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23 共4298字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生存的基本方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主体,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是无法存在的。由于我国目前二元市场结构及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原因,导致了市场环境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整个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当进入壁垒很低,退出壁垒的却是很高时,那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很容易,并且可以被经济条件的上升或其他经济条件诱发。然而,当情况不妙时,生产能力无法撤离,结果生产能力仍聚集在该产业,使利润长期低下。”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提高企业竞争力更是至关重要。

  在关于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方面,波特提出应当在分析市场中五种基本力量的基础上,把企业看作各种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为取得竞争优势,获得超过行业的平均利润,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目标集聚三种战略。这一观点,主要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说明竞争力的来源,强调成本与差异化,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形成竞争力的一些其他因素,如管理、创新等。

  企业竞争力及其来源的界定笔者将使用曹建海的定义,即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这些特殊资源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经营者驾驭杠杆的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这一概念也揭示了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即企业的“资源”。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从事活动,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了内部资源,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条件、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除此之外,外部环境则提供了外部资源,如政策支持、文化影响、产业状况、社会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本文假设企业外部环境不变,排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将着重从企业的内部资源考虑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制。

  本文的另外一个假设是企业物质资本保持不变。企业的物质资本,也就是企业所可以使用的资金、土地、厂房、设备等。企业的物质资本是物质载体,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产生内部资源基础。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物质资本变化程度较小,所以,这里将物质资本视为外生变量,假定物质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一样的。下面从企业内部资源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制
  
  1.企业内部资源分述
  
  (1)人力资本。美国芝加哥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其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形式。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增长水平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大量实践研究充分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美国劳工部曾经对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做过调查,发现教育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 42%,而物质资本的贡献率才 37%,贡献率高了 5 个百分点;若把投入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也包含进去,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 11%,达到了63%。

  (2)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体要素。在西方国家,技术对企业产品生产、创新、研发的贡献率达到 70%,而中国仅有 30%左右。技术方面的差距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和西方国家企业竞争力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把技术放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考虑。

  (3)制度安排。从企业内部来看,制度安排包括管理产权制度和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委托—代理”形式的制度安排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显着形式之一,是由于产权多元化产生的。在公司产权制度方面,制度安排要合理安排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则应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发,完善经营者的激励体系与控制体系,避免“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等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所普遍遵守的价值体系和经营理念,它和企业制度共同构建了企业经营的支持体系。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的作用逐渐被人们关注,它诞生于日本,发扬于美国,继而被各国应用。波特认为:“企业文化影响着组织的准则和态度,是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制度安排相比,企业文化更具有能动性和稳定性。

  2.企业内部资源形成竞争力的机制
  
  这一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内部资源,如人力资本、技术条件、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在企业内部物质资本的基础上,经过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形成市场竞争力的若干变量,包括价格与成本,产品质量,品牌,差异化,服务等,这些变量直接表现为企业外部资源的竞争力。竞争优势形成以后,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优化,优化后的内部资源通过进一步的管理活动与创新行为,形成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此循环往复。【图】
论文摘要
  
  由企业的内部资源产生形成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变量,关键在于管理与创新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企业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于它们是对其他资源的综合过程,而企业的竞争力恰恰是形成于这一过程中。

  国内外凡是优秀的企业,无不具有优秀的卓越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而失败的企业,糟糕的管理能力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管理对企业的直接竞争力有着广泛直接的影响。人力资本、技术条件、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离开优秀的管理是无法产生形成企业竞争力的经济变量的。良好的管理,能够为企业设定经营战略方向;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组织结构流程使产品市场化。对于管理在上述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斯米克经济现象加以说明。斯米克经济现象,是以上海斯米克拉丝模有限公司为剖析对象提出的一种经济现象。该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上海拉丝模厂与英国斯米克公司合资,于 1990 年正式成立。拉丝模厂以大部分厂房、设备、产品折股投入,外方第一期投入 80 万美元,只派总经理一人进入企业。该公司在既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外商也未提供有效的出口渠道以及竞争力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一改连续三年大滑坡的颓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员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该现象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益欠佳、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并非是企业基础差、竞争力资源不好,而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

  与管理活动同样,创新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行动赋予资源一种新能力,使他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本、技术条件、制度安排、文化等内部资源无不需要创新。创新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维持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由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概念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它要求组织中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宝钢是我国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规模与效益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均名列前茅。宝钢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走“引进———消化———跟踪———创新”之路,将学习当作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引起培训机制,每年派出近千人次出国考察,同时定期与美、俄、德、日等国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只有形成学习型组织,由内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的机制才可以持续下去。

  3. 竞争优势的形成将会对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优化作用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意味着将有更高的利润率或者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企业可以用充裕的资金用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比如制度的更合理安排,人力资本的投资,技术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的提升,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与控制,塑造企业文化等,从而使企业内部资源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企业技术进步机制方面,通过竞争优势而获取的利润有助于增加科技开发优势投资,从而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的持久动力。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研究开发投资预算合计占全世界预算的 90%以上。在研究开发方面投资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瑞士和瑞典,这些国家在该方面的投资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2.8%左右。韩国在投资方面的努力使其拥有的工程师数量在 1975—2000 年间增长了 10 倍。

  中国企业在利用内部资源形成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与创新这一关键环节过于薄弱
  下面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大连华录集团投资 30 亿元,引进日本松下技术生产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录像机。但 1996 年没等新产品下线,录放机强力替代品问世了,使得华录集团一时陷入严重的困境。后来不得不改造生产线,主要生产 VCD,但没改完多久,VCD 的替代品 DVD 问世了。无奈又得向 DVD 方向改进。这一过程,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没能跟上市场而无从谈起。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目前的企业,过于重视技术条件等资源项目的建设,而管理职能相对薄弱,持续的创新能力更是溃乏,正如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夫所说:“绝大多数公司懈怠于战略思考,草率于战略决策。“”对中国企业而言,管理升级比技术升级更重要。”

  在比较日本与欧美企业的生产力差别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中期 20 年间,日本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日本企业的技术领先而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可见,从战略管理到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技术是形成持久的创新能力和促使企业内部资源形成竞争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环节的薄弱,必将成为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所在。

  2.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进一步来讲,就是在竞争优势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一环出现了问题。“巨人”集团的发展轨迹就是发人深醒的一课。1996 年下半年的巨人集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一方面,巨人大厦急需资金,而另一方面,生物工程和电脑两个产业已经不足以支撑巨人大厦。这时,史玉柱不是将在生物工程与电脑两个产业中获取的超额利润来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是将其投资到所谓的珠海标志性建筑。至 11 月份,巨人大厦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生物工程与电脑产业最后不得不戛然中断,巨人回天无力。这一深刻教训,让我们意识到了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循环体系形成的重要性。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主体变量就是企业的内部资源,即是人力资本,技术条件,制度安排和企业文化。外部来源只能是作为辅助因素存在,是一种保障性变量。立足于什么样的产业,在产业中如何定位,归根结底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来决定的。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企业内部资源是关键。对内部资源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强化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