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及实例

时间:2014-07-03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735字
论文摘要

  在众多语言研究体系当中,系统功能语言以其独有的特点为人们揭示了在实际生活中语言运用的复杂性,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之下,语言被定义为一个巨大的语义系统,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来得以实现,比如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以及人际功能等,这样细化的语言研究模式突破了传统语言研究的静态模式,从而有助于不断强化人对于语言的领悟力。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的视角,对英美文学进行赏析,旨在不断加强人们对于系统功能语言的认知力,提高人们对于英美文学的鉴赏力,更好地提升个人文化艺术修养。

  1、系统功能语言概述

  一般来讲,文学赏析的主要切入角度都是文学主旨与意蕴。然而,将系统功能语言引入文学赏析范畴,更有助于彰显文学本身的味道与意蕴。

  如前所述,韩礼德将语言定义为一种语义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通过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以及人际功能等进行语义的表达。“概念功能”可分为逻辑功能与经验功能两种。一般来讲,用语言对现实世界中所产生的各类经历的有效表达即为经验功能,也就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再现的一种反映。

  这是概念功能在韩礼德视角之下进一步细化与分工,它可以从归一度、语态以及物性三个方面得到体现,而“及物性”则是这三种语义系统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将活动抽象为过程,再经由这类“过程”来呈现人的行为与思想即为及物性系统。并且在这类抽象化的过程当中,活动时间、参与者、环境因素、地点等都会得到一一呈现。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之下的及物性系统一般包含多种因素,它的过程也较为复杂,通常来讲具有存在、言语、行为、关系、心理以及物质六个过程。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的策略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的实质在于对文学表达方式的一种解析。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特定语义的具体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语言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是一项极为系统复杂的工作,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

  首先,了解文学主题表达的方式与缘由。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将语法功能系统分析与文学解读相结合。前面已经谈到,任何英美文学当中的现实表达都离不开概念功能。这里所讲的“概念功能”,实际上等同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活动以及行为等生命经历的一种表达。如前所述,我们也可将其视为经验功能,具体而言,在现行语言系统之下其主要反映的是语言自身的及物体系;人际功能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者自身动机、地位与身份等进行的特殊的语言表达,这是体现、维持与建立特定社会关系的一种功能。而对于英美文学的赏析,从其语法方面来看,则主要是指文章语言构成的功能,事实上就是一种文学作品构成时的衔接结构、信息结构以及主位结构。

  从功能性的角度来对英美文学进行赏析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透过功能性的解析来了解文学作品自身的内在意蕴与文学意境。我们知道,对于任何文学作品而言,语境的勾勒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实际上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最终结果的一种描述,与此同时,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它也从某种程度上会受到这类语境表达的牵制。也正因为如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作品主旨与意蕴加深了解。

  其次,在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必须先考虑到从小句着手。一般来讲,小句是系统语言结构当中最为基本的一种结构性单位,加强对小句的分析,有助于加强对系统功能语言功能意义的了解。从小句入手之时,其具体方法为以下几点:从文学作品自身概念的具体意义处入手,对作品当中出现的以动词为中心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详细解读作者的谋篇布局策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强化文学作品分析,这个过程包括对每个小句当中的人际关系意义、语言交流有机构成部分的解析。基于对小句的分析之上,就可强化对整部作品当中的系统功能语言的运用与分析。

  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及实例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视角下的文学作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功能与意义。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印度之行》为参照,对其中所涉及的系统功能语言进行分析。《印度之行》以印度城市为背景,描述了穆尔夫人与她儿子朗尼的未婚妻阿拉德到印度去看她的儿子朗尼,在一次游历山洞时,阿拉德在幽暗的山洞里恍惚中感到有人侮辱了她,从而引起纠纷,使印度医生阿齐斯蒙受了不白之冤。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这场印度之旅的行程分为三个场景即“清真寺”、“洞穴”和“寺庙”。

  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中的视觉来对《印度之行》进行分析,并将人物形象解读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相结合。我们知道,作为人类进行有效社会交往的工具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承担着大量思想交流等功能,而在这些功能当中,概念功能自身的表达则是其中之一。从系统语言学的基本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它对于英美文学的解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无论对于哪部英美文学作品而言,它当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也就是说,这些人物在一切社会活动过程当中,必定同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语言交流,并且还伴随一定的心理波动的产生。这些人物的活动,也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中发生的,也正因为如此,需要为这些行为设定特定的时间与地点,才会丰富人物形象。比如,在对本部作品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分析时,可以对穆尔夫人在到访印度之后的一些行为活动经过、山洞历险和归来信仰受到质疑过程中的心理经历以及一切活动中的所思所想等进行分析,只有对这些进行具体解读,人物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

  其次,及物性系统分析法也是文学作品常见的分析方式。将出现于作品中的人物的行动分别分成许多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每个过程环节中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所处的环境氛围都进行指出的方式即是及物性系统当中语义的具体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又可分为以下过程,即存在、言语、关系、心理、行为以及物质过程。一般来讲,社会交际的通用手段即为语言,它是社会学中的一种语言系统与符号,折射出了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于英美文学作品而言,它所表现的语言系统固然也会折射出一定社会关系。与此同时,作者在对作品进行创作的环节中,也会赋予语言特殊的意义。

  因此,加强对作品语言的研究,不断寻找其中所蕴藏的社会意义,这对于帮助我们掌握文学意蕴方面来讲的确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印度之行》这部作品而言,如果我们从及物性体系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本部作品分为三组及物性过程。第一,关系与存在过程,这里所讲的是作品当中主人公的一系列为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与历史背景情况;第二,话语与心理过程,具体指的是主人公思想理念、心理活动、言语有关的一些过程;第三,物质同行为的过程,这包含了同主人公相关的一切行为与动作。基于此种分析过程,读者可以在更好地了解作品之时,还可有效明确对于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一些规律性质。

  我们知道,创作者在进行文学人物塑造之时,通常会勾勒出大致人物轮廓,再在此基础上根据主人公的意图采取特定的语义系统来对其进行表达,并最终以语法小句的状态将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具体表达出来。与此相反,与创作者相比,读者接受人物形象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途径,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之时,读者更多的是从语法小句出发,感受人物的语义及语言,再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进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社会关系与创作背景等。对于《印度之行》这部作品,我们可通过对其中的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赏析,更好地体会作者创作出的主人公在旅行中文化和信仰所受到的冲击。比如,第一,穆尔夫人自心理到话语这个过程当中的分析。当小说描写英国的游客进入山洞之后,马拉巴山的大大小小的山洞无序的排列、一声声毫无意义的回声、拥挤的人群和难闻的气味,让穆尔夫人失去了她初到印度的信心。她认为可以和印度宗教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然而这一切在面对代表印度悠久的哲学和宗教文化的马拉巴山山洞时,她突然觉得无能为力,甚至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怀疑最终加速了她的死亡。在本部作品中,正是将这一过程中的语法小句进行有机结合,才让读者理解了穆尔夫人信仰坍塌后,最终的崩溃和死亡。第二,《印度之行》中关系与存在的过程赏析。关系过程中的语法小句在文学作品中主要用于环境描写之上,就本部作品而言,福斯特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印度风格的建筑和英国建筑的不同。印度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风格,但同时也是混杂的,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固定的风格,甚至很多建筑似乎是未完成的状态,这也影射了印度的混沌、无序的状态,从侧面证明了穆尔夫人最后的困惑,以及英国和印度在文化、信仰以及审美方面的冲突。

  最后,笔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语境思想可以将文学与文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助于全方位加强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在今后我们对于英美文学进行分析之时,要加强对其探索与思考,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强化我们对于英美文学的鉴赏力,切实提高对于国外作品的理解力,增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林秀,郭志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景点翻译研究———基于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3(1):72.
  [2]陈婧,胡登攀.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8.
  [3]张德明.《印度之行》:跨文化交往的出路与困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4):64.
  [4]赵秀凤,王春霞.认知诗学文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4):86-8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