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城市经济学指导下的数字化市政管理探究

来源:现代商业 作者:曾祥誉
发布于:2020-04-23 共4503字

  城市经济学论文(优秀课题范文8篇)之第三篇

  摘要:近年, 伴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大小都呈现出猛烈增长的趋势。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以人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型市政管理的缺点也日益显露, 如:相关机构各自为政, 信息共享差, 相互沟通少。传统型管理方法只能有效发挥市政管理的基本功能, 只适用于市政设施种类少, 数量小的情况。一旦市政设施类型多样化, 数量激增, 落后的传统型管理方法就难以满足城市市政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 进行数字化市政管理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学论文

  一、城市经济学及相关概念

  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开的必经阶段,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也会给城市带来层出不穷的难题。这些问题牵涉范围广, 会触及土地、环保、市政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由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 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日益成熟, 而城市经济学也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应运而生。城市经济学是以城市综合体的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可以为公共经济资源在政府手中的分配, 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就包括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

  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体现了政府意志, 更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各界人士的智慧结晶, 是党执政为民的政策的重要体现。时代变迁, 科学技术飞跃,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要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势必需要政府运用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城市市政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综合性, 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地理分布特性。市政设施和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分布呈现出显着特征, 市政管理中的各项活动如管网改造、检修等, 都取决于位置距离、覆盖范围、街道分布等地理因素。

  (2) 市政设施数量多, 种类多, 分布广。

  (3) 动态性。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管道管线、市政设施等也相应会增加、废弃和更新。因此, 在城市管理中, 新情况新决策的出现都会带来海量的信息。

  二、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市政管理现状

  在众多欧美发达国家, 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可视化监控管理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市政管理中实现了成功应用, 且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水平和力度, 推动了城市经济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如:美国运用GIS进行市政管理, 从而实现了对部分市政设施的远程监控;加拿大通过土地信息系统, 搭建起与土地有关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档案以及申诉案件的信息库等。此外, 在灾害及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上, 美国、日本等果都各自利用GIS技术搭建起有针对性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

  这几年间, 中国部分城市市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也陆续建成了部分市政业务管理系统。例如, 南京市政府建立的户外广告管理系统、上海出现的管线管理系统、大连市政府使用的城市路灯监控管理系统等。上述管理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水平。下文将以广州、北京两座城市为例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分析。

  (一) 广州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中国城市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建设很晚才开始起步, 为了实践建设统一信息平台的理念, 2004年广州市园林局提出了建设“广州数字市政”的思路, 即第一步是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将整个广州市的市政公用园林设施都录入到系统中, 从而得以实现对公用园林设施的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控。此外, 还可以将系统与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 在城市的安全保障和抗震救灾等方面为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这个系统要依据现实的基础条件以及实际的需求, 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实施。该系统包括三个基本模块在内, 如下所示: (1) 地理信息系统 (GIS) ,(2) 业务管理系统 (GIS) ,(3) AI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二) 北京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由于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始终难以获得有效的提高, 北京被迫开始走上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之路。北京政府在城市管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下水道井盖失踪”等问题依然存在, 市民的满意度不高。因此, 基于数字化基础而建立的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在北京被投入使用。自2004年4月份起始到现在, 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在实践中投入运行,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整合多项数字技术, 建立建成了以“城市监督中心”以及“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 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革发展了城市管理模式, 在城市市政管理中获得了显着的效果。北京市推行“数字市政”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借助北京市的城域互联网以及综合信息平台, 使用移动通讯、互联网以及“3S”技术 (即GIS, GPS, RSV) , 建立起一个结合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化社区, 面向政府内部和社会群众的市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三、目前市政管理中的问题

  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激增,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使得中国城市的规模结构继而产生了巨变。人口数量多的大城市数量达到了增长高峰;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的数量也持续增加, 一些小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成长为中等城市。而这些新诞生的中等城市, 市政设施的种类、数量也大为超出原本的规模。在城市发展的形势下, 城市市政管理也出现了各类问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大城市管理部门各自为政, 职责权能划分不清, 又难以统一调度。市政管理牵涉的部门众多, 又由于各部门的行业和主管单位都不同, 所以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差, 沟通受阻碍。典型例子就是, 刚修好又被拆的马路、房屋等。“刚修好又拆掉”不仅会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更是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4) 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以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及赏罚机制, 各种监督和制约制度都难以发挥作用;

  (2) 过于依赖突击式管理, 缺乏切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3) 粗放型管理, 信息获取和处理不主动不及时, 效率低下;

  (5) 过于依靠人工管理。管理人员利用基础通讯设备和长时间学习积累下来的个人经验, 可以大致了解城市区域的基本情况。但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新市政设施就会让管理人员一时难以掌握。台风、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 会使得城市的各种市政设施负荷大为增加。若缺乏良好的应对之举, 管理者和决策者又不能及时获取充分、真实的信息, 就难以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 从而可能出现管理决策、应急处理上的过失, 甚至给人员、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6) 规划失控, 城市发展建设急功近利, 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部分城市为了在数据上实现高水平城镇化, 大量开设开发区、市民广场等破坏土地的项目。而且由于盲目的房地产开发, 很多城市都供过于求, 大量土地被破坏、房屋被闲置。巨大的浪费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理念大相矛盾, 也有违城市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上述种种问题层出不穷, 且久久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绝大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各个市政管理部门, 各管各家, 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统一调度。虽然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市政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上述现象, 也陆续颁布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但这些应对之举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产生一定的效果, 治标不治本依然是最大的问题, 在根源上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只有从管理的基本制度下手, 建立完善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 各个市政管理部门间才能实现良好又有效的沟通, 实现部门间的市政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走出各自为政的困境。

  四、数字化市政管理的意义

  城市各种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城市市政管理。城市市政管理有着极为丰富的涵义, 广义范围上的城市市政管理涵盖了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市政管理, 如城市交通系统, 给排水系统, 通讯设施和线路, 电网等。城市市政管理就是在各部门管理下, 协调各类市政设施的运行、维护。但由于市政管理牵涉部门众多, 而各工作部门又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 各自为政, 互不交流, 如此就导致一个看似简单的管理工作却需要几个不同的部门多次磋商, 更甚者互相推诿的情况。

  数字化市政管理方法的使用会助推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攀登到新高峰,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传统型城市管理中, 各个市政部门各自为政, 缺乏沟通, 信息和资源缺乏共享;而使用了数字化技术的市政管理系统则可以有效地统一调度整个市政管理所牵涉的所有部门, 在各部门间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及时的、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充分使用各部门的信息和资源。此外, 因为各个市政设施和事件都有着统一的唯一性标识, 全部被记录在数据库中, 所以政府可以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数字化市政管理, 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各类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上, 工作人员可以在相较之前极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所在, 迅速地确定事件, 快速地便捷地搜寻到所需的信息。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度, 更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

  此外, 数字化市政管理对建设新型市政综合管理体系大有裨益, 可以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有帮助的信息支持, 并且还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市政管理的各方面水准, 为市政管理的改良方向提供参考。数字化市政管理所具备的统计分析功能, 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各项数据, 为准确地分析问题及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建立数字化市政管理系统的举措

  如今, 数字化市政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搭建起统一的信息系统是信息革命的最终方向。但是由于各个城市市政公用基础保障供给领域缺少详细和集中的初始基础信息资料, 想要建立起一个基础信息完善的GIS信息平台是难以一蹴而就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地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 数据统计难度大, 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以用促建”的信息化建设方针, 逐步深化完善信息内容。

  如今, 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实现了推广, 众多领域中都有所应用, 如城市规划、交通监测、地质勘察、气象预报、建筑设计、移动通信等大量领域。中国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越来越精准的精确到小时的天气预报服务, 开车出行也能够在手机上或者通过电台获取实时路况信息, 从而尽量避开堵车地段, 减少等待时间, 提高出行效率。

  所以, 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跟风地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影响实际使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去欢迎不远的将来“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建成。城市公共基础保障供给行业在形成之初就产生了固定的传统管理模式, 即始终由各具体行业自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 各行业都有着一套较为独立的自我管理制度。短时间内想瓦解这种格局, 强行推进信息共享方式下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 缺乏实际。而且这种变革不但与具体的技术方面、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有关, 而且更与社会文化观念的革新有关, 是对信息共享理念的宣扬。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 各地的市政设施都身处信息网络之中, 就算各自为政, 也会因“蝴蝶效应”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 “数字市政”将在保障城市市政设施平稳、健康、高效运行过程中发挥重大价值, 促进城市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明浩、朱梅白:中国大城市[M].天津科学技术版社, 2005
  [2] 饶会林, 郭鸿愈: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 蔡孝哉:《城市经济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4] 王雅莉:浅议城市经济学的系统性与理论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点击查看>>城市经济学论文(优秀课题范文8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曾祥誉.城市经济学指导下的数字化市政管理探究[J].现代商业,2017(24):165-16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