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对能耗企业节能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24 共3173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节能规划顶层设计”的提出让节能管理成为走“绿色低碳”之路的重要一步。而企业内部也必须依靠“顶层设计”完成节能工作开展的上下一致。因此,企业的节能管理对于提升绿色生产核心竞争力、保证发展后续驱动力至关重要。

  管理角度的“节能”区别于技术改进,是了解企业能耗现状、探究国内外节能管理经验之后提出的科学有效的节能管理对策。它意味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兼顾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直面能源压力、管理缺陷、技术不足并彻底解决问题与矛盾的体现。管理上的提升能够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文化建设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提高执行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设计

  针对企业节能管理滞后的现实,期望借助一系列节能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来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借鉴。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对能耗企业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问卷调查进行。

  1.1 变量选择

  (1)因变量

  该变量测度企业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以员工对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评价分数为主,辅助考察企业本年度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将主观与客观数据相结合,避免单一指标及主观评价的缺陷。员工被要求按照公司平时节能管理工作的贯彻情况真实打分,打分范围为(0,5)。

  (2)自变量

  通过对企业生产特征及其生产过程关键节点的编码整合出其生产过程中34个重要节能管理节点,根据指标可比性、可量化性、易获取性原则进而筛选出21个节能管理影响因素指标,并以简化后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为了避免同源方差造成变量虚假相关,在重要性评价、预期效果和实施倾向评价上由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分别进行,提高分析可靠性。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包含开工竣工项目管理、新技术引进管理、现场管理、精细化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全员参与、文化培育、培训交流生产辅助管理等21个方面。

  1.2 调查过程

  本研究以高能耗石油石化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管理层和基层员工进行节能管理影响因素重要性、预期效果性和实施倾向性的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2部分,涉及55个题项(因素重要性题项21个,预期效果性和实施倾向性题项34个)。发放问卷400份,342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340份,回收率为85.5%,有效率99.42%。

  2、 结果分析

  2.1 样本分析

  调查样本显示,调查者工作年限大多在 10 年以上(81.2%),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对公司的节能降耗情况了解深入,更能够针对节能降耗的现实情况给出合理有效的反馈与建议;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比例基本相等,能从员工角度和管理者角度全面反映对节能因素重要性理解的看法;在部门的选择上主要集中于生产一线员工(86.5%),生产线人员对工业生产过程和节能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得调查结果对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2.2 描述性分析

  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对21个指标进行均值过程分析后均值均为4分以上,表明企业员工对节能管理各个影响因素重视程度高,节能无小事;单个指标上看,“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最高”(4.85),其次是“精细化管理”(4.78)和“员工的节能降耗意识的提升”(4.73)。

  论文摘要

  2.3 主成份分析

  (1)节能管理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测度和Ba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测度值为0.817,Batlett’s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低于0.001,表明原有变量较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用方差最大法进行载荷矩阵的正交旋转,正交旋转后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0.075%,同时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解释率都相对均等,表明将多维指标转化为低维度的公共因子效果较好,该因子划割能够在70%以上的解释度上表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根据指标的聚类情况,将四个成分分别命名为:节能项目管理因子(F1)、节能技术因子(F2)、节能制度与文化因子(F3)、生产辅助系统因子(F4)。

  节能项目管理因子(F1)包括建立节能开工和竣工的项目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考核、监督、激励机制。节能技术因子(F2)包括建立新技术引进管理、推行现场管理、精细化管理、新型技术的引进、领导者的重视程度。节能制度与文化因子(F3)包括专项资金的建设、定额管理制度、计量监测制度、效益评价制度、有专门的节能部门与员工、激励管理机制、奖励机制、员工培训与交流。生产辅助系统因子(F4)包括办公区节能降耗、生活区节能降耗、车队用车规定对节能降耗。

  (2)信度检验

  采用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大于0.7就认为信度可接受,数值越大信度愈高,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如表2所示,各个主因子Cronbach's Alpha均值均大于0.7,达到高信度。

  论文摘要

  2.4 节能降耗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要验证节能降耗管理因素划割的合理性,需要对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进行检验。本研究借助AMOS 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建立如下模型,如图1所示。

  (1)模型拟合程度分析

  论文摘要

  模型拟合程度指标,如表3所示绝对拟合指数、简约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均符合拟合标准,故观测方差的协方差矩阵与估计方差的协方差矩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样本数据与模型拟合程度高。该四维度管理主因子划割得以验证,以此提出管理对策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论文摘要

  (2)残差分析

  在路径分析结果中发现,X19和X3的残差较大。X19对应的E8=0.028,S.E=0.010,C.R=2.931,P=0.003;X3对应的E12=0.027 S.E=043,C.R=0.627,P=0.531,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据此可以推断:工业能耗企业中,对于“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和“有专门节能部门与员工”两项措施的员工反应不一。说明制度和管理部门的建设在员工心理定位上仍存在较大的偏差,员工很难理解制度制定的初衷和实施过程,监管部门与员工的对立性关系也使得员工在接受管理时极易产生负面抵触心理。因此,对该两项措施反应不一。

  (3)基本路径系数分析

  F1→Y标准化后路径系数为0.59,F2→Y标准化后路径系数为-0.13,F3→Y标准化后路径系数为-0.93,F4→Y标准化后路径系数为0.66。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节能项目管理因子,与员工评分呈反向变化关系,强度为0.93。该因子包含“建立节能开工和竣工的项目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考核、监督、激励机制”两项指标。据此认为:能耗企业许多员工并不认可节能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繁杂的开工竣工管理使得许多节能小项目难以立即上马、基层人员无法调动节能创新积极性,冗长的开工竣工验收过程使得员工在申报节能小项目时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节能的激励机制往往不是采用奖励的办法而倾向于超额惩罚的制度,大大挫伤员工积极性,使得许多基层人员对节能管理怨声载道。

  节能技术因子为0.66的正向影响。节能技术革新、节能设备引进和节能技术人才引进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是节能工作开展的支撑关键。

  节能制度与文化因子,为0.59的正向影响。大多数员工认为节能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服从产量的要求,同时由于考核的单一性产值指标而使得项目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因此,节能管理和文化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引起员工的重视。最后是生产辅助系统因子,为0.13的负向影响。该因子包括“办公区节能降耗”“生活区节能降耗”“车队用车规定对节能降耗”三个指标。大部分员工认为,生产辅助系统的节能效果十分微弱,与生产系统相比其节能成果也是九牛一毛。同时纷繁的日常工作节能规定会引起许多不便、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员工大都不情愿实施。

  3、 结论

  节能管理已经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从战略制定、技术改进、管理改善到辅助服务、全员参与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节能项目管理与对节能管理的影响最大,但项目管理中的开工竣工管理、激励机制未能发挥其优势作用,反而对节能工作开展造成负向影响;节能制度与文化在“产量至上”的观念下,不得不服从生产任务上的高压,难以形成硬性管理措施而使制度高挂于企业之上而实施不力;节能生产辅助系统未能受到企业上下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从节能项目管理、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文化、生产辅助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