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理念及其启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8 共3378字
论文摘要

  1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观

  1. 1 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童话室”可以充分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在他看来,童话能够在儿童头脑中产生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在儿童形象所激起的感情使思维活跃,从而语言和其细微的含义进入到儿童的意识中,成为儿童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同时,因为童话形象所激起的情感,儿童学习用语言思考,进一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1. 2 对儿童的美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室”有益于儿童的美感的培育。他曾说过,“童话和美是分不开的”,童话有助于儿童美感的培育,没有美感就不能培养儿童高尚的心灵和对他人不幸、悲伤和痛苦的真诚的同情心。通过童话,可以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心灵,在用心灵认识世界的时候对周遭世界的事件和现象作出反映并表达自己的善与恶的态度,进而认识这个世界事物的美与丑。

  1. 3 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童话室”是进行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而不可替代的源泉,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因为童话是人民创作的,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创造精神的体现,是人民文化的精神财富,因此童话内容中含有爱国主义的题材,儿童不断了解童话,也会不断了解自己的人民,也能增加儿童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从而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

  1. 4 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室”能够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他认为,有了童话,儿童的思想能够在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通过多次 5 次、10 次的重述童话时发现新的知识。在具体的童话形象中,儿童去体验,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1. 5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童话室”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因为“童话室”是为儿童创造一个环境和氛围,让儿童能回忆父母讲过的童话,而这个环境的布置都通过儿童自己的动手,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1. 6 培养儿童的创作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童话室”可以培养儿童的创作精神。在“童话室”里,一方面儿童能够进行童话形象角色扮演,儿童不仅重复童话角色的原话,而且把自己的想象带进童话做游戏。另一方面,在“童话室”里,儿童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看见新鲜东西,就会在意识中把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产生幻想,同时儿童还可以创作童话故事,激发儿童创作和塑造艺术形象的火花,培养儿童创作的热情。

  2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观的启示

  2. 1 还儿童以儿童世界

  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首先应该把儿童看作是儿童,而不是不把儿童当作成人来对待,迫切需要还儿童以童话,还儿童以儿童世界。童话在儿童世界占据重要的领域,这个是不容怀疑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孩子在这个世界中生活、斗争。”的确,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

  正如有人提出“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儿童在童话世界里能找到善恶的原型,能体验到思维的快乐,能得到充分的幻想,能学习语言。

  童话更能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在儿童的第二阶段即前运算阶段,童话具有重要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童话形象—这是从鲜明、生动和具体的事物到抽象事物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家长需要重视童话在儿童世界里的重要位置,还儿童以儿童世界。

  2. 2 加强儿童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很多时候,儿童教育脱离了生活,把儿童引导到那种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去,我们的学生从儿童开始就学习如何去应付考试,如何如取得高分,儿童的周遭生活受到了忽视,于是很多学者喊出了“教育回归生活”、“课堂回归生活”、“课程回归生活”如此等等急切的呼唤。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回归生活已经受到了关注,首先从教育理论上,杜威的教育理论就受到了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重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分析不难发现,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重视生活与教育的有机关联。我们从苏霍姆林斯基“童话室”教育思想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启示,我们重视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关注儿童与自然的对话,关心儿童与自我的对话,关注儿童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让儿童在教育中接受生活的应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教育密切联系生活。

  2. 3 重视儿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需要打破传统课程理念,不仅仅做课程的执行者,更要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如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积极利用“童话室”去开发儿童教育的资源,所以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学,不断从自然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2. 4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大家知道,创造力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主要是针对创造性想象而言,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儿童只能借助想象来思考和创造。同时,想象的特点—随意性、跳跃性、非现实性使儿童不需太多的知识经验便可以产生新的联想,并在不加拘束、灵活自如的运用中得到乐趣。儿童最喜欢想象,而正是在这些想象或者想象的结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性的成分。苏霍姆林斯基在“童话室”里鼓励儿童自己创作童话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因此,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培养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探究精神。

  2. 5 保护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进行学习的重要条件,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高。调查资料显示,幻想力和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而且想象力比较强的儿童个性特点也比较鲜明,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求新求异,有独立见解,喜欢寻根问底,而且记忆力强,知识面较广,联想丰富,学习新事物也特别快,对感兴趣的问题也很专注。然而由于我们教育领域过分注重应试教育,注重背诵和死记硬背,忽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导致儿童教育过程中儿童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于是有人发出了“谁偷走了中国儿童的想象力”的呼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时刻给儿童创造想象的情景和空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保护和善待儿童的想象力,让“教”与“学”成为有想象的“教”与“学”。

  2. 6 培养儿童的参与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被鼓励参与学校、家庭或公共事物,儿童不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儿童在社会中参与机会较少,在多数情况下,由成人单方面决定有关儿童的事项,很少征求儿童的意见,这样以来,儿童参与能力较弱,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儿童有效地参与,保障儿童的意见能够被决策者听到。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儿童的参与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彰显,儿童不是被动的机械训练的机器,也不是知识填充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性的活的思维体,让儿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童话室”里“由孩子们自己去讲”的做法是一种培养儿童参与精神的重要榜样,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卷本) ( 第三卷)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 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 教教师之友,2004( 1) : 49 - 53.
  [3]袁 彬. 全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几点理解[J]. 教育科学研究,2003( 1) : 40- 42.
  [4]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佚 名. 谁偷走了中国儿童的想象力[EB/OL].( 2001 - 7 - 11) [2013 - 12 - 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