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甘肃经济林发展现状的经济学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03 共4898字
论文摘要

  1引言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和甘肃省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林从农业中脱颖而出,其聚资敛财的优点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并逐步成为甘肃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发展都受到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发展经济林属于区域经济活动的一种,因此,把甘肃省经济林发展纳入经济学范围考虑是有意义的.

  2经济林的经济学意义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活动主要受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影响,而发展经济林属于区域经济活动的范畴,因此,可以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经济林是我国五大林种之一,发展经济林、完善林业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更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提高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方面有着重大意义[2].因此,甘肃应该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地培育壮大经济林产业,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经济林发展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3.1资源禀赋分析

  具体指与甘肃省林业活动有关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等,资源的分布存在地理差异,林业经济活动发展的资源越富集,越有利于经济林发展.

  3.1.1区域自然条件

  甘肃省总面积45.4万km2,居全国第7位,人均地占有0.01hm2,远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山区面积达到31.7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0%,其中大部分只有林业可利用,全省人均山地面积1.7k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尚有宜林的山丘荒地191.33万hm2,地域辽阔是甘肃省发展经济林的最大优势.

  甘肃省位于90°13′~108°35′E,32°34′~45°45′N之间,地处黄河上游,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北亚热、暖温、中温等多种生物气候带,适合各类落叶经济林木的栽培,而且大部分地区光照充足,温差大,这些都为多种经济林树种的生长生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省是我国北方水果的主要生产省份,特别适宜于苹果、梨、葡萄、桃、樱桃等果树栽培生长,陇东南地区及中部黄河沿岸完全具备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最优生态指标,部分区域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果品的优越条件.随着果品生产的重点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转移,甘肃的果品生产潜力更加凸现,品质和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河西的葡萄、锦丰梨、苹果梨、枣,中部的桃、杏、早酥梨,陇东、天水的苹果,陇南的花椒、油橄榄等各具特色,一些产品已初具商品规模[3].图1列出了甘肃省一些主要的果产品,可以看出苹果在省内经济林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4].

  3.1.2劳动力资源

  经济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其种植采摘包装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季节性的熟练劳动力,而甘肃属于欠发达地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并且甘肃人民有栽植经济林的优良传统,积累了宝贵的先进经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有经济林木的栽植.河西、陇东、陇南、中部、甘南地区,在积极发展经济林生产的同时,还培植了一批先进典型和生产基地.

  论文摘要

  3.1.3资金技术条件虽然甘肃省具有适宜经济林生产的地理优势和大批的劳动力,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较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的乘数原理和加数原理,以致经济林产品在产量、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5].省内大多果园采用传统的乔化栽培和整形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果业发展需要;基层组织缺乏专业的经济林技术人员,经济林生产和经营知识更新缓慢,不注重品种调整和改良,整形修剪技术差,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果品化肥和农药残留超标;虽然近年新建了大面积的果园,但部分地区对幼园的管理跟不上,重栽轻管现象较为突出,以致林产品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商品率低,加之在宣传、包装、贮藏、加工等方面跟不上,使得甘肃经济林产品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销售越来越困难.

  3.2资源配置能力

  资源禀赋仅仅是经济林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各种林业资源如何有效结合,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取得林业效益最大化,还要取决于区域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林业资源的配置能力主要由林业体制、政府的林业管理能力,以及林业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决定,林业体制是林业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而影响到林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在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中,林业资源配置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实现林业的经济价值.

  3.2.1 政策扶持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林业经济政策、规范经济林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林业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从而影响林产品市场需求、企业策略和林产品竞争等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讲,国家的林业体制以及领导的林业认识决定着经济林产业的兴衰.近几年,全省果品产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与各级党委、政府对果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资金整合,重大林业政策的出台是分不开的,为甘肃省果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3.2.2市场需求

  无论政府宏观引导还是农民的自主经营,发展经济林都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促进经济林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类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产品赢得了更多青睐.消费者不仅要求满足低层次的食用要求,而且更加注重口感、包装、卫生价格等方面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这就要求产品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

  甘肃省向来注重品牌培育和质量优先原则,以确保实现经济林生产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高葡萄酒、酒泉锦丰梨、临泽小枣、静宁红富士、镇原甘草杏、永登玫瑰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不断涌现,成为了全国知名品牌;武都区、秦州区等县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新经济林之乡"[6].表1是2008年甘肃省经济林产业总的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经济林产品形式多样,种类较为齐全.

  3.2.3 企业策略和生产组织形式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甘肃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果品生产正在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全省已形成市县区瓜果蔬菜公司、个体经销商共同参与的果品运销体系,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与之相关的果品贮藏、包装、运输、营销、加工等相关产业逐步兴起.陇东的庆阳、平凉已成为全国一流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天水和陇南礼县的元帅系苹果在国内一枝独秀,河西走廊的酿酒和鲜食葡萄、中东部的优质梨、安宁和秦安的蜜桃以及枣、杏、大樱桃、李等果品在全国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水果生产设施也形成了较大规模.

  林产品的集约化经营及市场化销售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型、股份制型等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成为甘肃省果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目前,全省已建成大型果品批发交易市场50多处,年交易量200万t,交易额超20亿元;建成各类贮藏库2.5万多个,总贮藏能力达到72万t;建成各类果品加工运销企业200余家,其中龙头加工企业25家;全省建成千吨以上气调库32座,50~1000t冷库3131座,总储藏能力34万t.然而,与其他强省相比,加工转化率依旧偏低,林产品深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等不足严重制约了本省经济林产业的持续发展.

  甘肃地域狭长、气候差异大,经济林的布局和生产经营采取农户分散经营模式,违背了林果业商品化生产基地必须以主导产品为基础,走连片开发、集约经营、区域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形成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体系,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论文摘要

  3.3区位条件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甘肃省人民的辛勤劳动,省内交通设施和基础条件取得了大力改善,增大了甘肃省与周围省份经济联系的机会和程度,经济林发展的区位条件也越来越优越.

  3.3.1交通设施

  甘肃虽属内陆省份,但近年来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关照,省内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公路系统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能够保证大量果品直销全国各地,果品运输已十分便利.据材料记载,2009年敦煌葡萄销售到广州、拉萨、哈尔滨、银川、北京等30多个大中城市,2010年果品销售已经扩展到上海、天津等60多个大中城市.

  3.3.2地缘政治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地方经济如无法参与国家范围的区域分工,就可能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法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甘肃省要实现经济林的快速发展壮大,必须积极推进各种类型的跨界合作,充分调动政府与市场两股力量,打破行政垄断,克服地方保护,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虽有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但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以及交流渠道不通畅等条件制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近年来,国家要求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即开通西部,北部与西亚、南亚各国及俄罗斯的交流渠道,加强与南面、东面内地发达地区的联系.而甘肃河西走廊是历代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历史上东西交流、来往贸易曾十分兴盛,汉唐时的"丝绸之路"从这里通往中亚、西亚,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边疆口岸正在恢复,边境贸易也将增加,对外贸易的扩大为本地区经济林发展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3.4外部环境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包括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关系和国际背景三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格局、区际和国际的经济关系、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经济林发展的大环境,关系到经济林产品市场需求、经济林企业规模以及林产业发展的前景.

  3.4.1国内环境

  从宏观角度讲,全国经济林的发展格局从宏观角度影响甘肃省经济林的基本走势.近年来,在政府宏观林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经济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林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此外,国家还陆续在甘肃省设立"三北"、"长防"、"黄防"、"治沙防治"、"平原绿化"、"天然林保护"等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作为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和效益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在甘肃省具有更为优越的发展空间.表2是2012年甘肃省经济林中乔灌木林各龄组面积蓄积按权属和林种统计数据.

  论文摘要

  3.4.2国际环境

  据材料记载,世界人均果品占有量约为65kg,而我国人均果品占有量仅为50kg.可见,经济林产品在国际市场有广阔的销售前景.目前,甘肃经济林产品销售渠道正在加速拓广,已经与周边多国和地区取得了贸易联系."平凉金果"顺利走进国际博览中心B1馆的甘肃展区,在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供产品,并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7].如今,"平凉金果"凭借酸甜爽口、芳香浓郁、质脆肉黄等优良品质,已经成功打入俄罗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张掖祁连葡萄庄园酿造的葡萄冰酒,生长环境与世界着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同在北纬39°黄金线,万年祁连冰川雪水灌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祁连冰酒在国际葡萄酒品评赛上摘得冰葡萄酒金奖的桂冠,目前已经出口到日本、荷兰、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武都大红袍等一批名优林果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初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巨峰葡萄、敦煌李广杏等近百个果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绿色认证.

  4小结

  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和甘肃省的特殊情况,要使经济林成为甘肃省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在充分发挥经济林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同时,必须关注经济林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注重在本土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区域经济林产业集群建设,以科技为动力,树立品牌,实施产业化战略,争取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还需加强甘肃省经济林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力度[8],创造一个招商引资的优良环境,以实现经济林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吴春荣.河西经济林适应性评定及发展方向的研究[C]//中国林学会甘肃省林学分会.甘肃省林学分会论文集.兰州:中国林学会甘肃省分会,2000.

  [3]姬孝忠,赵密蓉.甘肃经济林发展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1999(24):60~62.

  [4]甘肃统计局.甘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16~592.

  [5]王莹丹,孙健.甘肃省经济林产业竞争力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4(28):49~50.

  [6]李建红,杨雅琪,成娟.甘肃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调查[J].甘肃林业科技,2010,1(35):25~28.

  [7]王诚锁,丁学德,连学斌.甘肃省经济林情况调查报告[J].经济林研究,1998(3):64~66.

  [8]任珺,陶玲,王有科.甘肃省林果基地县经济林建设效果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3):26~2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