。例如,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有的未成年人以生日等宴会请朋友吸食毒品作为荣耀的象征,有的未成年人为显示慷慨和义气,长期多次邀请朋友在宾馆、网吧、KTV 等场所聚众吸毒 .

  (三)不良的家庭亲子关系和负面的社会模仿是重要的环境诱因。

  过多空闲时间缺乏监管,过度沉迷休闲娱乐场所和结交不良社会人员,给未成年人吸毒创造了时间、空间和中介条件。而这些都与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直接相关。一是不良的家庭亲子关系和教育抚养模式的落后。积极的家庭亲子关系、高品质的抚养教育往往能够培养孩子的判断力、是非观念、领悟力和平衡力,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往往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未成年人吸毒很多和父母离异、情感淡漠、家庭暴力,甚至是他们的父母或者家庭成员吸毒有很大的关系。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 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 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 5%.二是不良的社会模仿氛围和宣传手段的缺乏。当前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未成年人独特的知情意特征和发展中的人格因素,应对外界各种干扰的能力相当脆弱,当社会诱因超过了他们的自控能力时,很容易导致对不良行为的模仿。而同辈吸毒、亲属吸毒、公众人物吸毒等问题,则更容易引发未成年人不加辨别的模仿。

  三、未成年人吸毒行为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受毒品问题侵害最严重的群体,而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控制未成年人吸毒行为的发展态势,结合未成年人的独特心理特点和禁毒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对未成年人吸毒行为进行预防:

  (一)以预防、救助为原则开展社会化综合防治。

  失足的未成年人本该在花样年华、青春岁月里畅想未来、拼搏奋斗,却因为毒品偏离了原本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巨大伤害和破坏。社会各界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负责态度,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科学完善的防治措施,依法开展对未成年人吸毒工作专项治理工作,构建坚固的未成年人毒品防线。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对未成年人识毒、防毒、禁毒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减少未成年人毒品吸食率;坚持以救助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已吸毒未成年人的身体康复治疗、精神依赖戒断和心理健康疏导,提高吸毒未成年人的首戒率、降低复吸率。

  (二)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单位为主体完善“三位一体”宣教网络。

  预防未成年人吸毒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做起,有效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宣传力度。既要开展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注重实效的全民宣传,又要开展从社区到校园、从城区到村镇的全域宣传。而更为关键的是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单位三位一体的宣教网络。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吸毒的主阵地。家庭教育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渠道,实行科学的抚养模式和成长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对毒品问题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学校教育要注重增强法制教育,提高判断力和自控力。要专门编写供学生阅读的防毒、禁毒教育读物,使未成年人学到识毒、防毒、禁毒的知识,从而自觉远离毒品;社会宣传要覆盖社区、公共空间和娱乐场所,注重正面引导、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善于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采取组织参观、观看演出等方式进行直观教育;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禁毒宣传,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宣传,构架无毒网络空间。通过“三位一体”宣教网络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培育未成年人的责任感、是非观、判断力和自控力,提升法治观念、健康理念和人生信念。

  (三)以打击新型毒品为重点构建堵源截流、标本兼治的打防体系。

  针对当前社会大环境,未成年人接触毒品的机会易得,想要从接触的源头上禁毒,就要控制和改善产生吸毒现象的社会宏观环境和条件。既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全面精神文明水平,纯洁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铲除毒品问题滋生的社会土壤,还给未成年人的成长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也需要严厉打击各种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和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遏制毒品蔓延的态势。特别是当前新型毒品种类繁多、欺骗性强、危害极大,要坚持以严厉打击新型毒品为重点,从原料工艺、制造加工、贩运路线和零包销售等环节入手实行严密管控、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毒品蔓延的态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