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隐喻与隐喻理解能力与输出能力

时间:2016-11-29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13060字
  以语法隐喻理论作指导,对隐喻式产生的本质、复杂性以及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和掌握所学目的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高他们的隐喻理解能力和隐喻输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隐喻与隐喻理解能力与输出能力”的语法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隐喻与隐喻理解能力与输出能力

  原标题:语法隐喻理论指导下的隐喻能力培养①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Halliday (1994)认为语法隐喻是一种“意义表达变异”的语言策略。语言系统提供给语言使用者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语言使用者为实现某种语义功能需要在这个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所选择的语言结构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致式,也可能是非一致式或隐喻式。儿童逐步学会使用隐喻性语言,使用隐喻表达方式是成人语言的特点。Danesi (1993)认为,用隐喻方式说话是讲本族语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换言之,理解隐喻、运用隐喻的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就有必要重视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以语法隐喻理论作指导,对隐喻式产生的本质、复杂性以及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和掌握所学目的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高他们的隐喻理解能力和隐喻输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
  
  主题词:语法隐喻;隐喻式;隐喻能力;隐喻理解能力;隐喻输出能力
  
  1引言
  
  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Halliday(1985,1994)在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中正式提出。Halliday(1994:341)认为语法隐喻是一种“意义表达变异”的语言策略。语言系统提供给语言使用者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语言使用者为实现某种语义功能需要在这个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所选择的语言结构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致式(congruent),也可能是非一致式或隐喻式(incongruent ormetaphorical)。所谓一致式就是所表达的语义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而所谓非一致式或隐喻式是指所表达的语义不合乎自然的方式。D a n e s i(1993:493)指出,用隐喻方式说话是讲本族语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Halliday(1975:137-138)在其着作Learning How toM e a n一书中就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习表意的过程,而要学会很好地表达意义的关键就是要学会使用隐喻的方式;隐喻式使儿童得以发展其意义潜势,并根据语境在这些潜势中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Halliday(1985,1994)还指出,儿童逐步学会使用隐喻性语言,儿童语法隐喻的习得有助于提高其语言水平,以便使用已有的语言系统进行创新性表达。语法隐喻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换言之,理解隐喻、运用隐喻的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功能语言学主张,隐喻的使用是成人语言的特征。隐喻概念的产生和隐喻性的表达形式是人类生存和交际活动的需要。Richards(1936:90)曾强调,唯有隐喻才能帮助我们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思想。隐喻式表达在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的事实说明,隐喻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隐喻结构的理解和使用是个人语言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就有必要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本文将主要讨论如何以语法隐喻理论作指导,对隐喻表达式的产生、复杂性以及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和掌握所学目的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高他们的隐喻理解能力和隐喻输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
  
  2隐喻与隐喻能力
  
  人类语言在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类利用已知的概念去解释和表述另一种新概念系统的认知机制。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思维过程具有从熟悉到陌生、从一般到个别、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因此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新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和抽象是两种基本的思维活动。抽象概念往往不易被人所理解,但是隐喻的使用则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按照Lakoff等人的观点,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起作用的是隐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系统(束定芳,2000:16)。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人们把较为熟悉的、较为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于对后者的理解和认知。因此,Lakoff&Johnson才会把隐喻看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并认为“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一类事物,它是我们探索、描绘、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力工具”(Lakoff & Johnson, 1980:10-13)。隐喻的本质告诉我们,在语言交际中,当人们无法靠一类概念很好地表达交际意图时,他们就可能借助另一类概念;当人们无法靠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表达交际意图时,他们就会借助另外的表达形式。隐喻甚至能够使我们很好地理解和表达新的、抽象的概念域,从而使我们的知识系统扩展到新的或其他领域。隐 喻 能 力 的 概 念 最 初 由G a r d n e r&W i n n e r(1979)提出;他们把隐喻能力定义为“一种释义隐喻、解释隐喻有效性的理性原理,根据语境创造隐喻,以及评估隐喻表达恰当性的能力”.随后Graham  D.  Low和Littlemore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隐喻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在Littlemore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日本学者Azuma(2005)提出了把隐喻能力主要分为接受式隐喻能力(receptive,即理解)和产出式隐喻能力(productive,即输出)的主张。国内学者(王寅、李弘,2004;姜孟,2006;陈朗,2010;许保芳、袁凤识,2012,等)对隐喻能力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王寅等人(2004:140-143)将隐喻能力看作是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并认为隐喻能力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地使用隐喻能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隐喻能力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涉及对隐喻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隐喻能力。语言中充满隐喻,用隐喻方式表达思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且隐喻式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关系密切。Danesi(1993)认为,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指标,学习一种语言就需要学习这种隐喻性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隐喻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创造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3隐喻与隐喻理解能力
  
  3.1隐喻与语法隐喻概念
  
  传 统 上 , 隐 喻 被 看 成 词 汇 使 用 的 变异,也就是说一个词在使用中具有了转换国外语意义(transferred  meaning)(Halliday,1994:341)。因此,以往的隐喻研究大多关注的是隐喻的修辞特点或隐喻的诗性问题。H a l l i d a y(1985,1994)扩展了隐喻的研究维度,引入了“语法隐喻”的概念。Halliday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看作是一个意义生成的系统。在Halliday(1985,1994)看来,词汇选择仅仅是词汇-语法选择或语言表达形式(wording)的一个方面。隐喻不仅出现在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词汇层面的隐喻是意义范畴的跨越,而语法隐喻改变的是语法性状,即从动词转变为名词,从连词转变为动词等的语法范畴的跨越。可见词汇层面的变化也会同时涉及语法层面的变化。语法隐喻拓展了隐喻研究的内涵,从传统的词汇层面转向为词汇-语法层面。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并非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而是同属在词汇-语法层面的选择;这种隐喻性变异并非只是属于词汇层面,而是词汇-语法层面,它们同属于我们为识解人类经验而扩展语义资源的隐喻性策略(Halliday & Matthiessen,1999:233)。词汇隐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属性从一个域转换到另一个域(即从源域到目标域),而语法隐喻是将意义表达从一个语法域(语法性状或类别)转换成另一个语法域,比如从动词(过程)转换成名词(参与者)。
  
  H a l l i d a y认为语法隐喻的出发点是意义 的 表 达,隐 喻 式 就 是 意 义 表 达 方 式 的 多样 化 , 他 把 语 法 隐 喻 定 义 为“ 意 义 是 如何 表 达 的 ”或 “ 意 义 表 达 方 式 的 变 异 ”(Halliday,1994:341)。Halliday关于语法隐喻概念的主要观点在于,意义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即一致式(congruent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一致式和隐喻式是识别语法隐喻的重要概念;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概念,Halliday解释说:语法隐喻是“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Halliday,1998:191;胡壮麟,2000)。功能语言学主张形式是意义或功能的体现,并将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分为“一致式关系”和“非一致式关系”.“一致式关系”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最自然关系,“所表达的语义功能与现实情况是完全相符的”(朱永生,1994)。而与“一致式”表达相对应的就是“非一致式”表达,所体现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非自然关系,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化为另一个过程(比如用心理过程体现非心理过程:2015 saw great changes inChina.→Great  changes  took  place  in  Chinai n  2015.),或一个过程可以隐喻化为一个名词词组(比如名词化: John's fast driving→John  drove  fast.)等等。Thompson(2004:222-223)认为,“一致式”是一种“更接近外部世界的事态”的体现方式,而当词汇语法形式不是用于体现它原来通常所体现的意义时,这种表达形式就是语法隐喻。因此,功能语言学将语言中的“非一致式”表达称为(语法)隐喻式。这种体现方式往往将一种常见的词汇语法形式(一致式)隐喻化为另一种词汇语法形式(非一致式),是一种“意义表达方式的变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