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太原民居室内墙壁色彩选用情况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24 共1869字
论文标题

  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已知、未知因素的影响,其内涵在不断扩充;相关影响要素将更多地被揭示、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色彩就是其中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色彩,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居室墙面在其居住环境中所占面积最大,因此,墙面色彩决定着居室氛围是否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了解我市居民墙面色彩使用情况,2011年我们对太原市老军营居住小区、新南二社区的居民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现场调查。

  1、调查内容

  1.1对象:2011年我们对太原市老军营居住小区、新南二社区的居民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现场调查,189户居民中能够在墙面上应用色彩营造生活氛围的只有72户,仅占38%。

  1.2统计学处理: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主妇对墙面色彩的应用比较: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P<0.01)。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色彩在家庭装饰中的应用。

  3 、讨论

  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居民家庭还认识不到色彩对人身心健康的调节与维持作用,墙壁的概念就是白色。仅少数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较年轻的家庭主妇能够在墙面上主动应用色彩来丰富、调节生活。这不是居民生活经济达不到,而是认识跟不上的原因。

  色彩对人类的直接作用是情感、情绪的调节。它是通过刺激视觉神经系统,使人的心理、生理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人的内脏、内分泌机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色彩对情绪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以红色和绿色为例来探讨一下。红色既有愤怒、冲动的意味,也是喜庆、活力的象征,是一种最引人注目、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颜色。当人看到红色物体时,光刺激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被记录。视觉信息在此被加工处理后转变为神经冲动,接着该冲动沿着视神经经丘脑中继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枕叶区域。枕叶及某些皮层下中枢对红色物体的信息加工后,一方面启动了认知加工系统中有关该红色的认知和体验经历,并对当前红色刺激和先前的色彩情绪评价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发出神经冲动至心肌、平滑肌、腺体,从而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瞳孔扩大、心跳加速、支气管扩张,雄性激素分泌增多。二者相结合,亢奋、恐惧、急躁等与红色有关情绪随即产生。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慎用红色。绿色在色彩学中属于偏冷色调,人处在冷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次数减少4~8次/min。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蓝色具有降低血压、调节神 经、镇静安神、调整体内平衡 的作用。它们对情绪的影响原理与红色有一定的相似。

  人们都喜欢看彩色电视,这说明颜色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颜色加强了物体表面的对比,促进了客体的觉察与区分,为再认客体提供了清楚的线索。它帮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所以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五颜六色的,它们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情绪、认知及心理状态等。当看到某种颜色时,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身经历中与此相关的感受或体验,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

  各种不良情绪的产生,是以一定的生理变化为基础的。人对色彩的感知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改变。鲜亮的色调则使脉率变快而情绪高涨。比如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它不仅有助于人释放愤怒、妒忌、忧郁、疯狂等不良情绪;而且使人置身于艺术家所营造的美妙境地中,让人抛却尘世的各种烦恼,从而拥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说,艺术欣赏有利于调剂生活压力,保证心理健康。

  在生活中如何选择、搭配色彩并非简单学问,对色彩种类的喜爱同人的生活阅历、经济基础、文化修养、性格爱好息息相关。我们若能运用色彩去科学合理地改善生活环境,以此调节由各种不良情绪,则人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如卧室应当显得明亮、轻松、温暖、舒适;客厅宜用明快的色彩,以在视觉上增大房间面积;厨房颜色不宜过重,浅亮的颜色为佳,以显得更洁净;书房的色调要求达到雅致、庄重、和谐的效果,因此选用灰色、褐灰色、褐绿色、浅蓝色、浅绿色为宜;餐室是家人共同进餐或宴请亲友的生活空间,故色彩以暖色为主,如橘黄、黄以及柠檬黄;卫生间的色调以素雅整洁为宜,可选用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使之有洁净之感。总之,冷色调能够营造宁静的氛围,暖色调能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

  总之,居室墙面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就像科学饮食、穿着搭配一样,应该成为一项人人皆知且自觉主动的健康行为。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 运宏,刘筱睿.色彩与应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3-26.
  [2] 李新.颜色与心理.婚育杂志,2003,8(6):46-54.
  [3]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4] 张明.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