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曾国藩人生哲学内涵与启迪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17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曾国藩的人生境界探究
【绪论】曾国藩对人生的认识研究绪论
【第一章】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结语/参考文献】 曾国藩人生哲学内涵与启迪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既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又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反动性。

  但是,曾国藩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其人生观、人生态度、为人处世都是积极向上的,有着"内圣外王"的远大理想,有着"打脱牙齿和血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着以诚为本的处世之道,有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的养生之道等等,这些都彰显了曾国藩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因此,研究曾国藩人生哲学,弘扬曾国藩人生精神,对开展家庭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专着类:
  
  [1]岳麓书社。曾国藩全集(1-30 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4.
  [2]曾国藩文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
  [3]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附事略 荣哀录[M].长沙:岳麓书社,1986.
  [5]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2.
  [6]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7]梁绍辉。曾国藩评传(上、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萧一山。曾国藩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9]彭基博。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忠毅人生[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10]董丛林。曾国藩家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11]田澍。曾国藩与湖湘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武道房。曾国藩学术传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13]罗益群。曾国藩读书生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14]王闿运。湘军志[M].长沙:岳麓书社,1983.
  [15]朱东安。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16]唐浩明。曾国藩三部曲:血祭 野焚 黑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7](W.J.)黑尔,王纪卿(译)。曾国藩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 论文类:
  
  [18]李影。 论曾国藩的"内圣外王"思想[D].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2012.
  [19]谢芳。 儒学视角下之曾国藩哲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0]谭瑞梅。 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
  [21]孙德强。 曾国藩人生修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2]吴梅。 曾国藩人际关系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6.
  [23]成晓军。 曾国藩的"救世"人生哲学及其影响[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4)。
  [24]章继光。 曾国藩哲学思想初探[J]. 船山学报,1987(01)。
  [25]饶怀民,王晓天。 曾国藩研究述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05)。
  [26]陈君生,何继勇。曾国藩的人生智慧[J].船山学刊,2009(01)。
  [27]许丽英。 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J]. 船山学刊,2013(02)。
  [28]陈静。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人格教育思想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8)。
  [29]高志明。 论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道德追求[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6)。
  [30]许丽英。曾国藩人格教育思想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31]朱汉民,吴国荣。 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及其思想文化意义[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2]文丽。 浅析曾国藩的理想人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33]李洪刚。 试评曾国藩的处世原则[J]. 学理论,2011(02)。
  [34]刘红燃,李文斌。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初探[J]. 湖南社会科学,2008(03)。
  [35]周俊武。 论曾国藩的忠孝观[J]. 伦理学研究,2004(03)。
  [36]孙翔。 曾国藩睦邻和家伦理思想探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7]孙翔,雒季。 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38]戴素芳。 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J]. 广东社会科学,2004(02)。
  [39]李丹,张海鹏。 浅谈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发展变化[J].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40]黄顺力。 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与洋务运动[J]. 天津社会科学,1988(04)。
  [41]梁世和。 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42]曾长秋。 论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43]朱东安。 评曾国藩在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J]. 求索,1988(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