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语用预设在小品《扶不扶》中的运用

时间:2014-09-16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306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品这门艺术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捧,它的语言短小精悍,演绎形式多变,情节简短,语言精练,不仅能通过十几分钟的表演来体现人们的百态生活,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讽刺不良现象,揭示一定的哲理。 小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能够愉悦大众。语用预设在小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增强了小品的喜剧效果,是小品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本文试对 2014 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语用预设策略如何在该小品中发挥作用,论述语用预设在这一小品中的喜剧效果。

  二、研究综述

  (一)预设及语用预设的定义

  德国的数学家、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在 1982 年发表的《论意义和指称》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预设”这个术语,并用这个术语来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预设也可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的人在说出某些话语时作出的假设,是说话的人为了保证语句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预设逐渐从哲学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是否依赖语境),预设一般可分为两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真实和虚假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它与句子本身的意义有密切关系。 语用预设则与语用学相关联,它涉及说话人、听话人以及语境等多种因素,说话人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听话者, 还要考虑当时的语言环境,才能达到说话人的目的。

  (二)研究背景

  每个小品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语言环境, 在特定的语境中展现自身的喜剧效果。

  幽默是靠语言表现出来的,而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这一情况下,小品会设置一个总的语用预设,然后在特定语境下通过艺术家的表演来呈现,从而产生喜剧效果。此外,预设必须是观众所熟知的,否则就很有可能失去幽默性。本文将通过对小品《扶不扶》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探讨语言预设策略在小品中的运用及作用。

  三、语用预设在小品《扶不扶》中的运用

  “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是最近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很多老人摔倒后被好心人扶起,结果事后也污蔑是扶起的人撞到的。这样的“碰瓷”事件越来越多,导致哪怕是热心肠的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也开始犹豫是否要帮忙了, 而一般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开始为了不“惹祸上身”而视而不见了。 2013 年由沈腾、马丽、杜晓宇共同演绎了春晚小品《扶不扶》,沈腾再次饰演“郝建”一角,面对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郝建“贱”语连珠,让观众捧腹大笑。

  (一)转换语用预设的重心

  转换语用预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交际的一方通过转移另一方的话语中的焦点从而制造出新的语用预设,并改变话语意义的指向,最后取得特定的语用效果。 另一种情况是听话者利用谐音,故意转换语用预设,误解说话人的意图,进而达到特定的目的。以下的对话内容就是利用这两种方法转换了语用预设。

  沈腾:哎呀妈呀,这确实太像事故现场了,但大妈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啊,我那车是追尾追的。

  马丽:哎呀我的尾椎呀!

  沈腾:我说的是追尾追的,不是说追尾椎了,我说的是保险杠,你说的是尾巴根儿啊。

  马丽:完了,大过年的,尾巴根还撞碎了,行吧,碎碎(岁岁)平安吧!

  这段对话中,沈腾的语用预设非常明确:“我那车是追尾追的”,但是马丽一直抓住沈腾不放,认为是他撞的人。 于是马丽把“追尾追的”说成了“追尾椎了”,硬是改变了原来的预设,让沈腾有理也说不清。此外,沈腾为了解释明白,用“保险杠”强调了“追尾追的”,此时的马丽却把这一语用预设的重点给转移到了“尾巴根儿”,念叨着自己的尾巴根儿给撞碎了。观众们看到沈腾这样的状况,不禁捧腹大笑。

  (二)曲解语用预设

  曲解语用预设是听话者对说话者话语的错误理解。何自然、申智奇(2000)指出:听话人在正确理解说话人的基础上,故意歪曲对方的意思,以达到某个交际目的。 小品中的这段对话就使用了这一策略:

  沈腾:惨,你不扶一把!(沈腾跑回,扶起马丽)来,大妈,咱先坐起来啊。大妈啊,我呢,马上送你上医院,但是我求求你了,您帮我证明一下,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好不好?

  马丽:好。

  沈腾:这就对了嘛。 (拿起手机自拍)咳咳……我是好人郝建,就在刚才,我拎着我的自行车在前面肆无忌惮地走着,也不知怎么,后面就突然多了个老太太,我放下一切顾虑,毫不犹豫地上前去扶她。 到你了,收点下巴,显瘦。

  马丽: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无辜地被你给撞倒了,完了你还要跑啊,(得意)呵呵呵……呵呵呵……哎呀……在沈腾需要马丽作为证人来证明自己是个无辜的路人时,马丽答应了。但是在录像的那一刻,她却说“我 ,是个无辜的路人 ”,这明显是马丽故意曲解了沈腾的原始预设,她故意把沈腾说的“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改为“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来理解。

  马丽则巧妙地运用曲解语用预设的策略来制造了喜剧的效果。

  (三)利用预设的隐蔽性

  预设的隐蔽性指的是说话者不把预设的信息直接说出来,而是将其隐藏在话语之中,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特定的语境来暗示。这是一种话语之外的隐含信息,不是话语的基本信息。小品中,路人乙使用了语用预设这一特性,把不愿直说的内容巧妙地展现给了大家。

  沈腾:哎,大哥。

  杜晓宇(路人乙):怎么了小伙子啊?

  沈腾:这儿有个老太太。(杜晓宇把自行车骑到一边,叫过沈腾)杜晓宇:(小声)哎哎! 你撞的啊?

  沈腾:真不是啊。

  杜晓宇:快跑! 我扶过仨。

  沈腾:结果呢?

  杜晓宇:这么跟你说吧,哥以前,(抽泣)开的是大奔! (路人乙洒泪离去,沈腾鞠躬目送)在小品中, 骑自行车的路人乙看到跌倒的老太太, 赶忙停下来劝想要扶人的沈腾赶紧离开现场,并说明自己也扶过三个人。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沈腾立即询问结果,同时也是询问原因,路人乙却没有直面回答,而是说“哥以前,开的是大奔”。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看到路人乙骑的是自行车,当被问到扶起三个老人的结果时,他道出了自己以前是开大奔的, 这让我们瞬间明白了话语中想要表达的内容:

  扶了三个老人,自己被误认为是撞人者,结果赔得倾家荡产。 这样一来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也把全场的观众都逗乐了。

  (四)利用预设的可撤销性,取消预设

  可撤销性是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说话者在说出有预设的话语之后又自行做了补充,以此否定了之前的预设,导致预设被撤销。在小品中,说话者可通过这有意地设置悬念性的预设,再通过说出否定预设的话语,制造出幽默。

  沈腾:哎呀,那快看看摔坏了没有啊? 疼不疼啊?

  马丽:哎呀,我的胳膊肘儿啊! 哎呀,我的波棱盖儿啊! 哎呀,我的腰间盘那! 哎呀都不疼啊!

  沈腾:(无语)大妈,都这会了,就别用排除法了。

  那既然都不疼,那咱试试看还能不能走走了。

  在沈腾询问马丽是否受伤的时候,马丽慢悠悠地说出了一堆身体的部位 “胳膊肘”、“波棱盖”、“腰间盘”等等,这时我们看到的预设是,马丽回答了沈腾的问题,他所说的地方都摔疼了。 正当人们认同了马丽摔得很严重的时候, 马丽自行否定了之前所做的预设,说自己刚才所列举的那些地方都不疼。 人们根据预设而来联想和思考都因此做了无用功,事情朝着观众未意识到的方向发展,观众们也因此被逗乐了。

  四、结语

  小品是让人欣赏后能心情愉悦、开怀大笑的艺术品,并且还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发。 小品中的喜剧效果不仅要靠道具、演员的演绎,重要的还有台词。

  当我们感受到幽默时, 是通过对预设的分析推理,找出预设与事实是否相符的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品中运用语用策略可增强艺术喜剧效果。 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客观性、单向性、隐蔽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 人们就根据这些特点使用设置预设、转换预设、撤销预设等手段,对小品营造幽默气氛、突出喜剧效果、升华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通过运用语用预设的理论来分析小品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喜剧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文献
  
  [1] 何 自然,陈 新仁.当 代语用学[M].北 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4:145.
  [2] 何自然,申智奇.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36(3).
  [3] 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
  [4] 王文博.预设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5] 郭绍波.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分析幽默产生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