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东北三省经济建设特点对比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1 共5276字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相当程度上是由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所推动的[1].经济学家罗奇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最终需要在"两条战线"同时推进,一是更平衡性的增长,二是为达到这种平衡性提供支持"[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经济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差异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世界称之为"中国奇迹".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在不断地扩大。例如,我国东中西三部、沿海与内陆地区、省份之间和省内之间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发展。虽然说适度地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但如果区域经济差异程度过大,则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不能够合理地利用,并且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东北三省区域的自然资源相比其他地区占据了很多的优势,具有很良好的工业基础,同时在科技、技术和人才方面也是非常的占优势,具备有东北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2002 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加快调整和改造"[3],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4].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继续存在着。2015 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2.6%、6.1%、5.1%,这种"断崖式下滑"的经济状况导致了东北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断被提起。

  当前,东北经济的波动方向恰恰向下,未来是惯性下滑还是筑底企稳,触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5].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扩大,这样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很有利。因此,本文结合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缩小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区域经济差异的解决办法,这对于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 研究意义。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东北三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东北三省各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

  (1)理论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东北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很多人仅仅使用单一指标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有的人对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并没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总结其他研究人员的基础上采用单一指标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以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东北三省各市经济存在的差异,最后对东北三省的各个地级市综合经济进行了排名,并对排名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第四部分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结合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2)现实意义。***总书记就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的要求,这对于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东北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东北经济,东北地区具有极其特殊的优势。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非常好,拥有很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因此支持东北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对于打造我国经济新的支撑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6].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导致了东北三省经济差异的扩大化,因此对于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升东北的经济竞争力,同时也为缩小辽宁、吉林 和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区域经济,充分发挥东北区域优势。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从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有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

  (1)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Friedrnan 在 1987 年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从1978 年就已经开始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7].

  Tsui在1991年的研究中指出,1952到1970年期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并不是那么地明显,但是从1971 到 1985 年期间开始呈现了扩大化的趋势[8].Max 在2002 年的研究中指出在1978 到 1990 的十三年期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从 1990 年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扩大的趋势[9].Gravier-Rymaszewska 等学者运用了泰尔指数测算1998 到 2006 年期间 28 个省份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10].Fujita 等运用 GDP 和工业产出两个方面的数据从收入分配和生产集聚这两方面对 1985 到1994 年中国区域差异的趋势进行了评估[11].Peter Pedroni 和 James Yudong Yao 在2006 年对我国三大区域间的存在的经济发展差异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了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了很大程度上的趋异现象[12].

  (2)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Lucas 在1988 年分析了开发的投入加大、知识的积累和投入、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13].Fleisher 在 1996 年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之后指出, 社会投资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中国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14].Henderson 在2000 年的研究中指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间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15].Berry 在2000 年的研究中发现了社会资本分布利用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16].Belton Fleisher在 2007 年的研究中指出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和提高边际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7].Antony Potter 和 Doug Watts 在2011 年的研究中发现在产业集聚可以产生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趋同的现象[18].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从 20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

  (1)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魏后凯从人均 GDP 的相对差异入手对我国三个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了从 1978 年开始三个经济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19].覃成林在 1997 年的研究中发现从 1978 到1992 年这14 年期间,省份间的经济在绝对差异方面有明显的扩大趋势[20].孙明杰在 2008 年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我国 1978 到 2006 年期间相关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了2004 年以前我国三大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在开始逐渐增大。刘天宝等在 2009 年用人均GDP 等变量对 2002 到 2008 年间我国经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21].袁晓玲等在2010 年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在一步一步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22].张晨峰在 2011 年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有条件收敛的特征[23].韩燕,聂华林在 2012 年指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关联,并且指出城市化水平程度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的高[24].孙久文,姚鹏在 2014 年指出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差异态势,东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缩小的比较明显,中部、东北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缩小的较为缓慢,而西南西北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25].

  (2)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王小鲁,樊纲在2004 年的研究中发现资本流动和制度变革对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6].贾俊雪、郭庆旺在2005 年的研究中指出人力资本流动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因素[27].李福柱等在 2008 年的研究中指出了人力资本的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差异起着巨大的影响[28].吴凡,余翔在 2010 年的研究中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因素对于地区间经济差异是十分重要的因素[29].周喆在 2012 年的研究中指出 1989 到 2008 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在不断地扩大,导致这一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均 GDP 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因素[30].韩兆洲、安康、桂文林在 2012 年指出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和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明显的影响[31].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有关区域经济差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丰富,研究区域多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等地区。很少有学者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一般集中研究单个省份内部经济差异。例如王威(2011)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辽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2].华惠川(2009)采用单一指标和多指标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33].

  赵宏波(2014)运用区域经济空间作用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这3 个角度着手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34].

  鉴于学者们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差异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1.2.4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 6 个部分,下面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为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提炼,并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具体包括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第三部分为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首先对 1978 年到 2013 年的东北三省人均 GDP 进行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单一指标分析,研究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间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综合指标分析是以人均GDP 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13 项指标对东北三省各市(黑龙江省数据不包括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数据不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差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实证结果反映了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扩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为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在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这三个省份间经济差异的成因比较的复杂,涉及到的方面也十分地广泛。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东北三省区域经差异的产业结构因素、资本投入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等方面来进行理论分析。并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在 1994 年-2013 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的对象,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较为显着的性影响。

  第五部分为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结合文章第三和第四部分,针对东北三省具体的经济差异情况,提出了缩小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本文以东北三省经济再振兴为研究背景,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因子分析,从而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本文还对导致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最后根据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2.5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国内外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对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的理论做了大量研究,也得出来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了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和影响因素的观点和看法,为文章的后面部分提供了理论基础。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法。通过运用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和实证方面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找出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3)比较分析法。在分析缩小东北三省区域差异政策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成功经验,从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3 创新点与不足。

  在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的研究中,将单一指标与综合体系这两种指标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对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有些数据不是很完善,一些影响经济差异的因素等指标不能在实证分析中体现出来,因此没有将这些因素全部放在实证分析中,这就出现了本文的研究存在着不是很完善的地方。

  解决方法:笔者准备认真分析、研究各指标,选取能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差异的显性指标,做到能够准确运用模型达到分析的目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