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庄子处世哲学中的人生境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3 共3018字
  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乱时期,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庄子却能做到超脱自然,乐在其中,庄子看破功利,坦然面对福祸,庄子的处世观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庄子处世哲学中的人生境界”的哲学与人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庄子处世哲学中的人生境界

  原标题:浅析庄子处世观中的人生智慧
  
  摘要:身处道德失范、政治失序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首先考虑到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庄子独特的处世观不仅对春秋战国中人们的为人处世带来很大影响,还一直延续至今,下面就庄子处世观中的人生智慧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庄子;处世观;人生智慧
  
  0前言
  
  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乱时期,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庄子却能做到超脱自然,乐在其中,庄子看破功利,坦然面对福祸,庄子的处世观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庄子的人生智慧仍然深受人们的追捧。
  
  1.重自然淡名利的现代启示
  
  在庄子的为人处世中,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重自然、淡名利,在庄子看来,我们不应该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些没有极限的事物,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身处世间,应该做到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保护身体、保全天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人们应该学习庄子的处世之道,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的调整自身心态,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做出一些破坏自然的行为,而最终受害的还是人们自身,如森林植被的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产带来威胁。
  
  在为人处世方面,庄子还推崇淡泊名利,庄子认为,一个人在世间生存所需要的外物是有一定量的,人不需要贪图太多身外之物,特别是名利。在《逍遥游》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从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庄子看名利如粪土,庄子看重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生命的各种附属物,这无疑做人的明智之处。
  
  在“惠子相梁”中也可以看出,庄子淡泊名利的心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古往今来,追逐名利的人不在少数,而名利给人带来的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如果人人都能学习庄子的处世观,淡泊名利,那么人们就减少很多烦忧,增添许多快乐。
  
  2.庄子处世观中的人生智慧
  
  2.1游世的人生旨趣
  
  对于庄子,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独特的隐士,庄子的各种言论,无不给人一种抛却世间烦扰,回归自然的避世感,如坐忘之说、逍遥之论、无用之言。但庄子本人,并不赞成传统的隐世、避世,庄子认为“避世”之人隐蔽在山间,闲居钓鱼,只是为了无所事事,而“非世之人”崇尚品格、追求超脱,也只是为了表现其清高的品质,庄子是以“游世”的态度生存于世间,对庄子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身处世间,心游天外”,庄子在《天地》中提出“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3],“游世”是庄子在战国时期,特有的处世方式,这种处世方式的本质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身心愉悦。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嘈杂的城市中,各种物质对人充满了诱惑,而人们应该做的就是“控物欲、乐身心”.
  
  2.2无用的保身方法
  
  在庄子的思想中,“无用”之言是最具特色的言论,庄子在《逍遥游》、《人世间》等中,多次以树木为例,谈论“无用”的问题,庄子主张,在为人处世中,不需要过于追求有用,也不需要过于展示自己,要学会韬光养晦。对于庄子的“无用”之说,被人们看做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活动,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没有从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无用”之说的真正意图进行考虑。身处战火不断的动荡社会,庄子清楚的认识到,士阶层要想通过自己的才能对政治进行干预,甚至是“有用”于世,就很有可能被动荡不安的社会所吞噬,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4],由于“有用之人”难以生存于世间,庄子才提出了“无用”的处世观,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在乱世中保全生命。“无用”之说蕴育这庄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易的人生态度,当人们身处无可奈何的境地时,“无用”之说不仅能帮助人应付局面,还能避免无谓的牺牲,这显然有别于“消极的生命活动”这种看法。
  
  2.3中道的生存策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危险,仅仅是“无用”并不能做到趋利避害,有的时候“无用”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例如在《山木》中,两人对话,两只大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提议杀不能叫的那只大雁。庄子在“游世”中,能准确的把握好“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在庄子看来,做人要做到有用,也就是“有用之实”,这样能避免灾祸,同时还要表现出“无用”,也就是并不完美,并不是事事皆知,这就是庄子的“中道”生存策略[5].在世间,人们应该以自然中道为生存原则,为人处世恪守中道,不能偏执一面,也就是说人不能太深入的隐藏,也不能太过张扬的表现,最好的处世之道就是遵守“中道”.对于庄子的中道思想,与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提出不走极端,要在相互对立中寻找到适中点,从而做到两全其美。需要注意的庄子的中道思想和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倡人们的意识行为应该和道德准则相互统一,而庄子的中道思想提倡,在两极之间选择一个折中的标准点,这个标准点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自行把握。
  
  2.4顺人而不失己的交往智慧
  
  庄子在为人处世中还提倡“顺人、顺俗”,也就是顺从、随和人和事物,这里的顺从并不是没有限度的顺从,而是在相应原则下的顺从,这就是庄子“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的观念[6],在为人处世中,“顺人”虽然重要,但是要保证“不失己”,这里的“不失己”是指,不丢失自己的尊严、人格、性情,在与人交往中,应该在不失落自我的情况下,实现与人和谐相处。这一点上体现在“内直而外曲”的思想上,“内直而外曲”的处世方式是一方面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坚持正道,另一方面遵循世俗的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在金钱、名利面前迷失自我,丢失了自我人格,从庄子的观点看,显然是一种失败的处世方式。
  
  3.总结
  
  庄子享受生命、不拘泥于世俗、欣赏世间美好事物的态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久远,在庄子的思想中,其处世智慧是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庄子处世观中的人生智慧,以此帮助人们更加坦然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万勇华。庄子处世观中的人生智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06):21-26.
  [2]熊玉碧。人生困惑问庄子---浅谈《庄子》中的处世智慧[J].新西部:理论版,2010,(03):101-102.
  [3]张昱洋。谈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观照[J].学理论,2013,(06):34-36.
  [4]杨坤。浅析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及其现代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4,(12):120-122.
  [5]李阳。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2,(04):55-56.
  [6]吴璇,吴东泽。逍遥人生---浅谈庄子的哲学思想[J].山西青年月刊,2013,(24):145-146.
相关标签:哲学与人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